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是,奴婢知道了。”
王承恩说着便退了回去,崇祯的脸色却是笑了起来,看着外面的星空,无奈的说道:“这才什么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考虑后路了。”
这次王承恩没有再接话,他可以说周绎的话,但是涉及到内宫的事情,一旦开口就有可能会被牵连。
崇祯之所以生气,并不是因为周绎隐瞒不报,而是自从周绎掌管东厂和锦衣卫之后,与后宫的张皇后的联系就更多了,这让崇祯有些警惕。
历代太子党很多都是受到皇上警惕的,更何况崇祯才二十多,周绎便已经开始思考后路了,这才犯了崇祯的忌讳。
最主要对于太子的人选,虽然他已经立了朱慈烺,但是崇祯心里还是有别的想法的,因此崇祯绝不可能让太子党壮大到自己以后很难收拾的地步。
因此他在后宫看到田贵妃与皇后不和的时候,不仅没有调节,反而故意增大对田贵妃的宠幸,并且将她所生的皇四子朱慈照并入到钟粹宫读书。
要知道钟粹宫可是太子的住所,朱慈照以皇子的身份和太子一起就读,这说明皇上的心思有些不一样。
因此这件事虽然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以及满朝文武的猜忌,崇祯都将这件事压了下来。
此时后宫的争斗虽然表面上平静如水,但是实际上却是波涛汹涌,只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满朝文武并没有人敢伸手,毕竟大家都明白,皇上还年轻,现在争这些有些早了。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会助长后宫的争斗,只要不涉及到朝堂,他就不怎么在乎。
“主子,该歇息了。”
“好,承恩,明天你从内府里面找出两把玉如意,分别送去给慈烺和慈照,就说这是父王奖赏他们的。”崇祯看着王承恩,想了想说道。
“是主子,奴婢遵旨。”
王承恩对于后宫的争斗是一直都很讳言的,因为他明白,这件事看似皇上不怎么管束,但是一旦越过红线就是死路一条。
时间渐渐的过去了,北方战事渐渐进入相持阶段,崇祯也没因此催促卢象升,而是给予了卢象升决定的信任,并且下旨一年不参卢。
崇祯八年六月十日,距离崇祯策划的祭祖大典还有十四天,京城内可谓是人声鼎沸,百姓们对于这次的祭祖大典,都是充满兴趣的。
但是突然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很多人开始警觉起来,也让一些人暗道,该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崇祯八年六月十三日,距离祭祖大典不过还有区区十一天,但是秦王朱存极却遭到了锦衣卫的拘捕,这一消息瞬间惊动整个京城。
锦衣卫逮捕王爷,这可是在大明未有的事情,而且理由并不是什么造反,而是违反礼制。
这让很多不清楚事情的百姓们,有些摸不着头脑,按理说违反礼制不应该是礼部的事情,为什么会是锦衣卫出手?难道锦衣卫现在这么厉害了吗?连王爷都敢动。
但是,面对这件事,满朝文武却是表现的非常平静,所有人都明白,皇上动手了。
就连秦王朱存极也没想到,自己就是带着自己仪仗队在京城里转了几圈,中间也就冲撞了几个百姓,然后就被锦衣卫给抓了。
他之所以不断的在京城惹事,其实也就是为了逼迫崇祯放自己回去。
只是如今坐在锦衣卫的大牢里,他却是又懵又气,他决心这件事无论如何自己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一定要让崇祯亲自给自己道歉,不然自己绝对不会出来的。
朱存极被抓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其他王爷的耳朵里,随后各位王爷齐聚一堂商议对策。
唯有周王朱恭枵和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吴宗达紧急进宫求见崇祯。
此时晋王朱求桂的住所,这些都是朝廷礼部给他们安排的地方,虽不华丽,但是也是深宅大院,完全按照王爷的规格来的。
按理说,这些王爷平时都不认识,此时却能够这么快的齐聚一堂,倒是让人有些奇怪。
他们之间联系的很少,即便是联系,很多都是书信联系,但是很多却是一辈子也没有见过一面,相互有的却是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
至于说认识,也不过在京城的这些天,无事的王爷们相互设宴联系才熟悉的。
毕竟他们在京城,可谓是姥姥不喜,舅舅不爱,那些个朝廷官员生怕和他们有了联系,每次这些王爷设宴,邀请百官,愣是没有一个敢去的。
于是,这些王爷们为了面子,才相互邀请,慢慢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一样了,特别是这次来京,他们也都深深的感觉到了朝廷的恶意。
渐渐的,他们开始聚于一堂,维护他们之间的相互利益,也为了相互之间抱团取暖罢了。
而今秦王被抓,这让他们嗅到了深深的危机感,唇亡齿寒,这些人虽然在面对外敌的时候和朝廷不是一心,但是在对抗朝廷的时候,却是一个个兴奋异常。
这种情况,就是崇祯也非常奇怪,按理说只有朝廷才会有他们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这些人挖朝廷的根基不说,在对抗朝廷的时候,往往都是异常亢奋。
其实从这些王爷的角度来看,他们一出生便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便认为自己的荣华富贵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便开始渴求功名、权利,但是这些却是他们一辈子也得不到的。
因此,他们对于朝廷的恨意往往是最高的。
此时的府内,晋王朱求桂、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橄、潞王朱常淓是最主要的几人,至于还有一些王爷则并不是嫡系,地位有偏。
至于福王等人,则因为担心来到京城出事,则拒绝了崇祯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未来京城的一些王爷和来到京城的一些王爷矛盾也非常大,毕竟是相互之间都不怎么服气。
以福王为首的未来到京城的王爷,认为以晋王为首的王爷,在对抗崇祯的时候,不与自己等人团结一致,而以晋王为首的王爷,大多是朱元璋一脉嫡系,看不起福王这种半路王爷。
毕竟以晋王为首的,大多是朱元璋封的王,而福王,要不是当初朱厚照没有子嗣,他是根本当不上王爷的。
因此,在明朝的王爷派系中,虽然明面上大家都不说,但是往往是你看不上我,我看不上你。
就连崇祯,其实很多王爷也看不上他,但是因为他是皇上,下面的那些个王爷也没有办法,这些人中可以说福王是很不服气的,毕竟当年他爹朱常洛与郑贵妃争斗当中赢了。
当初万历皇帝可是一心想让他当皇帝,只是可惜了那些个文臣还有他的出身。
因此,对于崇祯,福王可以说是又不服气,又害怕,要知道当初崇祯小的时候受了那么多苦,整天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不都是郑贵妃干的。
第417章 撕破脸皮的崇祯
这些王爷虽然看似气势汹汹,其实一个个的因为常年的安逸、享乐,对于这些朝廷的事情,根本就是一头雾水。
就比如他们来到京城不断捣乱,其实这种作风,一般聪明人是绝对不会干的,因为你既然到了京城,也明白了皇上想收拾你,那你为什么不老老实实的,不然崇祯找到理由。
他们则直接选择这种逼迫崇祯的办法,此时他们坐在一起,又能有什么办法。
几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都没有丝毫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进宫,求皇上放过秦王,以自己的身份逼迫皇上就范。
他们的动静,崇祯自然是一清二楚,毕竟这些王爷在京城可是重点监视的对象,可以说每天做的什么事,说的什么话,都被暗中的锦衣卫监视。
这边正在商议的时候,那边的锦衣卫就将消息报给了崇祯,崇祯也只是笑了笑,并未说话。
此时,紫禁城内,御花园。
崇祯坐在凉亭内,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周王朱恭枵和礼部尚书吴宗达,脸上露出丝丝笑意,崇祯的身后,则站着曹化淳和王承恩。
周王此时的心情可谓是非常复杂,这件事本来是与他无关,可是自从他如今担任了这宗人府令,这件事也就和他有了关系。
也让他不得不赶紧进宫,向皇上了解事情,与其说是了解事情,不如说是看看皇上让怎么做。
崇祯看着吴宗达,;脸色平静的说道:“这件事虽然是礼部直管的,但是这些王爷却不是你能管的了的,朕不怪你,你先下去吧!这件事由朕来亲自处理。”
“是皇上,臣告退。”
吴宗达毫不迟疑的离开了御花园,他明白,这件事不是他能插手的,皇上不说话,不如不管的好。
吴宗达走后,便只剩下了朱恭枵和崇祯几人,崇祯这才将目光看向朱恭枵。
“周王叔,你这么早的过来,究竟是为何?如果你要是为秦王求情,朕以为大可不必,只要秦王愿意认错,朕绝不会降罪于他。”
“臣待秦王殿下谢过皇上。”
没想到崇祯却摇了摇头对周王说道:“先别谢这么早,如今秦王违反礼制的事情,虽然看似一件小事,但是通过这么多日观察留在京城内的王爷。
朕发现了,不仅是秦王,很多王爷都有违反礼制、祖法,所以朕现在要你,必须重新制定礼法,不论他们是在属地还是京城,都要遵循朝廷的规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