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胡六月)



1999年, 晏城三月,春寒料峭。
市公安局后院一栋新腾出的二层小楼里,空气却带着不同寻常的热度。这里, 是姜凌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刑事犯罪信息数据中心。
推开厚重的防盗门, 机器的低鸣与线缆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
原本分隔的办公室被打通, 形成开阔的空间。崭新的深灰色防静电地板铺满地面,房间中央靠墙矗立着两排银灰色服务器机柜,尽管它们庞大的身躯显得有些笨重,但在1999年初,这已是顶尖的配置。
26岁的姜凌被正式任命为数据中心主任, 李斌任副主任。
住房、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数据库构建……桩桩件件都需要无数单位协调完成。
因为7·16银行金融盗窃案顺利侦破、经侦队集体支持、钟局力挺,姜凌在会上的发言艳惊四座, 这才有了半年时间数据中心建成的奇迹。
寒假期间,梁九善代表星盾科技公司,以一份完善的《星盾科技关于晏市公安核心数据库建设方案》,力压其他投标方, 顺利拿到了数据库建设的项目,并组建常驻晏城技术团队, 为姜凌团队提供24小时服务与响应。
姜凌站在机柜前, 环顾四周,目光扫过忙碌的身影、崭新的设备、纵横交错的线缆, 最后落在忙碌的同事身上。
副主任李斌顶着一头乱发,眼镜歪在鼻梁上, 正凑在一台显示器前,眉头拧成疙瘩:“这鬼……这日志格式又对不上了?老张,昨天录入规范不是强调过统一字段名吗?”
他旁边一个年轻技术警员手忙脚乱地翻着厚厚一沓打印的《数据中心初期数据录入规范细则》,嘴里念念有词:“我、我对照着呢, 是‘作案工具’字段,可系统好像认的是‘使用器械’字段,唉!这个录入真是难搞。”
角落里,刘浩然和周伟正对着一堆刚搬进来的陈年纸质案卷发愁。
刘浩然小心翼翼地翻动着一本页面泛黄卷边的卷宗,嘀咕道:“1978年6月,东城供销社盗窃案,作案人年龄28岁,绰号草上飞……这玩意儿也得一字不落地敲进去吗?还有这模糊不清的现场手绘地形图,先得扫描才能输入,唉!麻烦啊。”
周伟叹了口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组长说了,历史数据是地基,地基不牢,预警分析就是空中楼阁。敲吧,就当练打字了。”
李振良正在一台电脑前,与苏心婉、庄建柏一起商量着如何录入人脸素材库:“常见的眼睛类型有14种,桃花眼、瑞凤眼、垂眼、柳叶眼、杏眼、圆眼、丹凤眼……这些都要一点点地录入,莫混淆了。”
看到眼前忙碌的景象,姜凌感觉到有一种沉甸甸的、混合着希望与压力的情绪在胸腔里涌动。重生归来,推动技术变革以预防犯罪的理想,终于在这里有了一个坚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起点。
姜凌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两个月前星盾科技中标后的情景。
梁九善带着他的核心团队进驻,迅速投入核心数据库的部署和基础架构搭建。那些灯火通明的夜晚,机房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键盘敲击声、服务器启动时的蜂鸣……梁九善清瘦的身影总是忙碌在最前线。
他亲自向李斌等人讲解数据库架构,演示初步的查询功能,那份对技术的热忱与自信,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如今,核心数据库已稳定运行,海量的历史案件信息正被一页页、一宗宗地录入。而梁九善在搭建数据库的同时,嵌入的那个“初步预警分析模块”,亦在等待着被唤醒的时刻。
就在这时,放在控制台桌面上的内部电话骤然响起。
姜凌快步走过去拿起听筒:“数据中心,姜凌。”
“凌姐,是我,九善。”听筒里传来梁九善的声音,语速比平时快了一些,带着一种紧绷感。背景音很安静,显然是在星盾公司的独立办公室。
“我在听,九善。”姜凌的心莫名提了起来。若是闲聊,梁九善不会在工作时间打这个内部专线。
“预警系统后台日志,连续触发多条关联度极高的中级信号,组合风险判定:中高。疑似预谋重大恶性案件!”
重大恶性案件?这可是数据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条预警!姜凌整个人顿时紧张起来。
梁九善的话语还在继续:“目标地点:城北信用合作社。目标人物:张强、李猛、王兵。触发信号详情已同步至系统预警监控标签页。”
数据中心瞬间陷入一种奇异的寂静。连李斌和刘浩然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愕然地望向姜凌。
预警模块上线才两天,这就有响应了?
姜凌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扑向窗边的电脑。她飞快地登录系统,点开那个醒目的红色标签页。
【组合信号强度超过预设阈值,风险等级判定:中高】
【系统提示:疑似预谋抢劫金融机构,建议立即启动人工核查及风险评估】
第一次接到预警消息,姜凌与团队成员一时之间都有些手忙脚乱。
梁九善快速汇报着预警模块被触发的原因:“咱们的数据库并入了银行监控画面,按照你的要求,我设置了预警筛查条件,只要发现可疑人物反复出现在现场,便会自动进行人脸识别,将之与前科记录数据相匹配。如果匹配成功,便会触发警报。”
姜凌道:“你把所有数据都发过来。”
梁九善将可疑的信用社门口监控记录发了过来。区别于人眼识别,计算机对异常情况的识别更为精准、快速。
“近一周内,信用社门口的监控显示,有三个年轻人频繁于工作日下午2点至4点时段,在城北信用合作社周边半径500米范围内出现,并多次重合。
其中一人于在3月9日、10日下午,曾长时间稳定停留在信用社后巷靠近员工通道及运钞车临时停靠点的区域。该区域非商业区,无合理逗留理由。
经行为模式分析,此三人行为符合“踩点”行为特征,时间点选择在运钞车离开后、银行内部相对松懈的时段,关注重点为后巷及运钞相关区域。”
姜凌快速扫过屏幕上传送过来的文字,眉毛拧成了一条线。
再看监控画面,虽然九十年代的监控画质模糊,但也能看出这三个人很年轻,20几岁模样,其中一人戴口罩,每天更换外套,行为的确可疑。
梁九善道:“凌姐,前科记录数据库里,有三个人的模样能够与监控画面中的人匹配,我把他们的资料发给你。”
很快,还在继续录入新数据的数据中心中的三条前科记录被调出,呈现在姜凌面前。
张强,男,23岁。李猛,男,22岁。王兵,男,24岁。
张强、李猛、王兵三人系同乡,自少年时期起便多次共同实施盗窃、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已形成稳定的犯罪小团体。
三人盗窃物品为自行车、小卖部商品,均因年龄不足、情节轻微,加之家人,特别是张强祖母、李猛父亲,在当地颇有势力且极度溺爱,通过赔偿、托关系等方式,屡次逃脱实质处罚,记录中有多次“批评教育”、“责令家长严加管教”备注。
三人当前登记状态均为“无业”。通过合法调取银行小额流水记录,显示三人名下账户近期有多次小额现金支取记录,频率异常,与其无业状态不符,疑似用于作案工具采购及日常开销。
一股寒意瞬间从姜凌的尾椎骨窜上头顶。
城北信合,三人团伙,城北信合、后巷踩点……这些关键词汇聚在一起,成功唤醒了姜凌脑中尘封已久的记忆。
前世,1999年3月中旬。
同样是城北信用合作社,下午两点多,运钞车刚离开不久,三名蒙面歹徒,手持自制□□和液压剪,从后巷暴力突入。两名忠于职守的保安在试图阻拦时,被近距离残忍射杀,鲜血染红了冰冷的大理石地面。劫匪抢走柜台部分现金及一个未及时送入金库的款箱,驾驶两辆无牌摩托车疯狂逃离。
据新闻报道,牺牲的两名保安,一个姓陈,刚结婚不久;一个姓赵,家里还有瘫痪的老母亲……那起案件震惊全市,成为笼罩在晏城上空久久不散的阴霾。
时间、地点、目标人数、踩点的行为模式,都与眼前预警报告的内容高度重合。
前世惨案发生的具体日期姜凌无法精确到某一天,但她记得很清楚,惨案就发生在三月。
这不是巧合,也不是误报,这就是那场即将发生血案的前奏。
想到这里,姜凌大声道:“九善,情报确认,风险极高,目标极度危险,极可能持有枪支,我立刻上报!你持续监控,有任何新动向,第一时间通知我。”
“明白,凌姐,你要小心。”梁九善的回答没有丝毫迟疑,只有全然的信任和关心。
姜凌“啪”地挂断电话,动作快得带起一阵风。
她猛地转身,目光如电扫向还在发愣的李斌:“老李,立刻用内部线路,接通赵铁柱队长和钟局值班室专线。最高优先级!快!”
李斌被姜凌的凌厉气势惊得一震,瞬间反应过来,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远超想象。他一个箭步冲到控制台另一部红色电话前,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发抖,但还是精准地拨出了那个只有紧急情况下才会动用的短号码。
“浩然,大伟!”姜凌的指令如同连珠炮,“立刻调取张强、李猛、王兵三人所有已知档案信息、照片、社会关系、常驻地址,打印出来,要快!” 她的声音在空旷的机房里回荡,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刘浩然和周伟迅速反应过来,丢下手中泛黄的旧案卷,扑向各自接入数据库的电脑终端,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如飞。
李斌拨通电话,示意姜凌说话。姜凌抓起桌上那部连通值班领导的红色电话听筒,听筒里传来赵铁柱的声音:“喂?数据中心?什么事这么急?”
姜凌语速飞快、声音清晰:“赵队,我是姜凌。有确切情报及数据中心预警系统判定,张强、李猛、王兵三人团伙,预谋抢劫城北信用合作社,时间就在近日。目标极度凶残,高度怀疑持有自制枪械,请求立即启动最高等级应急响应,调集刑侦、特警精干力量,秘密布控,实施抓捕!重复,情况万分紧急!请求立即行动!”
电话那头陷入了一瞬间的沉默。
赵铁柱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信息量巨大的警报震住了。但仅仅一秒之后,他低沉而充满力量的声音响起:“情报来源可靠吗?武器判断依据是什么?”这是老刑警的本能,即使情况再急,也要抓住核心。
“情报来源自数据中心预警系统,中高风险。”
停顿片刻之后,姜凌结合前世记忆快速分析:“三人无业,有长期暴力犯罪前科且屡次逃脱,在城北信合频繁踩点,高度怀疑在筹划抢劫金融机构,持有武器可能性极高。赵队,宁可信其有,一旦行动延迟,后果不堪设想!我以我的专业判断做担保!”
电话那头传来赵铁柱粗重的呼吸声,随即是果断的命令:“明白了!我立刻报告钟局。姜凌,你坐镇数据中心,随时提供信息支持。城北信合那边,我亲自带人过去,保持联络!”
“是!”姜凌重重挂断电话,胸口剧烈起伏。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指尖冰凉,但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她。
必须要快!必须要赶在惨案发生之前制止它!
预防犯罪的大战,就在眼前。
姜凌转向李振良:“画像小组,全体待命!准备目标心理及行为模式分析,支援现场布控!”
“是!”李振良立刻召集所有组员,做好分析前的准备。
姜凌的目光再次扫过数据中心。
李斌正对着另一部电话急促地传达着预警信息,刘浩然和周伟将打印好的资料飞速整理装订,苏心婉与庄建柏在整理办公桌前的资料。
窗边电脑屏幕上,那条红色的预警信息依旧刺眼地停留在那里。
前世那两名保安倒卧血泊的画面再次在姜凌的脑海中闪现,她深吸一口气,没有丝毫犹豫,一把抓起桌上那叠刚刚打印出来和资料,转身看向画像小组成员:“画像分析,开始!”

第126章 布控
姜凌站在中央控制台前, 眼神锐利,将打印出来的张强、李猛、王兵三人资料铺开。
她的手指重重敲在资料上:“目标锁定:张强、李猛、王兵。我们的核心任务是要在他们动手前,钉死他们。三定侦查法讲的是案发后追凶, 现在我们要反其道而行——预判他们的行动轨迹和手法, 掐灭苗头!”
“明白!”李振良精神高度集中, 立刻拉过一块白板,取了支红笔,在白板上写下三人名字,等待姜凌的进一步分析。
时间紧迫,姜凌的语速极快:“从三人的资料来看, 充斥着要求批评教育、家长严管的记录。从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到如今踩点银行,其行为模式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张强祖母溺爱包庇, 李猛父亲在当地有些势力,每次犯事之后总有家长兜底,这给了他们无法无天的错觉,胆子越来越大。”
李振良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
姜凌沉思道:“结合他们踩点重点在运钞车离开后的后巷和员工通道, 可以推测其意图非常明确。他们这是要避开运钞武装押运的锋芒,趁银行内部松懈, 从后门或员工通道暴力突入, 直取现金!那他们得有撬棍或者液压剪用于破门,作案工具从哪里获取?”
刘浩然反应很快:“九善那边不是说, 他们的账户近期频繁取现吗?有没有可能是用于购买作案工具?”
李振良拍了拍刘浩然的肩膀:“有道理啊,那我问你, 液压剪、撬棍这些从哪里买?”
刘浩然毫不犹豫:“去旧货市场查一查?”
姜凌点头:“好,先记下来。”
李振良记下这条之后,开始琢磨另一个重要信息:“姜主任,作案时间大概会是什么时候?”
“踩点集中在工作日下午2-4点, 运钞车通常在2:30左右离开。他们动手,必然选在这个黄金窗口期,最快……”前世的记忆对具体日期比较模糊,姜凌只能尽量往前赶,“可能是明天下午,也可能是今天!”
今天?一想到距离可能的案发时间只有六个小时,所有人的呼吸都急促起来,心跳也随之加快。
周伟迅速拿出一幅城北地图挂在白板上:“交通呢?”
姜凌迅速扫过地图:“他们若要逃离,必定会选择方便行动、追查困难的交通工具。”
周伟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笃定:“摩托车,尤其是无牌的旧摩托,是最合适的交通工具。”
姜凌迅速在图上进行标注:“至少需要两辆摩托车,重点关注城北信合周边,尤其是后巷连通的那些小街、旧居民区,哪里方便藏匿摩托,哪里就可能成为他们的跳板点或临时藏身处。大伟,你等会抓紧时间查找他们的常去地点,立刻叠加到地图上做进一步分析。”
周伟大声应答:“是!”
李振良皱眉:“团伙作案,通过什么联系?他们并没有手机。”现在的手机并未普及,大多数人还是采用BP机联系。
姜凌思路很清晰:“他们有聚集的习惯,踩点时的重合出现就是信号。浩然,你通知赵队,重点监控三人住处及信合周边和公共电话亭,特别是下午时段!另外,他们购买工具都是现金,留意银行附近是否有他们取过现的ATM或银行网点!”
刘浩然立刻回应:“是!”
姜凌快速下达指令,条理清晰,目标明确。
“一、目标行为模式与犯罪手法预判。振良,你跟我负责核心分析,找出数据库中这三个人的前科记录、旧货市场采购清单、踩点行为特征。”
“二、社会关系与近期动向深挖。浩然、大伟,立刻联系三人留下案底的辖区派出所——重点是城西红旗路所和城北小河沿所。我要知道他们近半年的详细动向,常去地点、狐朋狗友、有无异常经济来源或债务纠纷,特别是他们家人近期动态!行动要快,注意隐蔽。”
“三、影像固定与特征强化。心婉、建柏,你们的主要任务在这里!仔细查看九善提供的异常监控录像,寻找清晰捕捉三人踩点的影像,尤其是长时间滞留后巷的证据。我知道,监控画面很模糊,你们要用你们的画像功底,结合已知照片,画出最可能出现的体态、步态、衣着组合特征图,让前方的兄弟按图索骥,这是最直观的通缉令!”
“是!”
“明白!”
“收到!”
应答声短促有力,带着大战临前的紧绷。
很快,各方面数据再次汇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