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悠悠用内部处理为借口,棉布不要布票,价格也按国家的定价,把纯棉布和的确良摆在一起,人们依然优先选择的确良。
大舅妈负责给人量尺寸,姥姥比着模板画线,“小老妈妈”负责裁剪。三人流水作业,速度倒是快。悠悠妈负责给大家扯布,兼职给大家当参谋,帮着挑选花色。
裁剪好的袄面,都放在了悠悠家,等着大舅妈和悠悠妈有空了,用缝纫机给大家做,袄里都带回去,自己套棉花。最后,里表用扣子连在一起,活面袄就做好了。
今年大家可真是舍得了,一件棉袄连里带表快三十元了,大家还是比着买。王兰芝自己结婚时有了一件,她给“小老妈妈”要了件金色的织锦缎。
等她走了,大伙就劝“小老妈妈”:“您这儿媳妇要人有人,要样有样。干活利索,心境还好。您当老人的就让着她点,娘俩别成天的瞎呛呛了。您看看,咱村谁舍得给婆婆买了,这不是三块两块的,可是三十块钱那。”
“小老妈妈”苦笑着说:“俺也知道,过后也后悔,到时候就是管不住嘴。可能真叫俺儿说着了,俺家的宅子主婆媳不和。”
有人就接她:“‘高高三’还说了,您娘俩是一个槽上的俩叫驴,对不对啊?”大伙笑的啊,眼泪都出来了。
给孩子们买运动服,还是一人一身,尽管去年的衣服都没破,洗了和新的差不多,大的穿小了,小的接着穿正好,人们还是买了新的。
就连宝山爹娘,也给四栓和五断买了新衣服。五段穿过的那身,给宝山改小了,穿上高兴的他到处显摆。“看我的运动服,和迪迪的一样。”
大伙都说:“孩子割草喂猪,不比大人少忙活,没钱的时候亏着孩子,有钱了可不能再亏孩子啦。”
上面有哥姐的孩子最高兴了,自己有了两身运动服。拾哥姐一身,大人又给买了身新的。
石庙村的人看到姥姥今年又进了新衣服,天天有人来买。不只是孩子的运动服,男人穿的涤卡干部服,买的特快。去年他们村有买的,穿着特别好,今年大伙都过来买。
相比较于韩屯和石庙,韩屯下游平城县的李村就惨多了。听梅庄来买东西的人说,发洪水时,他们村虽然也分了二百多斤麦子,可是由于估计错误,没及时倒腾到防台上,好多人家的粮食被水泡了,可以说是颗粒无存。
光靠国家发的购粮证,每人一个月30斤粮食,可不够吃的。家畜也淹死了,人都没吃的,更喂不起猪。
悠悠撒的苜蓿,就在韩屯和石庙这一片。他们离韩屯五六华里,还隔着个生产堤,一般不到生产堤这边来。
于是,大伙就出去,到堤外的村庄拾秋。捡别人收获后,地里剩下的地瓜、萝卜,就连地里的烂地瓜叶胡萝卜叶,也用筢子搂起来,扛回家用河水泡软洗干净,拌上面粉蒸着吃,好歹能填饱肚子。
进了冬天,地里没东西了,有人就出去要饭。不给干粮,给个地瓜萝卜也行。一天下来,能要多半袋子地瓜,比原来忙活一天捡的还多。于是,全村几乎家家出去要饭。
有的人家拉着地排车出去要饭,车上带着被子,走到哪在哪住,十天半月就能要到好几袋子的地瓜萝卜。
第264章 滩区的讨饭村庄
梅庄的人说:“早先,多少人眼馋河滩里的人过的好,这一场水,人们再也不眼气了。老辈人都说河滩里是鸡蛋过货,俺们不知道啥意思,这回知道了。
一场大水过后,房子塌了,家什飘走了,粮食泡烂了,牲畜淹死了,人能讨个活命就是好的。都说水火无情,还真是这样。”
石庙村的人不服气:“那也得看那个村,你们看韩屯,还有俺庄上,没收秋怕啥,俺照样有吃有喝有钱花。
这得看村里的干部,国家给垫的防台,他们咋不知道用啊。好好的粮食被水泡烂了,亏不亏啊。
再说了,就是提前送到亲戚家,也不能被水泡了,谁家堤外没几家亲戚。
今年的水就存了一个多月,守着那么大的河滩,多喂两头猪,什么都有了。河滩里就是不长苜蓿,别的野菜也多的是,挖野菜还是比出去捡东西容易。
还是老话说的好,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人啊,得会过日子。
你们看韩屯,人家水下去就插上了簸箕柳,这一冬天,可是挣大发了,都赶得上城里的工人了。
俺们村的干部也说了,明年开春,就把河滩里的地都插上簸箕柳。”
梅庄的人说:“今年受灾的村,跟你们这俩庄一样的,几乎没有,那个村都不好过。要不是国家有救济,这个冬天就过不去。
你们去看看,多少户人家在院子里挖地窨(yen)子住,人都没地方住了,咋着喂猪。”
韩屯的人告诉他们:“俺村里也有到塌房子的,俺们是先给猪盖好了猪圈,才给人收拾住的地方。”
梅庄的人听了,对大家说:“从外面看,你们村可惨了,被一圈水围着,连个出路都没有。谁知道你们在家里闷头挣大钱啊。”
过了腊月二十,各单位的慰问又来了,这次带的都是实物,主要是米面油。村里今年没种上大豆,正愁没法榨油了,他们就给送来了。
同时,他们也是来订猪肉的。少的要五六头,多的要一百多头,国棉厂本来说要一百头,又加了五十头。
韩屯村的五百多头猪,被他们预定完了,还差一百多头。舅姥爷就领着他们,去了石庙。石庙各队都喂了猪,不过还是先紧着群众来,毕竟差着一倍的价格。
这样,就出现了问题,各家喂的猪多,石庙村四百多户,收谁家的都不合适。最后,九个生产队,平均分配,就不要各家的了。
到了晚上,石庙村就有两个生产队的队长找来了,托舅姥爷帮着他们队的群众卖猪肉。“老韩哥,您领人去了俺们才知道,县里的单位年节分的猪肉,是卖的高价肉。
去年,俺也知道你们出去卖肉,还以为是卖到黑市上去了,现在才知道是卖给了各单位。
你们去年不是在平城卖的吗,今年你们的猪都让咱县里要了,平城的路子就留给俺们吧。
要是往年,俺们也不来给您张这个嘴。今年这不是受灾了吗,俺队里的群众就指着这几头猪那。自己杀了买肉,可是比卖给食品站,多一倍的收入。
来的时候,俺们和群众商量了,也不让你们白忙活,你们收自己村里的猪肉,一块钱一斤,俺们的九毛一斤。”
舅姥爷其实真不知道,姥姥是咋卖的猪肉。就没搭他们的话,而是看向姥姥。
姥姥对他们说:“你们还真猜错了,以前俺们的猪还真是卖到黑市上了,你们想啊,咱就是个老百姓,哪能认识单位的人啊。
今年这是巧了,各单位来救济咱,看俺村喂的猪多,临时起意才要的。其实人家是变相的帮着咱们,咱心里得有数。”
他俩就又沾上了姥姥:“妹妹,俺们托个大,也跟着老韩哥喊你一声妹子。俩哥哥求你了,帮俺们卖猪肉吧,要是九毛不行,就再往下抹五分,那也比卖给食品站强。”
姥姥就是个心软的,看悠悠点了下头,赶紧的答应了他们。“两位老哥,你们说这话,是打俺的脸。咱俩村就离一里路,和一个村差不多,大伙都熟悉,俺能暪你们的钱吗。
现在的黑市啊,其实也和公开的差不多了,就是不懂行的人,找不着门路。俺吧,也就是认识几个黑市里的人,把猪肉倒卖给他们。
今年俺村的猪都买出去了,俺本来不准备出去了。既然你们找来了,俺就帮你们卖去。价格还是和俺村一样,一块钱一斤。
不过,帮俺村卖的时候,是用的村里的拖拉机,俺找人买的柴油,你们得想法给送到平城去。”
他俩先是高兴,听到让送到平城时,又发愁了。“妹子,俺们村没一个拖拉机,这要是用地排车拉,一天只能打个来回,不得耽搁事啊。”
说到这里,就看向舅姥爷:“老韩哥,俺们还是厚着脸皮求您吧,您送佛送到西,再借俺一辆拖拉机吧。俺们也不让您作难,俺出钱雇,二十不行俺出三十。”
现在,大伙有事雇拖拉机,去一趟县城是二十元钱。不过,极少有人雇。要是送猪肉就上算了,一车最少拉五十头猪,一头才合四毛钱。
舅姥爷看着他们的赖皮样,只好答应下来。“俺和他们几个商量一下,借给你们一辆。不过得你们自己收钱,俺可不管敛钱的事。”
他俩赶忙做保证:“老韩哥,您就放心吧,俺提前把钱交上,保准让您说得起话来。”
姥姥说:“那俺也跟着占你们的光,回来的时候,顺带着捎些沙子水泥的。”
他俩抢着说:“妹子,你说这话俺们听着脸红,你帮俺们这么大的忙,咋能是沾俺们的光啊。你就是不捎东西,也得空车回来。”
石庙九个大队,村里十几个姓,大伙心不齐。出工不出力,地种不好,粮食产量低,全村没一辆拖拉机。
来的这两个队,算是比较好的,队里的干部说了算,也能领起来。要是别的队,估计舅姥爷和姥姥也不会答应。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常梦你 (执江子) 2019-12-24完结249 575【清媚妖孽慵懒型御姐vs隐忍克制易羞涩忠犬】大一的时候,黎柘向兰筠表白,话说得磕磕巴...
-
穿成七零年代泼辣女 (梦廊雨) 2020-01-07完结1771 7276一觉醒来,宋佳玉成了南拐生产大队宋老三家的独生女宋大宝。宋老三三十头上得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