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过了江更贵,现在淮扬一石米大约要三两,登州也要一两八。
  在河南山东灾区,现在每石起码要银五两,还有价无市。
  万历中期,南方一石米大约也就是五钱银,到天启崇祯初,南方一石米要一两。”
  明代自中期以后,白银本位化,也带来了温和通胀,物价一直在涨,只是涨的较温和缓慢,而在天启崇祯时,各地灾害不断加上兵灾,导致物价全面全面暴涨,甚至居高不下。
  在崇祯初,米价涨到一两银一石,百姓们觉得难以接受,可后来很快涨到二三两一石,甚至四五两都买不到粮,就只能是人相食了。
  现在情况好转,可江南的米价仍然还要高于崇祯初年,起码还得有个两三熟,南方还得不再遭兵灾,才有可能回落到一两银子一石以下,但想再回落,已经比较难了。
  除非鞑子被灭亡,全国再次恢复稳定,到时人口锐减,粮食产出稳定,有了粮食富余,才有可能跌些。
  在如今这种动荡下,物价贵是正常的。
  一方面是许多人朝不保夕,背井离乡,连口饭都吃不上,所以要是能有个落脚地方,再有个吃饭的活,哪怕再便宜的工钱都愿意干的,别说一年三两的长工,就算只包吃住再给个二两,难民们都愿意。
  可另一方面,因战乱等导致动荡,有些工匠等却又稀缺,比如现在懂手艺的铁匠、木匠等许多工匠,他们的薪水反而更高了。
  比如舟山的造船厂、铳炮厂等订单多,工期紧,到处招这些熟练工匠师傅,他们的待遇就水涨船高,甚至连皇家田庄里招的一些老把头农民,现在一年薪水都能拿到九两。
  所以,现在总体上物价资供应不足,导致价格普涨,薪水工资等也涨了,但另一方面,因为战争灾害,一些难民们为了求活,却是最便宜的劳动力。
  些些零工,从只包吃,到一天十文二十文,再到五十文七十文不等,有手艺的一天一二百钱也很寻常。
  所以打短工的,一月最少的二三百文,最多的能有一两多。
  那些包年长工,包吃住外最低还有三两银子,但高的已经有十两了。
  刘宗周说一个长工一年三两银子,那是包了吃住后,甚至是以前的水平,现在还拿三两的,一般是北方来的难民。
  战兵一月饷四五两,若放在以前,那确实高。
  但现在物价起码是万历年间的两三倍,以前五两银子能买十石米,现在十两银子在南方也只能买到三石多点米。
  所以实际上现在饷银跟原来差不多购买力。
  士兵虽然在军中包吃包住,但也还得养家湖口,就那几石米,养上几口人也勉强温饱而已,这还是拿命拼回来的。
  “刘总宪!
  “将士们为国征战,抛头颅洒热血,这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挣来的。”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众人开路者,不可使其困于荆棘!
  将士们是国之卫士,不是简单的雇佣的长工,这不是简单的混口饭吃,而是为国牺牲奋战的勇士,对于他们,我们必须拿出所能拿出的最高礼遇!”
  “一个战兵的饷银高于长工佃户,这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一个战兵,也不过跟匠人收入差不多,高了吗?”
  “朕觉得一点都不多,甚至若不是朝廷财政不足,还要再提高他们的饷钱,对于他们,必须时刻怀有崇高敬意,朝廷也必须时刻优先保障他们!”
  “大明早些年卫所军人的落魄狼狈,大家难道就忘记了吗?
  他们是国之长城,当他们困饿了,倒下了,这长城也就倒塌了,异族的凶蛮敌人也就杀进来了!”
  “如果我们连基本的保障都给不了,如果我们不能让他们后顾无忧,又怎么让他们为朝廷付出牺牲?”
  “宗室的俸禄朕砍了,
  宫廷的开支朕削了,
  但将士们的俸禄,
  朕不可能削减半分!”
  “辅营也不会裁撤,这些不是民夫,而是辅兵,一样是兵,是保障战兵们安心作战的。辅兵的待遇也不会削,因为他们一样是拿命在拼!”
  “朕今天就跟大家说明白,不仅不会削减将士军饷,朕还要再增加他们的福利!”


第527章 拼的就是实力
  殿中。
  参与廷议的众大臣中,有太多起义从龙元勋。
  宋之普、陈函辉、柯夏卿,这三位台州天子首义元从,内阁换了几茬人,但他们三个都没动过。
  还有于颍、张国维,也一直在内阁里。
  六大殿阁大学士,仅有一个祁彪佳不是最初协谋元从, 却也是绍兴人,也是最早响应的大臣,如今也一直留在内阁为次辅。
  徐石麒、沉辰荃、虞大复、陈潜夫、钱肃乐、孙嘉绩、熊汝霖、沉文忠这些心腹元从,也都加内阁大学士衔,授尚书、通政使、大理寺卿等正卿之职。
  还有如掌印都给事中华夏,掌道御史顾炎武等这些人,那都是皇帝底气所在。
  正因有他们, 所以皇帝能一路走到今天。
  当然,此时还有无数没有出现在这里的将领们, 王之仁、张名振、王相、吴凯、郑继武、郑遵谦等一员员大将,更是皇帝最硬的底气所在。
  “咱们总还不能不如满州鞑虏吧?”皇帝大声问道。
  “看看鞑子是如何对八旗的,他们宣称满州甲兵系国家根本,对八旗兵丁给了很高的优遇和抚恤。
  入关之前,计丁授田,每丁给地三十亩,免收税赋。
  披甲当差的另有饷银。入关之后,八旗前锋、护军、领催、马甲,每名月给饷银二两,年初再提升,前锋、护军、领催月给银四两, 马甲月银三两,年支米二十四石,出征另给行粮!”
  “每年端午、中秋、春节三个年节, 还有赏银,可达俸银一半。”
  “另外每年还有两包盐, 马甲还有额外的草料钱和养马钱。”
  “八旗兵丁除兵役外, 壮丁差徭杂役等永停输纳!”
  “而他们的行粮也很丰厚,派往出征的官兵,军官按品级给两年俸银,马兵十五两,步、守、新募兵丁各给六两银。
  “他们的抚恤也很丰厚!”
  朱以海说这些的时候,其实是有些感慨的,鞑子为何能战,就跟他们的这些待遇有关,当兵的有这么好的待遇,那自然能打敢冲。
  其实八旗兵,本质上跟明朝的卫所军丁没什么差别,都属于军户,唯一任务就是训练打仗,给他们分田,发饷银,平时训练,遇战事出征。
  出征还有月粮,打的好还有赏赐, 就算受伤战死也有丰厚的抚恤。
  这种制度,其实最能激励, 隋唐时的府兵制,本质上就是这种,当兵的有基本的保障,待遇也还好,甚至免除税赋杂役等等。
  明初的卫所制开始也还可以,只是后来渐渐的就烂了,当兵的都当成乞丐了,这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鞑子的抚恤,不分满州蒙古还是汉军八旗,凡是正身旗人,任巴牙喇护军者阵亡给白银二百两,马甲步甲都是一百五十两,如果是汉人家奴临时充甲兵战死亦给银一百两,这是一次性的现银抚恤,还不包括丧葬费以及立功的津贴等。
  绿营待遇低一档,马兵阵亡抚恤七十两,步兵是五十两。
  一般安葬费等都还有十两银子。
  军官的抚恤更高,比如提督阵亡,抚恤八百两。
  “诸位,你们听听,鞑子一群关外蛮夷,但对于八旗兵丁的粮饷和抚恤,是不是让我们羞愧?他们当初在关外只占据一隅之地,却能敢拿出这样的丰厚粮饷抚恤来,为什么我们却不能?”
  大明以前规定,军官阵亡,由嫡长子继承职位,如果儿子年幼,可以给全额俸禄一直到成年继位职位,没嫡长子,则嫡长孙。甚至还可以借职给兄弟等。
  如果是士兵阵亡,无人承袭位置,就给三年全额军饷,随后减半,如果有子弟承袭士兵位置,则只给丧葬费。如果病故,无人继承位置,则给父母妻子终身半份军饷,如果士兵阵亡,给予妻子三年军饷,随后终身,月给三到六斗粮。
  以前明朝是卫所军户制,一旦当兵,就成世袭军户,战死了就要由儿子继承当兵,没儿子则兄弟顶替。
  有接替的,那阵亡后只给点烧埋银子。
  没人继承,给三年的粮,一月一石,三年就是三十六石粮,随后妻子领半禄,也就是一个月给三到六斗,如果妻子改嫁就没了。
  当然,明朝卫所糜烂,财政困难,连那些当差的卫所守兵,都拿不到月粮,一直拖欠着,那些遗霜们的那点月粮就更难拿到手了。
  就算能拿到手,对比鞑子的抚恤,那也是相差巨大的。
  同样是一条命,在战场上本来应当是等价的。
  结果鞑子的命却比明军的贵上好多倍,人家优厚待遇,无后顾无忧,自然奋勇敢战,明军平时吃不饱穿不暖,饿着肚子上战场,家里妻儿老小还在挨饿,这怎么打仗?
  甚至战死了,家人也没保障,那就是白死。
  谁愿意拼?
  朱以海给御营士兵提高了军饷,提高了军功赏赐,也提高了战死受伤的抚恤等,之前是战死给十两。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