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没有打你姐,就是,他在外面有相好的,还不止一个。”于母本来不想说的,她知道于晴好面子,不想让别人知道她过得不好。
“有相好的,那不是作风问题吗?于晴有证据吗?”于军从没想过杜朝阳还有这爱好,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于晴抓住过两回,后来杜朝阳做的比较隐晦了,不知道在哪乱搞了。”于母还跟着找了几回,但是没有找到。
“于晴怎么想的,她想不想离婚?”于军觉得要是杜朝阳真的在外面有相好的了。那就离婚,还等什么呢。
“离婚,怎么能离婚呢?你姐都三十多快四十了,离婚了怎么办,别人的吐沫星会淹死她的。”于母从没想到让于晴离婚的,这时候离婚多丢人,而且,于晴也不想离婚。
于晴的公公在铁路局算得上是二把手,有实权的,而且还在位,还得几年才能退休呢。
于晴因为她公公的关系,工作轻松,工资也不低,要是离婚了,什么都没了。
再说杜朝阳虽说作风不怎么地,但是能力还不错的?有他老子铺路,前程一片大好。而且,她们还有三个孩子呢,两儿一女,她家晴晴可是打破杜家几代单传的命运的。
“不离婚,那让我们找杜朝阳说什么?”于军不理解,他姐有工作,还是大学毕业,怎么就不能离婚了,为什么要忍受男人的不忠。
“找杜朝阳说说,你这都是什么级别了,还不能震慑他一下,让他以后不出去找别的女人,好好和晴晴过日子。”于母只是想让于军和于凯去吓唬一下杜朝阳,让他和外面的断了,和晴晴好好过日子。
“妈,杜朝阳是什么人,他这么多年倚仗着自己的父亲,过的顺风顺水的,能被我们吓唬住。除非我姐下决心离婚,不和他过了,否则,狗改不了吃屎。”于军太知道男人的劣性根了,尝过荤腥的人怎么可能改吃素。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们到底能干点什么,张嘴闭嘴的离婚,你就是见不得于晴过的好。这要是于茵遇到这样的事,你能打破卢书睿的脑袋,你不也是区别对待吗?”
于母不想听于军的言论,她就想于军他俩去找杜朝阳谈判,让他有所顾忌。
“妈,如果是茵茵遇到这事,她早把对方踹了,还留着他过年啊?再说,我向着茵茵怎么了,你们都不待见她,我再不向着她,她得多难受。我们可是龙凤胎,从小就在一起的。”
于军不仅把茵茵当妹妹,很多时候,是当女儿在养的。
于军从小记事早,说话也早,他印象中,茵茵都三四岁了,还说不了几个字。那时候爷爷奶奶他们都不怎么搭理茵茵,把她当成空气。
茵茵从小会看眼色,她从来不哭闹,很小就学着做家务,帮着干活,就想得到大人的关注。可是什么都没有,于晴坐在他妈怀里撒娇,茵茵眼巴巴的看着,她也想要妈妈抱抱,可是她说不明白,于母也从不把目光看向茵茵。
那时候于军就知道,茵茵是不同的,他要保护她。他努力吃饭,希望自己快点长高,就能抱抱茵茵了。他那时候不知道,茵茵要的是妈妈的怀抱和妈妈的爱。
不想了,茵茵现在过得很好,那些破事就让它们尘封吧。
“妈,杜朝阳那个杀千刀的,他又在外面有相好的了,又换了一个。”于晴哭喊着进了屋,没想到于凯和于军还在,一下子收了音。
“你怎么过来了?杜朝阳又怎么了?”于母刚才走神了,没听清于晴说的是什么。
“没什么,我想问你有什么想吃的,我去给你买。”于晴可不想自己的事情被于军知道,于军知道了,于茵也就知道了,她才不给于茵笑话自己的机会。
“于晴,你自欺欺人到什么时候,杜朝阳那样的,你不离婚还留着干什么,留着以后传染你一身病吗?”于军看不上于晴这样的,窝里横。
“你说什么,什么离婚,我过得好好的为什么离婚?”于晴不知道她妈已经把她的底牌都掀了,还在垂死挣扎。
“行了,我都听见了,你刚才喊的,杜朝阳又有相好的了。”
于军没有点破于母拜托他们的事情,只说他刚才听见于晴说的。
于晴脸色肉眼可见的苍白了,她不想自己的事情被家里的兄弟姐妹知道,太丢人了,她于晴的日子怎么可以是个笑话。
“你自己怎么想的,要一直和杜朝阳纠缠下去吗?你应该知道,他这样的,不可能改好的,除非他自己想停止。”
于军还是希望于晴好的,他希望她日子过得舒心。
“我还有选择吗?如果离婚,孩子是不会给我的,我怎么可能放心孩子在后妈手下生活。我知道杜朝阳改不了,他年轻的时候就这样,我只是高估自己了?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他,却把自己搭进去了。”
于晴一开始就知道杜朝阳花心,她那是美艳大方,又是大学生,觉得杜朝阳那么用心的追求自己,一定会为了自己改变的。但事实太打脸,他也就消停了那么几年,她生完二儿子没多久,杜朝阳老毛病就犯了。
于晴哭过,闹过,可是有什么用,他该怎么做该怎么做。运动最厉害的那几年他有所收敛,他公公警告过他,才消停了那么几年。
现在,管的不严了,他又在外面扯三拽俩了,她应该死心了。
“好了,我看明白了,以后,我就守着孩子过,他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无所谓了。”
于军没想到于晴最后会这么选择,他印象中骄傲如孔雀的于晴已经不见了!
第304章 于茵的童年记忆
于军和于大哥心情郁闷的出了爸妈的家,他们不知道是该同情于晴还是气她了。好好的日子,被她过得一团乱。
“大哥,你说我姐为什么不离婚,即使孩子不让她带走,但是也都不小了,都懂事了,她多照看一点不就行了吗?这样的日子过得什么劲?”在于军的理解中,很多事情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你在部队待的时间长了,和社会脱轨了,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也有灰色。你大嫂总说我不食人间烟火,我看你才是真的不食人间烟火。
于晴结婚十多年,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围绕着杜家,盘根错节,分不开的。她四十来岁了,这些年养尊处优的,工作也没好好干,就是挂了个名。家里的事也不用她动手,有保姆帮衬着。
几个孩子也是爷爷奶奶管着,她这十多年也脱离现实太久了。如果离婚了,她将一无所有,她过不了那样的生活。”
于大哥虽然人际关系不怎么擅长,但是他媳妇挺懂这些的,听得多了,他也多少知道一点。
于军怎么不明白,部队也不是一片净土,这些年他除了自己努力拼搏,于茵的关系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还有他老丈人的关系。最起码,他的功劳不会被人顶替。
“行了,于晴是成年人了,这么多年了她也给自己留有一手的。她既然选择这么过日子,我们也不好多说什么,回去以后,她的事情咱们别往外说了。”于大哥叮嘱一声,别说漏嘴了。
家里,于大嫂她们在和于茵说着这些事,很多事情于大嫂都知道,只是人家不想张扬,她也就当不知道。
“小哥,下午去以前住的地方溜达一圈呗,我想回去看看,很多事情变得模糊了。”于茵在记忆深处总能那么一个小小的身影,蜷缩在一个墙角,她看不清,却又总出现在她的梦里。
“去之前的地方干什么,那又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情。”于军不想茵茵过去,怕她想起一些不好的事情。
“小哥,我现在还会做梦,梦见一个小小的人,蜷缩在一个墙角,我想喊她,我想看看她,可是我走不到跟前,每次,都会焦急的醒来,再入睡就不容易了。
我想去看看,哪怕是不好的回忆,我也不想这么稀里糊涂的过着。不想午夜梦回,总有一个角落是空空的。我都这么大了,再坏的记忆又能怎么样呢?”于茵是真的很困扰,她之前已经很少做梦了,这一段时间,又开始了,总感觉自己遗忘了什么。
她其实很纠结,对于母,她没有什么感情,她来了以后,两人接触的不多,于母甚至都没给她坐月子,两人除了几次不愉快的争吵,交集不多,但是内心深处,总是很抗拒。
“行吧,那要是这样,咱们下午就过去看看,正好,我也要去看看奶奶,你去不去?”于军回来一趟,怎么都要去看看他奶奶的。
“去吧,以前不是住在一起的吗?我记得那时候咱爸还没有资格让家属随军,是和爷爷奶奶他们住一起的。”于茵印象中爷爷奶奶基本把她当空气的。
吃完中午饭,一行人坐车去了于家的老房子,那是一片平房区,一排排的房子,家家都有一个小院,是各工厂的家属院,分片的。
于军他们拎着东西走在前面,于茵慢慢的走在后面,十多年没回来了,这一片变化不大,斑驳的院墙,坑洼不平的路面,各家院子里的烟囱,既熟悉又陌生。
走到于家的院子外面,那个梦里熟悉的墙角清晰了。
于茵好像看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看不出男孩女孩,穿着灰扑扑的棉衣裤,头发短短的,脸红红的,双眼无神,蜷缩在两个院子之间的空隙。
那孩子看上去很害怕,两眼无神,身子却在颤抖着。她刚才在哪了,啊,好像是于三婶让她拿什么东西,她没拿好,于三婶就嘟囔着这是个傻子吧。
这话让于母听见了,她和三婶吵了起来,三婶话说的难听,说她三四岁了,话都说不明白,不是傻子是什么。
周围还有很多人在议论,于母气的够呛,拉着她,把她拽到那个墙角,让她在那好好想想,以后怎么说话,说不明白就别回家了,她的脸都被丢尽了。
于母说完,转身带着于晴走了,要去供销社买头绳,于晴还朝着小孩笑。一身红花的棉袄真好看,真暖和。
小小的孩子试着说话,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她害怕,她冷,天黑了,她也不敢回家。迷迷糊糊中,她听见一个焦急的声音在喊着“茵茵,茵茵,你在哪,回答小哥一句,茵茵……”
“小哥,我在这呢!”
于茵无意识的回了一句,她替那个小孩回答的,她想喊小哥的,就是怎么也发不出声。
“茵茵,你说什么?”前头的于军转过身来,看着茵茵。
“小哥,我想起来,那时候我蹲在在和墙角,天黑了,我还没学会说话,不敢回家。外面很冷,很黑,我很害怕。
后来,迷迷糊糊的听见你在喊我,喊着茵茵,你在哪?茵茵,你回小哥一句。我那时候听见了,我想说小哥,我在这。可是,我喊不出来,后来就没印象了。”
眼泪不知道什么时候跑了出来,模糊了双眼。
“你是傻子吗?那么不愉快的事情一直记着干什么,不都说了让你忘记了吗?我不都说了,以后再也不自己出去玩,再也不把你一个人留下了吗?还想着那些干什么,你是不是傻?”于军一把于茵搂在怀里,嘴里不停的重复着。
那次他吓坏了,以为她们趁着他不在家把茵茵扔掉了,因为她不会说话,反应慢,像个傻子。他一直闹着,自己在院子里外的找着,他知道茵茵胆子小,不会走远的。
最后,在墙角找到茵茵的时候,她已经烧糊涂了,昏迷不醒,那天,正好爸爸回来了,把茵茵抱去了医院,打了针,救了回来。
茵茵醒了,不记得发生什么,她也说不清。他妈说这孩子这么大了,一点不省心,自己跑出去玩不知道回家。
他那时不相信是茵茵自己跑出去的,于是,从那时起,不再离开茵茵,干什么都带着她,宁可自己不出去玩,也陪着茵茵,待在一起,直到高中毕业,他去当兵。
第305章 于茵童年记忆(二)
“小哥,没事的,我脑海里关于儿时的记忆是模糊的,像是隔了一层纱。这回借着机会,把那层纱剥开,能看清了,也许就真的放下了。”于茵哽咽的声音,带着坚定。
“知道了,小哥知道了,你看着,不要害怕,小哥一直在你身边呢。就像你小时候一样,你什么时候回头,小哥都在。”
于军不知道这么多年了,这些儿时的记忆还影响着茵茵,他真的很心疼。
于茵看着这些地方,很多事情变得清晰起来了。
她家大门不远的地方,小哥曾经和隔壁的两个男孩打成一团,因为他们说:“于茵是个小傻子,不说话,不会笑,长大了就成大傻子了!”
小哥听见了,跑过去把其中一个男孩推倒了,骑在他身上就打。另一个男孩过来帮忙,她俩一起打小哥,很快,小哥的嘴角出血了,头也破了。
那时的她真像个傻子,不知道去帮忙,就慌张的站在一旁,傻傻的不知道怎么办。后来,于母回来了,和隔壁的大婶吵了起来,那个大婶说:“你家于茵本来就是个傻子,还不让人说。”之后骂骂咧咧的拽着她家的孩子回家了。
于茵用手给小哥擦脸上的血渍,她想问小哥疼不疼,可是她说不出来。
“于军,你又和人打架,她是傻子,你也是傻子吗?真够丢人的了,今晚你俩别吃饭了,都给我反省一下。”于母瞪了于茵一眼,气哼哼的回家了。
那个晚上,她和小哥没饭吃,饿了就喝水,一晚上不知道喝了多少水。
“小哥,是不是在那,你被隔壁的两个小子打的头破血流的,我们还被罚不能吃晚饭,喝了一晚上的水。”于茵指着前面的空地,笑呵呵的问着她小哥。
“你还记得呢,我那时候是以一敌二,要不然我也不能受伤。他俩不讲武德,以多欺少。”于军都不知道自己小时候到底打过多少架了,身上留下多少伤了。
进了院子,于茵看见了那棵果树还在,曾经的断枝又长了出来,更加茂盛了。
“小哥,这棵树还在呢!”
于茵想起来了那时候她都十二岁了,除了反应慢,其他的都正常,学习有小哥管着,成绩也不错,反正比两个叔叔家的孩子学的好,气的两个婶子总是骂孩子,:“你们脑子里装的是浆糊吗?居然还没一个傻子学习好?”
每当这时候,小哥每次听见婶婶这么说,就气的够呛,找机会就把婶婶家的孩子揍一顿,揍得鼻青脸肿的。
事情就这样反复循环着,婶婶们骂她是傻子,小哥就揍她们家的孩子。
那时候,于家没有分家,一大家子在一起,吵吵闹闹的,大多数是因为她们说于茵,小哥就和他们吵,于母嫌弃他俩丢人,总是批评他们。
而于母骄傲的大儿子和大女儿,学习好,为人处世也好,长的还好,那是于母可以挺胸抬头出去炫耀的资本,是可以掩盖有个傻子女儿的骄傲存在。
那年的夏天,于父接到通知,要调去云省,于母忙着收拾东西,忙着给两个大的张罗东西,于大哥那时候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于晴考上重点高中了,都不能跟着去。
其实那时候小哥也可以留下的,但是他不放心于茵,也办了转学。
大人忙着收拾东西,孩子们没人注意,二叔家的孩子偷着把院子里果树上的果子摘下来,被奶奶发现了,他们作证,说是于茵摘得,还在她的口袋里找出一个果子。
奶奶大发雷霆,要打于茵,小哥从学校回来,他说于茵不可能偷摘果子,一定是他们几个偷吃了,不敢承认,赖茵茵的。
奶奶不管是谁摘得,她的果子没了,很生气,拿着一根手指粗的棍子打茵茵,她不知道躲,一直傻傻的说着,不是她摘得。
于军拦着他奶,那几个坏小子还拦着他,后来,是隔壁的婶子看不下去了,说她看见是于二叔家的几个孩子偷吃的果子。于奶奶气哼哼的,却没有打那几个说谎的。
于军看着被奶奶打的胳膊都苍起来的茵茵,那一刻他肺子都要气炸了,拿起院子里的砍刀,噼里啪啦的往那棵果树上砍。树枝被砍断了,熟的没熟的果子落了一地。
于奶奶心疼的够呛,正好于父回来了,才把发疯的于军制止住,也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说谎的几个被惩罚了,于奶奶却没有道歉,茵茵遭了无妄之灾。
“小哥,你还记得那时候奶奶的表情吗,都要吓傻了。”于茵在老家的记忆一直到十二岁,后来跟着于父去了云省,她已经完全接受原主的记忆了。
“怎么不记得,她以为我被什么东西附身了呢,半夜还起来偷偷的烧纸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