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
卢书睿和快快一进屋,就看见坐在椅子上的卢母。
“昨天到的,听二姐说你生病了,怎么样了,好点了吗?”
“死不了。”
卢母也不知道怎么了,一看见卢书睿就心里憋闷,自己也不是后妈,怎么就不招待见了。
“听说你们要搬新家了,出息了,都住花园洋房了。”
卢母说话含沙射影的,自己住不上花园洋房,儿子孙子倒是享受上了。
“对,都是于茵的功劳,我们跟着享福了。”
于书睿像是没听懂他妈话里的意思似的,夸着自己媳妇。
“你,算了,不说了……”
卢母气结,人家不按套路出牌,自己也没办法。
“妈,这是在京市买的特产,带过来给你和我爸尝尝。”
卢书睿不受他妈影响,按着自己的节奏走,这都是和慢慢学的,管你东南西北风。
快快听着爸爸和奶奶的对话,不是很明白,他也不在意,就是跟出来放风的,一会让他爸给他买根奶油雪糕。
屋子里静悄悄的,没人说话。
过了好一会,卢书睿说要回去了,过几天再来看他妈。
卢母也不知道说什么,本来一肚子话想说的,可是,看了书睿的态度,一切都是枉然,没了说的欲望。
快快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摆设,他奶奶没有看他,他也没主动和奶奶说话,他还是喜欢太奶奶,三奶奶也不错。
孩子的心是明亮的,知道谁对自己好,不从表面上看,他们是用心体会的。好与不好,感觉不一样啊!
爷俩沉默的走出来,满怀心事。
“书睿,回去了?”
门口看热闹的大娘还没散场呢,而且又聚过来好几个。
“嗯,回去了,过几天开学了,需要收拾一下。”
“真好,毕业以后就是干部编制,这是金饭碗啊!”
“可不是,卢家孩子都会学习,好几个孩子都考上大学了。”
卢书睿听着街坊的声音越来越远了,他心情舒畅了,每次见到他妈,都很压抑。小的时候盼望着回家,长大了又不想回去了。
“爸,我想吃奶油雪糕。”
快快看着他爸,表情一会一变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行,咱爷俩一人一根。”
“万岁,爸爸万岁!”
卢书睿揉了揉块快的头发,爷俩兴冲冲的去买奶油雪糕了。
早上,二姐夫特意借了单位的货车,开过来帮着搬家。
东西没有太多,家具什么的都不需要搬,只是一家六口常用的东西,最多的是卢书睿的书。
东西都搬上车了,于茵锁好门,带着卢二姐他们坐车去新家,卢书棋和卢书睿跟着货车走。
坐公交车四站地,离上大一站地,离安安安她们学校两站地。
从站点走两分钟就到了,孩子们已经跑过去了,于茵和二姐还有卢书芸慢慢的走在后面。
“到了。”
于茵打开大门,孩子们先冲了进去。
“壮壮哥哥,我带你去楼上看看,还有钢琴呢。”
“好啊!”
孩子们都进屋了,世界安静了。
“茵茵,这也太宽敞了,院子这么大,还有菜呢!”
卢二姐眼睛都看不过来了,不知道是先看洋房,还是先看院子。
“这之前都是枯草,我们找人深翻了好几遍,去京市之前把蔬菜种上了。等长好了,你们来薅点回去。”
于茵她们种了白菜,上海青,香菜,菠菜,荠荠菜,茼蒿……都是空间里留下的种子,目前来看,长势不错。
卢书芸对这片菜地不感兴趣,她看到了秋千,还有躺椅。小时候就想着,自己家什么时候能有一架秋千该多好啊,自己穿着漂亮的裙子,坐在秋千上慢慢的荡着。
“二姐,我带你四处看看,一会再进屋看。”
于茵带着卢二姐沿着铁栅栏慢慢走着。
“明年开春,我打算在这一圈都种上豆角,都不用架架了,我还是喜欢东北油豆角。”
“嗯,我吃过一回,好吃。呀,后面还有排房子呢?”
后面挨着院墙,于茵让黄强盖了一排砖房,类似门市房的那种,可以住人,也可以当仓库,都是收拾好了的,一排六间呢,面积都不小。
于茵想着,自己家的院子不小,她打算实验着种菜,就得找个人负责,自己没有时间。还得找个住家保姆,最好是两口子,正好一起住在后院。
楼房的东边,还有于茵的花房,现在是空的。
刚从花房出来,卢书睿他们就到了。
二姐夫把车开了进来,也是感慨这院子可真宽敞啊!
东西不多,几人拎了几趟就搬完了,于茵也没收拾,都放在一楼的房间里了。
其他人开始参观,每个房间都收拾好了,家具都配备整齐,窗帘什么也都安上了,窗明几净的,看着就舒心。
卢二姐一边看着,一边在心里感叹,她妈要是看见了,心里得多闹心,这么好的房子,她住不进来。
哎呀,人啊,都是命!
书睿命好,遇见了于茵,有了好的生活,这是他的运气,别人羡慕不来。
家里吃的都准备好了,于茵还买了冰箱和洗衣机,这是托了梁哥的关系,运输大队的人去南边,回来运回来了,不然,票不好弄。
于茵计划,他们再去的时候,自己让他们帮忙买一个大彩电回来,她实在不适应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于茵想过了,自己上辈子过得苦哈哈的,这辈子一定及时行乐。
天热,也不打算做什么复杂的菜式,于茵和卢二姐在厨房做了一些简单的家常菜,又去附近的饭店买了几个硬菜,要不是想着第一顿饭要在家里吃,就直接去饭店了。
吃过饭,卢二姐她们都走了,就剩于茵一家六口了。
“好了,孩子们,把你们自己的东西放到自己的房间里去,自己收拾好。”
于茵他们一家都住在二楼,于茵和卢书睿住主卧,其他的四个房间,几个孩子一人一间都选好了。
一楼的房间都空着呢,收拾出了一间客房,于康有时候会过来住。从京市回来以后,于康和同学去逛西湖了,开学前再回来。
卢书睿和于茵各忙各的,卢书睿把所有的书都搬到了一楼的书房,一点一点的整理,他在京市还买了一些书回来,于茵把两人的衣服拿到卧室的衣帽间。
看着空荡荡的衣帽间,于茵在心里暗暗想着,以后自己一定要把这个衣帽间装满喽,放满自己喜欢的衣服。那些年,于茵一直穿别人淘汰的衣服,很少有自己的新衣服。
活了两辈子,于茵有太多的遗憾,太多的不平,自己慢慢找补回来。
于茵躺在卧室的大床上,想着自己这30年的生活儿,也算得上是跌宕起伏了。
现在,她有一个和睦的家,爱她的男人,四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人生往后应该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想着想着,于茵进入了梦乡,睡熟了。
四个孩子的房间,慢慢的房间挨着主卧室,旁边是安安的房间,主卧的另一面是快快的房间,接着是平平的房间。
二楼有两个厕所,里面有带着浴室,洗澡的话得烧水往里倒,可以淋浴。
于茵说了,安安和慢慢用一个,平平和快快用一个。孩子大了,需要注意男女有别,尤其是女孩子,有很多贴身的衣物。
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很强,就是快快,也做得很好。
收拾完自己的东西,几个孩子去了楼下,看看爸爸需不需要帮忙。
“爸爸,需要帮忙吗?”
“不用,爸爸自己整理,省的以后不好找。还有,书房的东面书架留给你们放书,有想放的书可以放进去。”
卢书睿是边整理边做了记录的,很多书都是很珍贵的,他不放心孩子们。
“爸爸,有时间你给我们的房间放一个小书架吧,我们不想用一楼的书房。”
安安提出要求,她不像平平那么喜欢看书,有个小书架就足够了,放在房间里方便。
“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是的。”
平平喜欢看书,房间里有个书架比较方便,自己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
“知道了,明天爸爸去旧货市场看看,有合适的给你们买回来。”
孩子们提完要求,爸爸也不需要帮忙,他们去了三楼,去研究研究那些乐器,不知道能不能弹出曲调。
房子隔音不错,三楼鬼哭狼嚎的声音没有传到楼下,不然,于茵也别睡觉了,梦里都得不得闲。
八十年代初,于茵一家实现了住房自由,每个人都有了独立的房间。于茵梦寐以求的花园洋房有了,她的有机农场还在脑海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
家也搬完了,东西都收拾利索了,于茵一家都松了一口气。
马上要开学了,孩子们整理好自己的东西,缺什么及时补上。
开学,安安和平平五年级了,快快和慢慢二年级。
孩子们的学习成绩都不错,平平基本是年级前三,安安稍微落后一点,年级前十。快快和慢慢还看不出来,一年级学的少,快快偶尔马虎点,其他的没毛病。
几个孩子从小练书法,字写的不错,尤其安安和平平,字体有了明显的个人特色。
快快虽小,但是是几个孩子中,书法最突出的。他自己喜欢,也一直学习着。用安教授的话说,快快有天赋,又能坚持练习,能有所得。
慢慢一直学画画,基础已经很好了,以后要学一些技巧了。
从后世来到这,从几千里外的云省折腾到沪市,于茵的生活进入了正轨,短时间不会改变。有房有车(两辆自行车)有存款,完美!
开学前,于茵最着急的是找住家保姆,试了两个,都不理想。
之前何东媳妇也不错,但是她不能住家,自己还有孩子呢。寒暑假也不行,于茵已经和她说了,以后店里有需要,可以请她。
魏三妹其实很感激于茵的,自己初来乍到的胆怯已经改善了,知道自己在这座城市有谋生的本事,能放的开了。川省辣妹子,又回来了。
梁超知道于茵她们正在找住家保姆,心里有了想法。
“于茵,我这有两个人,你能考虑一下吗?”
“什么?”
于茵刚和何东说完魏三妹的事,没明白梁超的意思。
“你雇保姆的事?”
“啊!没反应过来,梁哥有合适的人?”
于茵还挺好奇的,梁哥会介绍什么样的人呢。
“是我之前带过的兵,他牺牲了,家里本来还有个哥哥,出了意外没了。嫂子改嫁了,姐姐嫁人也顾不上父母,剩下老两口挺寂寞的。”
“梁哥,我家事情也不少,这老两口年龄有点大吧。”
于茵对于烈士家属也尊重,但是吧……
“不大啊,四十多岁,还没到五十呢?”
“啊?那你战友……”
“小涛是入伍的第二年牺牲的,还没满十九岁!他父母是咱这郊区农村的,结婚早,好像不到四十五。”
“他们条件还可以,老两口以前是做流水席的师傅,后来没了席面,就上工挣工分。身体硬朗,只是两个儿子都没了,女儿婆家嫌弃他俩命硬,不让来往。”
梁超前一阵去看老两口,挺没有精神头的,村里闲言碎语的,当面不说背后说的也不少。正好于茵这雇人,换个环境会好一些吧。
于茵也知道流言蜚语的厉害,有时候能成为无形的利器。
“梁哥你去问问吧,过来试试,如果都满意的话,我们自然欢迎。”
“行,先谢谢你了,于茵。”
梁超是真的感谢于茵,这个店都成了他们残疾军人联络站了。
“梁哥客气了,你去联系吧,我这马上要开学了,时间有点紧。”
“行,我交代完店里的事儿就去他们村儿看看,如果行的话,我就把人带过来。”
梁超和店里的人说了一下,就坐车去了郊区村子里。
“叔叔,婶婶在家吗?我是梁超。”
“小超儿啊,进来吧,在家呢。”
胡婶子在屋里喊了一声,人也跟着出来了。
“小超啊,你前一阵才来过,怎么又过来了?工作不忙啊,不用惦记我们,耽误你自己的工作。”
胡婶子虽然接连发生变故,两个儿子相继离世,但人没变的愤世嫉俗,怨天尤人,也在努力的活着。
“婶子,今天来是有点儿事儿跟你和胡叔说一说,看你们是什么意思。”
“什么事儿,有需要我和你婶子帮忙的地方吗?你直说就行,咱们也不是外人。”
后出来的胡叔听了梁超的话,直接表态了。小儿子的这个战友,对他们老两口照顾颇多。
“是这样的叔婶儿,我工作的店儿的老板搬了新家,想找住家的工作人员,需要雇个会做饭的,顺便收拾卫生,收拾一下院子里的菜地。”
“是不是干保姆啊?我们村儿里有出去干的。”
胡婶子知道,她家前院的张大姐就在市里给人做保姆,帮着看孩子,做饭,收拾卫生,一个月不少挣呢。
“差不多吧,他家有四个孩子都大了,不用看着。帮着洗洗衣服就行,再做饭,收拾卫生就行。”
“小超啊,活儿倒是挺好,就是我要是走了,留你叔一个人在家,我也不放心呐。”
胡婶子挺心动的,小超介绍的主家应该不错,离开这儿了就不用听那些闲言碎语,可是放老伴儿一个人在家,他也不放心。
“你去吧,有啥不放心的,我一个老头子,还能被他们吃了不成。”
胡叔想让老伴儿去,离开这儿,心情能好一些。自从两个儿子相继离世,姑娘又不作为,老伴儿心里难过着呢。
“叔,婶儿,你们两人一起去,他们家院子比较大,种了一些蔬菜,需要人打理。暂时离开这,换个环境,心情舒畅,好好生活,小涛也放心。”
“唉,会好好活着的,小涛也希望我们好好活着。”
提起去世的小儿子,胡家两口子眼睛都红了。眼泪都流干了,不能让孩子担心,得好好活着。
“小超,不都说市里住的地方都很小吗?我和你叔都去的话,能住的开吗?”
“叔婶儿,放心吧,能住的开。他们家新买的房子,带着大院子呢。”
胡家两口子挺高兴的,换了一身衣服,锁好门,跟着梁超去看一看。如果合适的话,再回来收拾东西。
梁超把胡家叔婶带到店里,去和于茵汇合。
“于茵,胡家叔婶儿我带来了。”
“知道了,梁哥,我这就出来。”
于茵在屋里答应了一声,走了出来。
“叔婶儿,这就是我说的老板于茵,你们喊她于茵就可以。”
胡家两口子没想到梁超的老板居然是一个年轻的女同志,看上去挺好说话的,没有瞧不起人。
“胡叔,胡婶好,叫我于茵就行,咱们现在过去看看。”
于茵看出胡家两口子有点紧张,也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带他们去家里看一看,看看工作内容。
于茵感觉第一印象还可以,两口子收拾得干净利索。衣服虽然不是全新的,但是没有褶皱,清洗的很干净。婶子的头发也是梳的利利索索的,最主要的是指甲剪的很短。
双方第一印象都不错,就看后续的发展了。
第202章 保姆定下来了
于茵一行人坐着公交车到了她家,几个孩子在院儿里玩儿呢。于茵开门,请他们进了院子。
“妈妈,你回来啦,梁叔叔好。”
快快抬头看见妈妈进来了,还有认识的梁叔叔,后面的两位个人他不认识,不知道怎么称呼。
“快快,这是胡爷爷胡奶奶打声招呼。”
“胡爷爷胡奶奶好!”
“好好……”
“快快,帮妈妈把爸爸叫过来,妈妈带胡爷爷胡奶奶看一看,还有事儿呢。”
快快飞快的跑进屋了,他爸在书房呢。
“胡叔,院子里这些菜是我们自己种的,家里还有一个花房,以后可能也要种一些花儿。明年开春儿,打算把院子里能种的地方都种上。”
于茵指了一下,长着秋菜的地方,还有铁栅栏的一圈。
“这菜长的真好,种菜我拿手,种花没整过啊。”
胡叔和胡婶一进院子,心里挺震撼的,这以前都得是当官的住的地方吧?
梁超也挺惊讶的,于茵他们房子收拾好以后,他还没来过呢,没想到把院子种上菜了。
“梁哥,叔婶儿,咱们先去看看住的地方。”
于茵领着他们往后院去,之前就计划让保姆住在后院新盖的砖房,这样大家都方便。
“梁哥来了。”
“叔婶儿,这是我爱人卢书睿。”
“书睿,这是梁哥介绍来的胡叔,胡婶儿,我带他们去看看后面住的地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