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说的也对,他们那大饭量,要是再细嚼慢咽的,光吃饭就得好长时间。
  罗新才看妻子被孩子们堵住了,就俩眼一蹬:“咋着和你妈说话那,就是有理也不能顶撞长辈。媳妇,咱不和他个小孩子一般见识,你管他们吃快吃慢的,这胃好的就是吃秤砣也能克化。”
  从罗新才家出来,姥姥去了趟饭店,要了六个菜和十斤馒头,下午五点才来车,估计到家得晚上七点多,必须让司机在家吃顿晚饭。
  下午五点的时候,罗新才领来了一辆解放牌的货车,也找来了几个装车的人。由于东西较多,六点多才装完,后面车厢里装得满满的。
  姥姥和悠悠坐进前面的车头里,给司机指着路,一路顺利的回了村。到家时刚七点,天才黑。人们正在家吃饭,村子里挺安静。
  悠悠家住在村西,和村子隔了有百十米的距离,也没引起多大的动静。爱国舅舅在悠悠家里等着,听见汽车声赶紧走出来。
  “姑,俺们正在家惦记着你们那,回来就好。你们快进屋歇着,我去村里找人卸车。”爱国舅舅指挥着司机把车开到场屋前停下,就让悠悠爸爸领着司机回家吃饭。
  姥姥把从城里带回来的饭菜拿出来,妈妈已经熬好了一锅小米粥。姥姥又拿出来一瓶酒,让姥爷陪着司机师傅喝。
  那师傅看了姥姥拿的酒,来了兴致。“洋河大曲,这可是好酒啊,不过可惜了,我还得开车回去,只能喝两口品个味。”
  姥爷看他馋成那样,还没忘开车不能喝酒。就说:“家里也没人喝酒,开了瓶的酒放着也跑味,您带回去慢慢喝。”
  师傅也是个爽快人:“那敢情好,俺这连吃带拿的,今天出来的值。”
  场院里的房子已经腾了出来,悠悠的爸妈晚上就在卫生室住,正好能看着东西。
  没等爱国舅舅喊人,住在村西头的人就来了。货车的声音还是挺大了,人们互相招呼着,都来帮忙卸车。
  装车用了一个多小时,卸车就快多了,由于人多,半个多小时就卸完了。司机也吃完了饭,看东西卸完了,就提出了告辞。
  姥姥把说好的十元钱给了他,又给他拿了两瓶洋河大曲。他接过去说:“我和罗锅子熟,您以后有事让他喊我就行。”
  看来,这位师傅没少趁休息的时间接私活。一趟十元,他一月的工资加补助也就是五十多元,一个月拉几趟私活,就比工资还多。
  舅姥爷过来时,已经收拾停当了。两间场屋里,放着各种建材,成方的板材和方木卸在屋子里。松木的梁檩由于数量较多,就卸在房子的外面。
  大伙围在卫生室门口,抽着爸爸递给的香烟,热烈的议论着。有夸松木梁檩好的,有夸板材好的。
  村里的木匠围着板材不舍得出屋,不住口的嘟囔:这是多厚的,那是几寸的,这做什么合适,那做什么正好。最后的结论是:还是城里的家什好,这木材解得,啥材料都有,干起活来省大事了。
  舅姥爷小声的问姥姥:“你这是要了多少木材啊?”
  “除了梁檩,解好的木材是五方,我寻思着盖好房子,咱几家都做些家具。”
  听了姥姥的回答,舅姥爷惊讶地问:“你这是认识谁啊,平时一方木材也难弄到。”
  姥姥按着和悠悠商量好的理由告诉他:“我可是拿咱村里的猪换的,答应春节给他们送猪肉。不过人家不白要咱的,按一块一斤的价格买。”
  舅姥爷听完来了精神,“这是好事啊,咱村今年喂的猪多,光队里喂的就能超额完成国家的任务,你这是又给大家办了个好事。不过,现在先别说,以防中间出啥岔子,到时候再告诉大家。”
  村里人越聚越多,悠悠家的人也都在这里,舅姥爷就和大家商量起盖房子的事情。大伙都说:现在咱们有空,既然东西备好了,明天就开工吧。
  盖房子真是件大事,几家人都跟着忙。不光两个舅妈在悠悠家帮忙,“小老妈妈”、婕格母女、桂香、盼妮来了七八个。有蒸馍的,有炒菜的,有烧锅的。
  麦场里搭了个大棚,队里的两口大锅支在棚下。队里不光是有大锅,还有蒸笼、盆子和碗筷,这倒是省了好多事,不用满村子去借家什。光借桌凳就行,从各家借来的桌凳在麦场摆了一大片。
  现在,村里盖房子不用付工钱,大家都是义务帮忙,不过主家中午得管一顿饭。干粮管饱,一般是高粱豆窝窝,每人一碗大锅炖菜。


第161章 城里的东西就是好
  上梁的那天得吃顿好的,白面包皮的花卷,菜里得有肉,还得打几斤散酒,每人喝上二两。
  另外,每人一天一包卷烟,平时是九分一盒的红灯牌香烟,上梁那天得用二毛一盒的大金钟。
  悠悠在姥姥的掩护下,在场屋里放了两个大木箱,里面装着各种蔬菜,两桶十斤的豆油,五十斤猪肉。还有十袋面粉,每袋五十斤,都是白面。反正昨天卸车时天黑,来的人又多,谁也记不清都卸了些什么。
  “小老妈妈”在做饭上是个好手,馒头揉的又快又好,肉片切的大小厚薄一样。她把五十斤肉都用大锅炒了出来,肥肉里面的油烤出来不少,把肉都浸在油里,和空气隔绝了,这样可以放好几天不变质。
  村里的男劳力差不多都来帮忙了,悠悠家盖的房子多,大家分开进行。光是打夯的就分成两班,号子声高亢嘹亮,两个领头的一问一答,众人应和着比着喊。
  悠悠听着,和复堤时喊的号子不一样。
  甲:俺说一来谁对一?
  众:呀呼嗨,谁对一?
  甲:什么花开在水里?
  众:呀儿呀儿呀呼嗨!
  乙:您说一来俺对一,
  众:呀呼嗨,俺对一。
  乙:水仙花开在水里。
  众:呀儿呀儿呀呼嗨!
  俺说两来谁对两?
  什么花开闹嚷嚷?
  您说两来俺对两,
  韭菜花开闹嚷嚷。
  俺说三来谁对三?
  什么花开一头尖?
  您说三来俺对三,
  辣椒花开一头尖。
  俺说四来谁对四?
  什么花开一身刺?
  您说四来俺对四,
  黄瓜花开一身刺。
  俺说五来谁对五?
  什么花开一嘟噜?
  您说五来俺对五,
  葡萄花开一嘟噜。
  俺说六来谁对六?
  什么花开爬墙头?
  您说六来俺对六,
  眉豆花开爬墙头。
  俺说七来谁对七?
  什么花开把头低?
  您说七来谁对七,
  茄子开花把头低。
  俺说来谁对?
  什么花开抱娃娃?
  您说来俺对,
  玉米花开抱娃娃。
  俺说九来谁对九?
  什么花开酿黄酒?
  您说九来俺对酒,
  黍子花开酿黄酒。
  俺说十来谁对十?
  什么花开罩满池?
  您说十来俺对十,
  莲蓬花开罩满池。
  领头的每唱到花,众人皆呀儿呀儿嗨的呼应,石夯随着号子声一上一下,上下翻飞。
  木匠带着几个人在场院里做门窗,白天看清楚木料,他们更加惊奇。板材不光是厚薄一致,外表还是抛光的,省了锯开和刨平的功夫。
  悠悠家准备用新式带钢筋和玻璃的门窗,姥姥把门窗的图纸交给了他们。看到和门窗配套的玻璃和钢筋,大家啧啧称奇:城里啥都是配套的,干起活来方便多啦。
  院子和堂屋的大门,用料和用工都大,悠悠直接在商城里订制了成品,也是松木料的,外面刷的是原色漆。大家都围着观看,从款式用料油漆到做工,仔细的研究了一遍,大伙赞不绝口,总之是那那都好。
  最后的结论是,城里的东西就是好。令悠悠想起了二十一世纪初的一句话: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
  大舅和“高高三”用拖拉机,在村前的塘子坑边上拉熟土,当盖房子的泥抹。为了结实和防潮,和泥时再掺上些石灰膏。
  石灰膏一般都是提前买生石灰自己加工,城里也有卖加工好的熟石灰,用的时候再调制。悠悠家因为提前盖房,来不及了,所以舅姥爷才吩咐在城里买。
  悠悠从商城里拿出来的是调制好的石灰膏,质量那是绝对的好,用袋子装着。就连沙子都是袋装的,昨晚卸车时,大家一袋袋卸下来,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现在看到了,都说,城里人连沙子都用袋子装,咱装粮食都没布袋。
  装石灰的袋子是塑料编织袋,两个舅妈把它们洗刷干净,准备以后装粮食用。
  有人就说,这要是尼龙的袋子就好了,能做多少裤子啊。接着大伙就卦起尿素袋裤子的笑话,一群人笑的前仰后合。
  一个传说是:六十年代末,某地非常贫困,没衣服穿。进口尿素袋是薄尼龙的,很多人用它缝制成裤子穿。有一对新人喝完喜酒之后,晚上进洞房休息。新郎看见新娘的短裤上印着四个大字:“不宜久藏。”他非常高兴。而新娘看到新郎的短裤上的字以后,吓得晕过去了。原来上面写着:“净重25”!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