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刘伯温冷冷道:“我看学堂的老师,更知道如何招收自己喜欢的人,如何私相授受,败坏公器!”
  汪广洋立刻皱眉头,怒道:“你也是朝廷重臣,说话可是要证据的,不然败坏清誉,无端生出许多纷争,你可要负责!”
  还没等刘伯温继续驳斥,徐达冷笑了一声,“汪参政,伱想要证据,我们御史台会满足你的!很凑巧,我现在手上正有几个有关师德的案子,既有济民学堂,也有复旦学堂。至于北平大学堂的问题,由于留守司暂时不纳入御史台管辖,我正在请旨上位。等案子查清楚,拿到了真凭实据,我会立刻交给汪参政的。”
  以徐达的地位和权势,确实不会说假话,汪广洋也没有胆子和他争辩,整个局面看起来已经是大势已定!
  但公平谁都会说,到底怎么才算是公平啊?
  现在的局面就是这样,尽管多年兴学,义务教育法也颁布了,但老师,学校,依旧是稀缺资源。
  好的学堂,一年加起来,也招募不到一万人,而一年的适龄考生,只怕要在百万之上。
  绝对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应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汪广洋不再争论,不是他认输了,而是他仔细盘算过,这事情就不好办!
  甚至可以说,就是无解的。
  “孙相,大家都说了这么多了,您该拿出个态度才是!”汪广洋把皮球踢给了孙炎。
  孙炎微微冷笑,现在想起我来了,我刚刚说不许士大夫班师回朝,你怎么反对那么起劲儿?
  “这事情确实棘手,但也不是无解……济民学堂,复旦学堂,这些年都有师范班,主要是培养老师。我以为还远远不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我们在整个大明境内,要设立十所左右的师范学堂。先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其次,我们可以增加一条规定,凡是参与科举考试的人,必须有三年蒙学,或小学的任职经历,而且还要考评优等,才能参加科举!”
  孙炎又道:“再有一点,小学升入中学,也要进行统一考核,要确保中学生的成色!再把中学的情况,纳入地方官吏的考评!”
  孙炎侃侃而谈,在场的众人,不管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都对这位刮目相看,不愧是张太师身边的人,办事就是周全!
  实际上,孙炎再给整个教育体系打补丁。
  这倒也不是说张希孟当初就弄错了,实在是基础条件不一样,要不是这些年的准备,孙炎也没法大刀阔斧。
  他的思路也不复杂,首先解决蒙学和小学的老师缺口,建立师范学堂,逼着那些想考科举的人,先去充实地方,教几年书。
  这样一来,保守估计,能给地方带来上万名还算不错的老师,加上现有的老师数额,虽然说缺口依旧非常大,但总不至于没法维持。
  一旦大批的蒙学,小学,运转妥当,就会有大批的贫家子弟,获得更进一步的机会。
  随后是进入中学的考试,这一关至关重。
  只要能升入中学,接下来就有了进入最顶级学堂的资格。
  当把中学办学的成绩,和地方官绑在一起的时候,这个中学,就不能是什么人都可以进来。
  总体来说,富家子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机会也会更多。
  但是一旦分母变得足够大,贫寒子弟的机会也就多了。
  本着往死里卷的卷王精神,总会有相当多天资过人的贫寒子弟,通过厮杀,顺利跻身好的中学,进而进入顶级学堂。
  至少会比现在的局面,好上太多了。
  沉默半晌的胡惟庸突然开口,“孙相所想极是,只是这么个,怕是要花很多钱吧?光是几所师范学堂,就不是小数目!”
  孙炎哈哈一笑,“确实如此,胡参政理财多年,这个办学的事情,就交给你负责,还望胡参政不要推脱,也不要浪费时间!”
  胡惟庸一愣,这个孙炎,竟然把这活推给了自己?
  正在此刻,徐达又开口了,“孙相,我以为你的安排还忽略了一件事。”
  “什么事?”孙炎下意识问道。
  徐达笑道:“以后武学招生,也从各地优秀的中学生中出!”
  汤和点头道:“没错,爵位可以世袭,但是军中职位,必须自学堂而起,就算是我的儿孙,他们考不上,也不能领兵!”
  这两位军中国公的表态,几乎是一锤定音,剩下的只是怎么落实了……


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
  就在议事即将结束之时,孙炎突然又道:“殿下,臣以为教化育才,此乃国之大事,接下来要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事务繁杂,需要重新调整一下官员的分工,不知道殿下以为如何?”
  这是中书会议之前没有的项目,属于临时突袭,朱标稍微错愕之后,也只有点头称是。
  “孙相有什么打算?”
  孙炎笑道:“是这样的,接下来要严查各地的学校,督促百官,考核教育成果。这些事情,都是门下省的任务。自从张太师辞相之后,门下右相一直空缺。如此臣斗胆谏言,由参知政事汪广洋升任门下右相!”
  朱标一怔,不免错愕。
  门下省是张希孟一手拉起来的衙门,足以和中书省分庭抗礼。即便张希孟不干了,也要换个可靠的人。汪广洋这家伙,摇摇摆摆,很明显,不是张希孟这一派的,让他升任门下右相,执掌门下省,万一继续掣肘政务,那可怎么办?
  而且孙炎刚刚坐稳相位,把汪广洋提上来,你孙相公还能把控朝局吗?
  朱标到底是太年轻,想不通这里面的细腻算计。
  可有几个人,已经开始给孙炎竖起大拇指了。
  这货不愧是张太师身边出来的,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借力打力,这一套东西,还真是玩得娴熟无比。
  让汪广洋接门下右相,看似是提拔了他,距离左相只有一步之遥。
  可问题是想高升一步,必须先把右相的位置坐热乎了。
  那瞧瞧门下省都有谁?
  宋濂、刘伯温、姚广孝。
  这几位神仙,一个比一个厉害。
  张希孟坐镇门下省,他们都很老实,唯命是从。可你汪广洋什么成色?你也想让这几位听话?
  那不是做梦吗!
  而且门下省的任务很特殊,主要是负责给众多的官吏考评,从上到下,进行监督。这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事情,宰相能发挥的空间并不大。
  这也是张希孟离京多少日子,也不用担心的原因所在。
  总而言之,把汪广洋放在了右相位置上,就是彻底把他变成个摆设。
  而且刚刚孙炎又把筹措经费,兴建师范学堂的事情,甩给了胡惟庸,这一手更堪称绝妙。
  伱不是反对吗?
  那就让你去干。
  干不好,你就等着被定罪吧!
  很显然,孙炎可没有宰相的度量,他是属于报仇不隔夜的性子。过去是实力不济,没法为所欲为。
  不管是胡惟庸,还是汪广洋,资历都远比孙炎深多了,他想单独摆弄这俩人,只会碰一鼻子灰。
  哪怕身为左相,也办不到。
  可现在不一样,徐达,汤和,甚至是江楠,他们都因为教育改革的事情,站在了一起。
  试问一下,如果单纯调整职位,这几位会帮孙炎吗?
  完全没有道理的。
  唯独这时候,才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备。
  说句不好听的,也是仗势欺人。
  但孙炎就做了,而且做得理直气壮,做得义正词严。
  其实这又透露出另一件事,大明朝堂的游戏规则变了。
  原本李善长和张希孟担任宰相的时候,因为他们的超然地位,加上和朱元璋的关系。
  遇到了事情,他们多半会在御前讨论,然后凝聚人心,对于一些想不通的官吏,他们会软硬兼施,确保上下一心。
  至少在决策的时候,会是一个声音。
  可是到了孙炎这里,他没有这个威望,也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其他重臣也未必买他的账。
  不过不要紧,孙炎也不求那个,他只要掌握住大局,能够顺利推行政务就行,至于那些刺头儿,我有的是办法摆弄你们!
  很难说两种玩法,谁更高明。
  只能说都是因地制宜,顺应局势……张希孟和李善长的时代,能承担重任的官吏不多,他们又威望极高,能够压制所有人。
  到了孙炎这里,他实力不足,但是想当官的人却多太多了,中书诸部,下面的布政使,按察使,数量之多,过江之鲫。
  不换脑袋就换人。
  一场会议下来,改变的东西太多了,一时间,竟然来不及思索太深。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一次孙炎是彻彻底底,坐稳了相位,从此号令朝堂,再无意外。
  ……
  “先生,这个孙炎,算是你精心安排的吧?”依旧身在北平的朱元璋,淡淡说道。
  张希孟忙摇头,“主公,臣真的没有刻意安排什么,只能说时势造英雄,让这小子赶上了。”
  老朱冷哼,“时势造英雄!你都这么说了,咱不信也不行了……咱问你,这一次的改革,可能真正有效?”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