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做豆腐的邻居大哥劝着张向东的,两口子吵架,张向东当然也生气的很,闷着坐在那里,怎么也不去接。
“你是大丈夫,平时就得多包容,大丈夫能屈能伸,你去晚了,别人怎么看,难道日子以后不过了,去。”
张老二家里的也劝,她这时候时候全心全意为了儿子着想了,儿媳妇到底是外人,“你不去了,难道日子不过了,都是小事儿,日子还是得继续过。趁早去了,不然到时候你老丈人家里,不知道怎么数落你,你到时候大舅子要是打你,不就是干熬着。”
她是想着趁早接回来算了,两口子吵架会娘家的,都是想着谁先低头,逼着男的低头罢了,不想着离婚的话,那就趁早去。
张向东去了,他还自己委屈呢,到底是着相,觉得两个人一起吵得架,他还没委屈呢,回过头来还得哄着人家。
慢慢这时候坐在门口那边,面无表情的跟个小门神一样的,听着里面姥姥对着马永红训话,“结婚的人了,吵架怎么就回娘家,你事儿说清楚了没有?”
“什么脾气,你性子急的跟狗脾气一样,我不是不知道,你结婚了怎么就不知道改一改。他赔钱了,难道心里面就好受了,还要吵架。”
“没有下回了,回去好好过日子,今天要是不来接,我就让你二哥给你送回去。”
马永红也着相,年轻人气性大,谁也不让着谁,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又或者是自己没有错,不肯去往大局上面想。
不过也就是这样,热热闹闹,起起伏伏的才算是过日子,这叫有滋有味儿。
马永红板着脸,头别着不看姥姥,语气生硬的跟冰雹一样的,“我不回去,不来接就离婚,谁离不开谁啊?”
她嘴上说的硬,但是心里面还是等着人来接的,不说别的,跟张向东吵归吵,闹归闹,但是对着张向东最好的,还是她。
家里但凡是有口好吃的,什么荤腥大肉的,她都是给张向东吃的,到不了自己的嘴巴里面来。
姥姥过来人,就怕这样的话儿,恨不得给人骂醒了,“说什么离婚不离婚的?你心里没数?说出来让你婆婆家里听到了,怎么想你的,为不着什么事儿就离婚,整日里挂在嘴头上,让人笑话死不成?”
“赔钱就赔钱了,我知道你心疼,但是日子不就是河阳过得,你结婚分家的时候,一毛钱没有,现在不也是一毛钱没有?”
慢慢听到一毛钱没有,她就愣了一下,大概是真的明白了一个事情,那就是家里头,是真穷,而且是一直穷。
掀开眼皮子飞快的看了一眼马永红,马永红脸上大概是气的,梗着脖子跟姥姥说,“怎么能一样,那时候本来就没有,现在是两千块没有了,这么些年白干了。”
一朝回到解放前啊,家里就穷的揭不开锅的那种,分家的时候那跟大家再一个起跑线上,上河村的新婚夫妻,都没钱,都是被爹妈一穷二白的分出来的。
可是现在呢,一起结婚的人,人家家里小日子过得好,她跟张向东一毛钱没有,还不如分家的时候呢。
姥姥就皱着眉头,从小就是这样的脾气,一点不让人,不由得缓了语气,“你难道真离婚?”
“你看看慢慢,不离婚就想着好好过,赔钱就赔钱了,你也别对着向东发脾气,他心里不舒服,大男人的,不比你更难受啊?”
“两千块钱,一般人拿出来,可是你们还年轻,去哪里找个活儿干都行不是,人这一辈子,哪里就有顺风顺水的,我没看见过,都有你这样的时候,熬过去,好日子在后头呢。”
慢慢瞪大了眼睛听着,马永红听进去多少她不知道,但是她自己个是全听进去了。
她性格特别安静,人家小孩子到处疯玩的时候,她没有玩伴,就一直在街头上安静如鸡的坐着。
老太太们说的话,她虽然有些当时不能理解的,但是她闲着没事儿,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琢磨琢磨。
现在对着姥姥的话一琢磨,觉得有点儿意思了。
所以她就是跟个街面上的小特务一样的,不想听也得听着老太太裹脚布一样的往事跟八卦,自己能消化多少就是多少。
她早熟,但是又没有熟的那么透彻,跟一个美人蕉一样,外面看着挺正常的,但是里面再慢慢的发酵,在慢慢的酝酿着酒精。
等到突然有一天的时候,发现成陈年老酒了,果香破皮而来,这叫惊艳。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后天我就上榜了,上榜之后一周我就v了。我怎么描述那种感觉呢,童年的影响太深刻了,你童年如何去生活思考,那么你长大以后,基本上还是这样子的。
第14章 小透明
张向东来了,二舅作陪,这是舅哥,每次来了,都得好好招待姑爷。
就是姥姥也是整治出来一桌子好菜,就是怕女婿心里面有埋怨的,张向东喝了酒,哭了。
张向东姐夫跟马永红娘家一个村的,来之前张老二家里的还怕人家欺负人,怕张向东挨打,让女婿陪着一起来。
结果人家规规矩矩的,什么话也没说,张口闭口就是数落马永红的。
还好酒好菜的伺候着你,这是讲道理的人家。
大姑父跟着一起回去的,他有个耳朵不大好,听不见声音,但是单位好,是个正式工,因此大姑结婚过来了,只是没想到许多年没有孩子。
去检查了,问题在大姑父身上,大家伙儿劝着大姑要不去跟别人生一个算了。
这事儿,在贫穷落后的年代常见的很,不打算离婚的,又不是女的不能生,继续过日子的话,那为了自己的未来考虑,也要去跟别人生一个自己的孩子,好为了以后养老的。
这一点,就是男方家里,大多数也是会同意的,人家当自己孩子养大。
可是大姑这个人,脾气也倔,好面子,觉得这样子去跟别人生孩子,不如死了算了,什么里子面子都不要了,坚决不答应。
所以张老二家里的也没法子,只能去抱养了来顾青青,就是这样,大姑也不想要呢,不能看到顾青青,不然就要不高兴,她不喜欢不是自己的孩子,可是跟了大姑父,又不去跟别人生孩子,那她一辈子就没有自己的孩子。
她对着顾青青,是真没有感情,本身就不是很喜欢小孩子,爱干净很,大姑是特别爱干净的一个人,不喜欢孩子脏。
顾青青又没有血缘关系,她没有感情,张老二家里的偷偷给闺女抱来了,给大姑看了一眼,大姑当场就说了,“这还我不要,赶紧送回去。”
张老二家里的不肯,亲妈,到底是为了女儿考虑的,总得有个孩子养老送终吧,“你不养,我给你养,小孩子爱哭,长大了就干净好看了。”
这事儿交给大姑爷办,张老二家的放心的很,不怕儿子吃亏了,她跟大姑爷,那可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比亲儿子还要亲。
大姑是裁缝,对着慢慢好,给慢慢做鞋子,慢慢穿着一身的红,红色的小坎肩,还有红色的小短裤,就是大姑给做的。
慢慢也喜欢大姑父,因为他能陪着她玩一会儿,能把她抱起来,然后背在背上。
大姑不认女儿,可是大姑父认,怀里面左手抱着顾青青,右手抱着慢慢,玩够了,就喊着她们一起出去玩。
慢慢很少跟这个表姐一起玩,因为她小,玩不到一起去,表姐喜欢跟大孩子玩,可是大孩子又不爱带着她。
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的跟慢慢一起玩,“咱们做菜去。”
慢慢就慢吞吞的跟在后面,眼瞧着地上有几颗豆粒儿,黄央央的在地上,弯下腰来就捡起来了,然后放到口袋里面去了,可以回去喂鸡。
给姑父看到了,笑着跟马永红说,“这孩子,以后过一份好日子。青青就跟没看见一样的,慢慢小,但是知道捡起来,是我们庄户人家的孩子。”
庄户人家的孩子什么样的呢?
就是天然的对粮食的敬畏跟珍惜,无论是走到哪里,都不想着去浪费一粒儿的,不用去背悯农,就知道粒粒皆辛苦,知道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儿的。
马永红心里面也咽下了一口气,两个孩子,婆婆态度完全不一样,她就是要把孩子养的好好的。
慢慢不会玩,小表姐让她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做泥巴,摘下来梧桐树的叶子当盘子,指甲当刀子,做出来的菜就是五颜六色的,再牵扯出几多牵牛花,紫色的粉色的一铺垫。
对于美的事物的创造跟想象,慢慢也很喜欢玩这个,两个人玩比一个人玩有意思,她就经常到奶奶这边来找小表姐玩。
马永红再怎么样,也不能对着顾青青有脾气,一码事归一码,家里面没有人拿着顾青青不好的。
张向东买玩具,从来是买两份儿的,不为了别的,就为了他大姐,对着孩子格外的好。
张向西,也就是慢慢二叔,他在县城餐厅里面当招待,长得帅气皮肤白,人也活泼开朗,给带回来一辆小三轮车,红色的那么好看,小孩子坐在上面稳稳当当的。
慢慢奶奶就给青青骑着了,慢慢就没有,只能在一边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