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有利息,寄钱要邮费。
赵小楼排着队,仍然打算把两块银元全寄回严州老家,他老家那里到处是山,其实挺穷,以前家里靠烧炭维持,再佃一点田地,过的很艰苦,他投军之后,虽没选为战兵,但能进御营的夫营也很满意了。
二十岁的他,现在每月差不多都能到手两块银元,这两块钱寄回老家,能够买上两亩山里荒地,虽然是荒地,且受战争影响这几年便宜,但毕竟买下来就是属于自己的土地啊。
或者攒一攒,两块银元也能解决一家人很大开销,甚至可以供侄儿们去读书。
一月攒两块,一年能攒二十四块,他还有半饷和月粮,如果平时不乱花钱,全省下来,再得些赏钱加行粮补贴等,一年能攒四十块。
能卖四十亩山里荒地,甚至够他们家盖上几间新木屋,或是买十亩地盖三间屋再娶个媳妇了,他想努力表现,好补充进战兵营,好好努力一两年,到时升为上等兵,甚至可以排队等发媳妇,都不用自己出钱娶。
两块龙纹银元握在手里,都快攥出水来。
服务社里摆着不少好东西,丝绸、棉布,甚至还有烟草、水酒,以及肉干、槟榔等一些零售,甚至还可以花钱买到一些破损的皮盔这样的防具。
要是舍得,还能在柜台边坐下,点一碗酒弄盘蚕豆,或是炸鱼什么的痛快一回。
可最终赵小楼没舍得,家里人多,日子也还穷呢。
辅兵民夫虽然不比战兵营危险,但这也是当兵征战他乡拿命赚来的,他坐在船上穿越碧波大海时,甚至晕船吐的一踏糊涂,差点以为自己会死在大海风浪里。
“寄钱,寄到严州府淳安县永平镇赵家村赵大安,”终于轮到了他,他有些不舍的把两块刚到手没多久的银元放到了柜台上。
“都寄了?不留点用?可以寄一块,或一块五六,留几钱银子花啊,我们这新到了不少好东西,有宁波卷烟厂新出的新安江卷烟,也有舟山厂出的大红鹰,新安江是你们严州府老家的江吧,你不来两包,味道挺正的。”柜台后的柜员笑着介绍。
赵小楼有些心动,他抽过营里其它长夫递过的卷烟,刚抽觉得很冲,但回味却又觉得挺不错,尤其是在晚上值勤,或是疲惫的运输过后,抽上一根,确实非常惬意。
但烟并不便宜。
据说这种出自吕宋名叫淡巴菰的烟草加工成烟丝,制成卷烟后,一箱十盒,一盒五十支,好些的卖到几两银子,一般的也能卖四五百文,普通一些的都要卖到二十文一盒。
普通的抽一根都跟吃个馒头一样了。
“试试。”柜台直接抽了支新安江递给赵小楼,还给他点火。
烟草这玩意,在崇祯时曾经明令禁止过,不许种不许贩不许买。
烟草大约从嘉靖年间开始,由吕宋传入大明,一开始是当药草传入的,后来渐渐的有些地方,不论男女老少都吸,以至于朝廷视之为妖草,下达了严禁令。
满清在关外时,也已经开始禁烟,皇太极曾下旨,不许栽种不许吃卖,被人捉获,定以贼盗论,枷号八日,游示八门,除鞭挞穿耳外,还要罚银九两,赏给捉获之人。
针对贩卖烟草,凡犯禁者,一斤以上先斩后闻,未满一斤,囚在义州,从重科罪。
但烟草在明末迅速泛滥,说到底还是利润极大,甚至连蒙古草原上的牧民都被烟草征服,宁愿拿一匹马换一斤烟丝。
那些烟丝作坊,利润极大。
甚至已经不仅仅是从吕宋等地贩卖烟叶烟丝过来加工,而是在大明也有许多地方开始种植烟草了。
朱以海试过这时的烟,感觉味道较重,跟他小时候爷爷自己种的生烟差别不大,对于老烟枪来说,这玩意确实还是很熟悉的味道的。
有大臣向朱以海提出禁烟,但朱以海研究了解了一番后,认为此时烟草贩卖很厉害,甚至吸食的人也很多,简单的禁止难有作用。
所以最后朱以海下旨,把烟草种植和贩卖都收归专营卖卖,跟盐一样,要种烟得有特别授权,所产烟叶也只能卖给朝廷官收。
朝廷垄断烟的种植的加工、售卖,对烟草征收重税,并禁止妇人小孩吸烟。
堵不如疏,禁不了那就疏通。
垄断控制,课以重税,专营专卖,这些都会有一些禁烟的作用,而且还能获得不小的利润和税收,用来提升财政。
比起单纯的禁令,最后把这产业全都推到了走私里去,要强的多。
正因如此,所以现在军人服务社里也有烟卖,品种还不少,高中低价格的都有,这玩意税高利润也高,当兵的也比较喜欢,所以服务社里卖的好,也喜欢推销。
赵小楼没推辞过,也就接了,吸了一口发现确实不错。
“多少一盒?”
“这个特供版数量有限,十五文一盒,新到的,正好有货,你要喜欢多买几盒,下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补货了。”
相比起其它动则四五十文甚至几百文一盒的,这五十支一盒才十五文,十支三文钱,确实不贵,虽然这三文指的是绍天通宝,不是那些劣质旧钱。
“那我拿三盒。”赵小楼犹豫了许久,最后决定先买三盒,他挺喜欢这烟,没那么冲,而且这竹筒做的烟盒上,还画了条新安江,这是他家乡的江,看着仿佛就又回到了家乡。
“这样,五十文,送你一盒。”
赵小楼笑着谢过,最后五十文买了四盒烟,身上的零钱也几乎花光,但最后他还是把两块刚发的银元全都寄回了老家,拿着寄钱凭单,一面搂着四盒新安江,嘴里还叼着半截在燃烧的卷烟,他笑的很灿烂满足。
第516章 颜国丈
颜克英坐在那里,看着一营营人马过来,排队,唱名,领饷,看着那一箱箱一捆捆的银元打开,发出去, 心里有些肉疼。
他倒不是没见过银子的人,毕竟在东南海上多年,也统领着一支船队,每年不仅海上令旗费他能分到不少,另外他自己的船去吕宋、安南、日本等地贸易,一样能赚很多。
可说实在的, 一个长夫一个月里外里都能有三两多银子再加六斗粮, 这就有些太丰厚了。他手下船多弟兄多, 来自五湖四海,既有红毛番,也有黑鬼,还有小日本子等,但还从没有这么丰厚的待遇呢。
更别说战兵营更丰厚了。
一个上等战兵,也还是个兵啊,居然一月能拿到五两。
而一个战兵营的营官,月饷五十两,还额外给公使银一百五十两,又给十个名粮,又是几十两。
这待遇,这银子撒的。
“颜总镇,到你了!”
颜克英身为御营步军总兵,统领一镇,全镇战兵十六营八千,外加辅兵近三千,全镇战辅近一万一,他除了朝廷发给的俸禄外。
御营这里也领份饷。
朱以海亲自定的规矩,战营营官一月饷五十两, 这是基本工资,标统,也就是管两个营一千人的游击,一月基本工资是一百两,管两个标的协参将,是二百两。
而统领一镇的御营总兵官,基本工资一月五百两。
另外,他还可以领六十个名粮,三百两。
还不算公使银这些。
仅基本工资加名粮,就是八百两一个月。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朱以海对当兵的从来不吝惜,甚至许多官员一再向皇帝上奏说官兵待遇过厚,可朱以海都不为所动,弟兄们是提着脑袋在为国打仗,一个战兵一个月四五两银子多么?
而营官总兵等银子多,是因为他们是主官,既要身先士卒,更要为全军决策,如果这些将领们待遇过低,必然会克扣、贪污甚至是纵兵抢掠等。
朱以海宁愿把银子花在明面上。
难道还怕军官将士们领军饷发财?
身为伯爵,还是皇帝妃嫔父亲的颜伯英, 这八百两银子对他而言不值一提,可一年下来这也是九千六百两,何况还有公使银、职钱、本品俸禄等等呢。
仅御营就多少个总兵?
颜克英回过神,上去签名领了自己那份,八百块银元差不多一小袋子,几十斤沉甸甸重,中军游击帮他提了。
“明天去买些猪羊和酒菜分赏给标营弟兄们!”
赵贵仔细的主持着分饷工作,直到最后各营都发放完毕,才最后发各处的,总后勤的财务处更是最后发。
赵贵最后一个领钱。
他让总后的张大人给他发。
他现在一个月是五十两银子,外加一百两银子养廉银,这个待遇非常优厚,是皇帝特旨给军中后勤财务的主官们定的。
月饷是按营官标准,另外养廉银子是按中县县令的标准。
一百五十块银元,公使银还有一百五十块。
理论上这公使银是办公开支,甚至包括雇佣的书役随从等的开支在内,如果有节余,也是他的。
但赵贵并没有领那银子,而是把他直接划到总后财务公账上,以往有节余,他也都是留在账上,并不会私用一分银子。
一百五十块银元,对他而言,已经是非常丰厚的一笔钱了。
相比起他,堂兄赵福就没这么好待遇了,赵福一月就九两银子,另外补贴一两,也没有额外的养廉银、公使银这些,还不够级别,所以就十两银子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