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七零:从炮灰到首富(一战组合)


卫戈和老村长、县教育局的干部以及几个村中有威望的老人围坐在一起。没有会议桌,只有几块粗糙的石头当凳子。地上摊开着一张简陋的手绘地形图。
“卫老板,这地方好是好,向阳,背风,地方也够大,”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石匠指着图纸,“就是…要平整出这么大块地基,还要把砂石、水泥运进来…这路…”他布满沟壑的脸上满是忧虑。
“路的问题,我来想办法。”卫戈说道,“我会联系工程队,先把进山这段最险的‘鬼见愁’拓宽加固,能通小卡车。砂石水泥,用卡车运到山口,再用骡马队驮进来。钱不是问题!”他看向县教育局的干部,“老刘,县里能协调几台小型搅拌机和发电机吗?工地用电、搅拌混凝土,不能靠人力!”
“能!县里全力支持!我们想办法调!”刘干部立刻保证。
“好!”卫戈点头,目光转向费明远,“费老师,校舍的设计图…”
费明远立刻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卷图纸展开。图纸绘制清晰工整,标注详细,虽然简洁,但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小操场、甚至一个简单的升旗台都规划得明明白白,还考虑了山区的采光和通风。
“这是初步方案,大家看看,”费明远的声音在篝火旁响起,“主要是实用、安全、牢固。材料选用上,会考虑本地能获取的石料和木材,降低成本。另外,”他指向图纸一角,“图书室的位置和大小,预留了扩展空间。书籍的来源,我们也会想办法解决。”
老石匠和几个老人凑近了看,虽然看不懂复杂的线条,但那方方正正的房子模样让他们咧开了嘴,露出被旱烟熏黄的牙齿:“好!好!亮堂堂的!比咱们这破房子强一百倍!”
卫戈的目光扫过图纸,再看向篝火旁那些渐渐放松、开始小声嬉笑的孩子,最后定格在费明远被火光映亮的、专注而温和的侧脸上。一种奇异的连接感在他心中升起——新星厂轰鸣的流水线切割出的利润,明戈研究所里诞生的智慧结晶,最终都汇聚到了这篝火跳跃的山坳里,即将化为改变这些孩子命运的砖瓦。
他拿起一根树枝,在篝火映照的土地上,用力地画了一个圈,将那规划中的校址和眼前的篝火、孩子、村民都圈在了一起。
“就这么干!”卫戈的声音带着一种破开山峦的力量,“三个月!让娃娃们,在新教室里,过冬!”
篝火噼啪作响,火星升腾,仿佛应和着这郑重的承诺,照亮了山坳沉沉的夜色,也点燃了每个人眼中名为“希望”的火焰。这火焰虽小,却深深扎根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燃烧着。

第173章 阿果会写字了
首都饭店的宴会厅,水晶吊灯流泻下璀璨的光芒,空气里浮动着高级香槟的清冽、雪茄的醇厚以及精心烹制食物的馥郁香气。衣香鬓影,觥筹交错。西装革履的商界精英、气度沉稳的官员、以及几位常驻京城的国外商务参赞汇聚一堂,低声谈笑,气氛融洽而矜持。
今晚的主角,是刚刚完成集团化重组、正式挂牌的“明戈集团”。巨幅的深蓝色背景板上,银色的“明戈集团”LOGO线条遒劲,下方一行小字:“源于制造,超越制造”。
卫戈站在人群中央,一身剪裁完美的深灰色定制西装,衬得他身姿挺拔,气场沉稳如山。他手中端着一杯香槟,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属于成功企业家的自信笑容,与前来道贺的各方人士从容寒暄,握手,交换名片。他的粤语、英语切换自如,谈吐间既有商人的敏锐,又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掌控力。
“卫董,恭喜恭喜!明戈这一步,可是大手笔啊!”一位头发花白、颇有分量的国营大厂领导笑着举杯。
“卫先生,贵集团在自动化改造和功能性面料上的专利,令人印象深刻。期待我们双方在设备引进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一位金发碧眼的德国设备商代表操着流利的英语,眼神热切。
“卫老板,以后可得多关照我们这些小兄弟啊!”一个曾在新星厂艰难时期提供过布料的小供应商,此刻脸上堆满了敬畏和庆幸的笑容。
卫戈一一应对,笑容得体,眼神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距离感。这浮华的名利场,这带着试探与算计的恭维,他前世早已看透。他的根基,从不在这里。
宴会厅角落相对安静的区域,费明远端着一杯清水,安静地站着。他穿着熨帖的浅色衬衫和深色西裤,外面罩着一件质感极佳的羊绒开衫,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沉静如水,与周围的热闹喧嚣形成微妙的反差。他没有主动融入那些高谈阔论的圈子,只是偶尔有相熟的学者或技术官员过来,才低声交谈几句,脸上带着温和却疏离的笑意。
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气质儒雅的老者(某部委退休的老领导)端着酒杯踱步过来,目光在费明远身上停留片刻,暗含长辈对晚辈的赞赏。
“费教授,”老者开口,“听说你们那个‘明戈研究所’,又在高分子材料上有了新突破?还跟山区小学扯上了关系?这产、学、研结合的路子,走得很有想法啊。”
费明远微微欠身,态度恭敬却不卑不亢:“张老过奖。研究所只是做了点基础工作。至于山区小学…”他顿了顿,镜片后的目光望向宴会厅中心那个被众人簇拥的挺拔身影,声音温和,“是卫董的坚持。他说,明戈的根,不能只在实验室和工厂里。”
老者顺着他的目光看向卫戈,又看看眼前这位气质沉静、学术地位日益显赫的教授,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更深层次的赞许。他没有再追问技术细节,只是意味深长地点点头:“根扎得深,树才能长得高。明戈…这个名字取得好。”他举了举杯,抿了一口,转身融入人群。
费明远的目光重新落回卫戈身上。看着他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看着他眼中那始终不曾迷失的清醒,费明远嘴角勾起一抹清浅的、只有自己才懂的弧度。他知道,无论这外面的浮华多么耀眼,卫戈最看重的“基石”,永远是他们共同筑起的那份坚实——技术、责任,以及彼此无需言说的信任。
——————
远离宴会喧嚣的明戈应用技术研究所内,却是一片灯火通明。一楼实验室里,几名年轻的研究员穿着白大褂,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反应釜上的仪表盘和数据记录仪。空气中弥漫着新型生物基防水涂层小试生产特有的味道。
二楼,费明远的专属办公室兼小型实验室。这里更像一个知识与灵感碰撞的堡垒。宽大的书桌一侧堆满了最新的外文学术期刊和实验记录本,另一侧则摆放着几台连接着电脑的精密分析仪器。墙上除了白板,还多了一幅装裱起来的照片——正是西南山区那座崭新的、飘扬着国旗的“明戈希望小学”,阳光下,孩子们在水泥操场上奔跑的笑脸灿烂夺目。
费明远没有参加晚宴后的余兴活动。他提前离场,换下正装,重新穿上了舒适的白大褂,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的并非复杂的分子式,而是一封刚刚收到的、来自西南山区县教育局的电子邮件附件。
附件里是几张用手机拍摄、像素不高却充满生气的照片:
第一张:崭新的“明戈希望小学”图书室里,几个孩子挤在简陋的书架前,如饥似渴地翻看着崭新的图书,一个小男孩甚至把脸都埋进了书页里。
第二张:穿着统一捐赠的蓝色校服的孩子们,在水泥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小脸绷得紧紧的,眼神却无比庄重地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
第三张:那个曾经怯生生接过费明远糖果的小女孩(现在知道她叫阿果),正站在教室前简陋的小黑板前,一笔一画、极其认真地写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字迹稚嫩,却工整有力。
邮件正文是县教育局刘干部激动的话语:
“……费教授!娃娃们太喜欢新学校了!图书室天天爆满!阿果现在是学习委员,写得一手好字!孩子们都说,要好好读书,将来也要像卫老板和费教授一样,有本事,做好事!…另外,邻县几个乡的领导看到我们这学校,眼红得不得了,天天来打听,问‘明戈’还能不能…”
费明远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阿果写字的照片上,手指无意识地抚过屏幕上那稚嫩却无比认真的字迹。一股巨大成就感,比任何学术荣誉都更直接地撞击着他的心灵。他拿起手机,拨通了卫戈的号码。
电话很快接通,背景音里还残留着宴会厅隐约的喧闹。
“喂?”卫戈的声音传来。
“卫戈,”费明远轻呢道∶“看看邮箱。阿果…会写字了,写得很好。”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宴会厅的喧闹似乎远去。然后,卫戈低沉的声音传来,没有任何浮华的辞藻,只有最朴实的两个字:
“…值了。”
——————
研究所的灯光静静流淌。费明远关掉邮件页面,打开另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几份刚刚完成初稿的专利申请文件:《一种基于废弃农作物秸秆的生物基防水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适用于山区校舍的低成本高效太阳能集热墙体模块》…
他的目光扫过文件标题,再看向墙上照片里孩子们的笑脸,最后落在书桌一角摆放着的、那个从K-80裁床核心控制板上拆解下来的、早已失去功能的旧集成块上。这枚小小的金属块,铭记着“明戈”从技术破壁到根系深植的非凡旅程。
费明远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静而辽远。他新建了一个空白文档,在标题栏郑重地输入:
【“明戈-启明星”偏远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草案)】
光标在标题后闪烁着,等待着书写更广阔的未来。这扎根于泥土、连接着星空的根系,正孕育着无穷的力量。

第174章 值不值
岁月如永定河的水,沉静而有力地流淌。十年光阴,足以让幼苗长成亭亭如盖的树,让涓涓细流汇聚成浩荡江河。
“明戈集团”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在广交会上靠一台改造裁床引爆眼球的弄潮儿。它像一棵根系深植、枝繁叶茂的巨树,业务触角早已超越了最初的服装制造。
依托“明戈应用技术研究所”这个不断进化的智慧核心,集团在功能性新材料、环保涂层技术、甚至精密设备国产化替代领域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深蓝色的“明戈”LOGO,出现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合作名单上,印在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核心厂区大门上,也镌刻在西南、西北、东北…一座座崭新坚固的“明戈希望小学”的基石上。
卫戈的办公室位于明戈总部大厦顶层,视野极佳。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北京城日新月异的天际线。办公室内陈设简约大气,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除了必要的文件,只摆着一个相框。照片里,是西南那座最早的明戈希望小学落成时,卫戈和费明远并肩站在崭新的校舍前,一群穿着崭新蓝色校服、笑容灿烂的孩子簇拥着他们,阳光正好。
敲门声响起。
“进。”卫戈的声音沉稳,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
门开了,进来的不是秘书,而是费明远。他依旧清瘦,气质温润,只是眼角添了几道细纹,眼神却更加深邃沉静。穿着研究所的白大褂,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步履从容地走进来,自然地坐在卫戈办公桌对面的沙发上。
“刚开完季度研发联席会,”费明远将文件放在茶几上,揉了揉眉心,“‘启明星’计划第三期在青海和新疆的七个试点校反馈回来了,效果显著。尤其是我们和北师大合作开发的远程教育平台,解决了偏远地区师资短缺的核心痛点。孩子们能直接听到北京特级教师的课了。”
卫戈起身,走到沙发旁坐下,拿起那份文件快速浏览着。里面除了数据报告,还附了几张照片:高原湛蓝的天空下,穿着厚厚棉衣的孩子们挤在温暖的教室里,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上的北京老师;沙漠边缘的校舍,屋顶铺设的“明戈”太阳能集热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教室里温暖如春。照片上的孩子们,眼神明亮,充满渴望。
“好。”卫戈放下文件,只说了一个字,目光却停留在那些照片上许久。这简单的一个字,承载了太多。是欣慰,是责任,更是对身边人十年如一日付出的最高肯定。
“还有件事,”费明远推了推眼镜,眼神兴奋,“研究所那边,关于生物基全降解包装材料的项目,中试数据非常理想。成本控制达到了商业化临界点。如果能大规模替代现有塑料包装…”
卫戈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抓住了关键:“环保风口,政策扶持力度只会越来越大。这个项目,优先级提到最高!需要什么资源,你直接批,走绿色通道。”他顿了顿,看向费明远,语气关切,“不过,你也给我悠着点。上周体检报告,李医生是不是又提醒你注意休息了?”
费明远无奈地笑了笑:“老毛病了,不碍事。这个项目到了关键阶段…”
“关键阶段也得吃饭睡觉!”卫戈打断他,语气带着点不容商量的霸道,“晚上想吃什么?我让老宅那边送过来。”老宅,是他们后来在西山脚下购置的一处安静院落,远离喧嚣。
“随便吧,你定。”费明远顺从地转移了话题,身体放松地靠在沙发背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只有两人独处的宁静时刻。
他看着卫戈依旧硬朗的侧脸,看着他处理集团庞大事务时那种举重若轻的沉稳,暖流缓缓在心里流淌。十年商海浮沉,这个男人眼中的锐利和掌控力从未消退,只是内敛得更加深邃。而那份对他费明远的在意和“霸道”,却从未改变。
卫戈拿起内线电话,低声吩咐了几句。放下电话,办公室再次陷入安静。阳光透过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影。
“时间过得真快。”费明远忽然轻声说,转头望向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还记得新星厂那个堆满破机器的仓库吗?”
“怎么不记得?”卫戈嘴角勾起一抹锋利的弧度,眼神却柔和下来,“你当时穿着白大褂,沾着一手油污,眼睛亮得吓人,好像那堆废铁是什么稀世珍宝。”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那会儿,我就知道,我捡到宝了。”
费明远镜片后的眸光微微闪动,一抹红晕悄然爬上耳根。他端起卫戈刚给他倒的温水,喝了一口,掩饰着内心的波澜。
“阿果…”卫戈的目光再次落回办公桌上的相框,“…该上大学了吧?”
“嗯,”费明远点头,脸上露出由衷的笑意,“去年考上的,北师大,教育系。她说,毕业了要回山里教书,让更多的弟弟妹妹能走出来。”阿果,那个曾经怯生生接过他糖果、在黑板上写下“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小女孩,如今已亭亭玉立,成了明戈希望小学走出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
卫戈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红木扶手。许久,缓缓开口:
“费明远,你说,我们这辈子,值吗?”
“从差点死在劳改农场…到清华校园…再到今天。”
“斗过奸商,挨过刀子,拼过技术,赚过也花过大钱…”
“修过学校,也…把你绑在身边一辈子了。”
他转过头,目光落在费明远脸上,带着深沉的探寻。
费明远放下水杯,迎上他的目光,轻轻握住卫戈放在扶手上的手,指尖微凉,掌心却带着熨帖的温度。
“值。”费明远的声音很轻,但每一个字都敲在卫戈心上,“卫戈,这一路,每一步,都值。”
“新星厂的机油味值,广交会的喧嚣值,研究所的灯火值,山里的篝火值…”
“和你一起,把名字刻在那些学校的基石上,值。”
“和你一起…走过这十年,更值。”
夕阳的金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两人交握的手和沉静的身影拉长,窗外,城市的脉搏在跳动,属于“明戈”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窗内,时间在这一刻仿佛也温柔地凝固。
长河奔流,他们已不是河中随波逐流的孤帆,而是彼此最坚实的堤岸,共同定义着这条名为“人生”的河流的深度与方向。这无声的相守,便是对“值不值”最完满的答案。

第175章 全员生还
西山脚下的老宅院落,深秋的银杏叶落了一地,铺成厚实的金黄地毯。书房里,炉火烧得正旺,松木的清香弥漫。卫戈裹着厚厚的羊绒毯,陷在宽大的藤椅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