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贾璋传(惊鸦)


心意才是最珍贵的。
蒋凤举是真喜欢贾璋——这孩子天资美粹,是块读书的好材料,哪个先生见了他后不会见猎心喜呢?
蒋凤举看贾璋,就像是看自己的孙儿一般。
而贾璋他本质上还是个成年人,识得眉眼高低,对蒋凤举的态度转变也很敏感。
他是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人。
蒋凤举对他用心,他心里也感激,所以处处照顾蒋家——比如说在三节两礼上花费更多心思,比如说请祖母帮忙给蒋夫人请太医过府看病等等。
贾珠中举一事让王夫人十分得意,她时常不经意地对邢夫人与周、赵二姨娘炫耀此事。
周姨娘已如槁木死灰,每日里像块木头一样站在她跟前儿任由她炫耀。
赵姨娘却被气得跳脚,恨不得立刻让贾环长大成人,考个进士老爷回来给她争光。
邢夫人也很酸,但她心疼儿子,舍不得在儿子过来陪她吃饭时劝学。
璋哥儿已经够辛苦的了!
然后贾璋就收到了邢夫人派人送来的补汤。
他很想知道,他娘是为什么突然燃起了对补汤的热情。
可是他问王善保家的,王善保家的她不说。
在王善保家的可怜兮兮的注视下,贾璋不得不捏着鼻子把补汤给喝了。
荣国府的下人惯来看人下菜,捧高踩低。
自贾珠中举后,奉承二房的下人瞬间变得络绎不绝起来。
更有不少貌美丫鬟盯上了贾珠这个绩优股,生了做姨娘的野望。
——金簪都可以,她们为什么不行?
做老爷的姨娘,几乎是普通家生子晋升自身阶级的唯一途径。
得宠的大丫鬟能靠着主子的喜欢嫁给府里的内外管事,或是嫁给外头的小地主,生活体面。
可是剩下的丫鬟呢?
她们大多数都被随随便便地配给了府里的小厮,甚至还有丫鬟被配给那些死了老婆的长随的。
等到生了孩子后,她们的孩子依旧是家生子,依旧去伺候人——命好的能去伺候主子,命不好还要去扫院子倒夜香哩。
虽然很多人都嘲笑政老爷房里的赵姨娘蝎蝎螫螫的,可是底下的这些小丫鬟谁不羡慕她呢?
有丰厚的月例领,还能提拔家里的老子娘。
膝下有两个孩子,在府里是半个主子。
老太太和太太们可以看不上赵姨娘,那些心腹大丫鬟们也可以瞧不起赵姨娘。
但其他的丫鬟,又有谁有资格瞧不起赵姨娘?
赵姨娘她原来只不过是老太太身边的二等丫鬟罢了。
只因生得格外俏丽,才被老太太抬举,成了二老爷的内宠。
现在赵姨娘又有孩子,又有财货,又有宠爱,怎么看赵姨娘的生活都比她们这些普通奴才的生活好一万倍。
她们这些丫鬟在主子屋里伺候时还好,每日只做些端茶倒水的轻松活计。若是能熬成大丫鬟,还能过一过副小姐的生活。
可是终归有一日,她们是要嫁人的。
若嫁给小厮,她们的生活质量必然会断崖式下跌——除非那个小厮上进,跟的主子也出息,有成为管事的可能与潜力。
但是,如果能做珠大爷的姨娘,谁还会去看那劳什子的小厮?
珠大爷他温文尔雅,相貌俊秀,又中了举,比琏二爷还像荣国府的继承人呢。
哪个丫鬟不想成为他的姨娘?
攀上这样的高枝儿,一下子就变成金凤凰了!
珠大爷房里的绿胭和金簪是沾了老太太和太太的光,才成了珠大爷的通房。
她们没有主子的看重,就只能自己努力了。
这帮丫鬟早算计得明明白白。
二太太不喜欢大奶奶,若是她们能不耽误珠大爷念书,又能怀孕的话,二太太绝对会保她们……
大奶奶手段也寻常,她们一点儿都不怕她。
——如此看来,勾引贾珠就是一笔低风险高回报的买卖,这样的好饭还不快去抢,只怕连汤都喝不上了。
但是令这些丫鬟失望的是,贾珠他压根儿就不上钩。
是的,他也喜爱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风韵,但是……
有妻子和老太太给的绿胭就足够了。
接受老太太和太太给的通房,是他孝顺。
主动去睡家里的丫鬟,却是他贪花好色。
贾珠看重名声,不会做那些轻浮之事。
荣国府下人喜欢踩低捧高,但是他们却踩不到贾璋身上。
贾母才是荣国府的天,她喜欢贾璋这个孙儿,所以就不会有人不长眼,跑来招惹贾璋。
而贾璋本人也不觉得自己扮小孩子,争夺长辈宠爱有什么可耻的地方。
只要撒娇卖乖,就能换来府里的资源。
这么好的待遇,对于前世的贾璋来说简直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事。
他这么做既不害人,也不损阴骘,又有什么好觉得羞耻的呢?

贾珠绝不会为了一个丫鬟就去损害自己的名声。
所以她就放任这些丫鬟胡闹, 只当做是给李纨的教训。
——珠哥儿这次风寒伤了底子,王太医都说了,珠哥儿是要好生调养的。
调养期间, 不可费心劳神。
这就意味着,在贾珠调养身体期间, 他也没什么正经的要事要去做。
这些丫鬟跑来讨好珠哥儿, 不会耽误珠哥儿什么。
夫人的猜测完全没错, 这些野心勃勃的丫鬟全都铩羽而归,没一个得逞的。
贾珠根本不受用她们的好意。
只是让贾珠苦恼的事情是,李纨和绿胭居然因此产生了危机感, 对他百般讨好。
贾珠虽然受用贤妻美妾的爱慕, 但日子久了, 他也会觉得有些疲惫,连忙躲进了国子监。
待到贾璋学完《春秋》时, 乾元四十四的冬天就过去了。
乾元四十五年, 乾元皇帝到了六十岁——花甲之年, 六旬万寿,慈福沾被,自当海宇同之[1]。
为了与天下学子同庆欢筵,乾元帝他特意开了县乡会三级科举考试的恩科。
四十五年本就是会试年,所以这恩科的形式就从加试变成了加录取名额——会试的名额就从原本的每科只录三百人涨到了五百人。
国家大庆之时, 多有殊常之恩以昭盛典[2]。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素来都是大浪淘沙, 唯有万里挑一的英才才能中选。
朝廷里,哪一个进士不是从千军万马中走独木桥过来的?
本科会试的录取名额竟然多了两百个, 这对天下读书人来说,都是十分利好的消息。
——说不定自己就从考不上变成了考上, 从三甲进士如夫人变成了二甲进士,又考上翰林院庶吉士了呢?
这样好的机会,若是不抓住,真得会后悔一生。
所以在这条上谕登上邸报后,有不少本来觉得自己没打算参加四十五年会试举人也决计要下场一试!
说不定自己就中了呢?
贾珠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改变了自己的心意。
他对自己的读书天赋也心知肚明——无论是秀才还是举人,他都是吊车尾考中的。
虽然府里人都在吹嘘他的天资,但他知道,他能考中,只是因为自己勤奋。
会试这一关,有天南地北的举子共同竞争,贾珠不认为自己有战胜他们的本事。
或许今年这一科,是他考中几率最大的一科……
而且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也大好了,参加会试也不会影响到什么的。
王夫人已经被下人的阿谀奉承彻底冲昏了头脑,一心觉得贾珠能够高中。
因此在贾珠提出自己想参加此次科举考试时,她只是意思意思地拦了一下。
在贾珠分析利弊后,她很快就同意了。
而贾政……
他素来视儿子的科名如命,又听程日兴他们分析过今年这科考中的几率大,因此就算贾珠不主动提出来想要在今年参加会试,贾政也会建议贾珠去考。
更遑论贾珠早已做出了决定。
李纨倒是不想让贾珠去考这一科,会试最是熬心熬神,以贾珠这样孱弱的身体,怎么可能受得住?
可是她根本就不敢反对公婆,也劝不住丈夫。
贾母也提出了反对意见。
可是贾政和贾珠都坚持要去考,贾珠甚至跪下求她——贾母也害怕自己的阻挠会耽误贾珠的前程,日后贾珠怨怪她,便没有坚决地反对……
贾珠要参加会试的消息传出来后,那些蠢蠢欲动的丫鬟们瞬间偃旗息鼓。
若是因为搔首弄姿耽误了珠大爷的前程,老太太和太太可饶不了她们!
贾璋也决定去参加今年的县试,皇帝老爷开恩科,今年录取童生和秀才的名额也变多了——而贾璋虽然只有六岁,却已经学完了四书、《诗经》和《春秋》,蒋凤举又教了他做文章与试帖诗的技巧,程文也开始背诵了。
参加县试这个等级的考试完全不是问题。
“你文章火候已到,完全可以下场一试。今年圣人万寿,录取名额增加。你去参加考试,考上童生可谓是手掐把拿……”
蒋凤举笑眯眯地对他的学生说道。
他之前没提出让贾璋去考,不过是心疼学生,舍不得贾璋小小年纪就去宛平折腾。
可眼下有了增加录取名额的大好事,蒋凤举也顾不得贾璋年纪的大小了。
这可是几十年都难得有一回的好事,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儿了。
他不但让贾璋去考,还打算把自己的孙子也踢回老家参加县试。
蒋凤举的官职低,他孙儿还需要去原籍参加科举考试。
贾璋也决定听从蒋凤举的建议。
县试每场只考一天,就算天气冷他也熬得住。
无非是多穿几层衣裳的事儿。
他这一世自小习武,父亲又专门请了擅长整治药膳的婆子给他做补品,身体保养得非常好。
只要没有倒霉到遇到倒春寒,他就不可能生病。
而且府里有供奉的大夫,祖母那里还能请太医,就算得了病,大抵也不会留什么病根儿。
他自己心里有数,若是真得病得严重,放弃这次机会立刻退出考试就是,也不会损害身体。
这样的良机实在难得,确实不容错过……
在做出让贾璋参加县试的决定后,蒋凤举就通知了贾璋的父亲贾赦。
参加县试时需要办理的寄籍、结保等手续都需要贾赦这个当爹的替家长去办理。
贾赦平素少有出门上朝的时候,但是邸报还是有的。
因为贾璋的缘故,他对科举考试也很上心。
他对今年恩科的事情也一清二楚,所以即便担心贾璋年纪太小,也没有反对贾璋下场一试。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增加录取名额的好事儿不是年年都有的。
说不得整个国朝就这么一回呢?
像当今皇上这样长寿的帝王可不多。
贾赦找来了林之孝,让他拿着帖子去办理这些手续。
同时,他还吸取了从贾珠那里得到的经验教训,让王善保把荣国府的供奉大夫请来给贾璋请平安脉。
又吩咐跑腿儿的小厮,去厨房那边吩咐一声,璋三爷要参加科举了,例菜要加倍。
至于花销……
按贾珠的例,一应花费都从公中出。
王夫人得知此事后,腹诽大房嫉妒她珠哥儿都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居然让贾璋那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崽子去参加县试。
也不看看那个只会讨好老太太的小崽子能不能和她珠哥儿相提并论!
贾赦那个贪花好色的老酒鬼还说什么“按珠哥儿的例”!
那贾璋不过是续弦生的次子,哪里比得上珠哥儿这个原配所生的嫡长子高贵?
奈何她就是再不愿意,也得同意林之孝支钱。
贾赦是个混不吝的,王夫人要是敢不给钱,贾赦就能立即闹起来。
弟媳妇管家,克扣大伯嫡子,这可是天大的笑话!给满京城看。
令王夫人更生气的是,她还没法子跟贾母上眼药。
往常贾赦漫天撒钱,支大笔银子买丫头买古董,她还能去贾母那里说贾赦坏话。
这可不是她在损人不利己,每次她告完刁状,贾母都会给贾政贴补私房。
可现在贾赦是为了贾母的宝贝孙子要钱。
她要是去和贾母说坏话,贾母肯定会觉得她这个做婶娘的连小孩子都容不下,不够慈爱。
没错,人这种生物最会双标。
贾母做媳妇时可以讨厌庶子、讨厌侄子乃至讨厌贾赦这个和她不亲的嫡亲儿子。
但是到了媳妇这里,贾母就要施加不同标准了。
邢夫人对儿子参加县试的事情既期待又担忧。
期待是期待贾璋榜上有名未来可期,担忧则是担忧贾璋的康健。
贾珠被科考磋磨成什么样子了?她璋哥儿身体是好,可是……
只是她儿子看起来兴兴头头的,她也不好给儿子浇凉水。
二月初二,顺天府下宛平、大兴两县对外就张贴了告示:顺天府县试时间被定于二月十六,考点定在两县的县衙。
在京三品官员子弟可以寄籍在顺天府参加科考,贾璋身为一等奉国将军贾赦之子,自然名在其列。
至于考试的一应手续,包括寄籍文书、结保文书等,都由林之孝提前办妥,不消贾璋操心。
贾璋只消在考试前亲自去宛平县衙礼房验明正身,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及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履历,正式报名即可。
天子脚下一块砖头都能砸死三个官。
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宛平和大兴两县简直就是惨中最惨之县——以上这三条他们全中。
在别的地方做县太爷做胥吏能耍威风摆阔。
在京城这地界,是虎你得窝着,是龙你得盘着,却是万万嚣张不得的。
在这权力的核心地带里,就连主官位居三品的顺天府衙门的日子都不好过,更别提宛平和大兴两个县衙了。
所以宛平县衙的小吏都是相当有眼色的——这些人对京城各家权贵如数家珍,平时极尽见风使舵之能事。
荣国府贾家虽没有当年老国公还在时的风光,但碾死他们,还是如同碾死蚂蚁一般简单的。
因此这些小吏见贾璋前来报名时,态度也是极恭敬的。
在整个报名的过程中,贾璋没受到半点儿刁难,顺顺利利地报了名。
在县试正式开考前,蒋凤举和贾赦分别通过自己的门路打听了宛平县令的文风倾向给贾璋作参考。
贾家不混文人圈儿,消息有些不通畅。
但贾赦品级高,大朝散了后请人出去喝酒,人家总不能无缘无故地伸手打笑脸人。
所以他还真问出了些有用的消息。
县试二月十六开考,贾赦和邢夫人打算让王善保和高彬去陪考。
贾琏也主动提出来,他也要去陪考。
邢夫人本不放心贾琏这个半大小子照顾贾璋的,但一想到还有王善保和高彬这两个妥帖人跟着,她也不必过于担心。
在贾母同意贾琏照顾贾璋后,邢夫人就由着贾琏去了。
二月十六日早上,贾璋兄弟二人用过早膳后就要前往宛平县衙的考棚。
邢夫人给贾璋准备了好几层暖缎单衣,又给他披上了雪青色羽纱狐狸皮里儿的斗篷。
考试时不能穿夹层衣服,只能多穿几套单衣。
邢夫人担心贾璋穿绣娘赶制出来的衣服不服帖,特意给贾璋新量了尺寸,亲手给他做了衣裳,这才放下心来。
贾母也殷殷叮嘱了贾璋好些话,无非是照顾好自己云云。
然后又吩咐贾琏记得照顾好弟弟,出门在外不要贪玩,要听王善保和高彬的话。
贾璋和贾琏两人连连应是。
贾母又给王善保和高彬拿了赏钱,让他好生照顾贾璋。
贾璋知道,老太太偏心二叔,可是是老太太对他的好也不是假的。
清官难断家务事,贾璋也只能和光同尘。

第20章 县试初试诗清文尧,五场连考文思泉涌
早春时节天气阴凉, 所幸天公作美,今年没有倒春寒。
贾璋来考试的这一天也没有下雪。
兄弟两人坐车坐了大半个时辰才到宛平县衙。
这时候,天还没亮透, 苍穹上尚且悬垂着星子,荧荧惑惑。
而在考棚之外, 已经排起了长龙。
贾琏、王善保和高彬几人把贾璋送到了与他结保的五人小组里。
贾璋的结保人都是后街贾家的旁支, 对待贾璋这个嫡支少爷都十分热情。
科举考试中结保人互相连坐, 所以贾赦给儿子找的结保人都是族中子弟。
这些族中子弟都靠着荣宁二府过活,纵然常出纨绔,也不敢在正经事上作妖。
王善保不错眼儿地盯着贾璋的考篮——这东西最容易被人动手脚, 王善保被蒋凤举和邢夫人分别嘱咐过好几回, 万万看紧了贾璋的考篮, 断不得有一点儿马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