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也就等于说,这些人是对于大明的管辖是非常愿意的,再加上鞑子战败之后,从各部落抽调了大量的壮丁。
  这些部落的实力可以说是非常差的。
  这些部落也就是明军打来之后,率先归顺明朝,并且进京朝拜的那些部落。
  不过,最后崇祯也并未见这些部落首领,而是将此事全权交给了卢象升来处理,也表达了崇祯对卢象升的信任。
  随后卢象升便上书,将黑龙江沿岸所设的卫所全部取消,重新打造三座大城,作为奴儿干个部落的贸易之所。
  要知道,只要有了固定交换贸易的地方,就会有大量的人口涌入,也会有大量的商人进来。
  这样,朝廷控制奴儿干就会更加容易,毕竟主动让人站出来和去找人,前者更有利于自己。
  大明之前在奴儿干设立的卫足足有三百八十多个,所二十四个。
  其中在黑龙江以及乌苏里江沿岸,就有卫所一百八十多个,卢象升将其中的一部分变成小城。
  沿黑龙江两岸建造三座大城,诸多小城则分布在大城的周围,这样就可以将人口大规模的集中。
  这样,朝廷只需要将主要兵力集中在三座大城之内,周围的各小城只需要维护治安就可以了。
  沿两岸,黑龙江就是天然的贸易河流,可以加强商贸往来。
  卢象升将这些愿意归顺的部落集中起来,先是让其答应帮忙筑城,再征调各部落的勇士充入朝廷大军。
  随后许诺这些部落首领以及贵族,允许他们的子孙在各大城担任官员。
  同时,也将会给予他们城中的土地,以供他们居住。
  他们部落的子民在商贸往来之中,也不用缴纳赋税。
  这样的条件,虽然还是让各部落首领有些不满意,因为毕竟一旦部落内的勇士都归明军掌握,那么他们部落就没有了自保的能力。
  往后就只能跟着大明走,完全听大明的。
  看到他们有些犹豫,卢象升直接将大棒抡了上去,明军几万的精锐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也不由得他们不听命于明军。
  同时,卢象升听从崇祯的旨意,按照广西那边组建山林作战军队的方法,在奴儿干也开始组建。
  之所以组建这些特殊军队,也是崇祯有自己的想法。
  要知道奴儿干北方因为人迹罕至,非常难管理,一些小的部落还经常出来掠夺。
  这些小部落也非常聪明,利用自己部落内壮丁的优势,夜晚下山,行走几十里之后,突袭一些比他们小的、弱的部落。
  掠夺之后,第二天便直接返回大山,不再出来。
  而被他们掠夺的小部落,因为没有办法反抗,便只能投靠明朝。
  但是这些小部落居于大山之中,大规模出动大军剿灭,耗费之巨,朝廷亦是非常难以支撑。
  毕竟,想要将奴儿干完全变为大明的领土,需要一点点的经营。
  如果耗费太大的话,朝廷无力支撑,自然会被很多人抛弃。
  因此,现在给它建造一份合理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哪怕不能给朝廷带来什么利益,但是只要不是太大的支撑,一般朝廷都是可以接受的。
  现今阶段,哪怕崇祯知道那片地方的对以后的汉人很是有用,但是想要现在发展起来,却是非常难得。
  先不说其他的,就是每年长时间的寒冷气候,就是很多人受不了的。
  而且现在的农业技术,想要在那里种植一些农作物,收成估计也不怎么好。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没有人,就算迁来一些人,那么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全部跑完。
  别说这里了,就是河套地区,朝廷给予的政策多么好,据袁崇焕所报,自河南灾情稳定之后,很多人直接选择逃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因此,崇祯便将洪承畴在两广地区所实施的办法,全部交给了卢象升,具体怎么做还要看他自己。
  毕竟两广和奴儿干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卢象升也并未让崇祯失望,他利用臣服于大明的各部落势力,短短不到一年,便已经控制起了奴儿干。
  同时,各部落勇士组成的大军也已经有了近两万人。
  卢象升将他们与朝鲜人汉人融合,并且给予了一些立功的人汉籍。
  将一部分的人安置在各城镇维护治安,另一部分人和汉军、朝鲜军往奴儿干以北寻找残余鞑子的下落。
  他又在各部落中悬赏重金寻找残余的鞑子势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故事,卢象升还是明白的,无论鞑子还有没有能力反击,他都一定要将这些鞑子全部铲除殆尽。
  东北方向因为有卢象升在,崇祯心里也是非常安心。
  但是,西北却又让崇祯担心了,先是灾情四起,遍布两省,朝廷急忙调粮救灾。
  灾情还是稳住了,河套地区又出了问题。
  崇祯九年八月初,晚间,干清宫内的崇祯收到了掌管河套地区袁崇焕的奏折。
  崇祯看着眼前的奏折,眉头紧皱,现在解决西北实在是个大问题。
  他本以为只要打垮瀚海以南地区的蒙古、鞑靼部落,调集大量的汉民,以汉民为主,同化各部落,就能稳定内蒙古地区。


第568章 张献忠现身
  可是,现在看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据袁崇焕所说,河套地区之前牵来的汉民,已经开始大规模的逃回关内。
  其中理由有很多,最主要的是这些人在这里,很难有归属感。
  毕竟对于这些人来说,活不下去才会背井离乡,如今去河套种几年地,积攒了一些钱之后,便选择跑回去了。
  还有就是,因为河套地区非常不安全,虽然朝廷在整个西北布置了大量的重兵。
  但是因为河套地区汉人手中的这些土地,都是从属于蒙古、鞑靼等部落人手中抢来的。
  这些人便在漠北蒙古人的支持下,纷纷落地成寇,不断的偷袭、掠杀耕种的汉人。
  漠北蒙古部落,不仅提供给这些人武器、马匹、食物,甚至还派出一部分骑兵为他们保驾护航。
  这些大部落的骑兵因为惧怕明军的主力,不敢越过瀚海,就在瀚海的边缘徘徊。
  每当这些贼寇掠夺完毕之后,向北逃窜被我朝廷的追兵追杀的时候。
  这些大部落的骑兵便会出现,如果明军人数不多的话,他们就会对明军发起攻击。
  如果明军人数众多的话,他们便会立即遁入草原。
  明军对于漠北草原非常不了解,因此一般也不敢追的太深,所以只能作罢。
  汉人也有自己的军队保卫以及袁崇焕在各地将汉人壮丁集中起来,白天种地、晚上操练,以便应对这些贼寇。
  但是,还是有人不断的在与这些蒙古人的对抗中死亡。
  因此,很多汉人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开始纷纷逃离河套地区。
  当然,对此袁崇焕也做过很多政策以及向朝廷求助,希望朝廷可以派遣大军北上。
  将漠北的一些部落扫平,这样河套地区就会安定了很多。
  只是,因为朝廷这两年拮据不已,再加上辽东决战,朝廷只能将河套地区的事情放下。
  如今,据袁崇焕所奏,草原和西北一样,同样受到了蝗灾的袭扰,导致了大量的牛羊无肥草可食,死亡无数。
  牛羊的死亡,也就意味着草原上的各部落没有食物可吃。
  按照袁崇焕的猜想,以蒙古人的以往的习惯,必定会南下掠夺。
  而且,现在的袁崇焕已经感觉到了很多征兆,其中那些小的贼寇加强了对河套地区的掠夺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些贼寇受蒙古大部落的指示,等于是先头部队,负责打探明军的虚实。
  以往每月出动三次左右的他们,现在几乎是每三天就会出动一次。
  同时,还有就是,因为陕西的旱灾以及蝗灾,原本消失不见的张献忠,竟然也开始出现了。
  就在不久前,孙传庭在庆阳府内的正宁、合水等县发现了张献忠残部乱军的下落。
  这些乱军看到灾荒来临之后,开始按照以往的方式,想要鼓动民众抢粮。
  谁知,因为朝廷粮食准备充足,再加上有些知县早就防备着这一点,趁夜将这些带头人给抓了出来。
  本来以为只是想闹事罢了,谁知这一审问,就审问出了很多东西。
  县衙内的衙役一审问,没想到还真审问出了一些东西。
  随后便得知了这些人的身份以及目的,随后赶紧汇报给了知县。
  知县也意识到了不妙,随即赶紧汇报给了上面,消息很快便到了总督与巡抚集于一身的孙传庭的手中。
  孙传庭得到消息之后,也是吃了一惊,他没想到,自己四处寻找的张献忠,竟然就在自己身边。
  孙传庭本以为张献忠向北逃窜了,已经逃出了陕西,因此在多番寻找无果之后,便放弃了对张献忠残部的搜寻。
  现在张献忠竟然就在自己眼皮下面,这让孙传庭不由的有些惭愧。
  此时的孙传庭再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他很快便猜想到,张献忠很有可能隐藏在子午岭之中。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