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教学楼也是四层,韩屯虽然是联中,每个班级只有一个班,今年初中延长了学制,也才八个班级。
小学的班级,全部是韩屯村的学生,都不足二十人。初中多了石庙的学生,在三十人以上。
每层两个班级,加上教师的办公室,和各种活动室,房间也是绰绰有余。和别的管区的联中相比,设施齐全,教师的办公条件特好。
更令韩屯联中教师满意的,是二层的教职工住宿楼,全部是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单元房,里面连基本的家具都配齐了。
每套住房都有20英寸的大彩电,双缸洗衣机。厨房里有沼气灶,卫生间通了洗澡水。
这些都是韩屯村,对教师们来偏僻村庄任教的补偿,和村里群众的生活水平大体一致,这在临水地区算是最好的了。
韩屯联中自成立以来,教育质量在全县一直拔尖,村里给发放教师的奖金和补贴,比他们的工资都高。
教师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加上学生相对较少,有几个差生,单独辅导也顾得过来,学生的整体水平高。
县里举办的各种竞赛,韩屯联中都是前三名,老师和家长都高兴。县里的奖励不多,韩屯村的奖励高。
韩屯村街道两旁的绿化带,也是栽的冬青。中间的果树,等入冬以后再栽,不过果树的品种已经选定。
除去村中心的两条公路,十米的街道还有12条,加上村子四周的道路,大伙总共选了13种果树。
村庄周围的道路较长,栽种红富山苹果,其他的一条街道一种果树。
就是这些常见的果树,苗木也由震宇公司购买,大伙都信任悠悠姥姥,她购买的果树当年就挂果,品质也好,特别的好吃。
悠悠姥爷连各家院子的绿化也一块规划了出来,设计了七八个方案,让各家随意挑选。
村里的六套公用房和悠悠他们家的院子,被悠悠姥爷当成的样板,全部绿化了出来。
搬家以后,各家的前院都整理了出来,好多人家已经种上了蔬菜。
“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地里种白菜。”现在正是移栽白菜的最佳时期,每家二分的空地,最少能收一千斤的大白菜,够全家吃一个冬天的。
红英舅妈就将自家闲着两套房子的前院,全部栽上了白菜,她说这些就够全家吃的了,剩下的院子留着种其他的蔬菜。
哪料到悠悠姥爷把其他的院子绿化了,栽上各种果树花木绿化苗,就连空地都撒上了草坪。
院子的东面建了一个大理石的石亭,玉石栏杆连着条凳,中间是一套玉石桌凳。
石亭上是一架紫藤,虽然现在只是枝条,可长长的枝条被固定在架子上,已经搭出了轮廓。
院子的西面是个玫瑰花架,攀爬玫瑰藤搭成的花架下立着一架藤编的秋千。秋千上是悠悠放的各种造型的抱枕,别说智茹了,就连迪迪有空就坐上去荡几下。
楼房东西两侧的大理石架下,栽上了葡萄苗,墙下是爬山虎。
楼门的两侧,放着两个彩绘的大鱼缸,水面上浮萍碧绿,浮莲盛开,形态各异的金鱼时隐时现。
经过姥爷的解说,悠悠才知道这鱼缸也是有讲究的,连(莲)年有余(鱼),寓意真好。
楼后面的竹丛下,安放了一块形态俊逸的太湖石。这是姥爷特意吩咐的购买的,背(北)有靠山,主家宅安宁。
除了地栽花卉,悠悠还倒腾出来两车盆栽花卉,观叶、观花、多肉等各种类型的都有,光是各种造型的盆景,就快一车了。
这个季节,最多的还是的还是菊花,独头菊、九头菊、多头菊,姹紫嫣红,好几十种。
各种各样的花盆更多,这些都是近期悠悠托罗新华,在各地采购的知名品牌。宜兴的紫砂陶盆,景泰蓝的陶瓷花盆,手绘彩陶花盆,石质花盆,木质花盆,藤编花盆。高的、矮的,大的、小的,圆的、方的、多边的,形态各异。
悠悠姥爷看到这些花盆,如同见了宝贝,每天在家琢磨着花盆和花卉的搭配,得意之作不断问世,日子过的特别的满足和充实。
房间里,院子里,渐渐地被他摆上了各种盆栽,恰到好处,典雅美观,打理养护花卉也成了他每日的主要工作。
悠悠反其道而行之,把家里不用的坛子、罐子,都利用起来,栽上了各种合适的花卉,倒也古朴大方,创意独特。就连姥爷看了她的杰作,也是赞不绝口。
六七十公分高的小口坛子里,栽上千头菊,稍微做下造型,特像优雅的凤凰,谁看见都叫声好。
油罐子里栽上绿萝,挂到葡萄架上,好像绿色的瀑布,光秃秃的大理石架顿增生机。
村里人见了,都跟着效仿,当然各种花卉,是悠悠姥爷提供的。一时间,各家本来废弃不用的坛子罐子,都成了花盆。
村里好些人家,特别是年轻人,把院子里种好的白菜都铲了,比照着悠悠家的院子,重新进行了绿化。
年龄大的,依然热衷于在院子里种菜。不过,也都栽上几盆花草,摆放在院子里。
村里的石碾、石磨,早就成了摆设,这次村庄重建,防台上的老房子,得全部扒完。
第621章 乡村记忆
二爷做主,把石碾和石磨重新支到牛屋里,他老人家说了:“悠悠小时候,就喜欢吃石磨磨的面。咱们村喂的牛和驴,反正没活干,以后我给悠悠磨面吃。”
韩屯村现在,农机具齐全,能用牛和驴干活的时候基本没有,可二爷喜欢喂牛,村里的牛和驴就一直是他喂着。
这几年,牛和驴的价格一路飙升,卖大牲口也给村里挣了不少钱。
牛驴都喂苜蓿草,出圈和打扫卫生都是韩道荣干,二爷只是负责喂,倒也轻松。
安置石磨和石碾的三间牛屋,里面还放着犁耙耧,叉耙扫帚和木锨等农具,现在大部分都用不上了。
悠悠想起了后世的乡村记忆,作为一段历史的记载,里面放置的大部分都是仿制品。
何不从现在开始,就打造一个真实的乡村记忆。悠悠想到做到,满村里捡人们丢弃的各种东西,放到磨坊里。
二爷看她成天价往磨坊里捡破烂,就问她:“悠悠,你捡这些东西干啥?把磨坊放满了,二大爷想给你磨面吃,都转不开身。”
悠悠怕二爷把她的宝贝给扔了,就认真的说:“二大爷,这可都是好东西,以后咱村的孩子们,怕是都忘记以前过的是啥日子了。我放着这些东西,当忆苦思甜的教育室。”
二爷左右看了看,见没有外人,才严肃的对她说:“悠悠,你也不小了,以后说话真得注意,这些大多数都是新社会的东西,可不能叫忆苦思甜。
你这无心的话,被有心人听去,就成了反党反社会的证据,会给家人带来极大的麻烦。孩子啊,咱们村里可不像看起来这么太平。”
悠悠想了想,然后说道:“二大爷,那就叫乡村记忆,记住咱们过去的那段岁月。”
二爷笑了,摸着悠悠的头,感叹道:“没想到你小小年纪,还挺念旧的。这乡村记忆叫的好,二大爷给你保管好了。”
二爷何止是保管,他看到各种和这个年代相关的物品,也收集过来。东西越来越多,屋里放不下了,就在牛屋前搭了个敞篷,后来又建了个院子。
悠悠磨着姥爷,给做了一块写着《乡村记忆》的门匾,挂在了院子的大门上。
进入新世纪,这些东西逐年增值。韩屯村的乡村记忆,也成了村里的一个景点。来韩屯参观的人,都会到这里,看下七十年代的韩屯村,是个什么状况。
韩屯村是张集公社滩区村庄,最后一个搬新居的。可韩屯的村办公楼还没完工,新建的两个厂子,还没有开工投产,地区的工作组,还是不能撤回去,依旧在韩屯坚持工作。
自工作组在韩屯村设立以来,驻村的干部每天没少于十几人,多的时候几十人,他们同韩屯的群众,同吃同住。
韩屯村的群众,外出距离远的,还在村里借辆拖拉机,驻村的干部外出回家,不是骑自行车就是去张集搭客车,从来没用过村里的车辆。
尤为让人尊敬的是,他们回家给家里带肉食品,都是在厂里的零售门市掏钱购买,从来没沾过村里的便宜。
村里经常给他们送各种肉食,高主任都让小李按照出厂价付款。他们本可以凑着要些带回家,出厂价和零售价差了20%,可他们就没一个这样做的。
黄委为了庆贺张集公社滩区村庄新建胜利完工,给韩屯村送了一场电影,放映地点就定在韩屯村的十字路口。
影片是全国热播的《少林寺》,放映的头两天,消息就传了出去,有些里离韩屯远的,放映的当天下午,提前来到韩屯村。
《少林寺》在县城上映的时候,连续放映半个月,场场爆满,两毛的电影票,私下里炒到了一元的高价,比当年的《朝阳沟》还要火爆。
别说管区的小戏院了,就是公社的大剧院,想放映《少林寺》,至今都没排上号。
韩屯村在这节骨眼上放映《少林寺》,吸引力可不是一般的大。最近韩屯的新楼房,被炒得沸沸扬扬,人们也想趁机见识一番。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常梦你 (执江子) 2019-12-24完结249 575【清媚妖孽慵懒型御姐vs隐忍克制易羞涩忠犬】大一的时候,黎柘向兰筠表白,话说得磕磕巴...
-
穿成七零年代泼辣女 (梦廊雨) 2020-01-07完结1771 7276一觉醒来,宋佳玉成了南拐生产大队宋老三家的独生女宋大宝。宋老三三十头上得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