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韩诚科浑身一激灵,慢慢支撑着自己从地上爬了起来,每走一步都是艰难的,但他的眼睛是那么的明亮,满满的都是坚定。
人的恨意有多深,他就有多么的坚持。
开封城内,知府魏生津逗着笼中的鸟,问道:“姓韩的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吏员刘伊口站在一旁,低声说道:“回禀大人,都十多天了,派出的几路人马都没有再发现韩诚科的身影,估计他早已成了路边的一具枯骨。”
知府摇头叹息道:“哎,可惜了……本来可以好好活,非要自寻死路,天命难违啊。”
一个月后,南京城的城门口出现了一个要入城的凄惨汉子。
他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满是泥土和黑红的血渍,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肿的像猪头一样,根本看不出本来的面目,他一步一步的向城门挪了过去。
此时的韩诚科左手紧紧的攥着一块树皮,上面有着参差不齐的血齿印。
从开封府到南京城,本来徒步只有十多日的形成,韩诚科足足走了将近一个月。
期间,他不敢再走官道,只能在官道旁的野地之中穿行,他也不敢去馆驿,生怕那些狗官还安排了后手来取自己性命。
这一个月,他饿了就吃点草根吃点树皮,运气好了能捡到野鸭子、野鸡等野禽的蛋,渴了就喝点水沟之中的水,冷了就缩在蒿草之中。
期间路过一个个村庄,村民看着他恐怖的样子都不敢靠前,纷纷议论着。
不知道这人经历了什么,才能如幽灵一样在外游荡。
有时韩诚科饿的实在不行,就到沿途的村庄乞讨,胖头肿脸又没了门牙的他很难说出话来,他就跪在了村口磕头,完全放弃了当年举人的尊严。
一些淳朴的村民实在不忍看他的样子,给他准备了清水和烧饼。
就这样,韩诚科一步步的走到了南京城。
此时距离南京城几十米的距离,韩诚科却足足走了一刻钟才走到城门口。
应天府的城卒眉头紧锁,拦住了他:“过来登记,进入养济院!”
韩诚科并不慌张,这一路上途径凤阳府,他已经知道了这边的规矩,更惊讶的知道,朝廷早已取消了路引制度!
他越想越生气,自己的老母亲死的太冤了!这状一定要告到底!
韩诚科颤颤巍巍的在裤子中掏了掏,将一张皱皱巴巴还带着血迹的草纸递了过去。
眼瞅着从裤裆掏出这玩意,城卒有些犹豫,好在没有多大味道,最终还是好奇的打开了。
只见纸张的最上方是一块不小的血渍,阴湿了两个醒目的大字:“大诰”。
韩诚科颤抖着从城卒手中拿回了草纸,继续向城里挪动。
这名城卒面容紧缩,心中唏嘘,活了几十年,还第一次看到有人拿着《大诰》进京告状,怕是要出大事了!
第741章 举人闹京城
进入南京城,韩诚科闷着头往前走,心情激动万分。
终于走到了!自己距离胜利更近了!
忽然,他再也坚持不住,浑身一软倒了下去。
神策大街旁的一处民舍中。
“当家的,都三天了,这人怎么还不醒,他不会死在咱们家里吧,咱们可别好心办了坏事,这要是在咱们家出点什么事情,有嘴也说不清楚啊。”
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显得有些忧虑。
女子的夫君说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妇人之见!去看看药熬好了没有,少在这里聒噪!”
韩诚科清晰的听到了两人的对话,慢悠悠的睁开了双眼。
“小兄弟,你醒了!孩儿他娘快把药端来,小兄弟醒来了!”
身上的痛感减轻了,脸上的肿胀感也好了很多,鲜血的味道终于从自己的身边消失了。
喝干了女人端来的汤药,韩诚科的感觉更好了几分,含糊不清地说道:“兄长、嫂夫人,谢谢你们了,小子日后必有回报。”
男子说道:“小兄弟不要客气,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既然遇到了,就是缘分。”
“京师的民风淳朴啊!”
也不知怎的,韩诚科忽然抽泣起来,眼泪扑簌簌的往下流,这一哭这两口子可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男子道:“小兄弟不要哭,遇到什么难处尽管说,我和你大嫂尽量帮你。”
韩诚科擦干了眼泪:“小子只不过是想家了而已,见笑了。”
男子叹了口气,郑重其事的拍了拍韩诚科的肩膀说道:“小兄弟,老哥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但无论如何,男人都要把腰杆子挺直了,你就在我这安心疗养,状态好些了再去办你想办的事。”
韩诚科看着汉子的眼睛,点了点头。
“那你好好歇着,一会儿让你大嫂给你送来热汤和烧饼。”
汉子从怀里掏出了那张皱皱巴巴的草纸放在了韩诚科的枕边:“这是给你换衣服时从你怀里掉出来的,我想对你应该很重要,你收好了。”
韩诚科松了一口气,看着已经走到了门口的男子问道:“还不知道兄长该如何称呼?”
男子转头憨厚的笑笑:“我姓郭,名大侠,你若不嫌弃,就叫我一声郭大哥吧!”
韩诚科愕然,真是人如其名,有大侠风范!
就这样,韩诚科在郭大侠家修养了几日,恢复糟糕的身体。
数日后,精神抖擞的韩诚科出现在洪武大街上。
他呆呆的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时不时就能看见形形色色的异域人。
有的头发金黄、湛蓝眼睛、鹰钩鼻子,有的皮肤黝黑像是焦炭、但身高体壮,有的身材十分矮小却有着与自己相同的肤色发色。
这就是南京城,大明的京师!
虽然开封府被称为大明的第三大城,但跟南京城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
这里宽阔的道路足可以十数匹骏马并排飞驰,本应该劳作的时间,大街上的人流络绎不绝,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也让韩诚科眼花缭乱,很多东西别说见过就连听都没听过。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诚不欺我也!
韩诚科心生感叹又莫名哀伤,大明外表光鲜却依然有毒瘤存在,这让韩诚科更加坚定了自己告御状的想法。
报仇固然重要,他也必须为大明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咚!咚!咚!咚咚咚……”
应天府外的鸣冤鼓被敲得震天响,韩诚科跪在府外默默等待,不多时一位小吏走了出来引韩诚科面见府丞。
“击鼓鸣冤,有何冤屈?”
“家中至亲惨死,末学后进欲拜见冯大人为我申冤!”
在修养身体的这几日之中,韩诚科与郭大侠交谈甚欢,从他那也打听到了一些消息。
听说应天府府尹冯英是位公正廉洁、秉公办案的父母官,同时还兼任着刑部尚书总管天下案宗之事,这让韩诚科心中顿时有了底气。
衙署中,应天府的府丞却道:“冯大人前往湖广办理逆案,此刻并未在府中,我乃应天府丞,有何冤情你讲与我听,是一样的。”
韩诚科便讲述起自己的遭遇,说的很详细。
听罢,府丞面露和煦的笑容,道:“此案我已知晓,韩举人先回住处等待,待本官调查清楚自会传你开堂受审。”
韩诚科心中欢喜,觉得这次妥了!
然而他回到郭大侠家,等待数日依旧不见应天府衙传讯。
韩诚科再次来到应天府,这次并没有见到受理案件的府丞,一位小吏告诉他案子还在调查让他继续回家等待。
又过了数日,心中焦急的韩诚科再次前往应天府击鼓申冤,结果还是一样。
韩诚科是个认死理的人,愤恨之中,他转头便去了刑部。
应天府不受理,那就再换个衙门,无论怎样,必须讨个说法!
可刑部的官吏和应天府的做法一样,让他回家等待。
一连半个月过去了,韩诚科依然没有得到回应。
他不信这个邪,又写了张状纸,去了大理寺!
大理寺是朝中最高司法机构,一般朝中的重大案件都由大理寺断案,如果还解决不了,便由三法司共同审理。
此事惊动了大理寺卿潘士良,他闻悉动静,问是何事。
见大理寺卿亲自过问,韩诚科心中一暖,心道终于遇到个肯办事的清官了!
于是激动的讲述自己的案情和遭遇,以及路途遭遇拦截之事。
大理寺卿潘士良皱眉道:“这般事应去应天府,何以到此喊冤?”
韩诚科回道:“应天府借故避而不受。”
“哦?”
潘士良宦海沉浮几十年,岂有不知官场上那一套之理,他想了一想,道:“此类事件不归大理寺管,你还是去应天府吧。”
说完,大理寺卿晃着身子打道回府了。
韩举人听得大理寺卿的回话,端的是又急又气,好一个官场啊,果然是官官相护,浑然不顾民之诉求!
官官相护是历朝官场之中的一大弊病,百官之中党羽林立尔虞我诈、争权夺利!
没想到如今新政之后,竟依然没有得到改善,任其发展,大明依然是高屋建瓴、空中楼阁、根基不稳、大统崩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