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第十款:戊午年所定之和约第二十二款内有错载之字样,即系凡船在一百五十吨以上者,每吨钞银五钱,现在议定,凡船在一百五十吨以上者,每吨钞银四钱,不及一百五十吨者,每吨纳银一钱,嗣后大,法国船只进口,俱按现在议定之数输纳。右续约于京师妥定,华、法两国钦差全权大臣各画押盖印,于降生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即咸丰十年九月十二日。
……
相对于法国佬的死要钱,英国佬就狠厉得多。
他们提供的条约草案中,直接将1858年秋大学士桂良等与英专使额尔金所达成的英公使暂不驻京的谅解无效;英公使是否驻京由英国决定。
又要求大清赔偿英国军费600万两和英商的损失200万两;占领天津、大沽、登州、北海、广州等处英军,候赔款交清时方才撤离。
要求大清全面开放劳务市场,凡有情愿出国做工之华民,“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要求大清割让广东“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同时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条约第一款:一、前于戊午年五月在天津所定原约,本为两国敦睦之设,后于己未年五月大英钦差大臣进京换约,行抵大沽炮台,该处守弁阻塞前路,以致有隙,大清大皇帝视此失好甚为惋惜。
条约第二款:一、再前于戊午年九月大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大英钦差大臣额尔金,将大英钦差驻华大臣嗣在何处居住一节,在沪会商所定之议,兹特申明作为罢论。将来大英钦差大员应否在京长住,抑或随时往来,仍照原约第三款明文,总候本国谕旨遵行。
条约第三款:一、戊午年原约后附专条,作为废纸,所载赔偿各项,大清大皇帝允以八百万两相易。
其应如何分缴,即于十月十九日在于津郡先将银伍拾万两缴楚;以本年十月二十日,即英国十二月初二日以前,应在于粤省分缴三十三万三千三百十三两内,将查明该日以前粤省大吏经支填筑沙面地方英商行基之费若干,扣除入算;其余银两应于通商各关所纳总数内分结,扣缴二成,以英月三个月为一结、即行算清。
自本年英十月初一日,即庚申年八月十七日至英十二月三十一日,即庚申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第一结,如此陆续扣缴八百万总数完结,均当随结清交大英钦差大臣专派委员监收外,两国彼此各应先期添派数员稽查数目清单等件,以昭慎重。
再今所定取赏八百万两内,二百万两仍为住粤英商补亏之款,其六百万两少裨军需之费,载此明文,庶免纷纠。
条约第四款:一、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
条约第五款:一、戊午年定约互换以后,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该省大吏亦宜时与大英钦差大臣查照各口地方情形,会定章程,为保全前项华工之意。
条约第六款:一、前据本年二月二十八日大清两广总督劳崇光,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品,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暂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兹大清大皇帝定即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以期该港埠面管辖所及庶保无事。
其批作为废纸外,其有该地华民自称业户,应由彼此两国各派委员会勘查明,果为该户本业,嗣后倘遇势必令迁别地,大英国无不公当赔补。
条约第七款:一、戊午年所定原约,除现定续约或有更张外,其余各节,候互换之后,无不克日尽行,毫无出入。今定续约,均应自画押之日为始,即行照办,两国母须另行御笔批准,惟当视与原约无异,一体遵守。
条约第八款一、戊午年原约在京互换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钞给阅,并令刊该悬布通衢,咸使知悉。
条约第九款:一、续增条约一经盖印画押,戊午年和约亦已互换,须俟续约第八款内载,大清大皇帝允降谕旨奉到,业皆宣布,所有英国舟山屯兵立当出境,京外大军即应启程前赴津城并大沽炮台、登州、北海、广东省城等处,候续约第三款所载赔项八百万两总数交完,方能回国,抑或早退,总候大英大君主谕旨施行。
以上各条又续增条约,现下大清、大英各大臣同在京都礼部衙门盖印画押以昭信守。
……
这哪里是谈判,分明就是赤落落的讹诈啊……
第525章火烧圆明园
这样的谈判过程,哪里还有什么进展可言?
一连三场谈判毫无进展不说还受了不少闲气,直让僧王气个倒仰,心中实在不爽扬言要列强联军好看。
这真是自讨苦吃!
如果是两江总督吴可当面的话,估计谈判桌上的列强联军高层可能还会顾忌一二,作为败军之将的僧王根本就没放在联军谈判代表眼里。
欺软怕硬的事儿倒哪都不少见!
在列强联军派出的谈判代表心中,僧王就是不折不扣的好欺之辈。
所以,在言语之中便很有些不客气,僧王哪里受过这样的闲气,谈了几次只差没把肺给气炸。
洋人狂妄是一方面,关键是这帮可恶的混蛋老拿八里桥之战说事,僧王脸上很是挂不住哇。
所谓打人不打脸骂忍耐不揭短,洋人怎么就这么不知道规矩呢?
尼玛的不就是败了一仗,可是老祖宗们不也说了吗,胜败乃兵家常事,他又不是不能翻身,有必要时刻挂在嘴边招呼么?
加上洋人又弄出这些类似‘城下之盟’的玩意儿,僧王的心情能好得了才叫见鬼了,没当场掀桌子翻脸已经很有涵养了。
“诸位还是清醒点吧,眼下占据优势的可是清军!”
忍无可忍之下僧王同志说了重话。
“肉肉肉,亲王阁下联军只是主动转移,贵国军队还没那本事打败联军!”
额尔金一双鹰目闪过一丝不甘,崩紧了脸色严肃说道。
“有区别吗,你们主动转移还不是因为官军的逼迫?”
僧王毫不退让直言道。
“呵呵,亲王阁下可别忘了天津和通州!”
“好象这两城已被官军包围,收复回来也只是时间问题吧?”
“亲王阁下如果有信心的话,大可以试上一试!”
“……”
诸如此类的唇枪舌剑几乎每次谈判都会来上一段,而后列强联军高层便态度强横,很不客气的要求僧王签署那几份条约。
开玩笑,僧王又不是傻子,明明清军没有败还签这玩意,那不是嫌自己头上的官帽子戴得太稳当了么?
谈判自然又是以不欢而散结束!
僧王自然是气闷之极,照这样谈下去何时何日才是个头?
恰好这时河南清军与两江后续大部赶到京畿地区,他二话不说以钦差大臣的名义命令新来援军立即加入围攻天津的作战序列,誓要给狂妄自大的列强联军高层一个深刻教训。
眼见清军大兵云集,河南援军与山西援军主将自然不愿放弃如此表现机会,联合向荣部上万清军总数近三万人马,潮水般向天津城防冲了过去。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僧王率领六万以上清军,在八里桥都被六千列强联军打得抱头鼠窜差点全军覆没,如今几路清军人马加起来不足三万,想要找驻守天津的列强联军麻烦,又岂是那般简单?
天津城里驻防的列强联军人马超过五千,面队不足六倍之敌的清军攻击,又占有地利优势的情况下,战斗的结果从一开始便已注定。
这场参与人数近五万的大战,只进行了大半天时间,便以清军狼狈撤退而终结,给了志得意满的僧王狠狠一记耳光。
短短半天时间清军伤亡超过三千,由几路清军聚拢起来的人马就有些受不了拉,他们可比不得两江清军能顶。
要不是压阵的一万两江清军及时接应,给予驻守天津的列强联军强大威慑的话,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
僧王吃了憋自然迁怒那几位援军将官,连带着吴可也被记恨上了。
洋人打了胜仗,在谈判桌上的气焰更加嚣张,非要逼着僧王签订那些个不平等条约。
僧王哪敢答应,他本就与留守京中大佬不睦,要是在这上头犯了糊,岂不是送着把柄给人?
同时还有桩烦心事儿,那就是圆明园被祸害得不成样子,究竟被洋人抢掠了多少珍宝要好好的思量思量,找个机会从洋人手里要回来。
这玩意真不好查,当初咸丰帝跑路跑得太过匆忙,竟连圆明园的帐册都遗失了去,眼下圆明园又落在洋人之手,哪可能让清军到园子里清点?
不过有些东西还是心中有数的,根据从园子里逃出来的太监所言估计,此次园子里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宝,总价值绝对超过两千万两银子。
相似小说推荐
-
最秦 (郝赵) 起点VIP2016-10-24 秦汉三国赳赳老秦,舍我其谁? 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
-
北美大唐 (白面黑厮) 起点VIP2016-10-16 架空历史一支21世纪援助非洲、携带着中国维和战士和外派援建的工人们的特别船队。 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