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有政策,朝廷就算变价出售官田,对官员、军人、宗室皇亲、士人等其实是有些优惠条件的,比如分期付,不同身份分期利息不同,烈士家属、伤残军人他们的分期利息最低,基本上是无息。
陈十二做为现役武官,分期利息也不算高,十分划算。
“叔,你现在衣锦还乡、功成名就了,带我去当兵吧。”阿贵道。
“你还太小了,我回头安排你进红枪会吧。”红枪会还在,而且如今各地都有,几乎遍地开花,朝廷也并没有取缔,只是派人来予以规范组织,正式名号叫忠义红枪会,修订了红枪会的新会规条约,使之成为一个地方上的团练民兵似组织,过去秘密开坛集会那套模式不用了,如今都是光明正大的定期集训,甚至还承担起巡逻、捕贼、守城等任务。
朝廷现在新开设了许多讲武堂、士官学校等,把原来各地的武学与卫所一起取消了,永城这边的武学,现在改成了红枪会办的小学堂,跟以前红枪会夫子们教课一样,读书识字,讲忠义仁孝,说华夏历史,也会教些算数什么的。
招收红枪会子弟,学费很低,主要收六到十二岁的。陈十二希望阿贵去读书,不是希望他将来去考秀才,而是读书了才开算开了眼。
“以后当兵也得有学问呢,要识字会算数,这样才能升官,要不然光会刀枪拳脚,难有前途的,安心读几年书,等你十八岁时,再去报考军校,若是能考中,以后可就出息,到时出来就能从队头或是排副干起。”阿富找陈十二帮忙,想让他带自己的一个小舅子去当兵,如今也十八了。
他妻子是之前淮南逃难来的饥民,后来他找陈十二借银买了粮娶回妻子,妻子一家也在大丘这落户,不过他们不是本地人,却没能分到田地,只能成为佃户,佃种别人的田地。
相比起自耕农亩交二斗多租子,佃户要交秋粮四成租,起码也是七八斗,更别说各方面都不如自耕农,所以佃户辛苦一年,也难有什么节余,比起自耕农,收益可能不到他们一成。
看到陈十二当兵发达,阿富妻子就想让弟弟去当兵,总比现在这样给人佃地强。
“现在不行,这次归德团练整编为御营河南行营,万岁爷又调来九个营的御营兵,加上之前的,还有辅兵,倒是快有九千,我们原来的团练兄弟,这次还得裁撤淘汰掉一批,大概只保留三千左右,剩下的三千名额,要接受从开封、洛阳、卫辉等镇团练的兵过来整编。”阿富听了有些失望。
“行营暂时是进不去的,不过我倒是建议你舅子可以报名应招驿卒,如今河南也要健全驿馆、递铺,要招收大量的驿卒,驿卒隶属兵部,待遇还可以,一月两块饷,另外还可以租十亩驿租田,都是好田,租子不高,还没其它负担。干的好,也还会有些其它的补贴福利。并且,驿卒隶属兵部,省营缺兵,会从驿卒、团练、屯镇里拣选补充,御营缺兵则从省营、京营里挑选。”阿富本想让陈十二带小舅子去当个家丁亲兵的,如今也只得做罢,他自己倒不想去当兵,有十亩田地,家里年轻妻子,还有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虽然日子辛苦,但也充满希望奔头。
“谢十二叔,我回头跟他讲清楚。”
“嗯,你跟他说,当驿卒也不错,比当佃户强的,现在的驿卒不比从前,这机会也是难得,错过了,下次想当都没机会了。”
第669章 继承人
绍天四年。四月下旬,小满。
人间四月芳菲尽,桑叶正肥蚕食饱。东京城中,皇帝正在宫里看望着小阮嫔,她给皇帝新诞下十三皇子。
孩子长的虎头虎脑,足足九斤,差点要了小阮嫔的命,从发痛到生下,足足大半天。
半夜发痛,结果到午后才生。小家伙刚生下来时不哭不闹,接生的稳婆还以为生产时间太久,憋坏了,吓的脸都白了。
倒是陪产的大阮嫔是经验丰富,处惊不乱,直接提起两只脚倒立着然后拍打屁股,拍了三巴掌,才哇的吐出口羊水,哇哇大哭起来。
声音洪亮,还没完没了。最后清洗干净穿了和尚衣包上小包被都没停,最后还是朱以海接过来抱着,说来也怪,朱以海抱在手里,冲着他边笑边说话,他居然慢慢就不哭了。
“小满,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麦穗初齐稚子娇,你小子小名就叫小满吧。”此时冬小麦进入灌浆、乳熟期,春小麦刚种下不久。
北方冬小麦种的多,夏收完还能再种一季玉米,秋种冬长,春秀夏实。
此时地里,越冬的油菜也籽粒饱满,进入成熟期。麦望三月雨,又怕四月风。
此时虽然麦浪重重,眼看着就能到收获季节了,却也担心干热风,进入四月乳熟期的冬小麦遇到干热风,会严重减产,经历了几个月,眼看着就要收获了,大家都害怕四月灾风呢。
三月盼雨,五月怕雨,等收获时如果没好天气,接连下雨,熟的麦子就会在麦穗上发芽,割回来也晒不干,打下来的麦子都发黑,长芽麦子蒸馒头都粘乎乎,做面条也没筋道。
“每年南阳的冬麦收割最早,今年的麦子已经收获,陈潜夫、郑遵谦、刘穆送来的新麦,都快到东京了,三天后就用这新麦,给这小子办个洗三吧。”颍州的围城战还没结束,但明军已经进入南阳,兵临南阳城下。
南阳盆地的冬小麦成熟的早,明军直接就开始帮困在城里的清军收麦子了。
刚生下十三皇子的阮丽华还躺在娩室床上,这是一间专门准备好分娩的房间,干净而又明亮。
生孩子差点要了她半条命,喝了参汤才恢复些精神。朱以海看她精神好了许多,才把孩子抱给她,
“这小家伙也醒了呢,小眼睛滴熘熘乱转,估计是饿了,脾气还不错,没哭。”小阮嫔便给孩子喂奶。
不过小家伙努力半天,也好像没喝到,脸憋的通红,气的又开始哭了起来。
“要不让乳娘来喂吧,别饿着了。”阮嫔担忧道。朱以海倒挺有经验,
“孩子第一次得吃母亲的初乳,既有营养,也有助于下奶,还能有助于你产后恢复呢,不急着叫乳娘,一会再让他吸吸。”阮丽华看着那个胖小子,眼里满是怜爱。
阮丽珍也为堂妹高兴。朱以海笑着道,
“阮嫔今日也算立大功吃大苦,命都去了半天,朕便册封你为宁妃,好好调养。”母以子贵。
皇帝总共有十一个儿子,除去大皇子和三皇子,其余九位皇子,皇后生了九皇子,其余八位幸运的嫔妃们生下皇子,都得以晋位为妃。
皇贵妃以下,还有贵妃等九妃,小阮嫔得到的宁妃是最后一个妃位,她前面的黄康妃,曾经生下四皇子然后夭折的黄斌卿之女,也是如今唯一一个有妃号却没皇子的。
阮丽珍只生了个女儿,所以都依然德嫔而已。倒不是朱以海重男轻女,宫里面本也就是如此。
他并没有特别的宠爱哪个,也不会嫌弃哪个,如今宫中嫔妃等越来越多,但他能陪的却也越来越少。
现在一后九妃九嫔都有位置,就剩下一个皇贵妃还空在那。今天阮丽华生产,他能在这陪上许久,都已经算是极为特别了。
“陛下日理万机,操劳国事,还请自忙去吧,别在臣妾这耽误了国事。”阮丽华得封宁妃,意外欢喜,十分满足。
儿子没被封王,也并没在意。事实上自从一次封了五王后,后面生的这六王,包括皇后所生九皇子,都没再授封过。
皇帝对外说法是要等他们年满十岁再封。一般皇子十岁封王,倒也算是老朱家的祖制,虽然当今天子其实并不怎么在意祖制,更改祖制的事情多不胜数。
如当今绍天大帝的情况,九皇子为皇后嫡出,那么其实储君身份并不会有太大争议,生来就立也行,毕竟前面几个皇子生下就封王。
或者三岁时再正式册封也行,十岁再册立太子就有些晚了。当然,九皇子储君地位也不是这么稳当,毕竟还有位大皇子秦王弘甲,他母亲虽是侧室,但他过继到正妻名下,后来还追封他为世子、太子的,所以真要论,他也是嫡子,还是嫡长。
只是因为他不是元皇后亲生,所以这事就留了个悬念。皇帝没直接册封皇九子为太子,之前又把大皇子册封为秦王,其实既是留了些悬念,又初步做了点安排。
“国事天天都有,朕今天就陪陪你和老十三,你现在饿不,想吃点什么?要不朕给你弄点人参红芪乌鸡汤,再来碗小米粥?朕亲自给你弄去!”
“皇上若愿意,便在这陪陪臣妾便好。”阮丽华十分激动,平时也难得见的到皇帝几面,更别说这般温柔了。
“没事,你跟德嫔聊着,我去弄。”宫里虽然有御膳房,皇帝嫔妃等主子们都有供应膳食,不过其实历来惯例,各宫里也还有自己的私厨小灶的,这个小灶用的食材等就是她们自己的银子,想吃点什么,也就不限御膳房的供应。
朱以海的厨艺其实还是可以的,材料什么的自然也不缺。虽然他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但宫里该有的还都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