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卿娘荣华路(倾碧悠然)


“你这话纯是安慰我。”
余红卿不以为然,知道人家不上心,家中长辈也赞同她退婚,她却还要坚持履行这门婚约,那怪得了谁?
殊不知,这天底下有多少女子明知未婚夫是个纨绔子弟却退不了亲事,那才是真的艰难。
陈菁儿见表妹不搭话,苦笑:“你说我是不是在自讨苦吃?”
这话可不好说,余红卿打了个哈哈:“这老鸭汤的味道不错,里面还放了药材,据说疏肝解郁,来来来,多喝点儿。”
陈菁儿:“……”
“表妹,你在敷衍我。”
她言语并不是责怪,只是陈述事实。
余红卿脸上并没有被戳破后的难堪:“不然呢,跟你一起控诉袁六郎的不作为?我一个外人,哪里好意思多嘴?”
关于袁六郎的不好,余红卿不好说,廖玉珠可是没少说,也没见陈菁儿听入心里。
陈菁儿一脸无奈:“你说他不好,我又不生你气。”
因为他是真的不好。

袁六郎不顾未婚妻的事情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包括陈菁儿自己也是明白的。
可陈菁儿迄今为止也没有退亲,两家婚约照旧,那就证明她心里还放不下袁六郎,对其还抱有期待。余红卿得有多傻才会直说他的不好?
退一步讲,袁六郎对未婚妻是不太好,但人家对妹妹好啊,怎么不算是个好人呢?
余红卿只笑了笑,不说话。
陈菁儿一脸怅然。
“你也不老实,我是真拿你当妹妹。”
余红卿不吭声。
两人在这边说话,落到旁人眼中,就是有说有笑。
廖玉珠看在眼中,心下还挺欣慰:“咱们将军府的孩子不多,以后你们姐妹可要互相扶持。”
陈菁儿认真应下:“娘放心,以后我会多看顾妹妹的。”
这话有些大言不惭。
陈菁儿嫁的袁六郎虽然也出身侯府,但那是府中的幺子,地位和世子还是相差了一大截,如今看着不显,过个几年,等长辈离世一分家,其中的区别大了去了。
廖玉珠听到女儿这话,颇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了嫂嫂。
白如意眉眼都不抬,根本就没管几人说话,而是小声跟儿子说着什么。
“菁儿,你真是。姐妹之间,不是谁看顾谁,而是互相帮忙。就你俩……谁照顾谁还不一定呢。”
陈菁儿低下头:“娘,我是姐姐嘛,就想着照顾妹妹了,没想那么多。”
余红卿觉得她不会那么傻。
廖玉珠养出来的姑娘,会分不清其中的区别?
这事说到底也不大,一口答应下来,照看不照看的,以后再说。反正推脱的理由多的是。
没有人会长期帮扶谁,廖玉珠住在将军府的事情且不提,她几个儿子入书院,都是白如意求了娘家帮忙。
能帮一次帮两次,难道还能帮一辈子?
而且陈菁儿快要成亲,往后与各个亲戚之间怎么来往,需要她自己来维系。白如意看在廖齐对她一片真心的份上,很愿意帮他照顾妹妹,但帮他外甥和外甥女,看的都是廖玉珠会做人。总不可能陈菁儿唤她一声舅母,白如意就得带着女儿处处替她出头吧?
余红卿还是没出声,不是说她势利,而是不想给自己找事,那袁六郎现在就不拿未婚妻当一回事……等陈菁儿过门,受委屈的日子在后头,余红卿哪儿能护得了她?
亲生的表姐妹遇上难处了,那都是各走各的路,何况她们俩这……一点血缘都没,全靠感情维系。
如今回想起来,陈菁儿第一回换上丫鬟的衣裙偷偷出门被余红卿撞见,进而将人带去香满楼遇上袁六郎那次,多半都不是意外。
毕竟,她和贺元慧相约一事没有瞒着任何人,而袁七姑娘那天特意找她偶遇……只凭着陈菁儿被袁六郎都忽视成这样了还不退亲,谁知道她在那之前有没有盯着袁家兄妹的行踪?
如果有盯着,两人在门口遇上,绝不是偶然。她就是等在那里故意被余红卿遇见,进而让余红卿不放心她一个人出门而带上她。
贺元安忽然出声:“天不早了,我得准备回。余姑娘,能送我一送吗?”
他提出离开,余红卿必然要相送,可他主动提,本就是未婚夫妻,倒不算出格,就显得他脸皮比较厚。
余红卿瞪他一眼,含笑起身:“贺世子,请。”
两人一前一后往外走,廖玉珠一颗心突突直跳。
便宜侄女不接话茬,连未来侄女婿也是这个态度,以后女儿出嫁,除非她一直守在京城亲自看着女儿……否则凭着袁六郎那样的态度,女儿受委屈是必然。
想到那位袁家姑娘纠缠贺元安,廖玉珠头都有点疼了,两家没结仇,但绝对没有那么和睦,让贺元安替女儿出头,估计是不可能了。
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哥哥。
她没好气地骂女儿:“傻丫头,你气死我算了。”
陈菁儿深吸一口气:“娘,我会照顾好自己,不需要别人照顾。”
又说气话。
她不需要别人照顾,那以后去帮她撑腰的都是多管闲事?
廖玉珠呵斥:“你快闭嘴吧!”
白如意还在呢,再说下去,要把人得罪光了。
两人有说有笑往书院外走,期间又远远看到了林大同,不过,林大同没有凑过来打招呼,二人便当做没有看到他。
贺元安的马车在书院之外,他上了马车,不放心地道:“要不还是我送你回?”
他把人叫出来,主要是替未婚妻
那个陈菁儿脑子不太清楚,袁六郎对她和对妹妹什么态度都摆在面上了,她还要继续履行这桩婚约……哪怕是表面上的应承,他都不想未婚妻答应。
余红卿哭笑不得:“送来送去好玩吗?没事的,大刀小刀还在,而且这是书院之内,不会有事。”
读书人特别懂礼,即便不是知礼之人,装也要装出一副有礼的模样。
光天化日,她身边带着几个丫鬟,只在书院之内,能出何事?
天确实不早了,贺元安再不回,今儿就要被关在城门之外。
“那我过几天来看你,到时一起去赏菊。”
看着马车离开,余红卿才笑着往回走,念儿小声道:“我觉得贺世子特别有眼力见。”
盼春提醒:“不能这般说主子。”
余红卿唇角微翘,随即笑容就落下来了,林大同站在了不远处的路旁,明显已等她许久。
林大同怕她误会自己故意偶遇,忙道:“是姑父,姑父让我给你带个信,我们就住在丙字五十六号院,表妹有空,可去探望。”
余红卿印象之中,父亲不爱管家里的事,但如果她被人欺负的事情传入父亲耳中,父亲也会过问几句。
正因如此,林月梅那些年并没有过于苛待她。
“此次入京的人多吗?”
林大同忙答:“就我们二人。”
余红卿点点头:“有空的话,我会去探望父亲的。”
说着,她就要转身离开。
林大同心中很是不舍:“表妹,方才那位就是你的未婚夫?”
余红卿大大方方邀请:“是,婚期定在明年六月,表哥若有空,也可来喝一杯水酒。对了,表哥的喜事办了吗?苏姑娘勤劳善良,是一份良缘,表哥千万莫辜负了人家。”
林大同得知前未婚妻要成亲,心里还来不及失落,就被表妹嘱咐了这话。一时间特别尴尬。
“苏姑娘她……已经嫁人了。”
余红卿一脸惊讶,这还真是出乎意料之外。两人在假山之中私会不是一两次,被发现的那次,确实是余红卿有意为之,念儿去假山不是偶然,而是故意掐着二人私会时出现,然后故意叫来了人捉奸,她才好顺理成章退亲。
未婚夫妻之间解除婚约,若不说明是谁的错,男人都会以为是女子身上有什么不妥当才会被退亲。余红卿什么都没干,对不起她的人明明是林大同,她才不要背这个黑锅。
她以为自己退亲之后,林大同应该会娶苏芸儿……两人似乎已经有了夫妻之实。苏云儿对林大同那是势在必得。
林大同见她惊讶,怕她以为自己是负心汉,忙解释道:“是苏姑娘找好了下家,主动退了我们俩之间的婚约。”
余红卿讶然。
这话说的,好像是苏芸儿移情别恋了似的。
她到底是憋不住,问:“口头婚约吗?”
苏芸儿为了和他在一起,完全是豁出去了,连名声名节都顾不上。所谓找下家,多半是林家长辈不表态,她看不到嫁给林大同的希望……甚至是林家长辈逼迫其另嫁他人。
林大同脸色青白交加。
余红卿又觉得没意思,她也不是什么正直无私之人,说得多了惹人嫌,于是告辞:“我还有事,先走一步,表哥自便。”
再次回到彭知礼的院落,得知廖齐去后山摘花了,廖玉珠被女儿伤了心,已带着闺女回房。
“估计是又在教闺女。”
余红卿心头有事,到底是说了范继海住在丙字院之事。
从山顶往下,院子分为了四段,靠近山顶是甲字院,山脚底是丁字院。
甲乙丙丁等级分明,就如书院内弟子们的学堂一般。
越靠前,院子的位置就越好,价钱也越高。
白如意有些疑惑:“当年我给的银子大半都被他还给了你,他们又是从哪儿来的银子住书院内?”
从家乡到京城这一路的盘缠应该能凑够,可想要住在书院……即便是租,对于范继海而言,也不是一笔小数。
“我没问。”余红卿强调,“报信的是林大同,我不好多问。”
白如意赞同:“对对对,离他远点,能不说话就别说话。”

在白如意看来,女儿与贺世子之间感情不错,而侯府也着实是一门好亲事。
她也没想到范继海和林大同还会到京城来……当年的那些人和事,白如意已不愿再回想,唯一求的,就是希望两人的出现别影响了女儿的亲事。
对于余红卿而言,她希望此生都再不要与林大同见面,但亲爹到了,该见还得见。
于是,她挑了一个学子们正在学堂的时辰去了丙字院。
范继海不在。
邻居院子里有人……像这种院落中,一般都有学子的家眷,有些是学子的长辈,有些是学子的妻儿。
“范夫子去讲学了,不在家里。”
那中年妇人说着话,眼神还打量着余红卿浑身,瞧她满身华贵,笑盈盈问:“你寻范夫子何事?”
余红卿转身:“多谢大娘告知,那我稍后再来。”
妇人惊讶:“你和范夫子的口音很像,是同一地方来吗?”
余红卿刚才是故意带上了一点潍州府的口音……好在当初入宫选秀时,她就跟着嬷嬷学了官话。方才妇人那眼神,好像她和范继海之间有一些不可言说的二三事似的。
别看范继海人到中年,但他并未发福,浑身气质又儒雅,就是走起路来有点跛。听妇人唤他夫子……说不准,这个不到二十就中了进士的乡下人,兴许已做了奉禹书院的夫子。
奉禹书院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书院。
范继海能进来,余红卿并不意外。他当年那么年轻就能考中进士,后来那些年一直都在书院之中讲学……只是,白如意肯定很意外,得赶紧把这事告诉她。
白如意确实很惊讶:“啊?”
余红卿不说话。
白如意若有所思,扶着肚子转悠了两圈:“有可能的,奉禹书院为了教出优秀的学子,选夫子从来不看家世门第,再好的出身,也要有相匹配的学识才会出聘书。当年……”
她一脸怅然。
若是范继海一无是处,当年她也不会看上他,更不会在看他断腿就愧疚到陪他一起回乡成亲。
当年他断腿时,正是她和家里闹得不可开交之际,而在那之前,范继海已经被发配到偏远小县做县令,兄长和父亲已承认是他们所为。当时她勃然大怒,认为父兄不该徇私,还撂了狠话,说了诸如范继海即便去小县她也还是会同行之类的话。
结果,一转头范继海就断腿了。
变成了残疾,连偏远小县的县令都做不得。白如意下意识认为是家人所为,满腔悲愤,以为和家中人无法沟通,一怒之下,收拾了细软送范继海回乡。
当时她心有怒火,年轻时想法不那么周全。以为自己离京会让家人伤心……拿自己的不听话来惩罚家里人针对范继海。
后来她从潍州府回京后,才知道范继海的腿压根不是太傅府算计。
至于是谁打断了他的腿,她不知。
潍州府一行,让她对潍州对范继海一家都失望透顶,回京后即便得知真相,也懒得查当年之事。
“你父亲有大才,当年就得过书院山长的盛赞。”白如意坐了下来,“也正是因为山长的赞誉,我才会注意到他,太傅府将他弄到偏远小县时才会那般顺利……因为想他倒霉的不只是太傅府,断腿之事,也是因名声过盛之故。”
余红卿暗自咋舌。
她是真没想到当年范继海在京城有这么大的名气。
“若是夫子,住在丙字院就不奇怪了。”白如意跟女儿解释,“书院之中所有的夫子,都能从书院名下的院子里挑上一个来住。”
如此一算,余红卿出身似乎也没那么低。这天底下聪明人很多,聪明又愿意刻苦读书的人不多。
稍晚一些的时候,有
人来报信,说是范夫子回来了。
来报信的是一个中年妇人,做仆妇打扮。余红卿带着两个丫鬟过去,那妇人就在前面不远不近地带路,然后她很快就入了范继海的院落。
站在五十六号院门口,余红卿有些近乡情怯,心里乱糟糟一片,还没敲门,门已经先打开了。
“既然来了,怎么不进来?”范继海站在院子里,此时正在磨墨,他面前摆着笔墨纸砚。
“大同不在,进来吧。”
余红卿缓步踏入:“爹是何时到的?”
“到了有一段日子了。”范继海上下打量她,点点头,“看你气色不错,应该过得挺好,这我就放心了。”
余红卿好奇:“爹到了京城,为何不给我送信?”
两人是亲生父女,范继海初入京城,就该让已到京城一段时间的女儿照看一二。
“不想麻烦你。”范继海笑了笑,“我也不是为寻你而来。”
余红卿哑然:“您没带两个弟弟?”
“两个都是庸才,到了京城,徒增他们的烦恼和压力。”范继海招了招手,“过来看。”
他正在练字,自己豪放潇洒,自带风骨。
“如何?”
余红卿开口就赞:“好。”
“当然好。”范继海有些得意,“我就是凭着这一手字,做了书院的夫子。”
余红卿好奇:“爹以后不回去了吗?”
范继海反问:“你不希望我在京城?想要彻底做将军府女儿?”
对于这番问话,余红卿一脸坦然:“您在不在京城,对我影响不大。至于做将军府的女儿,那有何不可?反正你也没让我姓范啊,我又不是余家女儿……”
范继海苦笑:“终究是我对不住你。你想姓什么,都随你高兴。日后我可能要在这院子里住很长一段时间,你要是愿意,多来看看我。若不愿,不来也行,我一般不会去打扰你。”
“那……父亲保重。”余红卿很快起身告辞。
范继海欲言又止,余红卿以为他要挽留自己,解释道:“我如今已有了未婚夫,原先我和表哥之间……我俩不宜见面,省得让人误会。”
大门开了又关,范继海看着面前的字发呆。
没多久,林大同回来了。
他本来就没有走远,不过是听姑父的话故意避开了而已,远远看见表妹离去,立刻就赶回来了。
“姑父?”
范继海回过神来,将那幅字收拢递过:“拿去装裱。”
林大同小心翼翼接过,到了京城,姑父也让他刮目相看,原以为姑父才华只够考中进士,万万没想到居然能做这天下第一书院的夫子,且一切还挺顺利,到了京城不过半月,二人就搬入了这丙字院中。
当初姑姑总让他讨好余红卿,以此来让姑父对他倾囊相授。彼时他不以为然,被夫子盛赞的他烦透了那种讨好别人的卑微。如今再看,心中只有后悔。
退了亲,他一辈子都只能是姑父的亲戚,再不能更进一步……姑父也没有另一个女儿让他娶啊。
何况入京以后得知前未婚妻即将做侯府的世子夫人,他就更后悔了。
对于范继海,母女俩默契地没多提,廖齐每天都回书院来住,七八天后,才得知那个姓范的不是陪读,而是来书院做夫子。
奉禹书院的学子会被人高看一眼,书院的夫子……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受到读书人的追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