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劝人往庙里捐香火钱,破除妖魔邪祟,祈福消灾,度化先人……总而言之,是用尽了各种骗钱的方法。
多少人家,被她们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想要对付她们,这帮老虔婆子就是自己是说媒接生,都干的是好事,她们往往会收一些干儿子,有这帮人鼓噪,放在以往,很难给他们定罪。
可是自从张希孟给这些人定性之后,事情就变得容易了。学生,老兵,还有地方衙门,以及那些受害者,联合起来,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力量。
作恶多端的坏人,相继落网。
那些四处生事的婆子,一下子都老实起来。
而且还有许多被拐带的孩子,找到了父母,家人重新团圆。
社会风气,为之一清。
作为这件事情的倡导者,方孝孺非常满足……他现在每天睡不到两个时辰,经常天不亮就爬起来,踏着泥泞的山路,前往村子。
有时候一天能去十几个村子,等他返回的时候,已经是满天星斗。
等返回之后,还要读书做题,忙碌异常,便是通宵达旦,也是寻常。
但他丝毫感觉不到疲惫,反而总是斗志昂扬。
这一天方孝孺刚在村子里讲授知识,准备前往下一个村子,突然有人跟了出来,追上了方孝孺,告诉他一件事。
“就在这里不远,鄱阳湖中,有人面南背北,登基称帝!宫殿娘娘,什么都有!前些天还派来了钦差,告诉我们,要给皇帝缴纳田赋。我们琢磨着,这大明朝,还有两个天子吗?”
方孝孺一怔,很显然,大明朝只有一个太阳。
不用问了,这就是个冒牌货!
方孝孺立刻返回,调集人马,探查情况,经过了七天的准备,终于一举擒获。
总计抓获皇帝一人,右相公一个人,皇后一人,妃嫔七人,皇太子一人,皇子两人,其余侍卫三人……没有太监,也没有兵马。
另外还有戏服改龙袍一套,印章石抠出来的玉玺一枚。
看到这个结果,大家伙也是哭笑不得,但既然冒充天子,就是欺君谋逆的大罪,奏疏迅速送去了应天,请朱元璋定夺……
第七百零一章 圣明的老朱
没有了张希孟在朝,怎么形容李善长的日子呢?
那是三餐都是薯片,只有乐事了属于是。
朝局的关键在于平衡,张希孟的问题就是他太强了,强到了陛下都要回避三分,应天哪能允许这么厉害的人存在啊?
他这一走,再看看各个衙门,瞬间都太平了。
李善长稳坐首相的位置,朱升因为老病,离着辞职归乡也不远了。吏部尚书汪广洋失去了张希孟撑腰,也老实下来。
原来的礼部顺利分成了学部和教化部……学部主要负责管理各级学堂,督促义务教育法落实。
而教化部则是宣扬国政,教化天下。
再加上之前分出去的外务部,礼部总算是寿终正寝。
而且随着尚书数量增加,李善长这个首相地位越发突出,门下省那边,没了张希孟之后,也只是尽职尽责,监察考核百官,掀不起更多的风浪。
朝局就跟西湖的水,那叫一个波澜不惊。
舒心的日子,让人沉醉,李善长都忍不住想唱两句正在城头观山景了……对了,三国演义已经正式成书,刊发流传。
老罗还想请人题一首诗词,最好是张相公能帮这个忙,奈何张希孟没在京城,只能留白一页,恭候张相垂怜。
朝臣没有什么争斗,皇帝陛下也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
老朱这些日子除了立国十年的阅兵庆典之外,就是督促儿女们写作业……但是有一个很不幸的问题,朱元璋遇到了和大多数家长同样的问题。
孩子怎么都学不会,这可怎么办?
而且还有个更尴尬的事情,孩子不会也就算了,有些题目,连他这个当爹的也不会!
咱可是大明天子啊,九五至尊!
咱居然也有不会的?
不能够啊!
老朱疯狂生气,却又无可奈何,毕竟数学题不会给皇帝面子。老朱没有办法,只能把当年张希孟逼着他做得题目翻出来。
看着那些泛黄的字迹,老朱还挺感慨的,当年读书带兵,常常连轴转,几乎就不知道什么是累!
许是自己也老了,不然怎么开始回忆起从前了?
张希孟倒是没骗他,数学题目张希孟都讲过,现在不过是变了个形式,换了个角度而已。
老朱仔细琢磨了一阵子,还是捡了起来。
毕竟朱元璋的智商是靠谱的……可问题是当他学会来,兴冲冲教导儿女的时候,老朱惊讶地发现,学不会就是学不会!
这帮笨蛋一点也不开窍!
老五、老六、老七,全都是榆木疙瘩儿,拿斧子劈,都不带开窍的。
几个公主也是,笨的惊天动地,荡气回肠!
面对这么群玩意,朱元璋简直气得要驾崩了。面对朝臣,也没有这么无奈过啊!他还听说,张希孟身边一大堆天才儿童,连张庶宁都被比下去了。
老朱已经疯了,要不他也去济民学堂转转算了,体会一下天才带来的畅快……奈何短期老朱还没法离京,找不到适当的名目。
他只能气急了,就去后宫……然后在短时间之内,不断传出宫妃怀孕的消息。但愿多生几个,能生出一两个天才,也好撑起朱家的门面,不至于太丢脸。
其实吧,老朱也是犯了糊涂,他的皇子公主,基本上智商过关,能力也在中等,甚至还能好一点。
已经超过了当世一半以上的孩子。
但是没有办法,文气云集,江西就是这么逆天……胡俨在历史上主持了永乐大典的修撰,而黄观更是超级学神,六首魁元。跟他们比,纯粹是找不痛快。
要是让老朱知道更多,估计他会吐血……比如有个孩子,刚刚改回了原姓,他叫杨士奇,已经进入了济民蒙学,开始学习知识。
未来的三杨之首,也开始入学了,另外在吉水,有个两岁多的娃娃,就能背诵诗词,记忆力过人……他叫解缙。
总而言之,当下江西的人才密度,天才儿童的数量,别说放在大明,就是纵观整个历史,也是能数得着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大批济民学堂的学生,走进乡村,宣讲新法,移风易俗。顺便还把张希孟讲的天文学,算学知识,带到了民间。
除故布新,让百姓的文化水平都提升了一大截。
还有一点就是华夏书坊的设立,活字印刷使用,各种教材,层出不穷,价格也降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就这么说吧,眼下的江西,就像是一潭养料充足的泥水,里面埋藏着无数的莲子,正在疯狂吸收水肥养料,只等时机,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老朱想不通这些,成天生气,攒了一肚子的怒火,当看到江西送来的消息,老朱终于炸锅了。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居然有人登基称帝,就在咱的眼皮子底下,中书省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善长颇为惊讶,他看到这个呈报,只是一笑了之。任谁都知道,这是个无聊的疯子,圈地自萌。
抓起来的人里面,没有一兵一卒,这要是能威胁到大明江山,朝廷上下,也就不用活了。
这种事情放在以往,或许是要灭九族的。
不过最近几年,大明在律法上面,进展很快。像这种带着搞笑性质的案子,判个流放,就差不多了,连死人都不会。
李善长是想当个笑话处置的。
可朱元璋疾言厉色,使得老李大惊失色,难道陛下要借题发挥?
“回上位的话,中书省立刻派人彻查,对这种大逆不道的恶徒,严惩不贷,夷灭三族!”
“等等!”朱元璋打断了李善长的话,“李先生,近日江西清查三姑六婆,处置民间乱象,收效如何,你可看到了?”
李善长微微发怔,他自然是看到了,而且还被惊到了……短短时间里,江西就抓住了一千多名媒婆,其中牵涉到拐带、买卖人口的案子,就有七百多件,这还只是有名有姓的,那些无从查起,根本不知道的,就不要说了。
除了人口买卖之外,其他的,坏人家庭,放印子钱,诈骗财物,甚至开设暗娼……这些事情,简直不胜枚举。
江西初步抓了五千多人,后续的案子还在调查,这个人数,很可能超过一万以上。
这还仅仅是一个省而已!
“回上位的话,确实是触目惊心……这一次张相去讲学,顺便整顿地方,移风易俗,很是有成效,臣以为可以授予张相全权,让他来处置此事!”
朱元璋呵呵一笑,“李先生,张先生的本事确实不错,可你也不能好用就往死里用!把他按在江西,处理这些琐事,怕是不妥吧?”
李善长浑身一颤,他的这点小技巧,已经不管用了。
大明朝讲的是人尽其才,和带英那种,好用就往死里用,一直用到废为止,是不一样的。
张希孟何等身份,又是何等用处,想拿区区小事,缠住他的手脚,老朱才不会答应。
那是咱的股肱重臣,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呢!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