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回七零,家有神兽(水波1984)


“茵茵,你不来电话我也想打给你的,这边的情况不太好,有不少知青遗留下的孩子被送进了孤儿院。有一些是父母都是知青的,有一些是一方是知青的。
他们离开了,却很少带走孩子或是另一半的。你也知道,当地人结婚没有领结婚证的习惯,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多习惯了自己的结婚风俗。以至于,他(她)回城了,走的一点不犹豫,还没法阻拦。
一部分孩子父母是不同城市的,双方都不想要孩子,结果,人走了,孩子都留在这了。当地政府也没办法带着孩子去找他们的父母,太远了。孩子们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也就十二三岁,剩下的基本都是七八岁的。
还有一部分,配偶是当地,她(他)们走了,另一半被抛下了,孩子也没带。男方还好一点,带着孩子也能生活,女人就惨了,一个人负担生活,还有流言蜚语,很多承受不住,独自离开或是想不开了,孩子都被送到孤儿院了。
孩子太多,当地政府也不宽裕,只能保证基本温饱,但是其他就没有了。我想着,你不是说要帮助这帮孩子吗,现在他们急需一批被褥,衣服,最好能有一批学习用品。”
阿香也没办法,她虽然也挣了一些钱?但是也就够自己家生活无忧,能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不时的改善一下伙食,其他的,真是有心无力了。
“行,我明白了,这事,我明天和厂里人商量一下,看怎么做比较合适,尽快给你一个答复。”于茵挂了电话,心里开始盘算。
云省很大,全国更大,她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能做的不多。她不会盲目的做慈善,那样,很容易最后里外不是人。
转天,于茵去了厂里,她需要和钟良和梁哥商量一下,怎么操作比较合理。
“云省的孤儿院?为什么是云省的孤儿院?”钟良知道于茵想要做慈善,但是不理解为什么是云省的孤儿院,他们沪市也有很多的孤儿院啊!
“一个原因是我在那生活了十多年,那算是我的第二故乡。还有一个就是,那块现在的条件太不好了,老百姓自己都刚混个温饱,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孤儿院的条件就更差了,那里的孩子,现在只能说维持基本的活着的需求,其他的一切就顾不上了。我想尽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多的帮助一些孩子,起码,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穿,能学习一些知识。”
于茵想着,让他们做一些技术,以后进入社会,能有一个谋生的手段,不至于饿死自己。
“你这想法不错,那些偏远地区的孩子很苦,他们从社会上得到的帮助不多。那你想怎么帮助,直接捐钱吗?”梁超以前出任务,去过一些偏远地区,真的很苦。
“不能直接捐钱,如果于茵姐是真的想为那些孩子做点什么事,那就不要直接捐钱,那几年可操作的空间太大,咱们没法追踪。”钟良虽然没有接触过慈善的事,但是,有的事情,一通百通的。
“我也不打算捐钱,阿香说现在一些孤儿院急需一批被褥和换洗衣服。我现在想的是,我们是去当地采买物资还是在这采买物资以后在运输过去。”于茵知道当地的物资比较便宜,但是货源有限制,很多东西都没有。
“于茵,云省那边气候温暖,衣物不需要多厚,我们是不是可以采买一批适合的布料,再采买一些棉花运过去,请当地的百姓做成成品,再捐给孤儿院,这样,我们的成本会降低不少,孩子们用着也实惠。”
梁超不愧是管后勤的,提出的意见很中肯。现在的成衣价格都不便宜,但是棉布价格还可以,中间有很大的差价。
“梁哥这个主意不错,于茵姐你的捐赠不只这一次,是打算长久做下去的,所以,我们也要做长远的打算。而且,自己制作,也可以在不显眼的地方,印上我们的标志,对我们的品牌有宣传作用。”
钟良想的比较多,做好事也要留名的。

晚上,于茵和卢书睿说起这件事,他也很支持。
“茵茵,你们打算自己去一趟云省嘛?”卢书睿不知道于茵怎么打算的,他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是有这个打算,想着第一次还是自己去看看,到时候可以随时调整方案。怎么,你有什么想法?”
“我想着,要不要带着孩子们去看看。让他们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看看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人,他们无依无靠,活的很是艰辛。咱们家的孩子,一直生活的很富裕,应该让他们看看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不一样的风景。”
于茵没想到卢书睿会说这些,她有过后世的记忆!那时候的孩子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王子的。虽说也有一些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什么的,但是,大多数的孩子的生活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于茵觉得自己家的四个孩子已经很自立了,房间自己收拾,自己上学,自己放学回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时,还能帮助家人做一些事情,她很骄傲的。
但是,于茵忘了了这是八十年代,大多数的孩子都是钥匙儿童,他们都是上学的时候脖子上挂着钥匙,放学以后,自己回家,开门进屋写作业,有的可能还要做晚饭。
卢书睿能说出这一条,说明家里的孩子确实需要知道一些现实了。
“我们怎么也得十月份左右能出发,到时候给他们请假吧,她们的功课都不错,请几天假也不影响什么。再说,还有你这个博士生呢,是不是,卢博士?”于茵笑着揶揄着,眼睛里有光。
“茵茵,从阳市回来以后,你的心敞开了不少,不经意间就自然玩笑,这样真好!”
“是吗,那我以后多笑笑,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于茵也觉得从老家回来以后她轻松多了,最明显的是晚上很少做梦了,睡眠好了很多。
两个人,说了很多心里话,都觉得很不错。
于茵和阿香沟通了一番,决定自己从厂家购买布料和棉花,到时候由阿香组织人力做成成品,再送到孤儿院去。这样,可以精准的帮扶到孤儿院的孩子们。
阿香觉得这样不错,不仅能帮到孤儿院的孩子们,还能帮助一些家庭主妇,做一件衣服,手工费也不少呢。
于茵把事情确定了,就让梁哥去了解各个棉纺厂的情况,购买一批经济又实惠的棉布,到时候发到云省。顺便打听一下,棉花能不能买到。
事情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四个孩子也开学了,安安和平平初三了,快快和慢慢也六年级了,都到了一个关键点,也不知道请假的时候好不好请呢。
临走之前,于茵又把各个厂子,店铺的的负责人召集一起开了个会,把一些事情做了安排,如果有什么事情,来厂里找梁哥,这次何海峰和钟良也同行。
何海峰顺路去开发市场,钟良要了解相关事情,以后这些事他也要经手的。
因为要带着孩子,到了地方以后还要清点物资,这次,于茵还带了林东和保卫科的两个同事,他们的武力值高,安全上有保证。虽然这一年国家打击罪犯的力度很大,所谓的严打也开始了,但是以防万一,还是做好准备。
卢书睿也请了假,他也想回去看看。哪里有他的青春,他在那待了小十年呢。
时间确定了,就在十月一日,卢书睿特意去学校给几个孩子请假,这一来一回,路上就需要好几天,怎么也得请半个月的假。老师虽然不太乐意,但是鉴于安安几个成绩好,老师最后也批准了。
收拾好行李,于茵一家六口又做好了出行了的准备。胡婶和胡叔留守,还要腌制一些咸菜,收拾蔬菜,也很忙呢。
一行十多个人,于茵定的是卧铺,不然这么多天,真的受不了。因为是出差,吃喝都给报销,何海峰带着的销售还有安保人员都挺高兴的,他们都没去过云省。
何海峰去过,他以前出任务的时候在那边的原始森林里穿行过。
安安喜欢和何海峰聊天,她喜欢那些部队里的事情,百听不厌,拉着平平一起听着。
车上人不少,好在他们是卧铺,于茵一家六口正好睡一起的六张床,其他人的铺位在于茵她们的两侧,相互有个照应。
一路上吃吃喝喝,他们这一群人,也没人敢惹他们。于茵也没看到有什么人贩子还是小偷什么的,连霸占铺位的都没有,可能被他们吓到了。
一路顺利的到了昆明,阿香她们现在生活的地方。
“茵茵,这里!”阿香在接站口挥着手,她太高兴了,于茵六七年没回来了。
“阿香!”
两人接上头,有很多话要说,但是还有一群人呢,先找地方安置下来。
阿香带着她们到了市里比较大的招待所,环境很好,这里大多数是军区的人住,安全很有保障。这还得多亏了阿香家的杨树,他帮着定的。
何海峰在这也有认识的战友,他还说有时间去见见面。
住的地方安排好了,他们先去吃饭,阿香给他们接风。何海峰他们原来不打算去的,但是于茵和阿香极力邀请,钟良带头,大伙一起去吃了本地的特色菜。
云省的菜都很怪,各种鲜花不说,还有不少虫子,刚一上来,很多人都不敢吃。后来,还是看于茵他们吃的很香,才敢下筷子。别说,看着吓人,吃起来还不错,除了个别的真适应不了,其他的都还不错。
吃完饭,于茵要和阿香叙旧,卢书睿和钟良他们带着一行人去溜达了,去看看不一样的城市街景。
“茵茵,没想到你会过来,这时候不忙吗?”
阿香知道于茵要来的时候还很诧异,她知道于茵的摊子铺的挺大的。
“还行吧,每个厂子或是店里都有负责人,我平时也不用天天去的。要是什么都需要我盯着,我不得累死啊?”于茵的理想是在自己的农场里躺平,什么都不干。
“你这心真大,也放心。我就不行,每天忙忙叨叨的,总觉得他们干不好,糊弄我。”
阿香想想自己辞职以后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工作,其他时间给了孩子,自己没有什么时间,有点累了,以后是不是也要向茵茵学习,学会放手。
许久不见的朋友,能聊的话题太多,直到孩子们回来,才不说了,有点意犹未尽。

阿香知道她们不会起的太早,来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
“哎呀,出一趟门太不容易了!不说别的,就是这坐车,太累了。”
于茵活动一下筋骨,感觉自己老了。站在这片土地上,再也找不到当年背着背筐上山下山的感觉。自己当年是怎么走的呢,现在,一想就感觉腿疼。
“你就是缺乏锻炼,我现在还经常上山下山的,没觉得太累。”阿香她们寨子里上了年纪的阿奶,还一直上山摘野菜,采菌子……没有闲着的时候。
“嗯,我家安安都说我,锻炼身体,在我这只是一句口号了。”有一阵,安安监督着,于茵一直坚持锻炼了,后来,又自我懈怠了。
“你们吃点东西,我带你们去孤儿院转转,下午把货提出来,明天,开始加工。人都找好了,有缝纫机的,没缝纫机的,一天怎么也能做出几百套。”阿香在找人干活这块相当的熟练,这么多年的经验了。
“行,我们听你安排。”
于茵对这不熟,还是听令行事吧!
等于茵她们到孤儿院的时候,还是很震惊。虽然知道,条件不会太好,可是,没想到差到这个程度。
老旧的房屋,虽然是砖瓦房,但是很多地方都有坍塌的危险。院子里种了蔬菜,这是孩子们自己种的,他们就读于附近的小学,放学以后,就要忙着菜园子或者在附近捡柴……
这个时间,孩子们都去上课了,剩下的都是七岁以下的。看见于茵她们一群人进来,有一些害羞,躲在房间里,又不时的探出头来看看,很好奇。
于茵看了她们的房间,一排排的床铺,上面的被褥已经破旧,很多都开了花,露出里面的棉絮,也是又黑又硬,都板结了。每个房间里,除了床,就是一个长条的桌子,几个凳子,这是孩子写作业的地方。
每人有一个背筐,里面是他们的私人物品,一套换洗的衣服鞋袜,零零碎碎的小东西,漂亮的石子,一把干花,几张糖纸……
于茵她们大人心里不好受,安安几个更是,他们没有见过这样的住宿条件。在她们的记忆里,家里从二层小楼搬到花园洋房,他们的房间里摆满了自己喜欢的,需要的东西,丰富多彩。
这会过来,他们还带了一个自己的东西,想送给孤儿院的孩子。
平平选择的大多数书,安安用自己的钱买了一些跳绳,皮球,羽毛球……慢慢带来了很多的丝线和画笔,有水彩笔还有蜡笔。快快带的是小玩具,他玩过的铁皮青蛙,小汽车,积木……
孩子们想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带过来,分享给其他的孩子。可是,没想到他们连最基础的生活保障都差强人意,有点后悔了,还不如带点旧衣服过来呢。
“没关系,你们带的东西很好,让他们知道,除了努力生活,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在她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期待发芽长大。”
于茵的话让几个孩子心里好受一些,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很幸福也很幸运。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话一点不假。
于茵她们在孤儿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把每个角落都走了一遍。
“茵茵,这是张院长和徐干事。”阿香看见赶过来的两人,给于茵介绍。
“于同志你好,谢谢!”
张院长五十多岁的年纪,头发白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操心太多。
“于同志,我是徐梅,政府的工作人员,感谢你的支持,真的,我们这很少有人过来捐物资,太少了。”徐干事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女性,也许因为自己也有孩子,对孤儿院的孩子,多了一份同情心。
“你们客气了,我能做的有限,只是想帮一把,让孩子们生活稍微有点改变。张院长你们才是真正伟大的人,张罗着孩子们的吃喝拉撒,为她们操碎了心。”于茵能看出来,这个张院长应该放了很多心思在这个孤儿院,她的感情不一样。
“我是五十年代随着我丈夫来这边的,他曾是一名军人,后来牺牲了。我就一直留在这,没有离开,这里的孩子,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他们在,我觉得自己还有一个家,也想给孩子一个家。
他们只是运气不好,投错了胎,但是他们又有什么错呢?很多孩子是有记忆的,他们曾经有过家,只是后来被抛弃了。这样的孩子更辛苦,还不如从来没有得到过,曾经拥有又失去,更辛苦。
我们这里有五百多个孩子,是本省最大的孤儿院。很多地方不具备办孤儿院的条件,就都送到这里来了。她们大多都是健康的孩子,还能照顾好自己,还有一些是出生就不健康的,被抛弃的。”
张院长说起孤儿院的事情,眼里是有光的,她是真的把这里当成家了。
于茵没想到孤儿院的孩子这么多,刚才参观的时候,看到的床铺是不少,但也没有想到有这么多。可能比较小的孩子是几个人一起睡的。
“张院长,我们带了一批布料和棉花过来,想着给孩子们做一些被褥和换洗的衣服。你这边能给我们提供一下衣服尺码的大概范围吗?”
“可以,只是你们怎么做?”张院长没想到于茵她们会想着给孩子们做衣服,以为只是捐一点钱什么的。
“阿香找了一些有空闲的家庭主妇们,她们帮着做,我们付相应的费用。”
“于同志,我认识服装厂的厂长,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也经常帮助我们孤儿院。衣服可以交给他们做,这样比较省事,也能省下一些加工费。”张院长也是想给于茵省点钱。
“那太好了,这样,我们就把被褥交给她们做,衣服交给服装厂,这样速度也会快一点。”于茵倒是没想省那些加工费,就是觉得早一点做出来,孩子也能早一点穿上。
张院长说她会和服装厂联系,明天应该就可以制作。他们服装厂现在的效益不是很好,活也不多。
于茵她们看事情说的差不多了,约定明天过来,物资下午能到,明天直接拉到孤儿院,再发给孩子们。

晚上,于茵一家和阿香一家聚了一下。
阿香家三个孩子比于茵家的都小一些,杨树这几年职位升了一些,现在已经是团长了,前途不可限量。
提到孤儿院的孩子们,杨树也是感慨万千,他们部队也会有这种烈士遗孤,他和战友也会定时的给寄一些钱过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