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大明做帝师 (大猪蹄子)


  比如主簿,他是知县的佐贰官,秩虽然只有正九品,但是主管户籍、缉捕、文书办理事务,有自己单独的主簿廨办公室!
  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副县长,还是常务的那种!
  历史上也有不少广为人知的主簿,比如三国时期以聪明著称的杨修。
  在这个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叫作解元。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尤其是在大明立国初期,百废待兴,加上老朱那种杀人的节奏,让明初的不少大员都是举人出身,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举人能做到高官的就越来越少了。
  所以,为了真正走入大明官员体系,达到人生的巅峰,许多心怀报复的举人老爷们,打好包袱,准备好笔墨纸砚,带上足够的干粮和银钱,向着大明的绝对中心,京城进发!
  因为,在第二年的二月,将要迎接人生的真正考验,会试!
  会试,作为科举制度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他决定着读书人能否达到人生巅峰,从此有进入到大明高级官员体系的基本条件全国的举人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毕竟,成为一名举人,你仅仅是获得了‘横行乡里’的资格,会试中第,才是你走进大明官场的门票。
  而这次考试也是极其残酷的,因为你面对的不仅仅是你以前的同窗好友,他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们!
  也就是说,你的对手已经是全国读书人的精英了!
  他不仅仅是当年中举的举人,还有多次中举,但却没有通过会试的举人,这个队伍之庞大,几乎就将整个大明读书的高手齐聚一堂。
  每次会试都有四五千人,甚至更多参加,最要命的是,朝廷只会挑选三百人,虽然会有一些变动,但并不会太大。
  要注意,这三百人并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进士,他们只是‘贡生’,要想当进士,你还要再过一关。
  最后一关就是殿试。在这场考试中,通过会试的贡生们,将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现场出题,考生现场作答,内容主要是策问,考试的地点是大明的皇宫!
  这些可怜的贡生们,还没有当上官,就要面对人生的一次巨大考验,那就是和这个帝国的统治者,大明的皇帝‘面对面’问答!
  但是他们是不能也不敢抬头的,他们只能低着头,满心惶恐地认真作答,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
  皇帝和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一般都是由当年指定的主考官,带着一大帮副考官先行阅卷,然后从中挑出他们认为比较优秀的考卷送到皇帝跟前,最后由皇帝确定最终的头甲的人选及名次。
  不过,大明除了立国初期,之后很少有贡生被刷下去的事,也就是说,只要通过会试,除非你在殿试中表现的极其差劲,比如,忘记避讳,就是回避皇帝和他老祖宗们的名字,或者说一些‘大逆不道’的言论,最差也是三甲同进士。
  如果到了这里,你榜上有名,那么恭喜你,你就正式进入到大明高级官员的储备库,将会被派任官职,从此走上人生的巅峰。
  不过不要期望过高,能分派给你的官职都不高,经历这么多苦难,你得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八品的县丞而已,离县太爷还远着呢。
  当然这只是对于三甲同进士出身的人来说,三甲出身的人,一般都是下榜即用,就是三甲的一百多人,将近两百人,在皇榜颁布之后,就会被吏部安排到各地充任实职官员。
  至于剩下的一甲三人和二甲前三十六名,则要等待接下来的进一步的测试,那就是庶吉试。
  大明立国百年,内阁出现也已经有五十多年了,内阁已经成为大明实际的权力中枢,而首辅也已经超过之前历代宰相的权力,成为当之无愧的宰相!
  这是多么巨大的讽刺,当初老朱绞尽脑汁废除的宰相,现在大明出现的内阁首辅,甚至次辅,手中的权力,都都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宰相。
  同时,和内阁出现之初不同的是,现在进入内阁有了一整套不一样的遴选机制。
  要想进入内阁,必须是庶吉士出身,甚至是部堂级别的官员,也要是庶吉士或者参加过庶吉试的人。一般情况下,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是肯定会成为庶吉士。
  可是不管是状元,还是榜眼探花,三年才有一个,相比于大明庞大的读书人群来说,产量还是太低了,所以读书人心中的最高荣誉就是状元!


第519章 科举(下)
  而是另一种称号,这才是每个读书人朝思暮想的,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将成为传说中的人物,为万人景仰!
  这一称号就是连中三元,具体说来就是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这是真正的高难度动作,必须保证全省考第一,然后在会试中全国考第一,最后殿试里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
  这就要求考生光是学问好还不够,必须反应快,心理稳,长得比较帅,这不是开玩笑,因为明朝的进士选拔中就有一项,那就是身形外貌的选拔,对身形和脸型都有标准!
  所以能取得连中三元这一称号,所以这根本不是祖坟冒青烟,简直就是喷火。
  放眼整个科举史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只有十五人取得这份荣耀!
  明朝历史上就更少,原本有一个千古佳绩的黄观,这家伙简直就是专门为科举而生,他不仅获得了这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连中三元。
  更是从县考开始,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次次考试都是第一,也就是科举史上第一奇迹,连中六元!
  只不过因为黄观是建文帝的忠臣,所以现在的朝廷恨不得把黄观这个人所有的痕迹都抹掉了。所以,现在朝廷承认的连中三元的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的内阁辅臣商辂!
  你以为向现在的考试一样,宽敞明亮,科举考试的考场,科举的考场叫做贡院,其实从其结构环境来看,可以称其为牢房。
  贡院还是省一级的考场,那里有上万间房间,都是单间,有人可能觉得单间很好,这种单间叫做号房,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这几乎就是一个笼子。
  考生在进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带书具、灯具还有被褥甚至食物进去,进去之后每人发给三支蜡烛,号门马上关闭上锁,不交卷,谁都不能出来。
  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考生只能蜷缩着睡觉,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然而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在那盏孤灯下,在难以忍受的孤寂中,我们的先人满怀着报国的理想,用坚强的毅力写出了妙笔生花的文章,实在值得我们尊敬。
  甚至是每一个科举失败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们都是怀揣着报国信念,才经受这份考验的!
  当初正统十五年的那次恩科,也就是楚门七子那次考试,被称为千年科举历史上最严苛的一次考试,柯潜他们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除了楚宁的‘外挂’之外,还要归功于他们自己的信念。
  而且,明朝建立之后,恢复了科举制,科举再次成为所有读书人的生活重心。
  但是因为当时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出现了江南地区长期垄断中第进士的现象,在明太祖统治时期发生的“南北榜”事件。
  洪武三十年的会试,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取进士五十二名皆南士,朱元璋怒,认为所取有偏,亲自阅卷,定六十一名进士皆北士.史称"南北榜之争",亦称"春夏榜之争"。
  虽然当时事件被明太祖用铁腕手段解决,但是矛盾依然存在同时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南北方的争议矛盾,不仅没有因为老朱的强势解决。
  只不过是因为老朱太强势了,大家都不敢招惹,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矛盾越积越多,并且认为地造成了南北双方巨大的矛盾!
  到了明仁宗洪熙元年,也就是朱祁镇的爷爷,当时的大学士杨士奇提出按地区录取进士的办法,最后设立分地区取进士的南北卷制度。按规定,南卷取十取其六,北卷取十取其四。
  到了宣德年间,朱祁镇的老爹,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又从南北卷中又分出中卷,规定南卷取五成五,北卷取三成五,中卷取一成。
  这看似完美地化解了南北方的矛盾,但是却让那些中第的进士们,更加以地域为标准,双方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地方,都拼了命作对,这也是明朝中前期的主要矛盾。
  南方士子觉得,北方文教本来就不兴盛,还硬生生被占去了这么大一块名额。北方人认为,他们负担着大明超过七成的藩王,又要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付出这么多,才有这么一点名额,简直就是无私到了感天动地。
  所以双方的矛盾根本没有得到化解。
  过去的几年,也进行了一次科举,因为是遵循旧例,所以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随着皇家书院的崛起,朝廷这次在会试上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调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