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他只当给家里人捞好处的家,往外拿的时候,就不当家了。
这是有你舅姥爷压着,咱们村才平静的过了这么些年,要不也得和石庙那样,闹腾起来没完,啥也干不成。
可别说村里没二性,大伙都姓韩,伙着一个老爷爷。韩玉臣他们家,都没出五服,真的伙着一个老爷爷,还不是成天价闹家窝子。
要不是为了给你援朝舅舅挣面子,捞资本,趁着这两年形势好,让他再进一步,姥姥才懒得管他们这些破事。”
老太太可真够新潮的,连捞资本都门清。
悠悠故意的问:“姥娘,俺援朝舅舅再进一步去哪啊,得花多少钱?您说个数,我先给准备好了。”
姥姥被逗笑了:“姥娘说的捞资本可不是单纯的花钱,我也是听刘冉她四叔提过。
你援朝舅舅年轻有为,又是大学生,最重要的是他政绩突出,分管经济工作后,连着上了几个效益好的大项目,临水的收录机更是全国闻名。
姥姥是这么想的,要是方便面和火腿肠这两个厂子建成了,真的像你那智脑上写的那样红火,你援朝舅舅想不出名都难。
到时候,咱们也录个专题片,片名就按你的说法:一碗面吃出来的工厂。
不过,钱你还真得准备好,咱不能真让你建业舅舅垫资。
还有,赶紧购买纺织厂的机器,这也是你援朝舅舅的政绩。”
老太太真行,洞察力强思虑敏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连专题片的名字都想好了,一碗面系列新鲜出炉。
后来,对援朝舅舅的宣传,都围绕一碗面做文章。
一碗面吃出来的效益
一碗面吃出来的工厂
一碗面吃出来的灵感
韩援朝被人们戏称为一碗面吃出来的书记。
第二天一大早,县供电局和地区建设局的人都来了,村办公室前面的空地上,搭起了两座大大的帆布帐篷,两个单位一家一个。
幸好现在是春季,气温在25度左右,不热不冷正合适。
建设局的同志,放下行李就去工作,垫村台的民工队开始完工,两个村的新村台必须赶快规划出来。
韩爱国领着村民给工作组搭帐篷,韩屯村的帆布帐篷是部队支援的,支架都是钢管的,搭建起来和房子差不多。
几个村干部不好意思的对高主任说:“真是对不住,让各位领导住帐篷。”
高主任给他们提了个建议:“这次村庄建设,你们村也建个办公楼,石庙村没条件,你们不会差这俩钱吧。”
几个人齐声回答:“盖,我们也盖办公楼。”
第570章 滩区改建
韩道伟又接了一句:“高主任,我们是不差盖楼的钱,差的是买机器的钱。”
高主任疑惑的问:“什么个情况?”
几人七嘴八舌的把买机器的事情汇报了一遍,工业局的副局长听后,大发感慨:“我都羡慕你们村,这俩厂子要是能落户临水,咱们地区又得上个新台阶。
怪不得你们村发展这么快,这是有能人啊。这两套机器要是通过政府渠道,光是谈判就得一两年。
高主任,韩屯村一千万资金的缺口,找个外商就能填上,我们申请五百万的资金,银行审查了快一年了,到现在没批下来。”
高主任说他:“既然你们的项目没资金,正好帮着韩屯和石庙建厂房,建设局、物资局你们三家结合好,这一个月内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村台垫好后就开工,赶在机器来到之前,把厂房建起来。”
建设局派来的专业团队,走访调查了两个村庄的群众后,很快就把规划设计图绘制了出来,各种类型的楼房设计就有十几种,而且每种都有基本造价。
悠悠绘制的独栋别墅,是这些住宅里造价最高的,每栋四万八千元。石庙村的联排楼房也不便宜,每栋两万六。
这两种楼房造价高的原因,就在自动化的猪圈和沼气池上,这两样加一块,高达六千元。
现在机器制造技术落后,制造成本高,特别是自动化设备,价格更高。其实,离真正的自动化,差距太大了,也就是半自动化的水平。
设计图里,还有几种平房院落。三间正房的四合院,造价才8000元。三间联排的平房,四千元就能建起来。
造价一出来,韩屯村的群众心中有了谱,开始盘算自家盖几栋楼房。
石庙村群众前几天被专辑片激发起来的热情,却仿佛被泼了冷水,骤然降温。
石庙村这两年喂猪的数量才增上去,前几年一家也就喂四五头猪。大多数人家都是万元户,可要说双万元户,也就没分开的两个队。
别说建楼房了,就是八千元的四合院,大伙也舍不得。只盖一处房子的还行,家里有成年男孩子的,一次新建两处房,万元户也不够啊。
再说了,平房和楼房不一样,自己村里的人就会盖,垫村台护村林都伐了,梁檩都有,加上老房子扒下来的建材,添些砖瓦就能盖。
八千元的四合院,自己建的话,三四千就够了。
再说,那四合院并不适合农村,院子的四面都盖满了,牛棚猪圈盖哪里,农村人哪有不喂猪羊的。
石庙村的人说了,他们盖平房,也要像楼房那样,留出来前后院,牛棚猪圈都放后院养。他们不建自动化的猪圈,却想建沼气池。
石庙村分地到户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喂牛和驴,猪圈自动化,牛棚也得人工清理,干脆一块人工清理。
最关键的是,他们没电也没自来水,自动化缺了这两样,安装了也没法用。
沼气池没有水电也能用,打扫出来的粪便扔里面,干净卫生省力气,还能做饭照明。
根据他们的要求,新的设计图很快就出来了。宅基东西14米,南北24米。三间主房,前院十米,东西各两间配房。后院八米,牛棚猪圈和鸡窝和厕所都在后院。
单独的沼气池造价不高,一千元就够了,还包括照明灯和炉具。
规划设计图制作出来,工作组马上召开了滩区村庄建设动员会,会议就在韩屯村召开。
为了这次会议,新垫的村台上,搭建起一个大帐篷。帐篷的外面,摆放了二十多个宣传栏,张贴着多种村庄建设效果图。
与会人员到齐后,先在帐篷内放映专辑片,再观看效果图,最后才是各级领导讲话。
会议的主题就是这次张集公社的滩区重建,一定要在统一的规划下进行。各村根据群众的经济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村庄的规划来。
制定规划有几个基本要求,符合群众的意愿,街道和胡同统一规划,房屋和院墙高度一致,住房和配房规格一致。
这次垫村台,原来的宅基地一律作废,每户半亩,是村庄规划的有利时机。
规划制定后,各村统计所需建材上报,工作组统一调拨调配,尽快帮助滩区人们建设新家园。
工作组进驻后,对17个滩区村庄都进行了走访,各村的情况基本了解清楚。
张集公社的17个滩区村庄,韩屯和石庙算是比较好的,其他的村庄去年受灾严重,损失巨大。房倒屋塌,就剩下一堆砖瓦和梁檩。
这两年收入高了,谁家都有一两千的存款。可要是按照工作组的设计图,最差的院子,也得四千元。
工作组的造价,是按照所有建材的价格计算的。群众自己建房,已有的建材就能用,价格自然就降了下来。
滩区的村庄,周围都有大面积的护村林,这次垫村台,宅基的面积都比原来多,砍伐的护村林不仅提供了足够的梁檩,门窗的木料也有了。
所缺建材最多的是砖瓦,这两年农民富裕了,新建房屋都是一色的砖瓦房。
十七个滩区村庄集中建房,需要大量的砖瓦。要是全部依靠张集公社窑厂,三年的时间也供应不上。
这次全区的窑厂,供应张集公社滩区新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现在砖瓦还是原来的价格,五百元钱的砖瓦够建三间主房的。
水泥、沙子和石灰用量倒是不大,主要是喂砖缝和涂内墙。
钢筋和玻璃所需更少,只是做窗户用些,农村建房不留后窗,前窗也不大。
这些建材都是国家调控物资,计划内的价格便宜,可个人很难买到。市场上的高价建材,也经常断货。
为了支援滩区新建,这些建材都列入国家计划,足量供应。
动员后过后,各村的积极性都很高,立即组织群众代表来韩屯,观看专题片和宣传栏,参考各种规划设计图,研究制定符合自己村庄的规划。
第571章 慰问民工
专题片给群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大家从中看到的不止是住房,还有他们的生活。
特别是看到韩屯和石庙俩村的人员,出现在镜头中,更加的增强了录像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人们惊呼咱农民还能这么个活法,比城里人都好。
可除了韩屯和石庙,其余十五个滩区村庄都没能力盖楼房,不过群众对村庄统一规划都非常赞同。
他们是这么说的:“咱们现在是没能力盖楼,也得先规划好村庄,楼房以后有机会了可以再建。要是村庄规划乱了,想要推倒重来,可就难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常梦你 (执江子) 2019-12-24完结249 575【清媚妖孽慵懒型御姐vs隐忍克制易羞涩忠犬】大一的时候,黎柘向兰筠表白,话说得磕磕巴...
-
穿成七零年代泼辣女 (梦廊雨) 2020-01-07完结1771 7276一觉醒来,宋佳玉成了南拐生产大队宋老三家的独生女宋大宝。宋老三三十头上得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