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柠檬九)


严雪干脆给他找点事做,“我去商店要了几个烟盒,你帮我写点东西。”
这回男人的目光总算从儿子身上挪开了,“写什么?”
“就写江城市长山县澄水镇金川木耳栽培基地。”严雪说,“前面几个小一点,金川木耳栽培基地大一点。”
祁放立马拉开写字桌的抽屉拿了钢笔和纸,“一前一后还是上下两排?”
“上下两排,下面再另起一排写‘联系电话:XXXX……’”严雪要做的是简易版的名片,红石林场这事还是给她提了个醒,得防着点人冒名顶替。
生意被抢了倒是小事,还可以重新找,要是名声被人搞坏了就不好了。
别的她不敢说,至少红石林场的木耳品相肯定不如他们金川的。
那边耳场通风本来就不好,木霉又耽误了一段生长时间,还换了两个核心成员。
严雪有时候都怀疑赵书记是想把这个基地搞好,还是不想把这个基地搞好。
还是弄个名片,以后要订货,统一打金川林场的电话,省得再有人冒名顶替。
严雪跟商店要的是那种成条的烟盒,拿回来剪成一样的大小,在背面写字。
两口子商量了下,最终决定上下两排都用钢笔写,中间“金川木耳栽培基地”用毛笔,写簪花小楷。
刘卫国一看到那些名片就“哟”了声,“这玩意儿好,你家祁放写的?”
“你先凑合着用。”严雪说,“回头我看看能不能弄到厚纸板,找个印刷厂印。”
市面上目前能买到最厚的就是牛皮纸,做包装袋行,做名片还是薄了点。
名片准备好,再就是要带去省城的样品,刘卫国出发前,还被严雪安排着又去了趟县里。
回来忍不住跟严雪说:“还真让你料中了,东西确实不如咱们的,县蔬菜副食商店还当成咱们的卖。”
这让他脸色着实有些不好,如果不是严雪有准备,他们之前的好名声就要被搞臭了。
严雪倒不是特别意外,任何年代山寨这东西就没有少过,何况他们这连个品牌都没有,怎么说还不是人家一张嘴的事。
金川林场的木耳可是上过省报的,蔬菜副食商店的人不说木耳是金川的,难道说是红石的?
而且他们去年卖的就是金川的,很多人也知道,谁会想到今年突然换了供应商。
其实一开始看到红石林场的货,县蔬菜副食商店也想皱眉,照比去年金川林场的实在差太多了。
品相就不说了,金川林场的晒得各个整齐漂亮,个头也大,红石林场这些却明显参差不齐。
负责这事的采购员当时就和红石林场的人理论起来了,“你们这明明不是金川林场的货,为啥不说清楚?”
红石林场的人脸皮也是够厚,“我们这也是金川林场的,金川林场买的菌种,金川林场指导种植的,不然谁会种这个。”
又信誓旦旦,“不是我们卖给你的东西不好,是今年年景不好,不收山,金川林场今年的木耳也这样。”
这县蔬菜副食商店的人就不太敢确定了,主要是不了解木耳种植,不知道这东西根本就和收不收山没关系。
他们县就在长白山脚下,倒是知道山货存在收不收山的说法,要是哪年不收,不仅数量少,个头也不大。
而且最关键的是,定金他们都交了,东西又不是坏了,想退也没法退。
红石林场的人也知道,“再说我们这不是给你们便宜了吗?比去年便宜不少呢,你们三块四卖,怎么也能卖出去。”
说着还朝他眨眨眼,什么意思蔬菜副食商店那采购也知道,脸色虽然不好看,还是把货款结清了。
去年木耳卖得快,没等过年就全卖光了,蔬菜副食商店的人也等着今年进新的呢。
东西到了,照例内部的人先买,然后搬过来一看,全都皱起了眉,“咋和去年的差这么多?”
“今年不收山,木耳品相不好。”那采购能怎么说,只能搬出红石林场那套说辞。
他还劝众人,“也就是看着没去年的好看,吃起来一样的。再说这不是还便宜不少吗?去年可没这个价。”
但还是有不少人都打起了退堂鼓,“我去年买得多,家里还剩了点儿,就先不买了。”
东西摆出来,来买东西的也都嫌没去年的好,在柜台前犹豫来犹豫去。
那采购就怕卖不出去,自己一下子进了那么多,会被上面批,时不时便要出来看一眼,见状赶忙吹了吹。
话术无非就那两种。
东西看着不好是因为不收山,吃着一样的,这不比去年还便宜吗?
金川林场的东西你还信不过?这可是上过省报的。
然后陆陆续续,东西还是卖出去了不少,毕竟确实便宜,还有省报这个大招牌。
采购刚要松一口气,没想到有人拿着泡好的木耳来找他们了。
“你们跟我说吃着一样的,这叫吃着一样?去年的泡出来多大,今年的泡出来多大?”
女人“哐当”将两个盆砸在柜台上,“我三块四一斤买的,算算还顶不上三块五一斤,你们坑谁呢?”
柜台边本来有几个人正准备买,一听忙放了手,“这么不出数吗?”
“出不出数你们不会自己看?”这女人显然是个泼辣性子,嗓门又尖又大。
那采购听得心里一跳,都没等售货员说什么,已经过去劝:“同志咱有话好好说……”
还没说完就被女人扬声打断,“我说啥说?咋啦?上报纸就牛逼啦?上报纸就能卖这种次货了?”
她直指金川林场,“我看他们是在省报上露一回脸,就飘得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东西品质差太多,确实有不少人都在心里嘀咕,女人这一闹,立马就有在旁边附和的。
还有人说应该给省报写信,反映一下情况,听得那采购在旁边一个头两个大。
他忙又去劝那女人,让对方消消气,劝众人冷静,就这么点事儿不至于。
蔬菜副食商店的售货员都忍不住拉拉他,压低声,“是金川林场的货不好,他们骂的也是金川林场,你跟着掺和啥?”
可问题是根本就不是金川林场的货啊,采购员正不知道该怎么说,旁边突然有人道:“这不是金川林场的木耳吧?”
这一声实在有点突兀,众人当时就都看了过去,发现是个同样挎着菜篮子的中年女人。
中年女人人站在门口,显然是刚进来,立马就有人皱起了眉,“不知道别瞎说,不是金川林场的还能是哪儿的?”
这些人又不是澄水下面那些林场的,哪知道今年其他林场也种了,尤其是来闹事那女人,说话很不客气。
中年女人被怼了几句,也来了气,把胳膊上的菜篮子拿下来往前面一推。
“我瞎说啥啊我瞎说?刚我去联营商店,在那边买的金川林场的木耳,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儿。”

联营商店,指的是多单位联合经营的商店。
这种商店跟镇上的供销社很像,什么东西都卖,但以前的确没听说过还卖菜。
众人都有些不信,尤其是那采购员,但顺着对方的动作望过去,篮子里的确装着一包干木耳。
中年女人着实是被气到了,还把纸包里的木耳抖了些出来,“你们自己看是不是。”
单看个头,就显然比蔬菜副食商店卖的要大,更别提形状还整齐漂亮。
当时就有人凑过来看了看,“我去年买的就是这样的。”
其他离得远的人一听,也赶忙上前几步,“我去年买的也是这样的。”
“我没说错吧?”中年女人把菜篮子展示了一圈,“还我瞎说,不知道是谁搁那儿瞎说!”
众人立马去看怼她怼得最欢那个,被对方瞪了眼,“都瞅我干啥?又不是我先说的。”
可是谁先说的大家也有些想不起来了,最终干脆看向蔬菜副食商店的人。
来闹事那女人最先发难,“你们不说你们这是金川林场的吗?咋跟人家的差这么多?”
“就是。”她旁边有人差点就买了,想想都觉得自己差点上了当,“人家金川林场的比你们这个好太多了。”
这还只是差点买了的,真买了的脸都气青了,“你们这咋还骗人啊?”
“还今年不收山,不收山人家的木耳品相那么好?”
别说来买东西的,蔬菜副食商店自己的员工都有看向那采购员的,眼神质疑。
采购员被看得额头见汗,但还是不死心,问那中年女人:“你这真是在联营商店买的?”
“不是真买的还是假买的?”中年女人不乐意了,“是不是你们一去不就能知道?”
她就纳了闷了,她不过是说句实话,招谁惹谁了,凭啥进来就被人怼,被人说瞎说?
“那你这木耳多少钱买的?咋也得三块五一斤吧?”这是采购员能抓住最后的稻草了。
他实在没法睁着眼睛说他们的能赶上金川林场的,但东西好歹便宜不是?
只要东西够便宜,稍微差点也没什么,你还指望跟人家贵的一样好啊?
结果那中年女人说:“哪用三块五啊?三块四。”
“三块四?”那采购员还没说什么,周围其他人先震惊了。
“对啊,三块四一斤,我要不是看比去年便宜了,也不能一下子买一斤。”
女人已经不想多废话了,说完木耳一装,走向了旁边的柜台,“给我来五斤豆角。”
可在场众人还是有些回不过来神,这么好的木耳,也卖三块四一斤?和蔬菜副食商店的一样?
当即就有结伴过来的人相互捅捅,使了个眼色,悄悄退出了蔬菜副食商店。来闹事那女人更是直接端上了盆,“我瞅瞅去。”
这要是真的,保准一会儿她还得回来闹,甚至闹得更凶,采购员一琢磨,也跟了上去。
蔬菜副食商店这个总店其实离联营商店不算近,走路过去,怎么也得二十分钟。
但这事一闹,还是有不少人都往联营商店去了,进门一看,还真有木耳卖。
装木耳的袋子里面直接就插了块牌子,写着——“正宗金川林场干木耳,三块四一斤。”
有好几个人都在那称,还问售货员:“你们这咋还卖上木耳了?”
“也没说俺们不能卖木耳啊,这不以前金川林场没过来吗?”售货员麻利称着,“看看,一斤。”
那顾客瞅了一眼,售货员就将东西装进了纸袋子,“三块四,在这儿交钱就行。”
联营商店不像蔬菜副食商店,很多东西还是得开票,拿着票去交钱的,尤其是限制供应的商品。
那采购员过去看了看,心里最后一点侥幸也没了,只觉得红石林场坑人。
这叫今年不收山?这叫金川林场的木耳也一样?
而且人家金川林场这么好的品相,也卖三块四一斤,他们哪便宜了?
采购员脸色铁青,都不知道这事经理问起来,他要怎么解释,那边还有继续给他扎刀的。
来闹事那女人嗓门一如既往地大,“搞半天这才是金川林场的,蔬菜副食商店那都啥玩意儿啊,也卖三块四一斤。”
在场有在蔬菜副食商店见过的,也有没怎么注意的,一听立马问:“蔬菜副食商店那边也有啊?咋了跟这个不一样?”
“那哪儿能比啊。”女人直接拿过一个盆,“就这个,你看看跟金川林场的差多远?”
这下不止蔬菜副食商店那边,联营商店这边也知道蔬菜副食商店以次充好了,简直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都没等更多人来蔬菜副食商店闹事,采购员一回去,就被经理叫去了办公室,“你这到底是咋回事儿?人家都找到我头上了!”
采购员也很冤啊,“当时我问是不是金川林场来送货的,他说是,等我知道的时候钱都给完了。”
经理才不信,要只是这样,他能一口气订一千斤?忽悠谁呢?
他当即就扣了对方半个月工资,“要么卖,要么退,你自己想办法,不然店里这笔损失就算你头上。”
这可是一千斤,三千多块钱,杀了他他也赔不起,采购员当时就想哭了,更想去弄死红石林场那帮坑货。
回去他就找上了红石林场那帮人,结果人家根本不认,我们这就是比去年便宜啊,我们哪知道金川林场今年也卖三块四?
两边在电话里就吵起来了,气得采购员直拍桌,“你到底给不给我们退?不给我们退我就写举报信,举报你们挖社会主义墙角!”
这罪名可就大了,红石林场那边最终还是让了步,但退是不可能退的,只把价格又狠狠往下降了降。
不降也不行,自从听说联营商店那边也有木耳卖,比这边好比这边大,还和这边一个价,蔬菜副食商店的木耳就卖不出去了。
这年代都穷,主妇们的消息也就格外灵通,哪儿东西好哪儿东西便宜,差一分钱都一清二楚。
一开始价格降到三块二,还是卖不出去,后来又降到了三块,总算有人买了,买的时候还要挑剔两句。
而且让这事一闹,蔬菜副食商店的名声都臭了,最近谁提起来,都要说他们以次充好。
反观联营商店那边,因为是县里唯一一家卖正宗金川林场木耳的,还多了不少客流量,多卖了不少东西。
蔬菜副食商店想了想,干脆给金川林场打了个电话,想从金川林场也进一批,一起卖,好歹把以次充好这个事过了。
顺便卖卖惨,讲讲他们也是被人骗了,根本不知道那不是金川林场的木耳,这不赶紧把金川林场的进回来了?
结果电话打过去,金川林场说他们销售员不在,送不了货。问人去哪儿了,去省城跑销售了。
“我们今年产量大,一个长山县肯定卖不了,总不能让东西砸手里了吧。”
郎书记这可没说谎,刘卫国的确去省城跑销售了,已经走了有几天,而且不知道哪天才能回来。
挂断电话,过来串门的宁场长忍不住问了句:“县蔬菜副食商店的?”
郎书记点头,“估计是吃亏了,啥货都敢当成咱们林场的卖,这要不是小严想到了前头,名声都给咱们搞臭了。”
宁场长也觉得严雪做事谨慎又周密,“我都没想到她能想到这一层,还专门让刘卫国跑了趟联营商店。”
说起蔬菜副食商店这事,就难免要想到红石林场,郎书记不禁摇头,“这个老赵。”
赵书记这个人吧,做事还真挺让人无语的,以前就是,有好事上赶着抢,要干活一推四五六。
宁场长也知道,“小严在联营商店一卖,他们那木耳肯定卖不出去了,要么降价,要么退,估计得损失不少。”
“自找的。”郎书记说,“你瞅瞅他们都办的啥事儿?那么小一个基地,还搞个负责人不参与生产。”
严雪他们当初可都是奔着把试点做好去的,红石林场却全是奔着分钱去的,结果自然不同。
正说着,办公室里电话又响了,郎书记放下扇子接起来,一听就坐直了,“对,我们是江城市长山县澄水镇金川林场……原来是省城蔬菜副食商店的同志,你好你好……”
一听是省城蔬菜副食商店,宁场长也竖起了耳朵,果然郎书记接着就道:“你们要订木耳?可以!要两千斤是吧?”
郎书记当时就拽过纸笔记了下来,“好的好的,一定尽快发货,放心都是一样的品质……”
挂了电话才看看宁场长,宁场长也看看他,“刘大牛这儿子挺能跑啊。”
县蔬菜副食商店才从红石林场那订了一千斤,就差点砸手里,他倒好,第一单就是两千斤。
不过想想省城的人口,这个数字也还算合理,估计一分下去每个分店也就几十斤的量。
正说着,那边电话又响了,郎书记赶忙接起,这回是省钢厂,要了八百斤。
省里这个钢厂可是有上万职工,和他们澄水林业局一样,有自己的中小学,有自己的医院。
八百斤干木耳看着不少,可放到钢厂的食堂,还真不一定够他们消耗多长时间。
这一下就是近三千斤,都快赶上去年卖的总量了,果然还是得走出去,走出去才有更广阔的天地。
宁场长看着郎书记挂断电话,干脆站起身,“行了,你在这守着电话吧,试点那边我去一趟,跟他们说。”
这么大一笔笔订单,办公室里确实得有个人守着,郎书记也没和他客气,“那就你过去一趟,别人我也不放心。”
要换了以前的于场长,场长他也不是很放心,这么一想,老于提前病退了也挺好的。
消息传到试点,试点众人脸上都难掩笑容,还有人调侃周文慧,“你家刘卫国挺能说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