虽然老爷子怎么想,都不觉得买这样东西,怎么就不能跟四儿说了,都挺正常的,而且种子跟坛子的话,买来也不算浪费钱。
不过眼见小姑娘大眼睛期待的,到底也没有拒绝。
“成,钱爷爷就收着,正好过几天爷爷要去县城,给你买两坛子,种子的话,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有没有,我给你看看吧。”
这都冬天了,老爷子觉得不大可能会有,不过也不一定,左右他去看看就是了。
“谢谢爷爷,爷爷最好了。”
也是快要过年了,这会儿家家户户都会找个时间去县城买过年要用的东西,果然,她没有想错,爷爷也要去呢!
静娴笑,老爷子也笑。
儿子辈分的,会对他提一些要求,但是孙儿辈的却是少之又少,以前静娴丫头是见着他就害怕,没成想,一段时间没有见,这孩子对他就亲近了许多。
之前让他做竹席就已经很意外了,没想到,这次还拿钱给他,让帮忙买东西呢!
如果可以,他自然是不会拿孩子的钱,左右就是一点小东西,也费不了什么钱,四儿每年给的养老钱就老不少,他又怎么可能会不舍得给他闺女买点东西呢。
只是,他也知道,家里有些事情,是很难瞒得住的,他就担心要是他出钱给孩子买东西的事情,被那几个儿媳妇给听到了,不免会有错误的认知。
孩子们找他要东西,他是肯的,但要是那几个女人张口,说实话,他是真烦的很!
特别是老大跟老二家的,那是精明的,啥都爱往自家里扒拉,又爱争那么个一二三,平常他也不管,管不上啊。
可很要找他面上,他得膈应。
得了,得了,不想了不想了,难得糊涂哟,他呀就装个睁眼瞎得了,也少的一些麻烦。
静娴不知道老爷子心里想了那么多,就算被宣扬出去了,大不了,买来的东西上交,她才不管别的呢,她可是正儿八经给了钱的,爷爷接的钱,奶奶在一边看着呢!
不过,她观察了一下老爷子的神情,就知道,是准备要给她保密了。
嗯,等明年她就上小学了,时间是过的很快的,虽然,她没有准备要改变别人的命运,但是她却不准备在小学留两级了。
在家里这边读两年,然后就去村里读完剩下的三年,然后她就可以去县城读初中、高中啦!
庆幸这个时候,她们不读幼儿园,也没有六年级,可以省下好多时间呢!
既然爷爷已经答应了,静娴也就不准备留下,拒绝不了奶奶给的青菜,她再次推着车往家里走去。
这边,张清月回了家,把菜丢厨房菜板上,转身就进了客厅。
他们的瓦房也是两层的,除了两楼的大厅,可以住人的房子,有七间,还有一间放磨盘,每年大家磨豆腐都是来的她们家。
还有一个上下楼梯间,专门用来放粮食的,右边走廊尽头是澡室,旁边就是厨房,厨房上面的房子没有封层,只有横梁,上面堆满了粗木头。
建这个房子的时候,格式、房间什么的,都是按照张清月的要求来弄的,虽然那个时候,他们一家也就四口人,孩子还想,都还是跟他们住一个房间。
就算以后在生几个孩子,也是用不上那么多房间的,但张清月不那么想,她生完两个孩子之后,就已经准备不在生了,但她还是要建老宅那样的大房子,而且还要更好。
她年轻的时候就要强,长的也漂亮,经过媒人介绍,嫁到了鹤子尾,嫁给了安国军,这个安家的长子。
原本以为,长子嘛,不说最看重的,但也肯定不会差哪里去,而且安家一群兄弟长的都很不错,高高大大的,干活又都是一把好手,当时她最看好老大。
开始几年,还真就这样,安国军做为长子,自然是最被老爷子看中的,老婆子则比较看重老二和老三,至于老四,也不知道是不是安家一气儿生了那么多儿子,在得一个儿子,就不怎么看重了。
之后就是两个闺女,说是难得出了闺女吧,谁让农村女儿不怎么值钱,虽过得去,也不却吃喝,但绝对不可能跟儿子一样受宠的。
所以,国军的地位一直没有受到影响,她就更得意。
等下面的弟弟都结婚之后,提出分家,也就合情合理了。
家里儿子多,等儿子生了孩子,老宅屋子就算再多,肯定也是要住不下的。
这个时候,她让国军提出自己在外建房子,老宅属于他们的屋子,就分给下面的弟弟妹妹,用钱抵,他们好建新房。
村里都是这样,要是分家,要么就在老宅的基础上分,要么就分出去另外建房过。
他们这般提出来,也没差,老爷子自然是同意了。
还私底下给了他们一些贴补,这点她很满意。
☆、第二十九章:
要说让张清月不满意的,就是这栋房子,当时就花去了他们家所有的积蓄,还跟弟弟们借了一些,导致后面几年,他们过的不是很如意。
当然,这点,她是不可能说出去了。
就算吃糠咽菜,她也要在外面表现的光鲜亮丽。
欠弟弟们的钱,一时还不上,好在国军兄弟姐们间的感情都很好,又是刚结婚,还没有女人说话的份,这不钱就一直欠着,等缓过一些的时候,她在门前种上了芭蕉树、李子跟桃子,在后山种了一片红李子,等结果子了,每年都能卖上一些钱。
头几年,那是真的好,她也觉得男人是不错的。
但没想到,后来者居上。
谁都没有看出来,老四挺有挣钱的一手,还没结婚的时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就存了不少钱,农村可不花钱,也没地儿花钱。
等结了婚,一时半会没有孩子拖累,那也还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左右都是各家做各家饭,哪像他们这些有孩子牵累的。
那真的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们家儿子虽然还不到那份上,但多了一两张嘴,摆在那儿,怎么可能还跟以前没孩子的时候一样。
养孩子,最费钱。
后来,她就想了一个办法,左右老四还没有孩子,她跟男人每天都要忙活,哪里带的过来孩子,索性就给了老四媳妇。
还真没看差,那就不是一个会拒绝人的,就真把孩子给带过去照顾了,她观察了好几个月,得,照顾的好,吃的好,生生白胖了好几斤。
张清月满意了,就更是丢得下心,没想,老二跟老三家的也跟着学。
起初,她还有些担心,可真是没有想到,就老四媳妇那板根儿的身子,就真带着那么多孩子,干活还麻溜。
左右,不亏待了她家的娃,别的她也不管,谁让老四媳妇自己不知道拒绝?
合该,也就让她们媳妇,替她们养孩子。
可惜老四家的生老二的时候,计划生育挺严的,好几次找来了家里打杀抢,没法子,老四就带着孩子翻山越岭的,直接去了临县躲了一段日子。
不过,好在,那会儿孩子都大一些,好带了,就算丢家里,也不大可能出事了,也就没人在意老四一家的暂时离开。
谁也不知道他在临县做了什么,等回来的时候,啧啧,拖着一个鲜亮的大行李箱,满箱子新衣服,还生下了儿子。
回来没多久,就承包了村子的那石场子,更是直接开始就赚钱了,老四媳妇又在家里养了不少鸡,啧啧,那真的是隔三差五的就吃肉。
当然,这都是不经意从和平兄妹两那里打听出来的。
家里孩子们开始读书,几家人都借着学校距离老四家最近,所以就给老四家一些大米,直接让孩子们中午在老四家里吃饭。
那些个孩子,都是老四媳妇带大的,老四媳妇性子绵,又是个听男人话的,老四呢?
那是最重兄弟感情的,压根就不用他哥嫂说,一提,直接就点头了。
这一吃,就是兄弟家几个孩子轮着来。
说是学校近,可她们女人们不知道?
还不是老四家的餐子好,大人们不好意思去吃,就让孩子们去他们四叔家里补补,毕竟,日子都难过啊,谁让老四就有钱,还舍得拿出来给侄子、侄女吃呢!
老四媳妇就算隐隐有不满,那又如何?
吃饭还能吃掉多少钱不成?还不都是家里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养的肉呢!
张清月心里那完全就觉得理所当然,也不觉得哪里有不对的,他们小时候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家里吃不饱,不就得多串串门子去讨吃的么。
那还都是邻里,不是亲戚呢。
不过就算老四家的有钱,张清月心里还是自得的,为啥,因为老四没房子啊。
老宅的屋子,当初因为他离开,也空出来给了老三,他回来后又直接接了石场子,那山上是有房子的,可也不是自己的。
山上的房子,她也是去过的,就一层的屋子,还不是泥瓦房,而是用薄木板搭上防水纸弄的,落个雹子,就能给捅个破洞子,寒碜的很。
可还没让她得意多久呢,前头就听别人说起,老四家准备买闭路电视,要是钱够,还要买vd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