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卿娘荣华路(倾碧悠然)


“您老歇着,孙女回了。”
魏氏好笑地问:“过两日就要搬走,你会不会舍不得?”
“当然会。”余红卿张口就来。
魏氏一乐:“你怕是早就想搬走了吧?太傅府规矩多,人也多,我们看不见的时候,你那些表姐妹肯定有欺负你吧?”
余红卿没吭声。
魏氏继续道:“我活了半辈子,真心觉得这人来到世上就是为历练,无论什么样的经历,那都是难得的记忆。太傅府的人不友善,你去了其他的府邸,也不可能遇上的人就都对你抱有善意。金银都有人不喜欢呢,你还不是金子,怎么敢指望所有人都疼你宠你?”
余红卿忍不住道:“我没指望所有人都让着我。”
“我知道。”魏氏叹气,“后天你娘回门,到时候人多事多,可能我没空嘱咐你。你记住,无论到了哪儿,遇人遇事都别太委屈求全,全不了的事别强求,合不来的人也不用强行来往。你娘性子太软,心地太善良,容易受委屈,我不希望你学她。”
那天魏氏嘱咐了许多,余红卿都听进去了。
到了白如意回门那日,太傅府来了许多的客人。
但凡是太傅府的姑爷,全都赶了过来。
男宾摆了四桌,女眷也足足四桌。
余红卿又认识了好些自己不认识的姑爷姑婆。一圈逛下来,脑子都要炸了,压根就记不全。
事实上,她现在还分不清白府内其中两个表哥谁是谁,名字和人对不上号。平时也不太见得着,偶尔见了,她就含含糊糊喊一声表哥糊弄过去。
大概也是能糊弄,所以到了今天还是分不清。
她悄悄问边上的彭知礼:“你记得住吗?”
彭知礼今日就要搬去将军府上,心情正复杂呢,听到姐姐这问话,忽然就想起来了第一天来太傅府时的情形,那会儿姐弟俩之间远远不如现在亲近,他忍不住就笑了。
余红卿低斥:“还笑,一会儿外祖父让你去敬酒你就老实了。”
彭知礼:“……”
“那边穿深蓝色那位,是第几个姐夫?”
余红卿瞪他:“我连那些姑婆和堂姐都记不全,你还指望我记男客?”
姑娘家又不敢盯着男人的面容看,尤其是同辈的姐夫,更是要避嫌。
彭知礼:“……”
“我的错,我去找大表哥。”
他一遛烟儿跑了。
确实得赶紧记下,一会儿真有可能要给客人敬酒。且姐弟俩行李已经收拾好了,稍后要跟着白如意一起离开太傅府,临走之前总要谢一谢太傅长辈们这段时间的照顾,如今酒宴摆着。气氛正好,顺便就告辞了,不然,一会儿还得去各个院子里告辞。
余红卿只找了女眷们辞行。
她明显感觉得到,太傅府的舅母们也好,表姐表妹也罢,对她都比以前要热情些。
值得一提的是,白青珊没有了出嫁之前的灵动活泼,整个人看起来要稳重许多,但眉眼之间颇为憔悴,也不知是没睡好还是遇上了事。
终于到了分别之时,廖齐是个有心人,他为一双继子继女各准备了一架马车,来时就已经带上了。
因此,余红卿这一去,就不再坐太傅府的马车。
新马车是用粉色绸缎包的,褥子柔软,车厢比太傅府的还要大些,里面有两个丫鬟,看着要比普通的女子粗壮一些,身上的肉很是紧实。
余红卿一看便知,这二人应该练过武。
太傅府到将军府坐马车只需要一刻钟,今日回门,将军府大门口一片喜庆。
白如意的气色看起来不错,从马车上下来就和廖齐分开,握了余红卿的手,笑道:“这就是以后的家,若你觉得哪里不适合,记得跟我说,或者直接告诉府上的大管事也行。”
从白如意出嫁到现在,母女俩还没捞着机会单独说话,余红卿打量着她的眉眼:“娘这几日过得好吗?”
白如意看了一眼廖齐,眼波流转之间,满满都是甜蜜的笑意:“好,将军是个有心人。还让我准备了接风宴,府中除了廖将军和我们母子,还有将军的姨娘,那位长辈胆子小,说话也温柔,回头我带你去请安。”
虽是姨娘,但人家生的儿子是一家之主,如今也能被尊称为老夫人。
“此外,府上还有几个客人,是将军的妹妹一家,他们特意为贺喜而来,人住在客院之中。府中人不多,接风宴时会带上他们,你不用怕,那些只是客人,他们住不了太久。”
余红卿听这话里话外,将军府似乎没几个主子。
将军府即便是重新修整了一番,园子里的景致也一般。因为府邸大主子少,院子和院子中间隔着老远,其中还有一片很大的演武场,演武场旁边还有个小亭子,里面刀枪剑戟样样俱全。
彭知礼路过那地方时,眼睛一亮。
廖齐见了,笑道:“每日寅时,我都会来练上半个时辰,你若有心,可以起来一起练,我会指点你。”
原先姐弟俩称呼廖齐,那都是唤的将军,如今都住进来了,自然得改口。
彭知礼喊不出那声爹,笑着道谢:“多谢廖叔。”
廖齐眼神一转:“听说你姐姐唤彭大人阿爹,你要是不嫌弃我,也可以这么喊。”
彭知礼哪里敢嫌弃他?
即便心里觉得这称呼亲近了些,可长辈都开口了,他也不好意思拒绝。
余红卿爽快:“阿爹。”
廖齐愉悦地大笑出声:“好女儿。”他扭头得意地看妻子,“呐,真改口了,回头我准备的那些东西都给女儿。”
意一脸无奈,不知道是不是没成亲,廖齐私底下的性子很活泼跳脱,也可能是正该跳脱的年纪他正在战场上与人厮杀,现如今能稍微放松了,所以才这般脾气。
她回头跟女儿解释:“将军给你准备了些嫁妆,足足有二十八抬。”
余红卿啊了一声,她是真的惊讶,原以为只是稍微贵重点的小东西呢,没想到竟是嫁妆。
亲爹才会为女儿准备嫁妆,廖齐这是真要拿她当亲生?
京城里的二十八抬嫁妆可不是小数,想当初白如意出嫁也是这个数,她带着彭家人过了这么多年优渥的日子,手头还能剩下大半……白如意很擅长钱生钱。
廖齐乐呵呵的:“总不能让你这声阿爹白叫嘛。”
他又看向难掩惊讶的彭知礼:“你也不白叫,都不白叫,我给你准备了娶媳妇的聘礼。”
彭知礼哑然。
愿意出这么多的钱财在他们姐弟身上,廖齐这个继父真的很大度。
彭知礼是个还未长成的男人,却也不觉得这世上的感情能深刻到让一个男人对一个女子十几年了还念念不忘,此时他还真的信这世上有真情了。
比起廖齐的大手笔,他爹……好像是有点儿小气。当初给了姐姐一百两银子,都被娘找了机会还回去了。彭府愿意给他娶媳妇,是因为他是彭家的血脉。而姐姐的嫁妆……若真在彭家出嫁,即便愿意添,估计也添不出多少来。
几人恰巧到了一个院子之外,彭知礼出声询问:“阿爹,这是我院子吗?”
这一声阿爹叫得心甘情愿。
彭知礼暗暗吐槽自己有奶便是娘,可廖齐给的银子不只是银子,还有他的一厢赤诚真心。他也不是那不识好歹的畜生,人家真心对他好,他自然也要回报一二。
“对!”廖齐伸手一指,“你先进去歇着吧,里面伺候的下人有几个是从军中出来的,你别嫌弃人残疾,他们厉害着呢,一个能打好几个。让他们护着你,我放心。”
彭知礼认真道了谢。
余红卿有注意到,彭知礼住的是家中嫡子所住的院落,而她的院子就在彭知礼的隔壁,看着要精巧许多,院子里有个粉色的亭子,边上还有秋千,甚至角落有个池塘,如今荷花开得正好。
“过段时间有莲蓬,味道不错。”廖齐出声,“我特意让人从郊外的净水湖里挖来的,据说那处的莲子极香,若你不喜欢池塘,回头找人填了就是。”
余红卿福身:“多谢阿爹。”
“不必这么多礼。”廖齐一挥手,很是洒脱。

第74章 日常
接风宴上,只有两位看起来四十多岁的长辈,且两人都很温柔安静,不是那多嘴的人,眼神也并不胡乱扫视。余红卿上前请安,二人都给了见面礼。
这两位是当年替廖父生下孩子的二位姨娘,周姨娘是廖齐的生母,小周姨娘生下的是廖齐的妹妹。
廖齐的妹妹廖玉珠,婆家在京城,但她的夫君在外地任职,如今是从五品官员,出嫁时嫁妆丰厚,婆家也颇有底蕴,日子过得殷实。
她嫁人后不久,就将生母接走了。
这些年,小周姨娘一直跟女儿一起住。
廖玉珠看起来挺好相处,她生了三子一女,此次全都带上了。
最大的女儿就比余红卿大一岁,还未定亲,之前在外地相看过,总觉得不合适,大儿子和余红卿同年。
小的兄弟俩是双生,今年十三,和彭知礼同岁。兄弟三人都在读书,大儿子准备参加今年秋闱,因为其祖籍京城,此次回京,打算考了乡试再走。
几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初次见面,大家都有意交好,并未给对方难堪。
接风宴其乐融融。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门路,把他们兄弟三人送进奉禹书院。”
廖玉珠这话是看着兄长说的。
所谓门路,自然是太傅府。
太傅大人偶尔还去奉禹书院讲学呢,每次都能引来大批学子。
那可是当今圣上的夫子,听了太傅大人讲学,也勉强算是和当今圣上同窗过。
廖齐微微皱眉:“大喜的日子,不说这些。”
他在自家人面前,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事实上,他在外头也是如此,只不过,常年冷着一张脸的他神情变化不大,一般人也看不出他高兴还是不高兴。
廖玉珠笑了笑,端起一杯酒:“嫂嫂,以后我哥就拜托你照顾了。”
白如意笑看了一眼兄弟三人:“知礼能进奉禹书院,确实是有几分运气在,稍后你让他们写一篇文章,我带回去给兄长看一看。我兄长曾经也是书院的学子,现如今也偶尔去讲学,若他觉得可行,才有几分可能。”
说到底,这文章送不送,还是看白如松的态度。
廖玉珠脸上适时露出了几分惊喜之色:“多谢嫂嫂。”
就连廖玉珠的夫君陈万全,也起身敬酒。
看得出来,将军府上的规矩稀松,或者说,是长辈们没那么严厉……两位长辈压根就不管事,埋头吃吃喝喝,吃完了早早离席。
这气氛轻松得余红卿都不想嫁人了。
这才是理想的婆家啊!
当然,她刚到此处,不知道以后会如何。
余红卿喝了点酒,脸颊有些热,回到自己园子里,坐到了秋千上慢悠悠晃着,凉风袭来,很是惬意自在。
她后知后觉发现,将军府中景致不精致,伺候的人不多,而且下人们神情轻松,没有太傅府的下人那么紧张。
“奴婢小刀,给姑娘请安。”
“奴婢大刀,见过姑娘。”
这两个丫鬟是在廖齐准备的马车上伺候的,陪着她到了将军府后,一直忙前忙后,和盼春还有念儿一起给她整理屋子。
余红卿一乐:“谁给你们取的名儿?”
“是将军。”小刀要活泼一些,“我们姐妹都是孤女。”
听名字像是一母同胞的姐妹,实则二人连亲戚都不是。余红卿听了他们的话,才知道将军府中除了少数几个老人,多数都是战场上负伤的兵将,年轻一些的,是廖齐从边城带回来的孤儿。
就是廖齐现如今手底下的兵将,也有不少他养大的孩子。
廖齐年过三十,没有孩子,但他养了许多孩子。
余红卿心中有些触动,她从小长到现在,无力帮助太多人,但她真的很敬重廖齐这样的善人。
“姑娘以后出门,记得带上我们姐妹二人。将军说了,让我们姐妹俩护好您。”
原以为换了地方会睡不着,余红卿这一觉睡得极熟。
她睡的是正房,屋子宽敞亮堂,床铺也宽敞,屋中放着三个大衣柜,里面都是夏日的衣裙,各种颜色各种样式应有尽有。
看得出,廖齐可能在帮她置办衣裙上没有费什么心思,但绝对舍得钱财。最近几种在京城贵夫人中名声很大的好料子,各个颜色都制成了衣裙挂在柜子里。
翌日,余红卿起了个大早去给白如意请安,路上碰见她的下人都行礼,称她为大姑娘。
而彭知礼成了大公子。
廖齐要新婚,告了五日假,今儿是最后一天,看见余红卿到了,笑着问:“可还习惯?”
余红卿福身行礼。
两人不亲近,廖齐怕她尴尬,又回了演武场。
白如意住的正院空旷宽敞,拉了女儿的手:“下人若是对你不恭敬,你记得跟我说。”
余红卿迟疑:“那些下人称呼我为大姑娘,这合适吗?”
别是下人们自作主张,若传到廖齐耳中,可能要不高兴。
“是将军的意思。”白如意叹息,“他说自己杀戮太重,手下无数人命。年轻时我俩错过,可能就是老天爷不想让他有孩子。他心里,是把你们姐弟当做了亲生儿女。”
余红卿哑然。
白如意拉起她:“走吧,叫上你弟弟,一起去见一见老夫人。”
廖齐在边关十几年,中间只回来过两次,
那些日子里,周姨娘是一个人住。她姨娘的身份也不好出门与人来往,十几年中,廖府像是在京城消失了似的。
也就是廖齐回来后,才慢慢又开始与各家走动。
周姨娘出身很差,家中是欠了一堆债的普通小商户,而且姐妹众多,当年是因为身康体健好生养,才被廖府长辈挑中。
廖府当年给了很丰厚的一笔彩礼,周家全当是卖了女儿,后来那些年,廖府默默无闻,住着高门大宅,却不与人来往,周家没有主动来找。而周姨娘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在战场上的儿子,长期吃斋念佛,为儿子祈福。
直到廖齐平安归来,但周姨娘已经习惯了清苦而简单的日子,照样住在佛堂。
廖齐劝过,劝不出来,便放弃了。
母子三人到门口,被守门的婆子拦住。
“夫人正在念经。”
白如意并未往里闯,而是等在了门口。
这一等就是一刻钟,姐弟俩都要怀疑这是周姨娘拿捏儿媳妇的手段时,里面终于有了动静,周姨娘走了出来,她一身素衣,眉目慈和。
“我早说了,不用来请安。”
白如意笑了笑:“总要让两个孩子来给您见个礼。”
周姨娘笑了笑:“孩子们有心了。”她招了招手,让姐弟俩近前,各送了一枚平安扣。
“戴上,保平安的。”
姐弟俩谢过,周姨娘挥挥手:“回吧,我还要念经,耽误不得。”
看她转身又进了佛堂,余红卿好奇:“她这……分明是找些事来把自己给困住了。”
儿子是大将军,府中不缺钱财,那真的可以随心所欲,结果一天天弄得这么忙。
白如意小声道:“每个人想法不同,老人家觉得儿子能从战场平安归来是她多年诚心诚意的祈福,才让儿子得了菩萨保佑。将军说了,随她去。日后你不用天天来,差不多这个时辰,想起来了就来请个安。老人家嘴上说不必麻烦,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她也是无意中发现老人家口不对心,新婚第二日,夫妻俩一早来请安,老人家就说不必麻烦,当时神情还挺冷淡,白如意想着自己是不是不得老人家欢心……她一连嫁过两次,还带着俩拖油瓶,这世上怕是难找出几位能真心喜欢她这种儿媳的婆婆。
午后将军要招待原来贺喜的客人,也是顺便给那几位客人践行,因为都是男宾,白如意没出面,她想着礼多人不怪,于是又来给婆婆请安。不管婆婆喜不喜欢,她得做到为人儿媳的本分,照样没能说上几句,转头却得知,老人家晚上多用了半碗斋饭,还特意戴了她送的墨翠耳坠。
可见,老人家至少不讨厌她,不让晚辈请安,估计是怕耽误晚辈们的正事。
白如意做着一府主母,初初接手,账目还没理清楚,比原先在太傅府时要忙一些,余红卿姐弟俩回了院子。
彭知礼因为母亲要成婚,告了几天假,明儿就要回书院。
“姐姐,原先娘还说过买一个书院的院子,到时咱们一家三口住,现在还作数么?”
余红卿:“……”
“不知道呢。”
白如意成婚了,那肯定是要住在将军府。住书院的事,怕是不成了。
两人回房,从宽敞的演武场路过,廖齐正在与人对战,一杆长枪使得虎虎生风,和他对战的两人节节败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