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新书 (七月新番)


  唯独灭吴、蜀却快不得,第五伦反思,自己去年秋冬进攻淮北,就有些心急了,总想诱刘秀主力在徐淮决战,一战定天下!结果魏军受损不小,万幸他中途清醒了,没莽到底,要真打出一场淝水,亦或是赤壁来,将局面玩成三国,那他第五伦,就要成穿越者之耻了。
  拜谒完高庙后,大概是心情不错,第五伦又给丰沛一项极大的利好。
  “前汉时,刘邦免除沛县徭役赋税,却恨丰邑曾背叛,不肯免除,后来回归故乡,亏得沛县父老替丰县求情,这才首肯。”
  这种免徭役赋税的规矩,在汉朝执行了整整两百年,直到王莽代汉才取消,不过刘永、刘秀又恢复了。
  如今统治者又换了姓氏,这种优惠,当然是没了。
  “然念丰沛等地连年战祸,凡百亩以下者,田租赋税免一年,其后三年减半,撂荒逃难者,夏种前归来复籍,亦一同减免。”
  这意思很明白:刘邦尚且记恨丰县的背叛,但他第五伦,对丰沛过去两百年间如何,心里是否还怀念大汉,完全不在乎!
  第五伦离开丰沛前,回看这两座犹如废墟鬼蜮的城市,不知它们何时才能重新繁荣起来,只要丰沛人愿意回来,作为交通枢纽,此地重新振作亦有可能。
  “忘掉过去,向前看罢。”
  ……
  完成了在丰沛的表演后,第五伦继续沿泗水北上,过了车不能并行的亢父险塞,进入鲁中丘陵,随着泗水上游越来越近,曲阜便近在眼前了。
  魏军对鲁地的进攻,恰好在青州、徐淮中间,一方面偏师从青州南下,曲阜则靠刘盆子带细作潜入,发动当地孔氏、颜氏举事,赤眉军残部在当地的脆弱统治,很快便土崩瓦解了。
  掀开车幕,第五伦望见了一座青翠多石的山峰,询问同乘的博学大师桓谭:“君山,此为何山?”
  说完,第五伦自己就被这句话给逗笑了。
  倒是桓谭在停车时出去看了看:“怪石万垒,络绎如丝,此乃峄山,亦称东山。”
  第五伦道:“便是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东山?”
  桓谭对曰:“正是,昔日秦始皇帝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今日陛下过东山,可要留下一二石刻?”
  “君山这是怂恿予封禅?”第五伦哑然失笑。
  桓谭倒是很认真:“陛下若能在不惑前一统,再花二十年恢复天下太平,开崭新之制,纵是效秦皇汉武封禅,又有何妨?”
  据第五伦所知,王莽一直心心念念来鲁地封禅,只可惜计划了三次,都被黄河大火、匈奴入寇、西域反叛等事耽搁,到了地皇年间第四次计划时,泰山上更是闹了赤眉,圣山成了贼窝,这难道是天意么?王莽遂缄口不提封禅,谁提谁罢官。
  第五伦对封禅等事暂无兴趣,只道:“君山又非不知,此番东巡,一路上予皆要求神拜庙,谒见前汉皇帝、田齐先祖已颇为忙碌,泰山、东山,还是暂免了罢!”
  诚如第五伦所言,这次东巡政治意味十足,而他此时所在的鲁地,也有一座庙等着他去拜呢!
  第五伦目光望向曲阜方向,那座城市,经历了数百年的文化构造,蒙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俨然就是华夏的耶路撒冷……
  “汉初时,刘邦平淮南后过鲁,以太牢祠孔子,高帝读书少尚如此,予好歹读完了五经,岂能过而不拜?”
  若说谒高庙,是第五伦想让昔日归于刘秀统治的“前汉子民”们心安,那直趋孔庙,则是为了……
  第五伦点了点桓谭,笑道:“安天下儒士之心啊!”
  桓谭听了第五伦这句话后,看着皇帝和蔼的笑容,不知为何,竟对曲阜的孔氏、颜氏等有了一丝怜悯,嘴上也实话实说:
  “虽是善言,但臣总觉得陛下这句话……”
  “不怀好意!”


第615章 神化
  “予对孔子,能有何坏心眼呢?”
  面对桓谭的揣测,第五伦如此回应,而接下来发生的事,似乎也确如他所言。
  武德四年(公元28年)三月初,第五伦进入曲阜城,拜谒孔庙的过程,简直可以用乏善可陈来描述,他的御驾仪仗受到了鲁人的热烈欢迎,像楚汉之争时刘邦已平天下,唯鲁地为“鲁公”项羽守节不降的情况根本没有出现,刚赶走了赤眉,好容易迎来还算讲规矩的“王师”,鲁人高兴还来不及呢。
  孔家作为五百年学阀豪门,家风尚在,接待帝王将相早就成惯例了,颇为熟练,他们连赤眉军残部都能伺候得妥妥帖帖,更何况第五伦这位有望重新一统天下的魏主呢?自然是恭恭敬敬,孔子的第十六世孙孔志亲自跑到城外相迎,又小心翼翼地在前先导。
  第五伦也给面子,进城第一件事便是:“予欲以太牢祀孔子。”
  于是又一场轰轰烈烈的祭孔庙仪式开始了,第五伦一板一眼拜祭后,对孔志及随驾的桓谭等人道:“予自结发便读《论语》,从孔子言行,想见其为人,诗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今日终于到了圣人故里一观究竟。”
  第五伦道:“适鲁后,却见此地虽刚结束赤眉贼乱,然而仲尼庙堂车服礼器齐全,诸生哪怕身处乱世,仍不忘以礼治家,予心大慰啊!”
  他指着自己道:“但凡天下君王,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嬴秦、刘汉、新莽皆如此,多者二百年,少则十余载。唯独孔子,竟传十余世,至今学者宗之,历代不绝。不论天子王侯,皆言六艺者,甘心为夫子后学,立言立德立功若此,孔子可谓至圣矣!”
  第五伦这一番对孔子的花式吹水,让孔氏家主孔志听得很舒服,他觉得第五伦言辞诚恳,应该都是真话,这下家族地位稳了,起码又能苟个百来年,继承过去一切利好,与魏始终。哪怕这魏朝灭亡,他家再换了主人就是,不会有丝毫变化。
  谁叫他们是圣人的后裔呢?高贵的血脉注定坐享一切。
  而这时候,第五伦却要孔家人将“孔子画像”拿出来一观。
  “早闻孔子徒人图法,故而只有在曲阜才有孔子真容,愿一观究竟!”
  皇帝的要求,孔氏当然不敢拒绝,很快就从内堂取来了平日轻易不示人的孔子“真相”。
  这是一幅古旧的帛画,颜色都已经泛黄,孔子以侧身像的形势立于其上,然而与后世常见的形象不同,映入第五伦眼中的,竟是一位纤瘦且风度翩翩的儒雅男子,唯一不同就是身材略高于画上诸弟子。
  这让第五伦略感诧异,问孔志道:“孔子真容,与外界传闻大为不同啊。”
  外面是怎么传的呢?一般的还只是说孔子高大威猛、相貌奇异,而最常见的说法,则是把孔子描绘得……不像人了。
  第五伦道:“予在长安时,有一本《春秋纬演孔图》流传甚广,上面说,孔子身高十尺,阔口若海,额头似山丘,脸方正,眉角如月,额头长了角,唇很厚,辅喉骈齿,走路像龙,更有龟脊虎掌,腰大十围,胸膛若矩尺一般规矩。”
  这已经够夸张了,真按照描述画出来,第五伦怀疑这不是孔子,而是龟丞相。
  接下来更离谱,第五伦都不敢想那形象:“再加上圩顶,大鼻,肩膀高耸若翼,声同雷声,立如凤崎,坐如龙蹲……”
  这下又成雷震子了,第五伦只忍着笑:“此外,眉分十二彩,眼睛有六十四种特点,舌上有七重纹理,手纹深长,仿有上古钧文。”
  第五伦指着自己胸膛比划:“最离奇便是,那书上言之凿凿,说孔子胸膛前刺着六个字。”
  “制作定世符运!”
  孔志知道,这可不是第五伦瞎胡说,这本《春秋纬演孔图》真实存在,乃是公羊派向谶纬化发展后的“名作”之一,这玩意比五经好懂,所以在民间流传甚广,也算是成功地打入了“下沉市场”,收获了大批文盲笃信。一来二去,甚至成了当世普遍认可的孔子形象,越传越离奇,反倒是孔家珍藏的这战国古画,外人知之甚少。
  但孔家面对这百年来愈演愈烈的孔子形象异化,明知道是假的,却不站出来指正,反而乐见其成。
  道理显而易见,孔子越是被神化,孔家的血脉就越被崇敬,他们的地位就能更加稳固。
  然而孔家毕竟聪明,平日只暗暗推波助澜,自己却从来不下场搞谶纬,眼下第五伦询问,孔志便故意装糊涂,一问三不知,只说这画祖上传下来便是如此,乃是孔子唯一真容,外头谶纬是乱编!
  第五伦似乎真对孔子身世来了兴趣,继续追问:“《春秋讳演孔图》又言,孔子母游于大泽之陂,感黑龙之精而生丘于空桑,故而孔子是黑帝之子,故曰玄圣……”
  这故事编得太没诚意,“感赤帝而生”的刘邦和他老妈刘媪直呼内行。自然,这谶纬之书倒不是故意要黑孔子“野合而生”,只是单纯想把孔子身世,和夏商周感天而生的帝王一样,说成是“神之子”!
  这一条传言,孔家同样知晓,但他们也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享受了“神之血脉”的好处,同时也避免了政治风险。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