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张邦昌多次提出抗议,要求放自己等人出来去见徐泽。
但看管使团的队正是个实心眼,从头至尾就一句话“俺不知道,俺的任务就看着你们”。
眼见出使任务可能会失败,大宋即将覆亡,张邦昌心忧如焚,因之前连番劳累,大腿上的旧创未愈又添新伤,再加上着急上火,其人竟然直接病倒,高烧不退。
幸好随徐泽南下的安道全及时赶到,为其施针下药,才保住了张邦昌的一条性命。
徐泽其实早就到了韦城,得知刘延庆再次逃脱并快速向南进入开封府后,他就赶紧处理完大名府诸事并立即率部南下。
其人之所以要让张邦昌在韦城等两天,倒不是为了故意制造紧张氛围好在与朝廷的谈判中狮子大开口,以如今的形势,同舟社根本用不着这样。
主要原因是配属给王禀进京勤王的大名府兵马行动迟缓,耽误了时间。
实话说,出兵前,徐泽就对赵宋的弱和烂已经有很深的认识,但真没想到会烂弱到这种层次。
童贯统率“数十万”大军北上,与同军还没开打就直接崩溃的操作也太逆天了。
这样说崩就崩的赵宋,让意图“维护稳定”的徐泽万分无奈。
无能的赵宋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其被同舟社取代之前,还得站好最后一班岗,不能随便撂挑子说崩溃就崩溃。
徐泽好不容易抓住了一个还算忠心王事又有能力的王禀,当然要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平叛统制王禀的英雄事迹:
王禀受童太师之命前往马陵道口镇与徐泽谈判,途中发现叛军异动,果断改变方向,进入大名城,并说服守军听其调遣。
南乐镇“之战”,朝廷大军不战自溃,同军抓获大量俘虏,志得意满的徐泽无视大名城仍未被攻克的实际,立即分兵南下,意欲威逼东京。
探知这一情况,王禀果断抓住战机,率大名府兵马突袭押送俘虏的同军后队,成功解救大部分被俘将士。
随后,王统制又抓住叛军南下的空挡,且战且走,一路南下,突破叛军数道防线。
徐泽部叛军之所以到了京畿边却停顿不前,并拒绝接见天使,就是因为后路起火,其人需要调集大军围堵王禀部。
但战略上的短视导致战术上的被动,注定了贼子的企图必然失败。
至今日,英勇善战的王统制已经甩掉叛军的围追堵截,由胙城进入开封府酸枣县,成功带回了两万历经血战的大军,这正是朝廷当下最急需的精锐力量。
徐泽原本答应给王禀三万人,但长跑名将刘延庆的快速转进打乱了之前的计划,在快速奔袭且途中接连大战的情况下,王禀还能带回三万人就太离谱了。
其人相信这个传奇很快就能传遍赵宋朝野,真实性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急需这样的英雄故事稳定民心士气。
就像开战后就一路溃逃的刘延庆不仅没被追责,还被朝廷任命为四壁守御使一样,为朝廷带来希望和底气的王统制也必然要平步青云。
摄于王禀敢战能战的威名,徐泽终于认清了自己底蕴不足的现实,放弃了观兵东京城下威逼朝廷的想法,转而寻求以谈判手段获得更大的利益。
张邦昌拖着病体与徐泽谈判的同时,东京城中,朝廷正在举行迎接率部转战数百里归来的王统制的入城仪式。
东京百姓欢声雷动,喜迎英雄归来,仿佛危机成功解除,贼首徐泽已经授首一般。
道君教主皇帝有些病态亢奋,接见王禀时,两次提到“昊天玉皇上帝诏谕朕,大宋江山还有三百年国运,朕顺天应人,必不被天帝弃”之语。
天子的吉庆之语自然博得众臣的一致附和,皆颂大宋千秋万载,国运不衰。
至于自叛军南下后,皇帝在“跑与不跑”问题反复纠结接连数日癫狂胡为的事,聪明的大臣们自然是选择性遗忘了。
王禀生怕天子头脑发热,当面配合皇帝演戏鼓舞士气,大讲自己的英勇善战。
私下里却不敢隐瞒,“如实”讲述了南乐镇大败的真相,以及自己率部南遁途中的狼狈不堪和种种巧合,坦言同军战力彪悍,朝廷兵马无法与其野战。
王禀此举反而赢得了教主道君皇帝的好感,视其为忠直有担当的好臣子。
虽然不知具体实情,但包含四壁守御使刘延庆在内的众多官员都对王禀的传奇故事持怀疑态度,若叛军这么好突破,童太师也不会至今下落不明了。
但经历一系列的磨难之后,侍天至诚的长生大帝君赵佶终于感动了自己在天界的父亲昊天玉皇上帝,被赐予沟通天地的能力。
臣子们王禀率军突围中的“巧合”越多,天子就越发感觉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天父昊天已经指引了所有的一切。
王禀突围途中的种种巧合恰好是昊天显圣,蒙蔽了徐泽小儿,使其昏招迭出。
天子委王禀以都统制,令其统东京城外现有兵马驻守阳武、酸枣、长垣、封丘一线,以阻挡叛军南下。
一日后,大病未愈的张邦昌匆匆赶回东京城,带回了昊天玉皇大帝进一步显圣的明证:
贼首徐泽表示无意进京冒犯圣天子,同意听从朝廷旨意撤兵。


第三十二章 家传绝学
想让已经打到开封府仅一日路程的叛军放弃唾手可得的天下撤兵,当然不是已经病倒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张邦昌一人之力能谈妥的。
实际上,徐泽根本就没有与张邦昌“谈”,其人甚至见都没有见朝廷“故意派来传染恶性疾病”的天使。
徐泽直接让安道全向张邦昌转述自己的撤兵条件后,就将使团赶回了东京,其人对朝廷的要求包括且不限于割地赔款——
咳咳!
一心为了赵氏社稷江山的徐宣抚使重申,自己愿挑重担,为大宋整顿河北东、西两路和京东东路兵马,以北伐燕云,成祖宗未竟之业。
为了保证北伐成功,朝廷需特许徐泽自主支配三路财政,并举全国之力筹备北伐所需的钱粮和物资。
天子要以诏令形式正式承认徐泽的以上权力,并明确同舟社包含实际控制区在内的管辖权,允许徐泽在辖区内自主招揽所需人才,进行相关的社会改革等等。
同舟社还没有建国,但朝廷若是答应了徐泽的这些条款,实际就是将河北和京东东路变成了国中之国。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朝廷的军队打不过同舟社,无论是否同意,都无法从徐泽手中收回这三路。
同意了这些条件,至少还能换来苟延残喘的宝贵时间,甚至还能等待时机一举讨平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的叛军;
要是不同意,惹毛了徐泽,其人干脆举起反旗,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灭了赵氏,整个江山都没了,还有什么资格谈条件?
尽管如此,天子还是没有同意徐泽的“请求”。
长生大帝赵佶可是有昊天父亲在天上支持——
好吧,真实的情况是徐泽给出的条件太苛刻了。
已经丢掉的东平府就算了,毕竟其地与东京之间还隔着濮州和兴仁府,被徐泽掌控的滑州以及河北西路的卫州、安利军等地,可是顶在了开封府的脑门上。
以徐泽的肆意妄为和其部的强悍战力,动不动就陈兵开封边界,来个演习什么的,那在东京城中的皇帝还做得有什么滋味?
因此,朝廷不得不再派天使与徐泽谈判,以尽力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
实际上,徐泽也没把话说死。
他让病情张邦昌带回撤兵条件时,就做好了继续谈判的准备,并且明言在先,朝廷若真有谈判诚意,就派宰相和亲王来韦城谈。
张邦昌虽然被安道全施了药,病情有所好转,但连番折腾,元气大伤,强撑着向天子复命后就卧床不起,真的没法再出使了。
大名府之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朝廷背信弃义,违背去年请京东兵马平灭两浙路方腊之乱时的承诺,暗地里分割河北东路所致。
到了这个时候,天子如何敢再耍花样?
张邦昌不能出使,就只能派级别更高还曾出使过京东东路的少宰王黼为正使,至于副使,也选无可选。
赵佶这些年辛苦耕耘,收获颇丰,到目前为止,先后诞下了二十八位皇子,但已经封为亲王的只有皇三子郓王赵楷、皇五子肃王赵枢、皇六子景王赵杞、皇七子济王赵栩等四人。
三天前,确定让诸皇子分遣各路州后,其他的皇子都被当即赶了出了东京城,只有最得天子宠爱的郓王赵楷却被赵佶单独留了下来,其人计划万不得已时,再带着老三一起跑路。
之后,进京勤王的兵马越来越多,徐泽也待在了滑州不再南下。
局势稍稍缓和,天子更舍不得让郓王出外,如此一来,留在京城之中的亲王就只剩下赵楷一人了。
尽管天子万般不舍,但为了自己的江山,也只能忍泪将哭得死去活来的皇三子送出皇宫了。
如丧考妣的郓王跟着王黼到了韦城的同军大营,见到了传说中“身高八尺,腰围八尺,力能扛鼎,生撕虎罴”的贼首徐泽。
令赵楷吃惊的是,贼首不仅没有搞过刀斧阵之类的手段威吓其人,反而将正使王黼晾到一边,关心起他的身体健康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