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大明做帝师 (大猪蹄子)


  况且,这是为了办书院,还有当时正在筹备的皇家军事学院,每一样都需要大量的钱粮。
  最让朱祁镇感动的是,楚宁说,只要是为了这两所书院,花多少钱,朱祁镇只管开口,他楚宁别的本事没有,就是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并且,严令朱祁镇将这件事传出去,就算是张皇后和朱见深也不行!
  因为两所书院是以皇家为名,不能有任何其他私人掺杂其中,就算是他楚宁也不行!
  其实一开始,朱祁镇答应建这两所书院,完全是为了楚宁,他觉得,楚宁既然提出来,他肯定要尽最大可能满足,因为楚宁并没有得到他应得的奖赏。
  况且,楚宁这么做也完全是一片好心。
  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楚宁虽然表面上大大咧咧,对朝廷毫不关心,但却是真心为了大明!
  数万家资说拿就拿出来了,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朱祁镇虽然不知道楚宁到底有多少钱,但是一个刚到京城的边陲秀才,一个刚刚封爵伯爵的人,能有多少钱!
  可他就这么拿出来了,并且不是以他自己的名义,一摞银票摆在朱祁镇面前,数额都不大,但是很多,朱祁镇知道,这是楚宁为了方便她派人去取钱。
  毕竟皇宫里的人在京城的银号里大量提取现银,还是很惹人眼球的。
  楚宁一再强调,这是借给朱祁镇的,他要还!
  可是这些年下来,别人不知道,朱祁镇却心中有本极其清楚的账,楚宁这些年整下的钱粮,绝大部分都投到这两所书院了!
  最主要的是,楚宁从来没有用他个人的名义给两家书院捐过一个铜板!
  哪怕是那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学生,楚宁也都是帮他们申请书院的奖学金,也从来不会拿出一文钱去帮助那个学生,对外的宣称就是要留着钱养老婆孩子!
  所以,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背后说楚宁就是貔貅转世,只进不出。
  要知道,楚宁这些年不说别的,单单是振兴集团和江南集团的分红,就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虽然没有人知道楚宁到底有多少钱,但是如果有一天楚宁蹦出来说自己的钱比国库还多,没有一个人会怀疑!
  因为楚宁在普通人眼中,他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带兵征战沙场,不是把大明扬威万里,更不是他对皇帝的不敬,而是他点石成金的点金手这个本事!
  振兴集团刚刚成立之时,楚宁的第一桶金,就是别人看不上眼的小买卖,可就是那些小买卖,最终让振兴集团,这个名字乖乖的买卖,成为大明最大的买卖!
  况且,楚宁这些年征战四方,得到的奖赏,战斗力得到的战利品,更是一个谜中之谜。
  但是朱祁镇知道,从来没有什么不良嗜好的楚宁,虽然对美食有着近乎偏执的狂热,但是一般情况下,在家里都是一般饭食,也就是比一般的富户好一些。
  他这些年就没有在京城,或者说大明住上几天,除了振兴集团和江南集团,他就只有京城的一座国公府,还有外城刚刚和朱祁镇要的一大块空地,就只有应天徐家那栋别院了。
  楚宁家里人口也很简单,在带回那个女真夫人秀凝之前,就只有徐又蕊一个夫人,还有楚倾云和楚博彦两个孩子,根本没有多少花钱的地方。
  当然,就算是和徐又蕊成亲之后,楚宁依然会把大量的钱财交给朱祁镇,让他投入到两所书院的建设上。
  朱祁镇现在对楚宁,对徐又蕊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激,因为就算他们成亲之后,楚宁也丝毫没有降低对两所书院的支持。
  所以,两所书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大明乃至全天下最好的!
  就连西方那个雄霸一方的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在看到书院的第一时间,都忍不住发出,“先知果然说的没错,知识远在东方也要前来。”的感慨。
  朱祁镇在这件事上,并没有听楚宁的,他已经把这件事告诉了朱见深,他要让自己的接班人知道,楚宁,这个被许多人误会的人,为大明到底付出了多少!
  在楚宁成亲后不久,朱祁镇就把这个原本准备等到他驾崩之前再告诉朱见深的秘密,提前告诉了朱见深,因为他觉得,楚宁自己就没有做到。
  楚宁每年将家中大量的银钱交到他手里,甚至在楚宁出征海外的这段时间,都是徐又蕊经手的,那徐又蕊肯定知道,所以他也出于‘对等’原则,把这件事告诉了朱见深。
  “记住,先生这么做,不是为了博得朕的好感,因为他根本不需要,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大明,为了你父皇我,甚至是为了你做铺垫!”
  “父皇,儿臣记下了,只是不明白,父皇为何对师公评价如此之高?”
  “高?!不!是太低了!你现在知道,先生无论是学识还是能力,都是上天赐给我大明最好的礼物,但是你却不知道,这两所书院,对大明意味着什么!
  如果真的按照先生所说的,不,甚至是直达的先生说的一半,那唐太宗那句天‘下英雄尽在吾斛中’的豪言,将在咱们父子,身上实现!”
  这还是当初朱见深刚刚和楚倾云‘定亲’的时候,朱祁镇和他的一段对话。
  朱见深以前或许不明白朱祁镇的意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朱见深越来越懂得朱祁镇当初这么说的意思了。
  楚宁,这个师公,果然是上天赐给他们老朱家,赐给大明最好的礼物!


第522章 事大了
  朱祁镇也曾经因为自己对楚宁的怀疑,感到羞愧难当,尤其是楚宁在辽东以身犯险,用自己还没过门的夫人,代替朱见深,给朱见深创造逃生机会的时候。
  朱祁镇因为这件事,后悔的差点自杀!
  当楚宁深陷草原的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朱祁镇差点再次御驾亲征,如果不是曹鼐张辅等人拦住,朱祁镇早就带兵杀到草原了。
  在楚宁的众多改革中,书院这一项可谓是最成功的的一项。
  因为只有这一项改革,甚至称不上改革,因为不论是皇家书院,还是皇家军事学院,自从建立以来,就没有向朝廷要过任何优惠。
  甚至是朝廷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是朝廷的各个衙门,不断到书院去寻求帮助。因为书院的许多东西,都是朝廷急需的,不能能大大减轻工作量,还能更好更直观地完成。
  所以,朝廷提出削减科举录取名额,朝中缺少的官职由书院的学生补充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阻力。
  可现在他们发现,他们还是低估了士子们,如果是平时的时候,士子们或许不会,也不敢有太大的动作,毕竟,这种大比之年,他们不能出任何纰漏。
  可是这次不行,因为这次他们所有人的利益都受到了影响,并且,他们知道,这次仅仅是开头,就一下把三分之二的名额全都给削掉了。
  继续下去的话,说不定传承千年的科举就会被彻底取消!
  这下算是动了他们的蛋糕,要知道,虽然这几年书院表现出了超强的能力,但是相对与大明朝庞大的疆域和巨大的人口,书院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并且,明朝相比于后世的清朝,识字率高的不是一点半点。
  四大名著,三本都是出自明朝,明末话本小说更是数不胜数,《金瓶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封神演义》等,这些在今天看来文学性不高的书籍,都是针对当时的普通大众的。
  也就是说,这些书拥有庞大的读者,由此可见,明朝的识字率其实很高。
  而这就要归功于统治者的重视。
  从大明建立以来,老朱就对文教很关心,明朝历代皇帝也对此异常关心,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明朝的权宦。
  大家都知道,明朝自从正统年间开始,每朝每代都有最少一个权宦出现,他们把持朝政,横征暴敛,甚至能代替皇帝决断国家大事。
  这就说明,这些人在具备很高的情商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然他们根本应付不了纷繁复杂的朝政。
  由此可见,大明的识字率肯定不会低!
  而这就要归功于科举制度的发达,虽然每三年朝廷才会录用三百名进士,但是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优中选优的精英。
  只不过,因为地域、家族等等局限性,甚至是不同流派之间的争斗,才让明朝没有沿着大家希望的方向发展。
  现在,这群准备竞争大明本次最强悍读书人称号的举人士子们,面对朝廷的这次变革,出现这种反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尤其是刚刚完成的官绅一体纳粮,虽然现在已经被推广下去了,但是那些读书人心里都非常不舒服,他们之中,许多人或许不在乎那点税赋。
  但是这却关乎到他们的颜面,要知道,读书人也是很要面子的,尤其是官位越高,名气越大的人,对名气这种东西越看重。
  如果这件事不能处理好,那就不仅仅是此次参加会试的几千举子的事了,面对庞大的读书人群,这将是一场足以撼动大明根本的动荡!
  所以,朱祁镇眉头一直紧锁,他在思考,该如何处置这件事。
  而跟着朱祁镇进来的曹鼐等人,看着朱祁镇紧锁的眉头,全都佷识趣地一言不发。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