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提高了些。
“诸位,我们要跟鞑子打仗,要想打赢鞑子,不能光一味要求将士们勇敢、牺牲,首先就得给他们提供跟鞑子起码一样的铠甲武器,提供给一样的粮饷,甚至给予一样的抚恤保障,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些,也就没有脸去要求他们比鞑子还勇勐敢战!”
“灾害时,治灾先治吏,
战争时,治国先治军!”
“要治军,先要厚赏!”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世上从没有过的道理!”
皇帝一番话,说的刘宗周这个炮王都没法接。
张了几次嘴,最后还是闭上了,是啊,只谈牺牲,不谈待遇,那不是耍流氓吗?刘宗周最重道义,此时也张不开这嘴了。
“不说比鞑子待遇更好,起码不能让咱们的士兵还不如鞑子!所以朕不但不会削减他们的军饷,甚至还要再提高一些!”
“之前,我们的将士们实际上一直是发的半饷,年节时再补发部份,也基本上只补发了一半,仍然欠着许多。”
鞑子也发年节三赏,是月饷的一半了,这是额外的。
他们马甲一月四两,那是实打实四两,一年四十八两,年节还能发二十四两,那就是七十二两一年了。
朱以海御营上等兵一个月四两五,但平时发一半,每月发二两二钱五,端午、中秋、新年三次,每次发四两五,然后一年下来还欠十三两五。
三个年节,等于是每次补发一个月全饷,最后还欠三个月的。
鞑子马甲一年实到手七十二两,御营上等兵到手是四十两半。
鞑子一年还有二十四石粮,御营这边是每月六斗,一年才十二石。
朱以海现在说要提高御营士兵待遇。
以后比如上等兵四两五一个月不变,平时仍发半饷,年节各补发一个月全饷,一年下来欠三个月。
这三个月饷,朝廷给他们存起来,另外再补三个月存进去,等于御营上当兵当一年兵,到手四十两半银子,朝廷还给他专账上存了半年的饷银二十七两。
这二十七两存在里面,在他们阵亡或伤残退伍或退役时一次性发放。
一年二十七两,十年就是二百七十两。
刘宗周忍不住道,“陛下,朝廷只怕难以负担!”
“刘总宪不妨换个观念来看,本来朝廷说好给上等兵一年五十四两银子,但平时只发了二十七两,年节补发了十三两半,仍还欠饷十三两半,对吧?就算全发了,其实一年也才五十四两,比起鞑子的四十八两也没多几两,而他们年节赏是另给的,全加起来有七十二两。”
“朕现在实际上相当于给士兵加饷,一年加十三两半,一个月也就加了一两多一点,一年全加起来,也就是六十七两半,平均每月五两六钱二分五厘而已,比鞑子仍少五两半。”
“朕也是考虑到眼下朝廷财政确实困难,所以不说直接按月发给,而是跟那三个月的记起来,这也算是给士兵们的一个保障,他们阵亡、伤残或是老了退伍时,朝廷一次性发放这笔钱,阵亡的,妻儿也能生活,伤残的,余生也有保障,就算老了退伍,也有一笔养老钱。”
对于朝廷来说,这笔钱不用马上付,一直存在账上,也不用额外给付利息,就相当于是发行国债一样,用以后朝廷的财收,来慢慢填补现在的不足。
那每年的十三两半银子,也不直接说是加饷钱,而换个诸如养老金之类的名头或是年金,恩银之类的,士兵们绝对会很感激的。
毕竟换个名,那就相当于是朝廷额外给的保障福利。
如果是加饷,那相当于是朝廷欠他们的饷钱。
现在朝廷每年欠三个月的饷,但是朝廷额外再给你们存三个月的,以后一起给,将来拿的时候,可都是翻倍,存的越久,翻倍的越多。
这么简单的账,谁不会算?
一个简单的办法,却能极大的鼓舞士气,甚至让大家觉得非常有保障,甚至还能为朝廷省下每年三个月的军饷开支,虽然说这以后要加倍给,但时间越长,其实成本还越低。
这是个简单的金融账。
“阵亡、伤残抚恤这块,也要提高,鞑子巴牙喇、领催给二百两,马步给一百五十两,这个我们确实给不了,
我们按老规矩,不论官兵、战辅兵,只要阵亡者皆给三年饷,上等兵,一月正饷四两五,三年就是一百六十二两,例给丧葬费十两。
“作战中失踪查明遇难者,照准阵亡例抚恤,查无下落者准给阵亡恤银之半。”
“作战负伤恤银分五等,一等给一年饷银,二等九个月,三等半年,四等三个月,五等两个月,伤亡期限,一等伤为半年,二三等伤为七十日,四五等伤四十日,限内身故者,准照阵亡例抚恤。”
“重残者,在五等标准上增发恤银,如双目失明、双手或双脚不能动者增发一年饷,一手或一足脱落者,增发半年,伤一目或一手不能展动,一足不能行增发三月……”
“城破被杀或公差途中遇害,定为殉难,照准阵亡例减半发给。”
“病故者,恤半年饷!”
“因病因残退役,不论年龄,均准给口粮一份,银一两米三斗。”
“将士阵亡、伤亡,儿女幼小者,发给口粮一份至十二岁,妻寡无子,或无妻而父母尚在无人赡养者,给口粮一份,若寡妻改嫁,停给。”
皇帝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计划,一口气抛出。
鞑子满蒙汉八旗加起来也跟现在御营差不多兵力,他们能出这条件供军,朱以海为什么就不能?
要比战斗力,先来拼一波军饷抚恤福利,东风吹战鼓擂,谁又怕谁。
你清有八旗,我大明有御营!
你有二十万军事贵族集团,我朱以海一样能拉起二十万勋卫集团。
第528章 金殿之上释兵权
这份全新的大明卫士军饷抚恤新标准,比之之前又大大提升了许多。
阵亡给三年饷抚恤,作战负伤一等伤给一年饷,残疾一等还再增发一年饷,也就是一次补给两年的饷抚恤。
如果作战残疾退役,每月还给一两银三斗米的口粮。
甚至寡妻、孤儿、老父母等,在他阵亡后也还会有口粮供给。
全方面的保障。
特别是月饷虽没变, 但增加了一个养老金,每年三个月存在里面,以后阵亡、病故或伤残退役、年老退役后,就一次性翻倍发放。
全方面的对标鞑子。
他们一个马步甲阵亡给银一百五十两,我们就给三年的全饷。
他们给十两烧埋银,我们也给。
鞑子能提供的, 我们都要跟上, 不能比他们差,起码要做到差不多。
他们给三十亩田,朱以海提出,凡成为上等兵,也给三十亩地,
从官田或原卫所军屯田中划拔,以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士兵,
且可以分成二三十年缴这笔买田款,摊下来,每年要给的钱很少。比如,一亩地如何仅卖三两银,再分成三十年,一年不过一钱银子,三十年分期还免息。
三十亩地,一年也不过三两银子, 若遇大灾年还可以暂停一年还款。这种情况下,三十亩地耕种,怎么也不用担心这三两银子的还款的。
一个上等兵一年饷银可就能到手四十两半, 还存了二十七两的养老金呢。
“陛下,臣觉得陛下确实心怀将士, 不肯辜负他们,但这个标准确实有些高,这三十亩地分期无息卖给士兵,那基本等于把官田白送了。那个每年增加三个月饷,现在看不多,可一个上等兵,一年累积二十七两,十年就是二百七十两,要是三十年能得八百一十两了,十万兵可就是八千一百万两!”
“鞑子给八旗兵丁待遇虽厚,但满州、蒙古、汉军八旗全加起来,也才不过十万,而且他们的这待遇,也未必全落实。”
“刘总宪不需要这般多说,八旗不到十万是没错,但他们这银子是真给,虽然也会有些克扣贪污等, 但这是下面人问题, 鞑子朝廷是真给了的。
我们现在兵马比他们多点,但那也是因为我们是新军,还没有他们装备好,没有他们训练足,没有他们经验丰富,所以必须得多练些兵才行。
一个战兵一年五六十两银子,不要嫌多,这是冲在最前线,以命为国拼杀的卫士,这钱花的值,也必须得花。
等什么时候驱除鞑虏,恢复中原,我们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那时再来削减军队,节省军费不迟,现在,舍不得往军队往士兵身上砸银子,这就是自废武功自寻死路!”
“朕相信,鞑子都舍得砸,也砸的出这么多银子在军中,在士兵身上,那朕为何就不行,我大明为何就没银子砸,还是不肯砸?”
“朕想对诸卿,对天下人说,若没有这些奋不顾身的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如今的江南安得宁静?”
“想想鞑子这些年做的恶,去年他们屠扬州,八十万人大城,成为鬼狱。
如扬州这样被屠的,还有无数没被屠,但被劫掠一空的城镇,若没有大明的将士们奋起反击,如今江南安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