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关键是她有作弊利器,河滩地广人稀,特别是相邻的平城县地界的河滩,基本上就没人。她偷着放出来的机器人,按照指令每天都能挖到大量的野菜,被悠悠收进空间内。
  商城里的野菜限量抢购活动启动,而且非常成功,每斤百元的高价也没能阻止人们的热情,每天刚上市就抢购一空。
  家里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自从有了野菜,悠悠家总算告别了天天顿顿啃咸菜吃酱豆的日子,饭桌上有了绿色。特别是姥姥腌制的索蒿,清新香嫩,吃得一家人赞不绝口。
  野菜长的好,由于悠悠的大量采挖,还不算太打眼。但是随着燕麦和苜蓿的生长,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燕麦长得快,和小麦差不多高矮。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奇怪,今年河滩上铃铛麦多的出奇,都认为是河水冲下来的种子。
  苜蓿也长到一拃(读作zhǎ。量词,基本字义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量长度)多高,到处都有。人们从来没见过苜蓿草,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大伙瞅空去河滩,割燕麦回家喂猪羊,可没人割苜蓿。对于未知的事物,人们可没胆量尝试。要知道,家里的猪羊可是大宗财产。
  悠悠带头割了回家喂猪喂羊,姥姥也不放心,悠悠再三保证,才答应让她试试。看到猪羊肯(爱)吃,连着喂了两天也没出事,桂萍就跟着割了喂猪羊。
  大家伙听说了,都跑到悠悠家去问,姥姥只好说悠悠年纪小不懂事,割回来喂猪也没和大人说,不过猪羊挺爱吃的。
  为了让大家放心,舅姥爷专门叫回了援朝舅舅,让他看看是什么杂草。三舅到河滩一看,惊奇极了,怎么会长出这么多的野苜蓿,也只能找出和燕麦一样的理由,河水冲下来的种子。
  场院里召开了全村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三舅援朝告诉大伙苜蓿是养猪喂羊的最好饲草,动员大家多养猪羊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能增加家庭收入。按目前河滩的苜蓿和燕麦的数量,一家喂个两三头猪,饲料绝对没问题,并告诉大家收割燕麦和苜蓿正确方法。
  村民听了三舅的讲解,情绪特别高涨,纷纷赶集购买猪秧(猪仔),前段时间大伙卖香附子每家都有几十元的收入,谁家也不缺买小猪秧的钱。
  村里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偷摸的到河边烧香拜河神,感谢河神的恩赐。就连姥姥也偷着念叨:“老天爷显灵了,派河神给咱村里送来了神草。”
  悠悠可是守口如瓶,没告诉姥姥是自己撒的草种。要知道有些事情,它是说也说不清楚,那就干脆不说。
  悠悠家喂的两头猪已经长到四十多斤,来往的人们看到都称奇。面对大伙的询问,悠悠经常故作天真地回答:“俺家的猪秧子随‘大一号’,长的快。”逗得来人大笑不止。
  悠悠缠着姥姥再抓两头,哥哥也拍着胸脯打保证,说以后放了学就去割草。姥姥现在对悠悠是言听计从,立马就同意了,爸爸就找人加盖了个猪圈。
  姥姥还劝说二爷家再买几头猪仔,二奶奶看着猪圈里长得很好的猪仔,也有了信心,一下子买了三头。
  悠悠忙得两头跑,给两家的猪仔防疫加料,还好有姥姥帮着打掩护。
  晚上姥姥和悠悠躺在炕上发感慨:“咱总算能帮着乡亲们办点事了,要不是大家伙照顾,咱一家子都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伤在那场运动中的人多了去了。”
  自从各家养猪多了,孩子们放学就往河滩跑,帮家里割草喂猪,少了许多玩耍的时间,这也令悠悠自责不已。
  听悠悠总提村里的孩子苦,姥姥却有不同的看法:“农村的孩子都这样,只有冬天农闲时才能玩。今年还是好的,河滩的草多,一会就割满,原来都割到天黑,看不见了才回家。”
  听了姥姥的话,悠悠这才缓了回来,暗自庆幸自己这是做了好事。
  人们下地干活,收工后拐到河滩割篮子猪草捎回来,倒也不太费工夫,慢慢地就习惯了,各家并没有因为养的猪多而缺饲料。
  这也有复堤给韩屯村带来的好处,那就是喂猪的泔水多了。五百多名民工,光伙房就十多个。
  每天刷锅的泔水,受到村民的欢迎,倒进人们提前送来的泔水桶里,再由各户提回去,干净卫生省事,真正的双赢。
  坏处就是羊得拴起来不能散养了。令人佩服的是这时候人们的思想境界,那真叫高,五百多的民工就没出过一点事,没偷没摸没打架斗殴,最多是吵架拌个嘴。
  昊昊果然说道做到,每天下午放了学,就和小伙伴们跑到河滩割猪草。其实根本不用昊昊去割草,悠悠一人就办了,但却不能说到明处。
  每次看着哥哥稚嫩的肩膀扛着沉重的猪草,到家累的小脸通红,悠悠就疼的心颤。在前世,悠悠可从没有过这种感受,可能这就是血脉相连的缘故吧。
  姥姥怕累着了哥哥,每天让妈妈做好晚饭后,骑自行车去接悠悠兄妹,帮着把猪草驮回来,悠悠坐在前梁上,盘算着怎样再给家里弄回辆自行车,让哥哥驮着自己来回。
  晚上和姥姥商议,姥姥说可以买辆旧自行车,平时让昊昊带着悠悠去河滩,也方便姥姥去公社供销社。不过得去县城的市场买,公社的集市上很少有卖的。看来,还得想法去趟县城。
  悠悠商城里自行车多的是,不过适合这个时代的还真没有,有合适的也是收藏品。悠悠搜找了半天,价格都在万元以上还破旧不堪,基本上失去了使用功能。
  智脑提议可以把新车做旧,悠悠脑洞顿开,找了辆德国产钻石复古款的自行车,交给智脑做旧去了。


第48章 鸡腿蘑菇
  “白杨叶拍咣咣,满地里耩(jiang种)高粱”。韩屯村每年种三百多亩高粱,男劳力在前面用耧耩,妇女劳力跟在后面拉着囤子压。连着几天,地里都响着囤高粱的吱呀声。
  姥姥就说:“囤子响蘑菇长,该下场雨了,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吃上蘑菇。”
  别说,雨还真的让姥姥念叨来了。高粱刚种完,淅淅沥沥的小雨就下了一夜。早上起来,空气清新,满目翠绿,桃树下落英一片。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道少”
  悠悠有感而发,把一家人惊得目瞪口呆。见此,悠悠用手扶额,自己又忘了在这特殊的年代,这首家喻户晓的诗极少有人提起。
  爸爸问她:“悠悠,你跟谁学的?”
  “听妈妈念过,我觉得好听就记住了。”悠悠看着一脸茫然的妈妈,不厚道的撒谎。
  “这孩子,随了你们吴家的根,从小脑子就好使。”姥姥对爸爸说,她这是替悠悠打掩护。
  幸好,四妮桂萍来喊:“悠悠,拾蘑菇去。”
  “好来。”悠悠答应一声,赶紧跑了出去,姥姥拿了个篮子跟在后面。
  种好的高粱地里,囤子碾压的浅痕一行行非常醒目。一夜之间,蘑菇成簇的长了出来。
  白胖的蘑菇露出小伞形的脑袋,把手伸进松软的土中,捏着蘑菇腿轻轻一拔,粗长的蘑菇腿被拽了出来,有一拃多长。
  姥姥告诉悠悠,这叫鸡腿蘑菇,又香又嫩可好吃了。可惜的是只有刚耩好的高粱地里才有,还必须是雨后的清晨,太阳出来一照,蘑菇就发黑不能吃了。
  广阔的地里拾蘑菇的大部分都是妇女,和少数上了年纪的老头。姥姥说拔蘑菇得用巧劲,男的力气大,把蘑菇头捏碎了还拔不出蘑菇腿来。
  悠悠和姥姥走到远离人群的地方,放出几个机器人帮忙拾蘑菇。悠悠到处跑着往空间里收,姥姥给她看着人,有人靠近就大声的打招呼,借此提醒悠悠。
  捡到的蘑菇腿下面沾了一层泥土,得慢慢得用刀子削去,非常麻烦,悠悠直接交给机器处理去了。
  这天正好是农历的三月十一,张集公社大集,姥姥带着悠悠去供销社进货,捎带着将收购的杂货上交。现在姥姥已经学会赶毛驴车了,让悠悠跟着看东西。
  先去食品站交鸡蛋,进门就看到一群人围着肉架子买肉,指指点点的选择着,大伙都想买不带骨头的肥肉。
  杀猪师傅拿着砍刀悠闲地站在一旁,耐心地等着人们挑选。看到姥姥过来,高声喊道:“嫂子,今天还要肉不?砍倒臀尖了。”
  “要,你先砍下来留着,我去把鸡蛋交了。”
  站长看到姥姥进来,高兴地吩咐工作人员帮忙卸车。
  “嫂子,您这个代销点设得好,把平城县的鸡蛋都收过来了。这每个集日都一千多个的交,在全县的代销点里也是拔尖的,今年我们站的先进就靠你了。”
  “春天鸡下蛋多,滩区偏远赶集也不方便,俺那小点(代销点)就收的多些。站长您放心,以后我尽量的多收。
  对了,俺村今年喂得猪多,您今年的先进是跑不了啦。还得麻烦您,我让师傅给留了快肉,您给批个条子。”
  “嫂子,老王又骗您了吧,肯定是带骨头的瘦肉,没人愿意要就拿来哄您,我去给他说声,让他给您换块肥的。”悠悠听了心里狂喊:“我就要瘦肉,您老知道吗,后世骨头比肉贵。”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