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吏部长马日磾就是这个非常适合的“别人”,原本应该他好好把关的事,他反而成了应声虫,怪不得大家都喜欢他当中吏部长呢。
…………
“要不,就让兖州鲍允诚去吧。”
刘汉少这个弯儿转的太快,在座众人都有点脑袋瓤儿疼。
鲍信现在可是兖州刺史,在任期间也学着豫、冀两州屯田安民,甚至三辅受灾之时,还帮忙援助过救灾物质。只不过今年,兖州的隔壁邻居,青州袁公路那里又闹了黄巾,有不少的流民涌进兖州,鲍信怕贼军混在流民之中,趁机在兖州作乱,所以安抚流民之时格外的小心翼翼。
后来青州黄巾北上去了冀州,倒是泰山山贼趁机在青州闹腾了一下。为此,袁术还指责鲍信,说他没管好泰山郡,让山贼都跑出来为祸了。同时趁机向鲍信要钱要粮要兵马,说是要鲍信补偿青州百姓所受的损失,并且补充自己帮忙剿贼导致的虚耗。
看在袁家四世三公的面子上,鲍信真的给了袁术一些钱粮,然而与此同时,原本拥兵屯住在琅琊开阳的藏霸、孙观,打着为孙观兄长孙康报仇的名义,也进入了泰山,而且还在泰山闹了个热火朝天,赖着不走了,等于是鲍信连吃两个哑巴亏。
陛下对鲍信不满意了?
等到秋后,安置好青州流民,鲍信未必收拾不了泰山藏霸。
众人纷纷猜想,然后又突然意识到,如果把鲍信弄去幽州,所空出来的兖州可就是中原大州了,远远比幽州边塞强的多得多!
杨彪首先说道:“幽州边塞之地,胡汉混杂,民风彪悍,又刚刚经历过祸乱,确实需要一位允文允武之能臣坐镇经略。允诚有多年领兵的经验,为人忠直,刚毅有谋,又有治理兖州的经验,宽厚待人,治身至俭,确属前往幽州的不二人选!”
黄琬也跟着说道:“文军长虽然武略过人,然,毕竟年岁尚轻,有时也会率性而为,若得一老成稳健之人主持政务,两者互补,相得益彰,对于幽州确实大有裨益。哎……若是刘伯安与公孙伯圭二人相谐,幽州又何至于此。”
马日磾随后说道:“陛下说的对。杨首相与黄左相说的也有道理。老臣赞同此议。只是,若让鲍允诚前去幽州,兖州又该派谁前去主持大局?”
对嘛,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
此言一出,大家不约而同地瞅着刘汉少,又都瞄了瞄马日磾,甚至还偷偷给他发暗号。杨彪清了清嗓子,假装咳嗽两下,黄琬拢了拢袖子,好像准备开饭似的,王允比较心急,直接冲着马日磾眨巴眼睛。
问谁呢,问谁呢,问谁呢?你这个老书虫,先前不是都跟你透过气儿了吗?赶紧说呀!
然而,还没等马日磾再次张口,刘汉少却沉吟着说:“要不……就让陈公台去兖州?”
…………
陈宫,字公台,兖州东郡人士,也算当世少有的聪明人之一。在原本的历史上,曾助曹操入主兖州,后来反叛,又使曹操差点失去兖州。至于为什么先从曹,再叛曹,后世之中,众说纷纭。有的说曹操罔顾恩义,杀了款待自己的吕伯奢一家;有的说曹操罔顾礼教,杀了名士边让,而边让还是陈宫的“好喷友”;还有的说陈宫助曹操入主兖州,本意是想凭借曹操才略,使兖州能够在乱世之中求得安稳,但是曹操攻略四方,要兵要粮,反而使兖州百姓更加艰难。
不管怎么说,陈宫都是正直的,有理想的,又具有一丝悲情的人物。再后来,荀彧与曹操理念不合,或算作被曹逼死,或算作郁郁而终,无论怎样,二者相较,陈宫选择当即乘机反叛,可也真算是一个刚烈的男子!
可惜这一回是刘汉少的主场,曹操借来的七星宝刀都被没收了,压根没跑出过洛阳城,所以,陈宫一直安安分分,老老实实的。原本刘汉少也有想过让陈宫加入汉正军,做个参谋长啥的,但是,从前当学渣、看小说,随便怎么去理解这个人物都好,现在咱是大汉的皇帝,身份不同了,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同。这货既然有过反叛的黑历史,不管什么原因,咱还敢把他往军队要职上塞吗?
所以,朱儁升任司州州长的时候,中牟县长陈宫便接替了河南郡长一职……处理政务吧,把聪明劲儿都使出来,即便想要翻天,哥也不害怕!
然而,最近朝堂之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就是河南郡长陈宫上书,言称缑氏山灵石观,妖言惑众,欺骗良善,笼络人心,意图不轨,为防再次发生类似黄巾叛乱之事,请斩史子渺,张公祺等一干谐和妖道,并拆除灵石观,驱离信徒人众。
史老道是陛下的无冕干爹,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更何况,“谐和道”一直宣称陛下乃是圣天尊,只为济世救民而来,故而,也是圣天子。陈公台居然敢把如此拥护陛下的“谐和道”与搞出黄巾叛乱的“太平道”相提并论,你是不是想死啊?
再所以,大家现在都离陈宫远远的,就怕他溅自己一身脑浆子。
无量天尊,哦咧个去!
天下的傻子那么多,骗子明显不够用,俺们就是想骗点傻子的钱,贴补一下家用,怎么就成妖道了?何况哥这个“万中取一”的皇帝,要是不自己想法骗点钱,连老婆都养不起,你们就能这么眼睁睁干看着,于心何忍?
第339章 别总问我对不对
……………………………………
众人一直都在等着看陈宫溅脑浆子,但是刘汉少一直推托、躲闪、不停跳跃,就是不接陈宫上书的茬儿。
现在好了,陛下的打击报复终于来了,直接把陈宫踢去兖州……不对呀。兖州的一州之长,这要是也算打击报复,明升暗降,天底下得有多少人想求着陛下来“报复”自己?
“陛下,此事有待商榷。按照本朝三互法之禁,陈公台乃东郡东武阳人,是不能够回到本籍任职的。”
这一次倒是马日磾最先提出异议,然后杨彪等人也都跟着点头附和,心里话说,这个老书虫总算还没傻到底。
“马部长说的没错,等将来咱们不仅不许本籍为官,甚至不许本籍为吏,以免出现本地豪强,仗势为吏,反过头来再庇护豪强,与当地黑恶之辈相互勾结,欺压乡里。咱们大家可一定要警惕这个问题,也许在你我眼中,一个小吏犹如蝼蚁一般,但是在当地百姓眼中,小吏也能大如天。我们管不了东村的张家今年该交多少税,也管不了西村的王家丢的牛找不找得回来,与百姓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这些小吏。假如他们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认真为朝廷和百姓办事,反而上欺瞒朝廷,下欺压良善,那就会为吏一任,祸害一方,朝廷面上无光,百姓怨声载道!影响得有多恶劣?后果得有多严重?受苦的百姓们知不道,还以为咱们这些人都是傻蛋呢!所以……”
众人连连点头,为刘汉少之言点赞,但是瞟着他的眼神明显是在问:说啥呢?说啥呢?说啥呢?咱现在是不是该拦着陈公台,不让他回兖州当州长?
刘汉少好像也发觉自己扯得有点远了,尴尬之下,强行拐弯,书接前文,复又说道:“所以呀……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兖州现在最缺乏的是对咱们朝廷政令之中,好处的理解。他们有些人只看到咱们分田分地给流民,却不知道朝廷已经为他们打开了来钱的新大门,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就是土鳖思想在作怪。再所以呀……咱们现在就需要派一个既懂得朝廷政令,又了解兖州详情的能臣前去,加强朝廷与兖州的沟通连接。还有咱们的青天大道,向东首先就是通过兖州,这要是派个不了解兖州情况的,去了之后只知道强令高压,说不定兖州就得动荡不安,对吧?”
看样子,陛下为了早点把陈公台从眼前踢走,也是下了决心了,既然如此,众人也都息了举荐熟识亲近之人的念头。现在朝廷日渐稳固,尤其是洛阳,有城管们日夜巡逻,街面上连个小偷小摸都难得一见,安稳的日子过上了,各人心中的小心思也都重新活泛起来,这是一个很难掰扯清楚的问题。
就像杨彪是袁家的女婿,钟繇是郭家的舅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圈子”,而这些人又有为国举贤的“权利”,这些人要是随便举荐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人,那是不可能的,要是举荐自己认识的人,万一举荐人有私心,或者被举荐者徒有虚表,又怎么办?
他们是在为国举贤,可能又夹杂着一点私心。
他们是夹杂了一点私心,可又的的确确是在为国举贤。
这是一个怪圈,在没有完善的科举制度推出之前就只能依靠这些人呼朋唤友,甚至即使推出了科举制,在掌握着大量识文断字之才的官宦大族前面,旁人也很难掺合进来。所以,在这之前,中吏部的查验、考核就显得至关重要。
但是如今的马部长偏偏是个老好人,软性子,而这又等于同时给了刘汉少与杨彪等人一个机会,刘汉少用自己听过的人名往里塞,杨彪等人用自己的圈子往里塞。
现在皇权与相权并没有明显争斗,是因为杨彪让着刘汉少让习惯了,但是,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丰功伟绩,想要杨氏超越袁氏的杨首相,其实威严已经日渐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