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周绎的脸色很严肃。“希望吴公公能给我一个时辰,我有些事情要给周岩吩咐。一个时辰之后,我亲自让人去将周岩给你送去。”
吴元年有些犹豫,但看了看周围的锦衣卫,他也知道现在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还是等回头再给周绎算账吧!
想到这里,吴元年点了点头,但是语气却很是尖利的说道:“好,既然周大人都这样做了,咱家就给你一个时辰。不过,如果一个时辰过后,周岩没有送到,那可就别怪咱家不客气了。”
“吴公公放心。”
“我们走……”
纵有千般不愿,吴元年也明白,在锦衣卫抓人,特别是周岩这种人,是没有这么容易的。
亲眼看着吴元年的人离开之后,周绎原本平静的脸上,瞬间阴暗了下来。
“大人,现在怎么办?”一旁的千户急忙走了过来问道。
就连周岩也看向了自己的哥哥周绎,希望他能有什么好办法救自己。
他可不想去东厂,虽然他是皇太子的舅舅,但是东厂可不会有丝毫的留情。
这点从他父亲嘉定伯周奎的身上就能看出来,这可是大明的国丈,人家东厂该怎么办,不还是怎么办。
“进去再说……”
周绎摆了摆手,带头向屋里走去。
走进屋,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之上,任谁都能看出来,周绎的脸色是如此的差。
“哥,现在怎么办?我不想进东厂。”周绎乖巧的端过一杯茶水,将其递给了周绎,语气害怕的说道。
“不想去就不用去吗?你当初做这些事情之前,就应该想到后果。”周绎看着周岩,愤怒的大喊道。
周岩则是低下头,一声不吭,一副委屈的样子。
周绎看了看周岩,心中怒火下去了一些,他也明白,现在不是训斥周岩的时候。
“现在躲是躲不掉了,等会你自己去东厂吧!记住,无论东厂那边问什么,你都不要招,不招,你还有条活路,一旦招了,到时候我也救不了你。”
周绎说话的时候,显得有些无奈,到了这时候,不仅周奎保不住,现在连周岩也进去了。
现在的他也不敢再轻易插手了,只能指望皇上能够念及情分,放过周岩和周奎。
不过,周绎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皇上还没有对自己动手,说明皇上很有可能还是提醒自己以及周家。
不要再与宫里有太多的牵扯,这点从皇上对于自己父亲周奎的处罚便能看出来。
这时的周岩是害怕的,他知道自己进入东厂之后,就算不会有事,但也会像父亲周奎一般被折磨的生不如死。
“我不想去,哥,我不想去东厂。你救救我。实在不行,我们就去找姐姐,让姐姐去给皇上求求情,说不定皇上看在姐姐的面子上,会放过我们。
哥,我求求你,不要让我去东厂。”周岩惊慌失措的看着周绎求饶道。
“砰……”
周绎直接狠狠一脚踹到了弟弟的身上。
“记住,无论出什么事,都不要再牵扯到姐姐。来人,将他给我绑起来,送去东厂。”
周绎说完,直接背过身去,闭上了眼睛。
周围的几名锦衣卫直接冲了上来,将想要挣扎的周岩五花大绑了起来。
周岩奋力的挣扎、大喊,可是却没有丝毫的办法,直接便被人给拖走了。
周岩被送到了东厂,随着周岩的被抓,也宣告了崇祯收网的成功。
李标辞官之后,身边的心腹成员全部被捕,这让本来就有些摸不着头脑的京城官员,更加迷惑了。
除了几名朝廷的重臣之外,很多人都在猜测,李标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才不得不辞官回乡。
也有人猜想,李标是被皇上罢官的,只不过皇上给了李标一些面子,对外声称辞官。
各种声音,层出不穷,遍布整个京城,
这也加快了李标离开京城的时间,本来李标打算过两日再离开。
可是,当听到陈演等人被捕的消息之后,李标又看了看空荡荡的大门,一时间心里有些五味俱全。
就在前两日,他门前还是车水马龙,可是今日已经是门可罗雀了。
世态炎凉,李标是深有体会。
穿上一身常服的李标,带领着一众家人,第二天一大早便早早的向京城外赶去。
李标的动作虽然是悄无声息,就连他的学生都不知道,但是这哪里能瞒得过满是耳目的京城。
消息很快便传了出来,当李标即将走出京城的时候,还是有几人已经等待在了城门外。
军机处的三人以及锦衣卫指挥使周绎,他们相互站在一起,彼此交流很少。
当李标走出城门的时候,四人全部迎了上去。
“李大人……”
“马大人、王大人、吴大人、周大人。老夫没想到啊!辞官之日,竟然是四位大人为我送行。”
李标确实没想到,要说朝堂之上,四人的争斗却是最多。
可是今天却也只来了四人,让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第565章 朝堂调整
四人与李标叙旧了一番,随后亲眼看着李标的身影消失在远处。
随着李标的离开,也代表着朝廷这场维持了许久的权利之争结束了。
朝廷之内再次进入了平静之中,老旧势力被清除近半。
同时,朝廷内部的权利也出现了真空,这也让很多人开始眼红了起来。
不过,这次的崇祯一改往日的作风,不再让百官自行举荐人。
而是由他自己直接拍定,他将户部侍郎张士美直接调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
同时,崇祯也开始大量的提拔第一批皇家学院出身的学员。
这些学员已经外放几年,有的甚至在军队立下的赫赫战功,也被崇祯直接从战场上给一道旨意召了回来,在朝廷六部任职。
同时,在朝廷六部任职的官员,出身皇家学院,表现优异的也被崇祯提拔。
至于一些位置,崇祯也是直接从各地军队召回一些军功卓著的人。
比如,原先已经出任工部主事的岳帅,此次也被崇祯直接提拔成了吏部侍郎。
新任顺天府丞马卓、兵部主事韩通也皆是出自皇家学院。
崇祯这次重用皇家学院出身的人,使得朝廷之内一些老旧势力终于被惊动了。
很多人表达了不满,但是却被崇祯给压了下去。
同时,也有一些人感觉到了很大的威胁,相对于只学习四书五经的那些个士子,这些皇家学院的学子,学问更加的实用,同时升迁的速度也非常快。
皇家学院历经几年,学子可以说遍布整个大明,这几年各地的变化百官心里也是清楚。
只不过,面对还未进入权利中枢的这些学子,很多人心里还是不在意,依旧过一天是一天。
直到今天,看着这些比自己年轻,又比自己有干劲的年轻人,很多官员终于开始急了。
他们想要反对,但是由于这次变化,旧势力被狠狠的打击,也导致了他们难以形成有力的反击。
不过,崇祯也并没有提拔太多人,因为他也不想将这些人给逼急了。
在崇祯提拔这些人的过程中,有的人还是让崇祯很是警惕。
其中就包括军机处,三位大臣,就有两位反对,军机大臣王洽,王洽可谓是极力反对,只不过因为崇祯最后确实没有太过分,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至于吴宗达,虽然不说话,但是也在暗中反对崇祯重用这些官员,多次上书劝解崇祯。
最后,思索的一番之后,崇祯便停止了提拔,毕竟这些学子才从皇家学院出来几年,就算有人才,也不过寥寥几人罢了。
还需要时间,当时间够了,这事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次也算是给一些不作为的人警告。
为了安抚一些人,崇祯也将一些朝堂上有能力的官员提拔。
其中包括将杨嗣昌从牢里放了出来,继续担任兵部侍郎。
薛定也被从前方调了回来,担任兵部左侍郎,至于副将陈继盛,也被崇祯从奴儿干调了回来,担任五军都护府前都督。
虽然名为挑拨,实则是架空了陈继盛等人,也算是一举清除了毛文龙在辽东等地的影响。
崇祯也为陈继盛等人封上了爵位,等于是许给了他们荣华富贵。
至于军机处,崇祯并没有再加人,改由王洽、马懋才、吴宗达三人同领。
不过,三人同领六部,王洽主管兵部、工部事务,马懋才总管户部、吏部,吴宗达总管礼部和刑部。
经过了两个月的朝廷内部整顿之后,新的朝廷然让崇祯满意了很多,效率也好了很多。
军队方面,崇祯也做了一部分整改,因为国库空虚,国力这些年不停的打仗,大明外强内虚,崇祯便决议不再轻易启动战端。
他先是将御林军、护国军、虎贲军三军,全部调回到了京城。
也将分布在辽东的京营给调了回来,随即将京营数量给压到了十万,裁撤了大量的老弱病残。
他又将原本属于京营内的神机营给单独的剥离开来,改成神机军,总数四万,全部使用大明研制出的最先进的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