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李先生,咱要问你,是不是仅仅江西如此?别的地方,都是一片太平祥和?”
老李额头冒汗了,他可不敢公然撒谎,“回上位的话,江西民风淳朴,比之其他地方,还是好了一些……地方上经过大力整顿的,只有淮西,应天,浙江等地。这些最早纳入版图的,从上到下,都进行了梳理。豪强大户被铲除,土地平均,地方上大力兴学,又有民兵保护,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被扫荡一空……而其余后打下来的疆土,由于时间仓促,加上千头万绪,事情太多,整顿得不算彻底,留下了不少隐患!”
“隐患?”
朱元璋突然一拍桌子,怒喝道:“都有人称帝了,这是隐患?难不成要等到他们带着兵马,杀到应天,夺了咱的龙椅,才算是心腹大患?”
老朱暴怒,吓得李善长连忙跪倒,汗流浃背,“启奏陛下,老臣,老臣这就安排人,前往各省,全力以赴,清查乱象,一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哼!说得好听!咱问伱,你打算让谁去处理这事?是地方衙门,还是刑部,御史台?”
李善长怔了怔,按照常理,是地方衙门负责落实,朝廷监督,干得不好就换人。
如果实在必要,可以从御史台派遣钦差下去。
可朱元璋的意思,明显不是这个。
“老臣一时糊涂,尚且不能领会圣意,还望陛下明示!”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事到如今,是不是该专门设立一个部,自上而下,清查这些乱象,把民间的蛀虫,害群之马,全都抓出来,清理干净!”
又要成立一个部?
朱元璋冷哼道:“李先生忘了吗?你可是说过,要依照百姓的需要,设立官制……咱看当下,刑部也不够用了,你觉得呢?”
李善长稍微一怔,连忙道:“陛下英明,确实该如此,老臣回头就去安排!”
“不必了。”
朱元璋道:“咱思前想后,为了让这个衙门运转有力,处事果敢……咱决定了,从军中挑选一个人,让他来负责此事!”
李善长大惊,“陛下,谁能胜任?”
朱元璋呵呵一笑,“郑遇春就不错!他当训导员,把将士治理的很好!也革除了许多将士中间的陋习。现在把这事交给他,再给他派遣一批老兵,作为帮手,从上到下,给咱重整乾坤!”
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学堂
郑遇春受封荥阳侯,在勋贵当中,只是算中等。但谁都知道,他代表着训导员这个特殊群体,无论是在军中,还是在朱元璋那里,都非比寻常,地位很是不低。
这一次整顿地方,老朱是看清楚了,事情很复杂,也很琐碎,必须派遣精明强干,执行能力强,又十分清廉可靠的人才行。
派文官下去,他们没有那个一往无前的劲头儿,肯定行不通。
如果让锦衣卫来干,又不免火铳打蚊子。
这帮人倒是敢干,问题是太敢干了。
腿上擦破皮,这帮人能给你截肢了。而且锦衣卫是对付大案的,没有足够的身份,根本轮不到锦衣卫出手。
所以思量再三,郑遇春这人最合适。
他的清廉是在军中接受过考验的,而且此人执行能力强悍,有着武人雷厉风行的作风。他又相对心细,对于整顿人心,铲奸除恶,非常有心得。
可以说是最佳人选。
但即便如此,老朱还没有完全放心,想要了解一下他的想法。
“陛下,臣这些日子看过不少江西的奏疏,算是稍有些了解……这帮三姑六婆,欺诈钱财,买卖人口……可以说是古已有之,民间的顽疾。历来朝廷为了少惹事端,都不爱管。所以在民间,偷和抢,都是重罪。但是欺诈骗钱,往往会归咎于受害者不谨慎,自己被骗了,也是活该,只能认倒霉。因为此事,民间时常有人自杀,臣就听说过,有的老人被骗了之后,就服用卤水自杀的。还有悬梁自尽,投河觅井,不计其数。提起来就有气,真恨不得能杀光这些不要脸的畜生!”
老朱颔首,“你说的都对,但你想过没有,要怎么入手?”
郑遇春道:“臣一夜没睡,就在想这事。如果靠着朝廷的力量,层层彻查,估计什么用都没有,还会落个雷声大雨点稀的下场。所以臣以为,关键还是要民间动起来,要发挥地方的力量,让老百姓出来检举指认……确认罪行之后,就立刻处决,不要耽误时间,迁延日久,要让老百姓看到变化,鼓舞百姓的士气,然后一鼓作气,铲奸除恶,才能标本兼治,取得很好的效果!”
老朱含笑,连连点头,“果然,咱没有看错!就跟当年咱们起兵的时候,铲除豪强地主一样,就是要霹雳手段,绝不容情!把这些蟑螂老鼠,苍蝇蚊子,一扫而光!”
郑遇春急忙领命,随后又道:“陛下,臣斗胆请旨,既然此事从江西开始,臣先去江西一趟,了解下案件办理的情况……顺便再向张相请教,看看他的意思。在江西办成了,也就方便推到全国。不然臣担心不够周密,反而落人口实,坏了陛下的美意。”
老朱稍微沉吟,就点头道:“也有你这一说,去吧!替咱问候张先生。”
郑遇春连忙答应,随后他就从应天动身,直奔江西而来。
等他进入江西之后,尤其是到了星子县,确确实实感觉到了不一样。
到处的墙上,都有标语,斗大的字迹,写得清清楚楚:今天遗弃子女,老来孤苦无依。
谁敢买人,杀头剥皮。
不信三姑六婆,做个正直好人。
……
这些标语都是学生最新填上去的,他们行走乡村,给老百姓讲解法令道理。
最初的时候,也不是很顺利,老百姓根本懒得听。甚至说有些村子,还存在排外倾向,出言攻击学生们。
这让胡俨等人很受伤,明明是对你们好,怎么会这样?
幸运的是随着他们的老兵里面,就有人经历过。
当初去民间分田,就遇到这种情况,素不相识,谁又知道你是不是好心?凭什么相信你的话!
其实沟通的难点,不是你的话术多么精妙,而是如何让人相信你是为了他好,毕竟成了一家人,挥起镰刀才更有力。
胡俨等人也算是上了一课,他们请本村的学生出面,和家里长辈沟通,随后又请学长老师,也包括一些老兵,跟他们仔细讲解,耐心说服。
渐渐的,他们得到百姓的信任,每到一处,都有许多乡亲主动过来,给他们准备场地,安排桌椅,甚至是会备下茶水点心。
被人信任重视的感觉,让学生们格外有成就感。
完全可以抵消疲惫,大家干得格外卖力气。
而且胡俨还发现一个问题,其实老百姓之所以会被那些尼姑道婆欺骗,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老百姓懂得的事情太少,缺少知识,除了身边的事情,对外面一无所知。随便几句话,就能骗得了他们。
尤其是但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之后,就只能求神问卜,然后就陷入了泥潭。
在反复思量之后,胡俨决定除了讲课之外,还要在农村设立识字班,帮助百姓扫盲……然后再购买一些报纸,每次去各个村子讲课,都给大家读读报纸,告诉他们,外面的情况,让他们不至于一无所知。
这一招拿出来之后,效果立竿见影。
包括许多老兵,也拿出了当年在军中识字的经验,制作小黑板,鼓励识字,谁认得多,认得快,给一些小奖励。
而且学的最好的,还能加入他们的队伍,去别的村子,教导乡亲……这一下子就点燃了百姓的热情。
民间争相掀起识字的浪潮,子女教导父母,弟弟教导兄长,甚至是妻子教导丈夫……反正不论什么身份,只要识字,就能得到尊重,就能当老师。
这事情最直接的效果,华夏书坊的识字卡片,竟然供不应求了。
原来一百零八将的模式,已经不够用了。
不得不临时赶工,弄了一套扫清渣滓,清除陋习的卡片……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
短短时间里,华夏书坊的雇工就扩大了五倍之多。
作为手握六成股权的张庶宁,他似乎是发了财,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有钱人。
不过他的生活倒是没有什么改变,依旧是用心读书,多做笔记,总结经验。
许是感觉到了快要分开,夏知凤给张庶宁准备了厚厚的一摞笔记,全都是她最近写出来的。
“这里面有我总结的许多解题思路和方法,你可以参考一下,而且你要是想教导新的同学,也能用得着。”
夏知凤弯着月牙似的眼睛,突然在桌面上用手指虚写了两个字。
张庶宁看在眼里,顿时神色一变,眉头紧皱。
没等他说话,夏知凤就笑了起来,“我果然没有猜错,大明朝最好的两所学堂,你怎么会放过另一所?”
张庶宁怔了怔,小伙伴的天才是不消说的,让她猜到了,自己也没有办法。
“我听说了,那边和济民学堂是两个风格。他们采取的是封闭的管理,和军营差不多,平时我要住在学堂。至少假期才能外出。而且那边还有武学,我要好好学学武艺,至少强身健体,我要能打十个!”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