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回七零,家有神兽(水波1984)


一家四口,很是养眼,虽然没有逆天的颜值,但也是男的温文尔雅,女的清雅秀丽,孩子活泼可爱!

提起果树,还得感谢王姐。
那天说完之后,第二天,王姐就带来了大大小小二十来棵的果树,种类繁多。
香蕉树,荔枝树,莲雾树,菠萝蜜树,芒果树……有很多于茵也不认识,反正这些树能把她家院子整成一个小型的植物园了。
王姐帮着她把果树拉回家,王姐赶回去上班了,于茵请了一会假,把明年能挂果的先栽在院子规划好的地方,挖坑,浇上灵泉水,把树放进去,培上土,用脚踩踩。
同样的操作,于茵把几棵大点的树栽上了,又象征性的栽了几棵小的,其他的都放空间里去了,晚上再栽上。谁也不会过问她一共拿了多少果树,王姐都不一定记得。
洗完手,把答应给王姐的布料拿好,又抓了一把大白兔奶糖,毕竟,这树比自己想象的多多了,值了。
王姐接过布,很满意,再看见大白兔奶糖,那就更满意了,家里孩子能解解馋了,有钱都不好买,何况她家没那条件买大白兔奶糖吃呢。
有了果树交换的事,王姐和于茵相处的更好了,好像两人之间有了什么共同的秘密一样,有事彼此帮助一下,工作生活都方便多了。
进入八月以后,小家伙们也过了百天,医生检查说,没问题了,和其他同龄孩子没啥区别了,体重也上来了。之后多注意营养,早产的底子,平时没啥事,要是天气变化太大或是过于疲累,都会有反应。
于茵心放下来了,只要不耽误正常生长发育,其他的慢慢养,有苗不愁长不是。
长肉以后,孩子的容貌也发生变化,男孩很明显,很像爸爸,女儿则是挑着两人的优点长得,更精致一些。这回可以确定,没有抱错,是亲生的。
现在百天也不能庆祝,于茵和卢书睿抱着孩子去照相馆照相,一个孩子一张单人照,俩人坐一起照了一张,一家四口照了一张全家福,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坐在凳子上,背景是一棵大树。
过了百天,平平没什么改变,安安却跃跃欲试,总想翻身。都说三翻六坐七爬,还挺准的,虽然一次都没翻成功,早晚的事。
而八月,也是各种菌子旺盛的季节。
于茵每天早早起来,背着背筐就上山了,此时,山上的人已经很多了,都是起早采菌子的。
山也不是原始森林的大山,只是边边角角,连大山边都没到。
据说,大山里有很多危险的动物,老虎,野牛,大象,最多的是毒蛇,让人防不胜防。
其实,于茵认识的菌子不多,都是常见的那些,像青头菌,干巴菌,鸡枞菌,牛肝菌,扫把菌,见手青,奶浆菌……还有很多认识不认识的,叫上来名字和叫不上来名字的,多了去了,云省这边,可食用的菌类有二百多种,占了全世界可食用菌的一半还多,形成了特有的“菌文化”。
雨后的山林蘑菇到处可见,就看你识不识货,能不能避开有毒的蘑菇。这里,就是颜色不鲜艳,灰色的也有很多是有毒的,整不好。就像儿歌唱的“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于茵挑自己认识的牛肝菌,扫把菌,青头菌采,也有一些是自己不认识但知道可食用的,于茵也采。
不一会就采一筐,筐满了就往空间里放,为了储存东西,于茵也是煞费苦心。在空间里存放了好几十个大竹筐,当做储物格子来使用,一字排开,摆了两大排,在空间的硬土地上。(后面就用小广场代替硬土地)
说起竹筐,于茵跑去善于竹制品编制的傣族寨子,说是帮于爸爸他们建设兵团购买的,他们自己编的筐不结实。老阿叔美滋滋的卖给于茵好几十个大竹筐,还送她好几个小竹制品,美观又实用。
掐着时间,于茵把最后采的一筐蘑菇背回家,卢书睿已经做好了饭,喂完孩子,连卫生都收拾完了。这么能干的卢同志,于茵越来越满意了。
“你去洗漱,我来晾晒。”
“行,平铺在竹匾上就行。”
快速洗漱完,又上楼换了衣服,下楼吃饭,真饿了,在山上啃了两个西红柿和一根黄瓜,没当什么事。饿了,只有碳水化合物和肉才能解决,其他都白扯。
吃了饭,又带着孩子去上班,如果看天气不好,还要跑回去把蘑菇拿回屋里,免得被雨淋湿了。
“你这打算晒多些蘑菇啊,现吃现采呗,哪个季节都有。”
王姐她们来的时间长,认识的植物,蘑菇什么的比于茵多的多。
“我这不是还得给沪市寄一些过去吗,孩子她二姑没少给我们寄东西,咱不得投桃报李,也给她们寄点特产什么的?”
“也是,有来有往才能长久。”
时间匆匆忙忙,转眼又到了休息日了。
“我今天去的时间要长一些,多采点,也就差不多了,你看好家和孩子。”
“知道了,你自己小心点,不能往深山去,太危险。”
“知道了,我带了吃的,要是晚了,你就自己先吃吧。”
于茵说着就出了院子,希望今天能碰到鸡枞菌,也好熬点鸡枞油给小哥寄过去。
一路采采采,空间又多了不少各种菌子,还有一些野果,认识的药材,凡事于茵认识的,有用的,都没放过。
“哇哦,真是没白念叨,前面一大片鸡枞菌,啥也不说,开采。”
于茵脑子闪过这一段话,手已经动作了。这一片鸡枞菌能采几大筐,赚到了。
鸡枞与白蚁共生,今年长过鸡枞的地方,如无意外,明年在这个地方还会生长。于茵发现的鸡枞颜色呈淡黄色,伞盖未开。
采鸡枞也是考究的事,要抓紧时机。鸡枞以顶上伞盖未张时最鲜嫩肥美,若候其出土,伞盖一张,马上“纷披”,肉就老了。采了鸡枞,要根部涂点湿泥,可“养”它一二日,日子过了则菌干如柴。
于茵有空间这个作弊神器,不怕它变老,就是采,啥也不想。
等这片鸡枞全部归入囊中,于茵又做了标记,确保明年还能找到地方,这才背着背筐,拎着挎筐往家走去。
有了这一筐明面上的鸡枞菌,到时候多熬点鸡枞油,给小哥和卢二姐,卢奶奶都寄一些过去,早上拌面吃,能香的把舌头吞掉。

第23章 于家哥姐来信
一天的假期就这样在山上度过了一半,伴着丝丝细雨,于茵一步三滑的走回了家。
“我煮了红糖姜水,你快喝点。”
后勤工作做得蛮到位的,于茵接过红糖姜水,趁热喝了一大搪瓷缸子,出了一身汗,舒服。
洗了个澡,吃了点饭,别说,卢同志做饭水平见长。
“今天点好,找到一大片鸡枞菌,都是伞盖要开未开的,做油鸡枞最好。这回多做点,之前和阿香换的菜籽油还有不少,派上用场了。做好了,给我小哥还有二姐,奶奶她们寄一些过去。”
于茵和卢书睿把蘑菇铺在竹匾上,外面下小雨,只能先放屋里了。鸡枞菌,一会都给它收拾出来,直接做成油鸡枞。
两人边干活边聊天,时不时的还得回小崽子一句半句的,总之,一家四口还挺温馨的。
而建设兵团家属院内,于母今天也休息,正在看大儿子和大女儿的来信。
于家大哥于凯,大学毕业,分去了阳市的造船厂,是一名很优秀的工程师。妻子魏明月是阳市人,家里人都是在造船厂工作。魏明月中专毕业,是厂里的干事。两人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大的是男孩,五岁多,小的不满三岁。
而于家大姐于晴,赶上大学的最后一班车,毕业就分到阳市铁路局,而姐夫杜朝阳家里都是铁路系统的,父亲更是地位不低,家里条件相当不错。两人有一个不到三岁的儿子,现在又怀孕了。
于母看着信,眉眼间都带着笑。
不管怎么说,家里的长子都是付出最多心血的,尤其这个长子还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作为新手父母,心里充满希望和激动。
而大女儿从小聪明,要强,还会撒娇,于母也是真心的喜爱。等到了第三个,第四个乃至老儿子,心思用的就少了,孩子多了,负担重了,忙着填饱这几张嘴,很多时候就会忽略安静的那个。
信里,孙子说想吃甜甜的果干,大闺女怀孕了,反应挺大的,想吃之前寄过去的果干和酸笋。于母这些年,没有帮着带孙子,也没有给大女儿坐月子,心里挺愧疚的。
只是想些吃的,那好办。只是之前的吃的,用的都是于茵准备的,她还真不知道都有些什么,还得去问问于茵。
而于茵和卢书睿正在忙着整理鸡枞菌呢,蘑菇好吃,收起来了就不太容易了。
从院子里揪了一些南瓜叶子,南瓜叶子上有倒刺,用来清理蘑菇最好不过了。
两人一手拿着一个南瓜叶子,小心的把鸡枞菌上的草沫子和泥土刮掉,别说,还挺好用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两人边看着孩子边干着,速度也挺快的。
于母到的时候,于茵刚把这些鸡枞菌清洗干净,放在竹编筐里控水,得把鸡枞菌表面的水控干,才能进行下一步。
“妈,你今天休息啊?”
“嗯,休息。平平安安,姥姥来了,还认识姥姥吗?”
于母先看看了两个小的,伺候的不错,白白胖胖的,和刚出生时判若两人。
“于康在奶奶家待的挺好的,什么时候回来?”
“还得几天,怎么也得二十几号吧,你徐叔叔休完假回来才能把他捎回来。”
于父是家里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爷爷奶奶对所有孙子孙女都差不多,但是对大哥于凯和小弟于康还是有所不同。
大哥是长子长孙,出生就决定了地位,何况还那么优秀,而小弟于康完全是占了年龄最小的优势,是所有兄弟姐妹中最小的。
这次也是奶奶想小孙子了,又有顺路的朋友帮着带过去,要不也没办法,谁也没有时间送他过去。
“于茵,你大姐又怀孕了,刚检查出来的。”
“那得恭喜她了。”
于茵和大姐感情不深,小的时候被嫌弃反应慢,被小朋友嘲笑有个傻子妹妹,她大姐于晴羞于提起她。
“她害喜严重,想吃点之前寄过去的果干,你这还有吗?”
于茵听了于母的话也没什么太大波动,五个手指有长有短,对子女的爱也不会是相同的。被抛弃过的人,对这些都免疫了,况且,于母还不是那么偏心。
“没有了,今年没晒多少。”
“一点也不剩了,安泽也说要吃果干,我这从没弄过,也不知道怎么整。”
于茵没有搭话,不管谁想吃,她也没有,都寄出去了。
前一阵晒了一些,都给卢二姐寄过去了,让她帮忙买一些轻便的蚊帐。于茵还特意换了不少茶叶,知道最后办事的是卢二姐夫,投其所好,让人开心的帮忙办事。
于母看于茵没有接话,虽然不太高兴,但也没说什么,只说自己去家属院看看,有没有存货多的,自己去换点。
送走于母,卢书睿看着心情没有变化的于茵,有点不理解,明明家里还有点,为什么说没有了。
“怎么,觉得奇怪,为什么不给我妈拿果干?”
“有点好奇,你和你姐你哥关系不好?”
卢书睿知道于茵不是小气的人,从她给自己爷爷奶奶和二姐他们寄的东西,能看出来,她为人处世挺大方的。
“关系就那样吧,没有多好也没有多坏,我十二岁随我爸调到这,她们留在阳市上学,后来工作,结婚,相处的时间不多。”
自从她们来到云省以后,大哥大姐总共也没来过两回,来了也是各种嫌弃。
很多事情,于茵不想多提,一是那是原主的亲身经历,她只是有记忆,没有那么深的感触,二是,自从她来了以后,所谓的哥姐也没和她联系过,连生孩子都是通过于母,一人给包了个红包。
于茵这辈子就想过得随意,不想勉强自己,合则来不合则去,地球离了谁都不会停止转动的。
看出来于茵不想多说,卢书睿也没有在继续这个话题,哪家没有一点矛盾,就他们家不也是破事一大堆。他妈的爱面子,他大姐的自我,他小弟的……
不想那么多了,鸡枞菌控水控的差不多了,于茵得去看看,如果水控干了,就要准备小料,做油鸡枞是真格的。这么好的鸡枞挺难得的,得给小哥多寄点,自己吃,还能分给战友尝尝,吃人嘴软,能照顾他小哥一些。
于茵感觉都能闻到,鸡枞菌在油里煸炒散发的香味了。

第24章 空间大丰收
要做油鸡枞,就得先把控干水分的鸡枞菌柄撕成细丝,菌伞切成差不多粗细的丝。锅里倒入菜籽油,油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段,葱段,花椒,大料等调料,慢慢炸至辣椒微微发黑,捞出调料,把控干水的鸡枞丝放入油锅,慢慢榨干水分,就做好了。
为了防止变坏,于茵还往里面放了一点盐。
把家里能找到的罐头瓶子都找出来,刷干净,用开水煮过,控干水,再把炸好的鸡枞菌装到罐头瓶子里,最后把锅里炸鸡枞的油倒进去,封盖,就可以寄走了。
一筐鸡枞菌,最后做出七罐头瓶子油鸡枞。给小哥寄去三瓶,他那人多,也不能吃独食,再给卢奶奶和卢母一人一瓶,卢二姐寄去两瓶,至于卢家其他人就算了。
忙乎到很晚,于茵确认一下两个小崽子睡熟了,才悄悄进了空间。
这段时间忙着采菌子,空间都没怎么进来过。
于茵被空间的变化惊住了,这是什么神仙地方,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果树。当时栽的小树苗又发了新芽,郁郁葱葱的。
最让人喜悦的是那一片粮食,小麦已经抽穗了,稻子也扬花了,玉米棒子一尺来长了,土豆花都开了,还有那油菜花开的绚烂……一派丰收景象!
更为令人吃惊的是,那边鸡棚里传来小鸡崽叽喳的叫声,于茵快步走过去,一群焦黄的,毛茸茸的小鸡崽破壳而出,正在找吃的,于茵要是再晚进来几天,没准都饿死了。
当时拿回三十个种蛋,于茵按照以往的经验,找来一个宽口竹筐,里面放上干稻草,又铺上一层破衣服,把鸡蛋摆好,又盖了一个小破被子。这些天,忙着采菌子,把它给忘脑后去了,之前还时不时的看看,没想到,再见面换了物种了。
赶紧去菜地,薅了一把菜叶子,撕碎扔在棚子里,又拿东西盛点灵泉水给它们。
于茵在心里嘀咕着,快点吃,快点喝,好快快长大,这待遇和我一个级别的了。
种植区巡视完了,又转战小广场,看看自己的战利品。
小广场上的一侧,并排摆着几十个大竹筐,现在,多半是空的。
先成熟的豆角,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都摘下来一些存在筐里了,而秧上还有一嘟噜一嘟噜等着摘的菜呢。而于茵最关心的蘑菇也被放在筐里了,还保持着刚摘下来的新鲜度,这空间,爱了!
看着空间里各种粮食,蔬菜,想象着以后鸡鸭满地,硕果累累,于茵乐了。
以后再试试,看灵泉水里能不能养鱼,养鸭子,再种点莲藕,她不介意和鸭子一起喝水,想着老鸭汤的美味,都克服了。
空间里的植物长得好,院子里面的菜也可以吃了。
虽然结的稀稀拉拉的,但是豆角,茄子,西红柿,辣椒……都成熟了,已经吃了好几顿了。
卢书睿尤其钟爱西红柿,生吃或炒熟了都行,伺候园子比于茵还上心。
王姐来看过一次,羡慕坏了,自己家院子里的菜总是养不活,长一段时不等咋地呢,烂了。
于茵摘了西红柿和黄瓜送给王姐,收到她一连串的道谢声。
南疆这边,怎么说呢,吃饱不是问题,大自然馈赠的物种太丰富,只要不懒,填饱肚子不是事。
但是想要吃好就不容易了,很多物资都是定量的,尤其是油脂类的。
缘于气候影响,这的家禽很难养大,导致吃肉困难。尤其建设兵团那,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是大姑娘饭量也不小。
缺少油水的饭菜不抗饿,长身体的时候嘴馋,导致一些管不住自己的小青年总去家属院或是少数民族寨子偷鸡,使得双方摩擦不断,关系紧张。
这些都和于茵没啥关系,她现在顾不了那么多,自己的日子才刚有点起色,管不了别人的死活。
不是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吗?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在地里位置敏感的边境,要是不管不顾的当好人,分分钟就得被扒了马甲。于茵不是坏人,但也不是圣母玛利亚,更不是傻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