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礼完毕,执事大声喊着:“拜祭完毕,孝子谢客。”
韩德库父子从灵堂出来,执事搀着,趴下给吊孝的磕个头,不论辈份,见人就跪。这也有个说法:孝子的头不值钱,见人就跪。
韩德库的姐妹来的快,进村就哭上了。“老骡子”听见了,出门领着她,进了灵堂,女婿留在外面吊孝。
女儿趴在灵堂右边,痛哭一场,“老骡子”在一旁劝着。停下来就问她娘的去世情况,二奶奶按统一好的口径,给了她们解释。
两个女儿都说:“她老人家撩亮(利落)了一辈子,到走也利落,这样也好,起码没受罪。就是闪的人难受,俺们做女儿的,也没捞着尽心,哪怕让俺伺候几天。”说着就又哭起来。
第192章 付散礼
女婿们吊完孝,进到灵堂里,趴在灵前又哭了一次,这是女婿的心意。一个女婿半个儿,跪灵堂是儿子的做法,女婿进来一跪,就是表明自愿当儿子,也不用韩德库出去谢客了。
他们和韩德库商量好发丧的事情,就回去准备了。闺女得住下来守灵,明天一早戴着孝回婆家,给公婆磕头。这也有个说法:就是求供。
院子的西面也搭了个棚,里面支了两口大锅,做饭的换成了夯,他是村里的厨匠,红白喜事都找他做饭。还有几个半大小伙子,跟着他帮忙。
锅碗瓢盆都是村里的,桌子板凳先用主家自己的,出殡那天摆的席面多,再去别人家借。
平时就执事和帮忙的在他家吃,也不用摆席,大锅菜一人一碗,主家也跟着一起吃。
妇女们负责蒸馍,还是村里的老规矩,白面和杂面的花圈子。丧事用面多,专门安排人去向阳大队打面。
当天的下午,韩德库家就把猪杀了。他说,反正席上也用不完,提前杀了,大锅菜里也放些肉,天寒地冻的,让大伙吃好点。
猪血和肠子肚子等下水,不能上席,就提前做出来吃了。上供的十碗方子肉砍好,放开水了煮一滚,断血就捞出来。执事满村里买公鸡,终于凑够了十个,也杀了准备好。
第二天一大早,就安排了两个人,拉着地排车去赶集,主要是买鱼。执事交代他们,最好买饭店里炸好的鱼,回来省事。
亲戚都来了,今天先吊孝。男人吊完孝,就问执事咋着安排的,自家该怎么办。执事回答清楚,接着问他们来几个人,男女各几个,明天好安排席面。
老二奶奶没娘家,这就省事多了。一般丧事,最怕的是娘家人,找闲事是一方面,关键是来人多。有的时候,恨不能来半个村子的人。
有一个笑话说的就是娘家人吃丧宴:有个村子,和韩屯差不多,全村就一个姓。村里的老姑奶奶去世了,俩村离的也近,有一里地。出殡的那天,一个庄子的人都去了,前面的人到了,后面的人还没出村。
办丧事娘家是主客,尽管就抬来一桌供,来的人却特别多,还都得坐席,光是娘家就得准备十席八席的。
丧事的席面,菜好点孬点没人争竞(计较),可馍得管饱。在这粮食紧缺的年月,可是一项大负担。
所以,好多人家丧事都不大办,主家准备一桌底供,亲戚就挎个馍篮子,中午用底供做成大锅菜,一人一碗,各家带来的馍,就够吃的了。娘家不上供,也没法多来人。
其实娘家真正的至亲,也不会争竞找事。只有旁门的人,才跟来胡搅乱缠,不过是为了吃顿好的,弄盒烟抽。娘家强势的人家,绝对不会干出搅自家姑娘丧事的事情。
挎篮子的亲戚,来人是有规矩的,一般四个人,最多再带个孩子。三男一女,男人多主要是为了行礼好看,。
一个馍篮子装24个馒头,压回去4个,剩下的20个咋着也够来人吃的,主家就是搭碗菜。
韩德库家亲戚少,七家亲戚该上供的只有两个闺女,一桌供一般来两桌人。其他的五家亲戚都是馍篮子,最多二十五个人。
丧事用的都是案板桌,一桌最多坐六个人。这么算下来,亲戚就是八桌。
韩德库杀了猪,肉菜富足,他让摆二十桌,自己村里帮忙的也跟着坐席。
执事的不同意,对他说:“这不是您一家的事,咱村里的规矩在那里,您办了下面的就得跟着,还是按老规矩吧。”
“小老妈妈”执意的说:“俺专门杀的猪,光肉就二百多斤,得用了啊。”
韩道伟就说:“要不,咱也跟石庙村里学,他们村办忧事,自己村里的人付散礼,每人2元,跟着坐席。”
执事却说:“咱村跟他们不一样,他们村不是一个姓,付散礼的都是异性,咱都姓韩,咋个办法?”
韩道伟说:“自愿吧,尊重个人意愿。”
和大伙这么一说,付散礼的还真不少,基本上每家都参加了,这样一来,又多了六桌。
亲戚吊完孝,该见的人也都见了。就开始成殓,棺木早就准备好了,倒也爽当,很快就完成了。
第三天才是重头戏,一大早,韩德库就跟着去开坑,他父亲已经去世,就在他父亲坟头的旁边,韩德库画出个大体的轮廓,大伙挖出坟坑。
亲戚来了先吊个孝,等都来齐了就出殡。现在提倡丧事简办,不行扎纸活,没吹响器的,也不看时辰。亲戚多了就晚些,亲戚少了就早些,比原先简单多了。
八个男壮劳力把棺木抬到大街上,停棺开始路祭。路祭才是葬礼的重点,各家上的供在这里摆上,让大伙观看。亲戚在这里行礼拜祭。
先摆主家的供,韩德库领着本家的人行孝子礼,三十六拜礼,韩德库是被人架着,才完成的。
“小老妈妈”作为儿媳,上前破供。自己村里的人都见过,他家上的大供,外村的亲戚不知道。
摆上来就引起一片惊叹声:“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大的供了,老太太有福,摊上中用的儿了。要不说好儿不用多,一个当一窝。”悠悠听的愣愣的,这儿子还能论窝算。
接着就有人说:“好儿不抵好媳妇,还是‘小老妈妈’大气,受了一辈子气,还给老人置办这么好的供,给大家带了个好头。”
接着就是两个闺女的供,她姐妹俩看来是商量好了,都是上的花供。这时,大伙的说法就不太中听了。
“老人算是高寿,走的又急,没用她们伺候一天,就给摆个花供,不值啊。
老二奶奶有名的疼闺女,为了顾闺女,就一个儿还分了家,从自己嘴里省下口粮接济她们。看来闺女不能要啊,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出门的闺女外向。”
接着有人嗤笑:“连这都不明白,闺女婿哭的老叫驴放屁,你们看着俩闺女婿哭的声挺大,就没见掉泪。”
第193章 上大供
俩闺女听着,心里也不得劲,哭的更痛了。大伙又说:“人都没了,哭的再痛有啥用,还不如活着给买块糖吃。”
悠悠听了,心想:这也太彪悍了,明晃晃的打脸,俩闺女今天算是栽了。
接着就是孙女和侄孙女,四家合在一起行的礼,行的是懒九拜礼。
最后是儿媳的娘家,一共来了三个人,也是懒九拜礼,几个都是中年人,非常的稳当,动作自如。关键是人家心里舒坦,村里人里里外外的夸自家妹妹,作为娘家人心里就是舒服。
路祭结束,继续上路。男人在前面领路,“高高三”打幡,韩德库抱着牌位。
棺木刚抬起,韩德库就举起准备好的土盆,摔在棺木前。这就是丧事中的重要环节“摔盆子”,也是儿子的重要职责。
女眷跟在后面哭着送丧,“小老妈妈”今天是累坏了,按照这里的风俗,从棺木出家门到埋进坟,孝子不能断了哭声,不然后辈出哑巴。
人家兄弟多的,还能轮换着歇会,她自己一人,就得一直哭到底,最后嗓子都哑了。要不是俩闺女架着,估计她都跟不下来。
经过老二奶奶的丧事,悠悠算见识了农村妇女的哭功。大多数妇女从进村就开始哭,低着头,用手帕捂住半个脸,这样别人就看不出到底流没流泪。
拉着长腔,哭的抑扬顿挫,和唱戏差不多。“俺的那□□啊,您可疼死俺啦。”
“小老妈妈”从出家门就哭上了,开始是大腔,累了就小调,把自己一辈子的委屈都哭了出来。
“俺的那亲娘哎,您老倒是走的干脆,可把俺们给撇苦了。您这没病没灾的,咋说走就走了啊,哪怕你病个一年半载的,也能让俺尽尽心。
俺知道,您老人家一辈子没相中俺。可这也不能光怨俺啊,俺长就的这个头,没掖着没瞒着。成亲前,您是没见着,可您儿见了,他也没嫌俺个矮啊。
娘啊,俺不知道您没相中啊,俺要是知道的话,说啥也不进您家的门。您不乐意,俺还委屈了一辈子那。
亲娘哎,您说咱娘俩吧,相互别扭的一辈子,咱图的个啥啊。俺也知道您的好,不光给俺看孩子,还管着孩子的吃穿。俺连着生了俩闺女,您也没嫌弃,三孩子都是您老人家给看大的。
娘啊,按说俺是不该怨您。可是娘,俺进门这些年,您就没给过俺个好脸,啥时候看见俺,那脸就撂下来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常梦你 (执江子) 2019-12-24完结249 575【清媚妖孽慵懒型御姐vs隐忍克制易羞涩忠犬】大一的时候,黎柘向兰筠表白,话说得磕磕巴...
-
穿成七零年代泼辣女 (梦廊雨) 2020-01-07完结1771 7276一觉醒来,宋佳玉成了南拐生产大队宋老三家的独生女宋大宝。宋老三三十头上得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