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个戴陵,早年我只以为他是高祖的护卫,但是高祖似乎并不信他。莫非是他看我如今势起,想投效于我?否则又何必示警于我?此刻他看似在为黄射求情,实则是在给我提醒……还有他那个眼神,多么的真诚啊!
…………
“高祖息怒。玄孙附议戴都尉之言。”
“哦?”
刘协的盛怒终于转变成了好奇,随即却又忿忿说道:“玄孙,这个狗贼想要行刺于你,你居然还要替他求情?此事你不必多言,我自有主张!任何人胆敢对孤的玄孙不利,我必不与他干休!”
“高祖!”
“扑通”一声,刘备跪倒在刘协面前,激动地说:“高祖回护玄孙之意,玄孙铭感五内,然而玄孙尚有一言,且请高祖垂听。老黄太守不幸蒙难,死于韦光正之手,虽是为国,却也是想要救回贱内与犬子,对玄孙实是恩重如山。若能换老黄太守复生,玄孙便舍去一条性命,那也是在所不惜。高祖若因小黄太守一时悲愤,便执意责罚于他,岂非令玄孙更难心安?”
说着说着,刘备便在大殿之上,当着大家的面儿,哭了起来。
还有这回事?
大家听的有点懵。
之前陈登不是说,黄祖想要抢劫,扣押刘备的老婆和娃,才被韦光正杀死的么?
趁着擦眼泪的空儿,刘备偷偷回头,别有深意地与黄射对望一眼,复又说道:“再者,恰如戴都尉所言,老黄太守不幸蒙难,至尊本该厚待,以彰其功,若非如此,岂不令荆北将士心冷?如今汉室祸起,伪帝势大,正是忠贞之士报效国家之时,为顾全大局,还请高祖饶过小黄太守这一次吧?”
不等刘协表态,刘备以膝为轴,脚尖点地,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身,对着黄射又说道:“小黄太守,令尊因我而亡,罪人不孥,我这条命本该交于你手,任由处置。然而,我还要借此身躯,匡扶汉室正朔。是故,恳请小黄太守暂留我一命,待到大业功成之时,再向你谢罪领命,不知可否?”
刘备说完,“梆”的一声,还给黄射磕了个头。
到了这会儿,黄射哪还敢要刘备的命啊?可是嘴巴肿的像八戒,呜哩呜哇的说不清楚,只得冲着刘备也“梆、梆、梆”地磕起了头。要不是距离远,知不道的,还以为他们俩人“当场拜堂”呢。
“玄孙呐,难得你一心为国,赤胆忠肝。”
终于,刘协好像消了气儿,冲着殿下摆了摆手,嫌弃兼之疲惫地说道:“将这个狗贼拖下去吧,革去太守之职,贬为庶民。”
而后,刘协又走下殿来,亲自将刘备从地上扶起来,拍着他的肩膀,感慨地说:“玄孙,你可真是孤的……好玄孙呐!往后……匡扶汉室正朔的大业,就靠你啦!”
一转身,刘协斩钉截铁地又说道:“诏令,拜车骑将军刘玄德为辅国大将军,封日南侯,加节,赐斧钺、虎贲,特许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此诏一出,满殿哗然。因为之前与袁隗商量好的,也与刘协交代好的,就是封刘备为大将军。可是现在呢?嘟嘟噜噜整出的这么一大串,全都是刘协临时起意,自己加上去的。没看连诏令都是亲自念的么?
袁隗心里话说,这位“至尊孤”是真长大了,主意这么大呀!
刘备也是一瞬间就明白了,来之前,鲁肃为啥一再要自己记得推辞封赏,这简直就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嘛。
另外,因为太尉是虚位,实际控制军队的最高将领就是“大将军”,但是刘协显然是看重了“辅国”二字,所以现在才恩宠似的,要加在刘备头上。可是上一个“辅国大将军”是刘宠啊,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您这位“至尊孤”知道么?
还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十岁以上,能活到现在还没死的都知道,这可是**董卓当年的专属特权。您现在加在您玄孙头上,究竟是宠他,还是恨他?
最可气的就是那个“日南侯”了!
这位至尊,您知道日南那个地方在哪么?它在交州的最南边!就算地方不大,可也是一郡呀!侯爵之中,最高的是县侯,以郡为封的就是“封国”,那得是藩王才有的待遇……咋滴,我这个侯,大呀?
不用别人开口反对,刘备自个儿就冲刘协又磕起了头,梆梆地,真磕呀!
接下来,众人就看到这一对高祖与玄孙,来来回回,推推让让地唱起了大戏,一个要推辞,一个非得给。如此还不算完,旁边看热闹的也想给自己加戏。有人说刘备功劳大,给多大的封赏都不为过,也有人说封赏不能一下都给完,反正现在与北朝打仗,刘备立功的机会还有的是,劝刘协收回一部分,留着后边慢慢赏。
替刘备讨赏的,有可能是想要巴结他的,也有可能是想给他拉仇恨的。替刘备推辞的,有可能是嫉妒他的,也有可能是想帮他低调做人的。猛一下子全都跳出来,谁又能搞得清楚别人究竟是咋想的,反正一个个的,全都是戏。
到后来,好不容易劝的刘协改了心思,把那些乱七八糟的零碎统统抹掉,给了刘备一个“大将军”的职位,还有一堆斧钺钩叉,锣鼓家伙,以显示高祖的恩泽。使得刘备也算是闹明白了,这位“至尊高祖”到底还是年纪小,一不留神,就会胡闹。再者,是真拿自己当亲玄孙啊!
…………
从皇宫里出来,回到“至尊高祖”刚刚赏赐的“大将军府”,刘备细问那个戴陵到底是怎么回事,刘琰说,这事儿还得从至尊大婚之后说起。
话说自从刘协与伏寿、董曼斗过地主之后,伏完还好说,为人比较温和,性子又有些孱弱,虽然他们家那位阳安长公主时不时的就会老身一下,骄横一番,但是于大局无关。
倒是董承自从当上了至尊的老丈人,因为之前领兵的缘故,性子强硬,日渐嚣张跋扈起来,即便是面对袁隗,也不像从前那般俯首帖耳,显然是想靠着刘协的恩宠自成一派,而刘协身边的人,也都是他着力拉拢的对象。
黄射、刘琦,看着都是刘协的“新宠”,其实更听董承的话。所以,刘琰有理由怀疑,这一次行刺刘备的幕后主使,可能就是董承。至于说这个戴陵嘛,好像和别人还真有点不一样……
第610章 糜子仲的穿山计
……………………………………
刘琰留在武昌,既要打探情报,又要拉拢人心,所以对武昌的人物风云还是比较清楚的。只不过这个戴陵身份比较特殊,好像和谁都没有过多交集,不仅如此,就连至尊似乎也没拿他当成心腹,仅仅是一个使唤顺手的下人罢了。
所以,刘琰对戴陵的了解其实也不多,但是刘琰可不能对刘备直说,那不是等于承认自己的工作没做好?
再所以,刘琰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了解,很文艺地介绍了一下戴陵的情况。说是董承曾经也拉拢过戴陵,但是他瞧不上董承,觉得董承无谋略还好逞强,早晚有一天得倒霉。反倒是对主公颇为崇敬,认为主公弘雅信义,雄姿杰出,但是因为当年与主公有过误会,苦不得亲近。
如此一说,倒也通顺。难怪他会先向自己示警,又给黄射求情,为自己提醒。
于是乎,转过天来,刘备拿着自己遇刺说事,担忧起了刘协与皇宫的安危,而后又通过他人之口,向刘协建言,任命戴陵为执金吾。
从头到尾,刘备与戴陵都没私下里见过面儿,甚至当面的时候都没说过一句话,但是一个眼神递过来,两下里却是“情意绵绵”。
处理好武昌之事,刘备返身回到江北,首先做的一件事便是将自己的“中郎将”兄弟们全都升成了将军。“前虎将军”关云长,“后虎将军”张翼德……依此类推。前后左右中,属于重号将军,中间加一个“虎”字,姑且算杂号的,但是向兄弟们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只要我刘玄德升了官,大家全都有好处!
刘协想给刘备的“大将军”前边加个“辅国”,以示恩宠。刘备又给他的兄弟们加上“虎”字,以示表彰。如此来说,他们还真是有共同之处,莫非刘备这个玄孙真是亲的?
张飞还在和徐荣、麴义大眼瞪小眼,关羽也与吕常、庞德相持不下,再加上沙摩柯与蔡氏兄弟,守着大江,堵着陈冉,一时之间,似乎整个荆北局势就僵在了这里。刘备还没有考虑好,究竟要不要派龙彰云前去偷袭襄阳,然而有人却比他先下定了决心。
…………
话说糜竺到达后虎军之后,就凭张飞那个脾气,能给他好脸色么?
你妹子都不跟我大哥过日子了,你咋还好意思留在这儿蹭吃蹭喝呢?
满脸嫌弃,毫不遮掩。
夜深人静的时候,糜竺也会想起战死的兄弟,远走的妹子,觉得自己没能照顾好他们,愧对早亡的父母。然而早上爬起床,需要干活的时候,想着的却又是应该如何立些功劳,以求博得“前妹夫”的看重,否则自己不是真的成了癞皮狗了么?他倒是不怪张飞嫌弃自己,因为连他自己都有些嫌弃自己……
又话说,荆北局势虽然僵住了,但是淮南局势却异常火爆。王闹闹亲率第九师张英部,在庐江打下了好大一块地盘。这倒不能怪周瑜太无能,主要是他手下那帮将领不给力。像是郑宝、张多之流,先前不是巨寇就是叛将,周瑜刚把他们撮合起来,也没啥训练改编的机会,就被王闹闹摁在地上摩擦摩擦了。后来还是周瑜调来了会稽周昂、广陵吕岱,才以决水为屏,暂时抵住了王闹闹的进攻,但是决水以西,可供屯兵、渡河的地点太多,蓼县、安丰、雩娄……相比起东岸,优势明显,使得周昂、吕岱应对起来,也是倍感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