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正常情况下,南乐镇宋军溃败的消息不可能这么快就传到濮阳县。
但刘延庆是个非常出色的将领,其人仅仅凭借同军增加的斥候密度,就做出了事情有变留在濮阳不安全的判断,竟然又赶在牛皋率军到达前果断逃跑。
此事再次说明了一点:某些人真具有常人无法企及的危险感知能力和善跑天赋,总能在危险来临的前一刻逃之夭夭。
须知道刘延庆不是一个人,他之前曾统率四万精锐兵马,这么快就败下阵来,这件事一旦传到东京,造成的轰动效果绝对会非常大。
一面是童贯率领的主力音讯全无,一面是刘延庆率领的偏师被叛军打败并一路跑回开封府,以赵宋朝廷应对军事危机时的惊慌,绝对会出大乱子。
得知这个消息,王禀心态大乱,不敢再随大队人马缓慢南下了,其人当即请求武松许他统部分精锐尽快南下。
武松也知事态严重,立即遣人向徐泽汇报这一新情况,并将宋军分成两部。
六千精选兵马交由王禀统率,在周通部的“护送”下急速向南进入开封府,其余兵马则由闻达统率跟随其后继续南下。
王禀心忧东京局势,一路急赶至滑州境内,直至见到进驻韦城的牛皋,其人都没能追上“长跑健将”刘延庆。
一旦让刘延庆带兵入京,朝廷必然会出大变故,王禀心忧如焚,动了再次分兵的念头。
“祸事了!牛将军,麻烦你替我收拢照管这些人,本将——”
牛皋很清楚王禀的想法,未等其人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
“王统制,恕俺直言,俺都追不上的人,你更追不上。俺估摸着,开封府应该已经乱了,靠你手中这四千走路都打瞌睡的兵马,回到东京只会坏事。”
牛皋没说错,王禀之前不顾疲劳,急着赶路,“精选”的六千宋军一路竟然跑掉了小三成,到韦城时只剩下了四千三百人。
王禀还想再分兵,带这么一点人回到开封府,不仅稳定不了局势,还会制造更大的恐慌。
敌人影子都没见到就一再跑路的刘延庆并不是傻子。
恰恰相反,其人对局势有着很清醒的认识,甚至可以说,这类人就是天生为乱世而生的保命专家。
刘延庆非常清楚同军一旦南下,大宋王朝将有倾覆之危,身为统兵将帅,自己手底下掌握的兵士才是保性命换富贵的本钱。
只是,其人之前连番仓惶逃跑,到濮阳时身边仅剩四千从东京带出来的兵马,加上其后陆陆续续逃过来的几百人,总数仍不及五千。
带着四千多惊乱之军回到东京,啥事都做不了,还有极大可能会被愤怒的天子砍了脑袋。
但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没有兵那就自己“征兵”。
刘延庆决定逃跑时,便以“十万叛军南下,宋室将倾,进京揽勤王保驾天功”为借口,分兵四出,将濮阳、卫南、白马、胙城等地的禁军、厢军、乡兵等所有能带走的“兵马”搜刮一空。
待刘延庆进入开封府时,麾下竟然又聚集了两万多人,对外号称五万。
刘这点人虽然不中用也不中看,却是东京急切间最强大的武力倚仗,至少保住其人的性命是足够了。
赵宋内部矛盾深重,早就民怨沸腾,各地全靠衙役、军队、弓手等暴力弹压才勉强不至于发生暴动。
弹压地方的力量突然被刘延庆抽走,原本勉强压制的矛盾便会弹,一些平日里作恶的官员见势不妙也跟着逃跑,如此一来,地方管理更加失去约束。
先得知这些消息的豪族大户出于自保以各种形式聚兵,而早就不安分的泼皮游侠们盼的就是这一刻……
刘延庆的不负责任的抽兵行动,使得失去弹压的开德府和滑州两地社会秩序迅速崩溃。
牛皋部大军南下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有十几个“好汉”领着各自的“队伍”投奔改朝换代的“仁义之师”,趁机“起义”“替天行道”的“好汉”则更多。
沿途各县城中都出现了杀人放火、抢劫民财、冲击官衙的恶性案件,而乡野之间逃避战乱的百姓也不绝于道。
开德府、滑州两地社会秩序急速崩溃的结果,就是让紧随刘延庆身后的牛皋“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不得不分出大量兵力整顿各地社会秩序。
从某种意义上讲,此举成功拖住了叛军前锋快速南下的步伐,刘延庆确实是挽救赵宋危亡的大功臣。
即便以牛皋的胆大,推进到韦城也不敢再南下了。
这一路下来,其人总算是彻底明白了当年北海会议上,社首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阻止众人“同舟全天下”。
仅仅是一府一州的失控就如此棘手,真要是改朝换代,该有多大的动乱!
不过,以上只是牛皋的视角,王禀自不会关注这些,他的注意力全在东京。
“那该怎么办?!”
“等!左右不过是晚一两天的事,你手里没人,回去能做甚?”
王禀稍一想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真要是按照之前的想法,带着疲惫兵马回到东京,没有遇到刘延庆还好,遇到了还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
“嗐!”


第二十九章 天子玉符落臣牙
牛皋没有说错,东京开封府已经乱了。
随刘延庆带“五万大军”退守开封府的,还有大名府、开德府尽皆失守,叛军已经兵临滑州韦城,即将进京作乱的恐怖消息。
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赵宋王朝迎来了立国一百六十年以来最大的军事和政治危机。
韦城的地理位置非同一般,其地紧贴京畿路,与东京城之间只隔着长垣、封丘两县,距离仅有两百里,骑兵可朝发夕至,叛军占据韦城和兵围东京几无区别。
赵宋执行强干弱枝的政策,京畿各地并不是没有兵,恰恰相反,京畿有兵,而且还有很多。
按照赵宋兵制,不算用作仪卫的殿前诸班和御龙诸直,仅驻守东京城的殿前司骑、步诸军就有二百四十八个指挥,只看账面数据至少有十多万人。
但这些只是兵制数,登基已经二十年深知王朝积弊的赵佶当然不会傻愣愣地问太尉高俅殿前司还剩多少人。
而且,问了也没用。
前番为了震慑徐泽,童贯北上大名府的时候带走了不少东京和京畿兵马,以壮声威。
如今,北上的“四十万大军”音讯全无,而叛军却打到了韦城,怎么看都是凶多吉少。
“四十万”最精锐大军都打不赢的仗,换上仓促聚拢起来的几万未加整训的惊慌之兵能顶什么事?
向来都缺乏安全感的天子彻底慌了,急招宰执进宫议事。
待蔡京、王黼、余深、郑居中等人匆匆赶到宫内时,只见到处都是乱窜的内侍和宫女,大呼小叫之声此起彼伏,不想皇城中竟然比起风声鹤唳的内城还要乱。
蔡京年纪大,又连日操劳,身体有些虚弱,几乎由两个内侍架着进的宫,没精力管这些乱跑的宫人;
王黼、郑居中两位相公表面镇定,实际上内心比起宫人们还要慌乱,更不可能喝止他们;
反倒是一惯滑头的余深见状大声呼喝,逮住几个宫人骂了一顿,方才止住着这狼入羊群般的惊慌之状。
但也只是管了片刻,待几位相公走过后,这些宫人们又开始乱窜。
四位宰执进入崇政殿,就见着今日轮值宰执的中书侍郎冯熙载已率尚书左丞张邦昌、尚书右丞王安中、御史中丞陈过庭、翰林学士李邦彦等人候在外面的偏殿。
蔡京自己体虚,更担心以往遇到大事就心悸的天子又会人事不省,丢下烂摊子不管了,因此见到冯熙载就问龙体康健情况。
“官家如何?”
冯熙载面色有些纠结,回答道:
“还好,国公进去就知道了。”
赵佶的情况果然“还好”,非常清醒,甚至表现出了少有的果决,见重臣到齐,皇帝立即开门见山说明了自己的旨意。
“诸卿,朕有意除皇太子开封府尹,并令诸皇子分居各路州,速速拟旨吧。”
闻听天子此言,众臣顿时面色苍白,只因天子这话之中包含的信息太吓人。
令诸皇子分居各路州还好说一点,属于常规应急措施。
毕竟叛军即将攻入都城,把皇裔派出去分守四方,既可防止皇脉被攻破东京的叛军一网打尽,也能表明朝廷不死不休的决心,可令叛臣有所忌惮。
但除皇太子为开封府尹的政治意义就太不一般了。
在场的无不是人精,当即听出了皇帝有大乱临头安排皇太子监国,然后自己跑路的想法。
问题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太子一旦监国掌握权柄,必然要拿旧臣开刀以收拾士气民心。
冯熙载、张邦昌、王安中、陈过庭等人还好说一点,资历、名望皆有,也不得天子格外信重,皇太子即便登基,也不会过分为难他们。
而蔡京、余深却与皇太子赵桓有怨,王黼、郑居中、李邦彦这些显贵更是荣华只系于今上一身,皇帝仓促出逃,他们绝不会有好果子吃。
不过蔡京、王黼、李邦彦等人或是天子信用的元老,或是身边得用的宠臣,天子即便要走,也不可能一个人跑路,多半会带上他们。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