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之重振北疆 (雪豹导弹)


刘表与蔡家、蒯家关系过于紧密,不仅难以发展自身直接控制的兵马,连云集的天下人才也用不起来。
和洽此时观天下尤其是故乡局势,对于曹操用人颇为关注。
旁人常说曹操用毛玠、崔琰这种公正清廉,作风简朴的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和洽却认为这只是表面,而且过于追求这种作风是一种偏激约束,不符合世道发展。
旁人以为和洽对曹操没有那么欣赏,其实和洽透过表面看到了本质,知道曹操非常擅于用人,公正如毛玠、崔琰,放荡如郭嘉、徐邈,其他出身尊贵或者黔首者都有重用的。
这才是他欣赏的用人之道。
除了这些等待曹操号召的人才,其他如刘表统治的最主要支持者,本地大士族蒯家、蔡家等,也对曹操持欢迎合作态度。
不过刘表本人及嫡系势力,除了保持独立性以外,基本上倒向刘协。
这是其自身控制的兵马势力有限,较为依赖本地大族和外部支持的特性所致。
刘表最初为何进属臣,被董卓举荐为荆州刺史,“单骑入荆州”得蒯家、蔡家等支持后,与袁术、孙坚大战,而结好李傕和袁绍,后来又与李傕共同对付刘焉、刘璋。李傕死后,摇摆于袁绍、曹操、童远之间,只有孙策有杀父之仇,完全无法合作。
当刘协这边秘密伸出橄榄枝后,刘表理所应当的再次拥抱外援,更可况这是当今天子呢。
出兵上庸,搅乱益州,遏制童远,在他自己理解,这也是其战略发展的方向。
反正那孙策、周瑜厉害得很,完全压制了强大擅战的黄祖,太史慈又和刘磐、黄忠打成拉锯,对江东只好采取防守,向西发展才是正途。
童远这边本来没想对刘表动手。
第一,荆州刘表根本无法争霸天下。相比于张鲁发展汉中一郡,刘表则带领荆州大部安稳发展,其功绩大军事弱,其自身逐步老迈不成威胁。
第二,荆州处于强敌夹击之下。童远现在与曹操默认以太行山为界,他是居高临下占优的一方,宛城方面有李儒在北刘表在南,地形相对狭窄。
可是童远要是拿了襄阳、江陵,不仅要分兵南下,面对曹操比较被动,还会和强大的孙策接壤。孙策与刘表黄祖有杀父之仇,其拿荆州的意志不可能因童远而改变。
所以,刘表作为一个缓冲,守土发展保护百姓和文化,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除非刘表主动进攻找死。
偏偏刘协让他送死。
童远和杨阜、许攸和王异,商议如何对付张松和其幕后的刘表。至于天子的事,暂时不透露更多。
对于这种问题,还是先把目标梳理清楚,再谈如何实现。
“张松为刘表效力,各方面证据已有,但是最终目标是让刘璋加入吾的体系,所以怎么处理这件事,需要仔细研究。”
童远把目标说清楚,现在抓张松容易,但是以这件事促成刘璋投降较难。
要是刘璋以为张松暗中降了他,然后误会导致开战,那就是弄巧成拙了。
通过裴潜半年的努力终于让刘表幕僚傅巽打听到刘表在洛阳的上线杨彪。
杨彪在历史上是名臣,维护朝廷利益,在三国演义里施计挑起了李郭交兵,兵连祸接危害一方,功过是非不好定论。
他无疑是智商很高,他的儿子杨修更是绝顶聪明。一连串单线联系的操作手段确实对得上杨彪的手笔才。
刘表出兵上庸,张松先投童远,后来改投朝廷,在后来在益州大造舆论,组织世族豪强与各派别作乱,使得刘璋六神无主如惊弓之鸟,随时担心被童远吞并,与童远的谈判陷入了僵局。
目前曹操已经平定乌桓回归,童远虽然平定了河西、稳定了汉中,可一旦张松说服了刘璋,让刘璋投靠了朝廷的话,童远的处境很危险。
东有刘表,南有刘璋,北有马超余党,中有朝廷、曹操,可以说四面楚歌。
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尽快解决益州。
为了尽快让刘璋投降,童远请教贾诩,两人密谋半天定下一个冒险计划,一旦计划实现,可不费一兵一卒,让刘璋投降新西凉军。
原来张松祖上不在成都,原藉汉中,家境富足,张松排行第三,上有两个个哥哥一个姐姐,父亲张诚高大,母亲美貌,在大哥张肃八岁,大姐张颖五岁,二哥张琐两岁,这年家里请来一位教书先生。
此人五短身材,额镢头尖,鼻偃齿露“,额头像锄头,头尖,鼻塌,牙齿外露,干瘦如材,老鼠眼,八字眉,下巴一撮山羊胡,两条手臂过膝盖,犹如一只老猿猴,寒先生这副长相真能难倒崔唐人的和说书的。不过人不可貌相,这个教书匠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里。
此人出生寒苦,有过目不忘之才,念了几年私塾就辍学了,少年时就离家出走,专门去书香门第帮工,不要工钱只求借书读,只要把东家的藏书读完就另找下家。


第六百零八章 张松的生父
不知此人姓名,自称寒先生,虽然满腹经纶却因长得丑陋短小,求官不成,又因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没有成亲,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生活。
张家几代经商,分家后张诚靠着家里养着几匹骡马驮着稀缺物品穿梭于汉中—成都之间的崇山峻岭,不几年发家致富,夫妻二人只读过私塾,只能认些字记记账。
为了让子女读书,张诚买了大量书籍,存在一个叫“文昌轩”的书房内,请来的寒先生就住在文昌轩内,白天在轩内教书,晚上挑灯夜读。
张诚的妻子柳虞年方二十,年轻美貌,少时读过私塾,家里除了种些菜,粮食都是买现成的,除了洗衣做饭,其余时间就和孩子们一块向韩先生学习。
柳虞天生聪明,又有几年私塾基础,她虚心学习,寒先生又精心教导,不出两年柳虞就有了普通教书先生的水平,但她从不在张诚面前流露自己的学识。
家里的藏书也被寒先生看完了,寒先生也没有离去,村里人早已怀疑二人的关系,有好事者甚至想晚上偷偷听房,可高大的院墙阻挡了他们的去路,怀疑原来二人早有了男女关系,只瞒着张诚一个人。
张诚因为和弟兄们不和,结婚后搬到这里,商人重利轻别离,他在成都还养着外房,常年不回家,和村里人也没交往,谁会无事生非告诉张诚。
张诚在外面野惯了,过了几年就不把柳虞当回事了,请个丑陋的教书先生就是防止年轻美貌的妻子忍不住守空方的寂寞偷人,有个丑陋的先生在家别的男人也不好接触妻子,再说汉朝人比较开放。
不久,张诚第三个孩子呱呱坠地了,等张诚回来孩子已经三个月了,其实已经五个月了,柳虞为了掩盖事实隐瞒了两月,上次张诚回来时柳虞已经怀孕两月了。
孩子个小看不出来,张家又独处村外,没人知道柳虞何时生的孩子,并且上次张诚回来前半月,那个寒先生已经走了。
张诚只在家里呆了几天就走了,走前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张松”,他没有多少文化,经常在山间小路赶驮,眼里离不开松树,而松树能活千年,他觉得这个名字很吉利,能长寿。
过了几年,张松的大哥张肃十三岁了,个头已经超过五尺了,块头不小,浓眉大眼,就是不爱学习,也不是学习的材料;姐姐张颖十岁了,粉雕玉琢、亭亭玉立,一看就是美人坯子,学习也比大哥好。
张松四岁了,比同龄的孩子矮半头,尖额头,塌鼻子,不说话两颗萌芽都外露,眉毛眼睛与寒先生相似,见过寒先生的人风言风语传开了,柳虞知道不能在这里住了,正好张肃不想读书了,想跟着那个一年见不了几天面的老子学做生意。
柳虞自作主张,变卖了家产,买了几匹骡马驮着书籍、张松、张颖、张琐,雇了两个护卫,跟着一帮赶驮人去了成都,一路上山高路险、湍急水深,跋涉一月有余,到了成都。
到了成都,柳虞很快就找到了张诚,他的名声不小,张诚住在繁华区的一处三进三出院落里,外房赵氏比柳虞年轻,没有柳虞漂亮,但比她有气质。
住在这么富丽堂皇的院落,与村里的房屋相比反倒觉得自己是外房,并且赵氏还为张诚生了一儿一女,过着农村不能相比的日子。自己一个妇道人家含辛茹苦的养大几个孩子多少酸甜苦辣?柳虞没哭没闹,但把自己有外遇并且生下他人一子的愧疚抵消了。
张松多了一个姐姐和弟弟,张诚看到张松的模样,也怀疑不是自己的孩子,但想到父亲也是小矮个、小眼睛,就把怀疑打消了,柳虞见过张诚的父亲,从张松两岁起就说他长得像爷爷,几乎成了口头禅。
四岁的小张松虽然长的低矮丑陋,但他继承了寒先生的全部基因,从小过目不忘,并且爱学习,现在他的学识都赶上那个不爱学习的大哥张肃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三年过去了,在张肃的帮助下,张诚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马帮已经有几十匹骡马,设及范围越来越多,他的马帮穿梭于川西、荆州、汉中、河西。
他的财富早已超过万贯。儿子张肃早已结婚,已生一儿一女,张家过着三世同堂的幸福日子。女儿张颖已经出嫁,丈夫做着米粮生意,育有二子,张诚为女儿陪嫁了一处四合院,就是他原来的院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