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



有的大佬认为洋人已经‘穷途末路’,如此手段只不过‘垂死挣扎’而已。

有的大佬则认为洋人手里可能握有什么底牌,他们万万不可大意着了道儿。

更有大佬表示不必理会洋人的话,清军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的好。

在座大佬中以桂良与洋人打的交道最多,他认为洋人估计是想把从圆明园抢掠的巨额财富带走,此时情形可由不得他们,见不能正常离开便只能使用谈判手段,咱们可要擦亮了眼睛不要着了道儿。

吴可对桂良的看法表示赞同,他表示不管洋人打的什么主意,眼下占据主动的是他们这方,可不能乱了阵脚让洋人钻了空子去。

恭亲王啥话都没说,只是静静聆听诸位京中大佬的看法。

到了此时可以说他的留守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功劳是谁都抹杀不了的,这时候就没必要表现得太过,他可不想再招惹皇帝四哥的忌讳。

他将诸位大佬的意见一一记录,确认无误之后便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承德,将皮球踢给跑路皇帝咸丰。

诸位京中大佬也是这个意思,京城保卫以清军艰难取胜终结,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沾上点功劳,可不想在最后的时刻出什么漏子引来咸丰帝不爽。

虽然大部分留守京中大佬心中很不屑跑路皇帝咸丰,可再怎么说人家也是堂堂的九五之尊,尽管没多少威信可言,可想要给他们找麻烦还是很容易的。

既然一干京中大佬达成一致意见,吴可不管心中如何作想却是没有体出不同意见,出了亲王府邸立即派出传令兵,指示刘铭传等部以监视为住不可轻举妄动,等承德行宫的消息传来再做计较不迟。

身处西郊前线的刘铭传等将领接到命令之后,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他们又不是官场新丁不明白其中厉害,只得老实听令收束手下弟兄不再找洋人军队的麻烦。

当然抢掠圆明园的列强联军想要轻松离开却也不易,也不知道他们打的什么盘算,见清军停止了骚扰动作也不客气,收拢兵力没有再闹出什么妖蛾子,摆出一副静待谈判的架势好不唬人。

先不说京城这边的情势,再说列强联军撤围以及洋人要求谈判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速度送到承德,自然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此时的承德很不安宁,咸丰帝的日子有些不好过。

咸丰十年(1860),热河和朝旧地区的百姓遭逢了新的灾难——大清国主咸丰帝来到这里。

获悉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后,咸丰帝于九月廿二日(11月4日)秋日清晨,带着后妃、皇子和一批王公大臣,仓皇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

咸丰帝下令,待命调往直隶抵抗列强联军的陕西、吉林、黑龙江等省的三四千官兵,不分昼夜,兼程前往热河“护驾”。

一时间,热河行宫,人满为患。

咸丰沉迷女色,喜闻丝竹,乐饮美酒,嗜好鸦,片。整日沉浸于温柔乡里,花天酒地,大敌当前,籍物消愁。

后妃皇亲、王公大臣,数千人聚涌此处,护驾官兵,数以万计,骄奢淫,逸,专横跋扈。

行宫一行,如此巨大的开销与耗费,骤然加重了这个原本就并不富庶地区的负担。一时间,该地粮草不继,供不应求。

为了糊口,清军四处强行征粮,掠夺附近百姓。由此激生民怨,引发祸患。

义州百姓揭竿而起,“聚众数百人,抗粮拒捕”暴,动,拉开了近代东北农民起义高,潮的序幕。

行宫人心惶惶,生怕洋人军队打下京城之后直奔此地而来,难道要他们再跑一次路不成?

恰在此时,京城捷报传来,上至咸丰帝下至‘救驾’而来的低层官兵齐齐松了口大气,接着便是各种复杂难明的滋味涌上心头。

尼玛的,京城竟然守住了!

不仅守住了,还逼地洋人撤了围!

早知如此,那他们还跑什么?

白白的将功劳送出不说,还惹来一身骂名,这又是何苦来哉?

两江总督吴可果然不愧为大清名将,竟然在如此危急关头还能守得住京城不失,真真让人刮目相看。

如果说跟着跑到承德的大臣们是后悔不迭的话,咸丰帝的心情就复杂得多了。

尼玛的京城竟然守住了,守住了!

这个消息好似一记响亮耳光,狠狠的扇在这位跑路皇帝的脸上,火辣辣的好不疼痛。

早知如此,他又何必如此大失颜面的跑到承德行宫来避难?

当然,要他因此怪责立下护卫京师第一功的吴可,他也拉不下这个脸。

怎么说京师没有落入洋人之手,他这个当皇帝的脸上也有光不是?

真要是出现了最坏的情况,他这张脸还往哪搁,就是以后下去也没脸见列祖列宗不是?

可他的心情就是好不起来,不为别的他那六弟恭亲王可是留守京城第一人,此次京城保卫战的胜利,起码给他这位六弟增添了极大威望。

这可不是咸丰帝愿意看到的情况,之前将京城这个烂摊子未尝没有给恭亲王扣屎盆子的想法,可是现在看来真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可惜事已至此,再多说什么已是无意,还是打起精神准备应付与洋人的谈判,希望能从中得到一点好处好往脸上贴贴金……

第523章强盗行径

“马的,这帮洋人真真无耻之尤!”

桂良桂大中堂府邸正堂花厅,此时他正一脸气愤的跟着身前青年愤愤述说。

“老哥何必如此,气坏了身子可就遂了某些人的愿!”

吴可放下手中官窑白瓷茶盏,轻笑着劝解道。

“不是老哥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实在是那帮洋人太过可恶!”

听了吴可劝解桂良神色稍缓,可语气中依旧藏不着浓浓的火气。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洋人占了圆明园呢?”

见此,吴可也不好再多说什么,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

此时聚集列强联军主力撤离京郊,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天时间。

在这十天时间里,列强联军与清军之间倒没发生什么激烈战斗,只是暗地里的糟心事突然多了起来。

首先是身在承德行宫的咸丰帝得到洋人要谈判的消息,和手下心腹大臣商量了整整一天一夜,这才派出以僧王为首的谈判代表团。

这一下可就捅了马蜂窝,留守京城的那一干京中大佬心中如何能够服气?

合着有灾有难他们顶上,有好处便宜的时候就没他们的份?

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别说和洋人谈判是个苦差事,那是在大清落于下风的时候,谁都不愿意接这样的烫手山芋。

可现在是什么情况,朝廷刚刚‘击退’列强联军上万人马,正是大占上风春风得意之色,这时跟洋人谈判才是最占便宜的。

尽管洋人占了圆明园让清军投鼠忌器,但也只是投鼠忌器而已。眼下清军完全掌握了局势,想要彻底将洋人赶走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只要谈得好,功劳那是大大的。

尽管京中大佬一个个位高权重,但也不介意身上的功劳再多一点。就算不为自己的仕途,也得为家里的小辈着想不是?

所以,咸丰帝亲派的摊牌主官僧王就很不遭待见了,还没等这位蒙古亲王兴冲冲回到京城,城里就早已谣言满天飞了。

说什么难听话的都有,最恶毒的是将僧王在八里桥之战的拙劣表现重新扒拉出来一顿好批,直气得喜气洋洋进京的僧王差点没吐血。

僧王也是个不肯吃亏的,留守京中大佬不给面子他做得更绝,一到京城二话不说便要接收那三千蒙古铁骑。

吴可倒是无所谓,战事已经不那么要紧有没有那三千蒙古铁骑都不碍事,所以也没听那帮京中大佬的招呼给了人。

京中大佬与僧王等人之间的争斗,他可没兴趣参合一脚进去。

当然,不管两帮重臣暗地里如何龌龊争斗,与洋人谈判的事情却不能耽搁。

僧王抵达京城的两天后,便下了正是文书给盘踞圆明园的联军高层,确定谈判的时间和地点。

洋人显然也不愿拖延日久,立刻回复了僧王确定了谈判时间和地点,只不过谈判内进行得十分不顺。

也不知道僧王哪来的底气,两方刚一开始谈判便要求列强联军立即从圆明园撤出,并归还抢掠的所有财物,同时撤离通州和天津两地。

大清此时对列强那一套外交谈判并不熟悉,僧王也只是想着收复‘失地’,至于胜利者的战争赔偿什么的说也没说。

按说这样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联军本就颓势已显,就算眼下还占着通州和天津两城,可在清军庞大兵力威胁下根本就守不住。

至于被祸害的圆明园提都没提,只是要求联军主动撤离并归还抢掠财物,这样的要求自然一点都不过分。

岂料洋人根本就不吃这一套,好象完全没注意到局势的变化,在谈判桌上态度强硬之极,最先逃出来的竟然不是出战的英法两国列强,而是一直都在列强联军阵营缺乏存在感的沙皇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并拿出一份极为详细却又苛刻万份的条约,要求清国代表僧王在上头签字确定。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