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鉴昭行(南月知清)


“那团扇是白色的,上头绣着江河大海。”
“让他们写得肉麻一些。”林知清不忘叮嘱。
这样的行为,是想让百姓们以为江流昀同平宁郡主有私,从而加深江流昀不喜自己的印象。
只有这样,才能同那首打油诗中刻意与孤女定亲的事更加契合。
反正平宁郡主也不是什么好人,若是她听到这种消息传出来,保不齐还要谢谢林知清。
林知清将腰间的望舒鉴拿了下来,放到了林泱泱手里。
看到这一幕,林从礼同林从砚对视一眼,皆是察觉到了一些不同寻常。
百珍楼这个名字他们并不陌生,这是东市有名的珠宝铺子。
先前他们并不知这地方同林家有何关系,但那首打油诗最初便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也就是说,那地方为林知清所用。
林知清观察到了二人的表情,不过她并没有多说。
上次她去汴梁,林青山给了他许多林家暗处的东西。
其中,就包括这万珍楼。
确切来说,这些地方应当是从前她的父母置办的,望舒鉴便是驱使他们的那把钥匙。
不得不说,这地方藏得极深,林知清从前并未发现过任何端倪,如今倒是用上了。
随着她的思绪流转,不一会儿,林泱泱便回来了。
从她脸上的幸灾乐祸的表情便能看出来,这法子效果不错。
要不是林泱泱打探的消息,林知清还真没想到这一点。
造谣嘛,谁不会呀?
如今,只看朝堂那一头了……
林知清看向院门外,轻轻吸了一口气。
好在,他并没有等太久。
临近子时,舒清阁之外传来了一声熟悉的脚步声。
陆淮来了。
他带着消息来了。
他说的第一句话,便让林知清觉得有些意外。
“阿清,朝臣们今日多有争论,对于要不要重审林伯父通敌叛国一事,皇上和太子殿下尚未表态。”

“反对的人很多?”林知清一下子就抓到了重点。
“没错。”陆淮点头:“镇远侯前些日子告假,这件事你是知道的。”
“江流昀主张此事乃是无稽之谈。”
“除他以外,不同意重审此案的朝臣多一些,没表态的人次之,同意的人甚少。”
听到这个比例,林知清微微皱眉:
“我料到会有人不同意,不过不同意的人竟然比中立的人更多吗?”
“这也是我疑惑的点。”陆淮看向林知清:
“按照我所掌握的消息来看,朝堂之上,若有重要之事,持中立态度的大臣是更多的,他们求稳。”
林知清也知道这一点。
当今圣上不喜女色,子嗣凋零,儿女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先皇后产下的嫡子刚一出生,便被封为了太子,其余皇子全都是些当不得大用的。
皇帝病倒以后,太子更是接了监国的圣旨,这与直接宣布太子就是下一任皇帝根本没有区别。
正因为太子地位稳固,其他皇子根本没什么竞争能力,朝中大臣多半都走中庸之道,求一个稳字。
保住自己,保住官身,便能平安无虞。
也正因如此,反对的人多于中立的人,便说明在这件事上,中庸的人歪屁股,变得不中庸了。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难不成这些反对的人都参与了这件事……林知清捏着下巴想了想,总觉得自己有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感觉,她开口问陆淮:
“带头反对的人有哪些?”
陆淮很快便点了几个名字:
“定北伯,此人同镇远侯私交不错,也算是镇远侯提携上来的,以他为首的人多半是武官,镇远侯多多少少提携过他们。”
“除此以外,以平宁郡主父亲安平侯,御史中丞为首的人,多是老侯爷和林伯父的政敌,与林家本就有嫌隙。”
“最后一种,以大学士、沛国公、太傅等人为首,这几只老狐狸平日里狡猾得很,对任何事都是持中立态度。”
听到这里,林知清抬起了头:
“这中立派的阵容也太豪华了吧。”
大学士便是花小姐的祖父,稳坐内阁首辅的位置,算是皇帝的秘书。
沛国公乃是大盛为数不多得封国公的人,年轻时驰骋沙场,为大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太傅,太子的老师。
文官、武官的顶尖力量都集齐了。
林知清直呼一声好家伙,难不成苟才是升官发财的终极奥义?
“陆淮,难不成这些人都与我父亲的事有关吗?”她一时没有头绪,开口问道:
“不一定。”陆淮摇头:“沛国公、大学士从前与林老侯爷关系尚可,林伯父出事之后,也没有对林家落井下石。”
“太傅从前是很看重林伯父的,听我父亲说,太傅从前有意与林家结亲,想将他的女儿嫁给林伯父。”
也就是说,这几个人不太可能全都参与了陷害林从戎一事,甚至从前同林家也有往来,就算是伪装,也最多有一两个人伪装得很好。
陆淮说得很有道理。
若这些大人物都下场了,林家不可能苟延残喘到现在。
一时想不通这些中立派为何突然站出来反对,林知清将注意力放到了另外一个大臣上:
“这御史中丞与前任御史中丞可有关系?”
她记得是前任御史中丞亲手拿出证据,将林从戎逼上死路的。
陆淮略微想了想:“有,现任御史中丞王渊乃是前任御史中丞的学生。”
“按照大盛的传统,这个位置本来是由前御史中丞的儿子来坐的。”
“但不知为何,前御史中丞带着他的儿子回了老家,推荐了学生王渊上位。”
“王渊是个气性很大的人,十分刚正,对大盛忠心耿耿,因着通敌叛国的事,一直不喜林家。”
林知清缓缓点头:“前任御史中丞脾性如何?”
陆淮眉宇间有些疑惑:“此人我知之甚少,出了林伯父的事以后没多久,他便辞官了。”
“但据我父亲所说,同王渊如出一辙,是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
“他同镇远侯来往并不密切。”
陆淮的说法,与林知清这几日听到的、了解到的差不了多少。
刚正不阿也是可以伪装出来的。
林知清并不觉得前任御史中丞与镇远侯没有关系。
他们二人,一丘之貉。
想了想,林知清还是将现任御史中丞王渊也放进了视野当中。
朝廷的势力错综复杂,表面上看只是一张大网,但大网丝丝缕缕连接在一起,谁能说得上清白呢?
“事情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复杂。”林知清蹙眉:
“一张报纸竟然诈出了这么多朝臣。”
“我瞧着今日的情形,事情还有得辨,结果估计要一段时间才能出来。”陆淮眼中有些担忧。
林知清微微笑了笑:“过一段时间才能出结果也好,总比被无声无息压下去要好。”
“不会的,不会被压下去的。”陆淮的眼神似乎十分笃定。
林知清只当他是在安慰自己,点了点头。
送走陆淮以后,林知清用树状图将所有涉事朝臣都罗列了出来。
陆淮临走之前给她留了一本小册子,上头不仅记录了各大臣对此事的看法,甚至还详细地将某些人的话以及动作都写了出来。
陆淮的字迹苍劲有力,并且记录得很是细致。
林知清仔细看了看以后,又拿出了另外一本小册子。
上头的字迹很是板正,但记录的内容同陆淮的相差无几,只不过远远没有陆淮的细致。
这一本册子,来自礼部尚书。
林知清手中握着礼部尚书的把柄,要这么一个东西,不算困难。
林泱泱偷跑出去做事的时候,便将这册子带了回来。
即便相信陆淮,林知清也不敢对这种危及生命的事有丝毫的懈怠。
她多一丝谨慎,林家就多一丝生机。
确认两本册子的内容相差无几,礼部尚书没有夹带私货以后,林知清着重看了陆淮的册子。
尤其是方才陆淮所说到的几个重点人物,她都在下面打上了三角符号。
她现在需要做的是,找出这些人的共同点,搞清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反对重审林从戎一案。
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对号入座,一个个攻略这些人,让他们支持重审此案。

第273章 为他人作嫁衣
想到这里,林知清按照陆淮小册子上的内容,将大部分反对的中立派的信息记录了下来。
这么一看,倒是简洁明了。
大学士,五十五岁,古板严肃,同钦天监监正来往密切。
沛国公,五十二岁,豪爽直率,在军中颇有威望,膝下无子,唯一的女儿乃是宫中的贤妃,不算受宠。
太傅,六十岁,也就是六十多岁,太子的老师,儿女众多,学识过人,但性格孤僻,独来独往。
工部尚书,四十八岁……
看到这些中立派主要朝臣的信息,林知清捏着下巴。
她最能直观看出来的,便是这些人的年龄都偏大。
若是单从年龄去分析,难不成是这些人都比较安于现状,不想让朝堂再起风浪?
不不不,其他人便算了,但沛国公此人十分骁勇,年轻时也是主战派,如今老了以后虽不用再披挂上阵,但依然活跃在武官当中。
这可不是安于现状的表现。
除此之外,从年龄这一点出发,林知清倒是也想不到什么其他的点了。
摇了摇头,她暂时放下了年龄这一点线索。
得亏陆淮,他现在对朝廷中的官员信息比从前了解得更详细。
她将私下有交集的人用线连了起来。
这么多大臣,连完以后,她眼前早已经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了。
若说这些人同镇远侯有所往来,倒确实是有往来,但并不密切。
尤其是太傅同沛国公,二人都与镇远侯有嫌隙。
若非要说这二人是装的,也不是没可能,但可能性偏低。
除非整个朝堂都已经被镇远侯把持着了,要不然,林知清是不相信,那么多中立派的大官都是演的。
但要说镇远侯把持了朝堂……林知清摇了摇头,这不可能。
若要真是如此,江流昀何必以未婚夫的名义潜伏在她身边,暗中捣乱。
他大可以直接对林家下手。
排除掉这些人都与镇远侯府站在一条船上的可能性,林知清一时之间想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她微微吸了一口气。
这与她一开始以为的事情走向不太一样,中立派的走向是含有不确定性的。
思考了一下,林知清将林家人聚集到了正厅。
这其中,也包括四婶与林九思。
这二人自从上次一事以后,仿佛也认识到了错误,一直安分守己地待在自己的院子里。
他们到底是林家人,林知清有自信能看住这二人,所以将林从戎通敌叛国的事透露给了她们。
当然,这其中隐去了林家人介入的细节,林知清等人只当不知道报纸的事。
四婶和林九思心里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并没有多插嘴。
见这二人已经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林知清给门外的朝颜使了个眼色。
朝颜会意,对着院门外的小厮和丫鬟打了个手势。
很快,四婶和林九思便被人喊了下去。
林知清这才同林从礼以及林从砚说起了中立派大臣们纷纷站队,重审林从戎一案。
她觉得这二人好歹是朝廷中人,说不准能看出些什么。
提到自己的弟弟,林从礼总是很沉默。
但他比谁都想为林从戎翻案。
他们二人看得很仔细,但最终,还是没能发现什么问题。
林知清只能自己摸索:“木婶,我们回舒清阁。”
“好……好。”木婶将目光从写在纸上的那些名字上收了回来。
她帮林知清将东西收了起来。
二人回舒清阁的路上,木婶有些心绪不宁。
到花园的时候,林知清一眼看了出来:“木婶,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木婶皱着眉头:“小姐,那些大臣们……”
“小姐!”是朝颜的声音,林知清和木婶同时往后看。
朝颜从池塘的另一边绕了过来,速度又快又急,行至中途,“哎呦”一声,明显是摔了一跤。
木婶见状,走过去将人扶了起来:“你这孩子,我不是教过你吗,不可在府中大声喧哗。”
“走路便好好走路,跑什么?”
“是我失礼了,这路我很熟,从未摔过,今日也不知怎么回事。”朝颜压低了自己的声音,随手拍了一下自己的衣裙:
“婶儿,出了件大事。”
一听这话,木婶当即不说话了,二人赶紧去到了林知清身旁。
朝颜行了一礼:“小姐,云枫公子递了消息过来,镇远侯府的禁令解了,窝藏笛人的凶手找到了。”
“这么快……”林知清喃喃道,又看向朝颜:“凶手是通政使司的人吗?”
朝颜一惊,然后点头:“是通政使司的通政使左大人,小姐,你是如何得知的?”
“先前猜到了一些。”林知清没有多说,她带着二人快速转回了正厅。
一路上,她边走边想,不出所料,江流昀为了脱困,果然选择了弃车保帅!
通敌叛国乃是大事,此事牵扯到了镇远侯府。
镇远侯不在府上,江流昀定然是坐不住的。
他需要平息流言,应对林家,就要先得到自由,才能查探和遏制流言的传播。
而想要得到自由,就必须摆脱窝藏朝廷钦犯这一罪名,
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无非只有两个办法。
第一,将锅甩回林家身上。
第二,将锅甩到别人身上。
第一条路是最简单的,但江流昀不会这么做。
因为现在闹出了江家诬陷林从戎通敌叛国的事,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
贸然对林家下手,岂不是坐实了镇远侯府有问题?
江流昀没得选,他只能找人背黑锅。
谁是背黑锅的最好人选?
当然是与刘邙同样出入通政使司且关系密切的人。
通政使左大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既然找了人背黑锅,林知清窝藏嫌犯的嫌疑就也会顺带被洗清。
她只需要坐收渔翁之利。
此事对她来说,好处不止一个。
那便是林知清利用笛人,又拔掉了一颗江流昀手底下的钉子。
这通政使可是三品大员,他很可能与刘邙一样,效力于镇远侯与江流昀。
大理寺卿周崇正不是一般人,除非皇帝施压,他是绝不会草草结案的。
想要骗过他,当然只能挑选一个份量足够重,绝对有能力做出这事的人。
左通政使,注定是个炮灰。
江流昀心里肯定知道这件事是在为林知清做了嫁衣,但还是那句话,他没得选。
即使他再不甘心,这一局,林知清完胜!

终于等到江流昀走出了这一步,林知清的心情轻松了一些。
因为她知道,林家的禁令,也要被解除了。
果不其然,她带人快步回到正厅的时候,下人恰巧过来通报。
大理寺的消息到了,林家与笛人一事无关。
围在林家周围的大理寺的人全都撤走了。
也就是说,林家人可以自由行动了。
林知清当机立断:“朝颜,去告诉各房,让他们这几日不要随意出门走动。”
“木婶,你去将堂姐找来。”
非常时期,就算是林知清也不敢贸然出门。
万一镇远侯府破罐子破摔,想杀了她一了百了,那可就麻烦了。
二人领命而去,林知清则端坐在正厅之内。
她在等。
在等一个人来找她。
不多时,大理寺卿亲自到访林家,林知清晾了他半盏茶的时间才姗姗来迟。
“周大人安好,我这几日处理林家的事情实在乏累,怠慢了你,还请大人不要见怪。”林知清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
周崇正面色不变:“无碍。”
林知清吩咐人上茶:“周大人亲自跑一趟,所为何事?”
她说话时,周崇正紧紧盯着她。
林知清察觉到了,只当不知。
周崇在朝堂上经营了几十年,又怎会反应不过来自己和镇远侯府都被林知清做局了。
他心中虽然隐隐有些怒意,但一想到大理寺如今的那个烂摊子,又想到自己的来意,他便说不出什么指责的话了:
“林小姐,周某此次上门是有一事相求,还望林小姐你能答应。”
“哦?周大人不妨先说说,什么事会让堂堂大理寺卿屈尊降贵上门呢?”林知清一脸疑惑。
周崇正有些头疼:
“那笛人不知怎么竟然失控了,如今大理寺的牢房被毁了个干净,若不是狱卒及时发现,恐怕会出大事。”
他这话也是在侧面提醒林知清,若此事闹大了,对谁也没有好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