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奋起点点头:“没事,你的性子我们都清楚。
赵宁宁那个人就是没长脑子。她是自己装病装的多了,就觉得别人都和她一样。
而且她那人向来就是你越理她她越来劲儿,她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也别理会她,她就消停了。”
韩奋起说这话的时候赵宁宁还在他身边站着呢,听完立刻又炸了。
她跳到韩奋起面前大喊:“韩奋起,你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不是瞧不起我!”
韩奋起冷淡的道:“就是你想的那个意思。”
说完也懒得和她吵就直接回屋了。
赵宁宁讨了个没趣,就又到了苏敏屋子里,指着卫国和沈月道:“你们两个不愧是成分有问题的,就是比我们这些人会投机取巧,明知道苏敏装病,还故意帮她遮掩。”
卫国和沈月的成分问题不过是卫国爷爷被批,斗了,沈月家里也有个出国的亲戚。
陈卫民韩奋起来的早,压着余下的知青,不让他们瞎斗争。
知青们都知道卫国和沈月的情况,但也只有赵宁宁上蹿下跳的,还好一个赵宁宁也成不了事,就是嘴上烦人。
苏敏也被她吵的头疼,将水杯‘啪’的往桌子上一放,哑着嗓子盯着赵宁宁:“你不是说我故意装病么,来,咱们一起去找大队长,让他好好处罚我这个装病的人。”
说着苏敏就拽着赵宁宁往外走,赵宁宁一看,不敢惹她了,嘴巴里嘟囔着:“就不要让我找到证据。”便逃也似的奔回她自己屋了。
朱红她们看着笑作一团:“她还是这样欺软怕硬。”
第4章
苏敏来到这个新的世界已经有十天了,这十天过的格外漫长,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慢着拍子走,慢的让人心慌。
她也不愿意继续窝在屋子里养病了,其实病好的差不多了,就是吃不好也睡不好,脸色发白气色差。
今儿苏敏便早早起来,和着知青们一起上工。
与苏敏在同个大队的有七人,许安安,秦静,赵宁宁,这三个姑娘都和苏敏不在一个屋子。
还有男知青里的韩奋起,刘阳河,周康,冯疆。
原主比较注意男女关系,所以除了和同个生产队的老大哥韩奋起说得上话外,其他的男知青都和她没什么交情。
韩奋起见苏敏也要和他们一起,又看了看苏敏还是有些苍白的脸色,问她:“你不再歇歇了?我看你精神还是不算好啊。”
苏敏摇头:“没事,我感觉已经好多了,先去地里看看,若是还受不得累,我再和队长请假。”
韩奋起心里很佩服苏敏这种吃苦耐劳的人,就算是他这样一个大男人都不见得比苏敏能吃苦。
他觉得苏敏大概就是那种道德底线极高的人,不愿意占队里一丝一毫的便宜,不想白拿工分。
也就点点头:“好吧,你心里有数就成。”
走出知青点,沿路上工的人都瞧见了苏敏,苏敏在村子里人缘挺好。
一是原主虽然干活比不上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姑娘们利落,但是能吃苦,就是大热天在太阳下也不抱怨一声。
二就是原主机灵,一来这里就学了这村子里的方言。
之前来的知青们可都没主动去学过,都是相处着久了慢慢就听懂了。
但他们往出说话时要么是普通话,要么是老家话。
他们还是不愿意接受自己成为农民的现实,为了念想,他们始终不愿意说这里的话。
但原主开了这个口子,村里人都对原主笑口相迎,二流子无赖还没走到跟前就被村民们主动帮忙撵走了。
知青们虽心里将自己和村子里的人划分的很清楚,可若真遇上无赖也是麻烦。
几番考量下,也就学着苏敏,慢慢的开始讲这里的话了。
两三年过去了,他们就是回了知青点,有时也会蹦出来几句乡土话儿来。
本地话苏敏这十来天也学了不少。
她虽然是个学渣,但是是一个机灵的学渣,以前她妈领着她全国各地玩,听过的方言不少,这儿的话学起来不难。
村子里的大娘大妈们都笑着和苏敏打招呼,一个大妈夸张的说:“小苏同志怎么瘦成这个样子了?”
“是啊,这得瘦了有十斤吧,下巴都尖了不少啊。”
一个大姐也感叹说:“苏知青这气色可不好,可见那老话说的不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同住知青点的知青们每天都能瞧见苏敏,因此虽觉得她病了一场瘦了不少,但也没有村里人十来天不见面后感触深。
苏敏确实瘦了,虽没有十来斤这么夸张,三五斤还是有的。
只是原主本来就很瘦,八十多斤瘦个三五斤那也很显眼了。
苏敏笑着和他们打招呼:“我这也是养了好几天了,实在是不愿意继续歇着了。就想着虽不能帮什么大忙,也做不了多少活儿,但能干多少咱就干多少嘛。”
“小苏同志就是觉悟高,等会儿见了队长,咱们可得和他说说,莫拿着康健人的标准要求苏敏同志。”
“是啊,还是身体紧要,累坏了身体可就麻烦了。”
“劳你们费心了,力所能及的事儿我还是要做的。”苏敏嘴里这么说着,心里却是笑开了花。
她提前上工,不过是因为以前没有收过庄稼,如果等身体好彻底了,自己这啥都不会的去地里一下就被人看出端倪来了。
还不如让人觉得苏敏同志带病上工,虽然干起活儿来没有以前利落了,但有这个心就是好的嘛。
苏敏自己也能够从这几天的时间里学学怎么收花生。
秋天再是辛苦,人们的心里也是欢乐的,一路上村民们说笑着,还聊着东家西家,他家你家的八卦事儿。
苏敏也竖着耳朵偷听着,说实话,这里的村民们她一个都不认识,又不能开口问人。
她只是发个烧又不是脑子傻了记不得事儿了。
只听其中一个大娘问另一个:“翠花,你们家三儿是不是转正了?”
那个叫翠花的大婶得意的说:“是啊,我总和你们说读书错不了,错不了。
一年学费也就三五块钱,你们偏说我心气儿高,是我自己想让家里出个高中生才逼着建军读书。
哼,你们现在再反过来瞧瞧,我家建军高中毕业就进了钢铁厂,靠的是什么?咱农村人一没钱二没权,想走个人情都没有门路,还不是靠建军的学历。”
另一个大婶也叹气:“你这话也说的轻松,我们那是心疼钱?
你家有老大老二补贴,余下的弟弟妹妹都去读书也是读的起的,但我们家若是送一个出去,那余下的咋办,少个男丁那就是每天少十来个工分。”
“也是,我家若不是老大老二在外头拼命,余下的小的哪能过上好日子。哎,我也时常和建军建民向红建设他们说得记得建国建党的恩情。”
有个大妈开口:“翠花这话说得对,你家余下三个男娃都是好的,不过我也得说说你家向红。
不是我们这些婶子多嘴,实在是你家向红太娇气了。她这初中念了一年不继续读也就不读了,但也不能就在家里窝着。”
翠花婶子笑着道:“你也知道,我生了五个儿子,就这么一个闺女。掏良心说她过得不比男娃们差,我实在是舍不得她下地挣那么点子工分。”
“她也十七了,该考虑成家的事了,你家老三现在是工厂的正式工,老四也成了临时工,又有老大老二这两个当兵的,我看你家向红是要嫁到县里去呢。”
“我们还没考虑这些呢,相看这事儿怎么也得等她十八周岁了。
你们也知道,向红让我宠的不行,现在也还是一团孩子气,我可舍不得她早早嫁出去。
哎,嫁的再好,以后的日子能有家里舒服?”
苏敏跟着这些大妈们走着,听着她们的谈话,心里有些羡慕这个叫向红的姑娘。
一听那翠花婶子的话就知道他家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里又有两个军人两个工人,这样的家庭在这个年代真是好得不得了。
想来那向红姑娘的日子肯定过的舒坦,同样是十七岁,原主都上了四年多的工,干了四年的活儿了。
这时却听走在她身后的赵宁宁嘴巴里嘀嘀咕咕的:“哼,一个村姑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便是每天养在家里也还是一股子土气。还没有自知之明,好似读了半年初中就成了文化人,装腔拿调儿的。
也不知道大队长怎么会有这样一个闺女。我就是看她不顺眼。”
苏敏心想,看来这赵宁宁不止是和女知青们处不来,人家本地人她也看不惯啊。
不愧是‘看不顺眼’赵宁宁,看啥都觉得不顺眼。
不过那个翠花婶子竟然是大队长家的老婆,这个大队长也挺厉害的,培养出四个出息的儿子。
秦静怕赵宁宁说的话被翠花婶子听见,翠花婶子可是队长家的,陆向红又是她最疼的女儿。
若是知道赵宁宁在背后嘀嘀咕咕她宝贝闺女,不论是当场闹起来还是以后在背后给她们女知青穿小鞋都是挺让人害怕的。
“宁宁你小声儿这点,让村里人听见还以为你不满大队长呢。再说翠花婶子疼爱闺女也是她家的事儿,你管这些做什么。”
相似小说推荐
-
桃花眼 (琰阙) 2019-08-22完结223 12602011年,赵泠一无所有,揣着仅剩的几千块,从齐城跑到全然陌生的临城。那晚,街头干架,她救下...
-
这苏爽的豪门生活 (不吐樱桃皮) 2019-07-06完结3145 9577谢迟穿书了。一睁眼发现自己身处空中别墅,落地窗后是波光粼粼的宽阔泳池,门外一排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