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渔家小奶狗 (任性小娘子)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任性小娘子
- 入库:04.11
陆春归一一笑着回答,感觉自己是迎来送往,顾客是上帝嘛,这些对她感兴趣的人都是她的顾客,自然得好好侯着。
好在老村长出来,把她给迎进了屋内。
“春归呀,你做的这些虾饼,我很满意,也是给我做足了面子。你这虾饼里的是大虾,不是平时虾饼里的那些小虾,没有人敢说我老村长一个不好。你做这个虾饼是下足了本钱的,我也不好按我们约定的一毛钱一个算。你看,一个虾饼是多少钱?”
老村长还是厚道的,虽然他们约定的只是一毛钱一个虾饼,可看到了这份量足足的虾饼,加上今天是娶儿媳妇儿,解决掉了大儿子的老难题,老村长心里特别高兴。
陆春归笑了笑,仍是按一毛钱一个饼的价格来收钱。她坚决,老村长也就不再坚持了。
一千张月饼,费了她一个下午,总共一百块钱。
这下,一天下来,陆春归兜里有了一百三十五块钱了!
又赚了!
陆春归擦了擦汗水。钱是赚了,但是,赚这点做虾饼的钱,真的是用汗水在赚钱哦!来之不易,每一毛都是辛苦钱!
第78章 私房钱
酒席虾饼的事情过后, 陆春归的名头是从大安村传到了外头几个村。
陆春归依然每天做油条或虾饼去卖, 份量比以前多了一些, 因为这虾饼太受欢迎了,总是到村口的路上, 就差不多卖光了。
也就是渔村的人,才有这种购买力,村里的人大多打鱼为生,比那些种地为主的,风险是大了些, 然而日子也是宽裕得多,给小娃娃买些好吃的零嘴, 并不吝啬。
这村里家家户户的小院门白天大都是开着的,小娃娃们这里串门、那里串门, 院子对着院子,别人家的孩子有虾饼吃,自己家的孩子哪能只眼巴巴地看着,那虾饼油条又不值多少钱,五分、一毛一个的,也就是他们撒网打一斤鱼的事儿。
以前村里没有零嘴儿卖, 陆春归开了这个头, 村里的小孩子们都爱得不行,现在就是媳妇婆子们哄起娃儿来, 用得最有效的往往便是一句“你乖乖听话, 明天就带你去村口买虾饼。”
陆家的虾饼这样畅销, 陆二婶每日看着陆春归挑着饼出去,没过多久就揣着鼓鼓囊囊的裤兜回来,心里又是眼红,又是向往。
也不知道陆春归到底赚了多少钱,别人挣钱是那么难,她挣钱确是那么轻松容易。
陆二婶憋足了劲,她一定要尽快把陆春归的这门手艺给学到手,将来自己也好撑起门面。
陆二婶想着,有了这门手艺,将来不管改嫁到什么人家,婆家也不敢轻视她,不会因为她是再嫁的就想事事踩着她。
陆二婶仍是一门心思地想寻个人改嫁,这次回到陆家,不过是暂住,早已是心不在焉,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让陆二婶纳闷的是,无论她怎么用心看、用心学,好似都学会了,可做出来的东西,味道总是差很多,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差错了,总之就是比不上陆春喜这姐妹俩做的。
陆春归在煎饼时,只让陆二婶看,是坚决不允许陆二婶动手的。因此陆二婶看着陆春归做了快半个月的煎饼炸油条,还是有些摸不着门道,明明看着是会了,可到自己做起来,做出来的却是四不像,怎么吃着味道都不对。
可能是因为动手的机会太少了?陆二婶便趁着陆春归不在家的时候自己和面团,加倍使劲儿地练,可这方面她可能是缺了点天份,不是把饼子煎得焦黄发苦,就是夹生难吃。
想放弃,又不甘心。明明都看了那么多遍,陆春归的做法她都熟记于心的。
陆二婶的心思,陆春归约摸猜得到一些,但这段时间,她太忙了,根本就顾不上陆二婶,也就任由她去。
反正真正做好饼的诀窍,可不是光眼睛看看就能看出来的,不说她讨厌陆二婶了,就冲着陆二婶一心再嫁的心思,她也不会教给陆二婶。
再嫁可以,陆春归自己前世是守寡了一辈子的,深知一个人干熬着的苦。
但人不能自私地活着,要再嫁,也得顾着陆鑫这个未成年的孩子才是。像陆二婶这样只顾自己前程,连亲生骨肉都不管的,陆春归是真看不上。
看不看归看不上,陆二婶既然住在家里,便也只能供养着,一块沾着陆春归的光,吃着大锅饭。
陆春归并不介意养着陆春喜、陆春燕这两姐妹,她们俩还是很给力的。
这些时日,陆春喜得空便教陆春归读书认字还有算数。在陆春喜看来,陆春归天份极高,都是教个一两遍,她就会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读完了一年级上学期的课程,认的字也多。
沈青岩也在教陆春归,不过他都是周末教。
陆家姐妹们每隔两三天,就得到木麻黄树林里去捡柴禾。这些家务事,本来是没有陆春归的份的,但每回陆春归都去。
陆春喜、陆春燕、陆春归三个都挑着担子去,到了地方,真正去捡柴禾的却只有陆春喜、陆春燕两个人。
这两个捡够了柴禾,还得去找野果子,带回去给陆鑫吃。
现在陆鑫虽然常有虾饼、油条这两样零嘴儿吃,但仍然喜欢山里的野果,姐姐们一出门,就惦记着也给他带一些回去。
当然,主要是陆春归一心惦记着这事。陆鑫平时贪玩,但每次她出门,他就会担起看家护院的职责,守在家里,就盯着陆春归的房门,哪里也不去。
陆春归做生意赚的钱不少,都放在房里呢,他得好好看着。
捡柴禾得费不少时间,找野果那就更耗时了,有时候还不一定找得到。
不过陆春喜、陆春燕两人倒是很喜欢这个任务的,因为每次等她们干活回来,沈青岩总会有好吃的犒劳她们。
沈青岩是抓山鸡的好手,身手矫健无比,只要是被他发现的山鸡,几乎没有能逃得过他的魔爪的。
只不过是捡捡柴禾而已,就能有烤山鸡吃,那是多大的好事啊!
若是沈青岩没有抓到山鸡,那便会提来几条鱼,在林子外烤了吃。
烤鱼抹上盐巴,那味道也是极香的。
自从陆海康去世后,家里就鲜少能吃上鱼的,所以,趁着出来捡柴禾就开开荤,打打牙祭,小姑娘们都觉得这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因为一出来就有好吃的,可偏偏不方便带回家给陆鑫,这两个姐姐们心里多少有些愧疚,因此给陆鑫找起野山果就格外上心。
趁着陆春喜他们去干活的功夫,陆春归就跟着沈青岩学习。
沈青岩家里藏书多,他教书的方法与陆春喜不同,就是把那些小人书、连环画,都拿出来一一读给陆春归听,然后再教陆春归上面的生字。
陆春归学得很用心,沈青岩亦很惊讶于自己的教学成果,实在是陆春归很聪慧,教个两三遍,就能记住。
短时间记住不难,最难得的是,隔了几天再见面,陆春归仍然记得清清楚楚的。
在陆春喜那里,是按着一年级课本规规矩矩地按先后顺序教;在沈青岩这里,则是一本连环画、一本连环画地教。
两个人的教学内容自然是相关联不大的,但确实是又有交集重合之处的。
因此,有时陆春喜没教过的生字,陆春喜归居然也会,陆春喜也不觉得奇怪,只在心里认定:陆春归会读这个字,那自然是沈青岩教过了。
而沈青岩没有教过的内容,陆春归会读,沈青岩亦不意外,他也认为是陆春喜这边已经教过了。
这也是陆春归取巧之处,有了两个老师,而这两个老师基本上又不怎么交流,就有了她钻空子的空间,要不然她哪里来的精力去记哪些汉字她学过了,而哪些汉字她还没有学。
于是,在陆春喜这边,陆春归只是学了一个学期的文化水平;而在沈青岩这边,陆春归却已经可以自主流畅阅读小人书了。
沈青岩不禁感叹陆春归的天份之高,陆春归不但天份高,还很努力,在他把家中所有的连环画都带给陆春归读之后,陆春归就提出要开始阅读小说了——不再是那种绘画为主,而是文字为主的书。
陆春归自然是着急的,暑假时间很短,不久就要开学了。若以目前的进度,开学了她只能去读一年级。
一年级?让她一年年地装小学生?而且她一个少女了,去读一年级,她可以不爱面子,但确实没法接受和一年级那些还流着鼻涕的小豆丁们坐在一起,然后一年升一个年级,这也太漫长了!
读书于她而言,只是一个掩饰自己认字的手段,自然是要尽快地读完。
因此,她不得不表现出了一点“天份”,好让沈青岩加快进度。沈青岩又是个外人,更方便把她的天才宣传出去,到时候,她直接入读小学四五年级,也就顺理成章了。
看到陆春归的天份和勤奋,沈青岩敬佩的同时,不禁有些汗颜与心虚,甚至还有些茫然。
他茫然不知道未来应该选择哪一条路,他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要不要参军?或是招工?或是……
凭心而论,沈青岩并不厌恶读书,但他更喜爱海上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