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么大的少年郎,只要不去外面眠花宿柳,在同窗家住一晚是再平常不过,何况李家也与顾家相熟,长辈们自然是愿意的。
弘哥儿应了一声,又问卢兰陵:“表哥,也辛苦你做陪客如何?”
问了一句,对方却没回答。
弘哥儿就又问了一遍。
“啊?啊!你说这个啊。”卢兰陵像是在担忧,半天才回过神来,答,“那是自然。”
说话间顾介甫也踱步出来:“今日多亏诸位相助,请容我设宴答谢诸位一回。”
两个小儿郎拱手作答:“伯父客气。”
二娘子在山野间受伤崴脚,平时常往来的官宦人家小娘子都来探望二娘子,听说她是出去爬山时受伤的,顿时都充满了羡慕。
她们家里管得严,还从未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呢。
二娘子就眉飞色舞讲起了山里如何好玩,自己如何爬的山,如何登高塔,如何拜佛寺,说了几拨人之后那最初导致她滑到的小石板已经高如万丈深渊,无限惊险。
顾一昭跟太太禀告时忍不住带了笑意:“回禀母亲,二姐这回受伤,家中最大的受害者居然是峨眉。”
“为何是峨眉?”太太不解,峨眉是挹秀台的小丫鬟。
“她呀,专司二姐姐房里的烧茶点茶,二姐这一受伤,来往探望的人多,二姐又滔滔不绝跟人讲述她的传奇历险,费唾沫易口干,喝水就多,再加上要给客人倒茶,最忙的就是峨眉,可不是最大受害者?”
顾一昭说得绘声绘色,大家都笑。
二娘子在床榻上佯装恼火:“好你个小五!等我脚好了,看我不挠你痒痒肉。”
“那也要等二姐能跑动才成。”顾一昭又笑,“现在二姐可丰满了不少呢。”
四姨娘嘴碎却爱屋及乌,因着女儿跟二娘子关系好,捎带着对二娘子也好,见她崴脚,自己也帮不上忙,就窝在厨房里天天炖汤。
今日是猪脊骨海带莲藕汤、明日是羊排骨羊肚菌虫草汤,后天是鸡腿香菇汤,总归是恨不得将方圆十里有脚的动物都炖一遍。
二娘子躺在床上无法活动,补汤喝了一碗又一碗,整个人脸都圆了一圈。
二娘子一听又要恼,顾一昭笑着安抚她:“等二姐好了也该是二月了,到时候草木萌发,我们一起去踏青怎么样?”
“真的?”二娘子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
顾一昭就讲起了外面这几天发生的事:“今天曲水流觞忽然有声怪叫,吓得七娘子大惊骇,四姨娘大着胆子去扒拉,你猜怎么回事?原来是一只五彩斑斓的大公鸡!”
“哪来的鸡啊?”二娘子瞪大眼。
“原本正月一日是鸡日,习俗要在门口杀鸡,取一个吉日的好兆头,上古传下来的习俗,说鸡是重明鸟,舜的母亲就是梦见重明鸟生了舜。结果厨房新来的灶娘手抖,杀鸡时一犹豫,鸡就跑了从屋檐上飞了过去,大家找了一圈没找到,就又换了一只鸡。没想到它居然飞到了曲水流觞。”
“想必是因为曲水流觞竹子多,青竹郁郁,鸡就以为安全了。”二娘子出主意,“古有凤凰栖梧桐,今有金鸡栖青竹,这是个好兆头呢,不能杀了,得养着。”
她眼睛发亮,这几天困在房舍里的郁闷燥郁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出主意。
太太看在眼里,心中暗暗点头,四姨娘母女,一个天天不重样给二娘子炖补汤,一个天天给二娘子讲各种故事解闷,这样做派,也不枉自己平日里对她们的好。
顾介甫也觉得这是好兆头,笑着沉吟:“难道我家也要飞出一只金凤凰不成?”
七娘子就将那只鸡养了起来,像模像样给它缝了小衣裳,还给它洗澡,用了竹篮乘着满园走,带到二娘子院里给它解闷。二娘子还说要给它打一个金脚环。
二娘子跟探望她的人讲了好几拨故事之后,估计也倦了,某天只有自家姐妹在场时,又说起了旁的。
“你不知道,兰表哥有多镇定!”
“平日里见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书呆子,没想到真遇到了事,大家都吓得尖叫,不知所措,唯有他格外镇定,一点都不输给小舅舅和易大家。“
“是啊。”四娘子附和,“那时候事出突然,我们几个都不知道如何送二娘子下山。”
“小舅舅要背着我下山,兰表t哥却说,‘慢着我有主意。’。”曦宁的脸红彤彤的。
“你猜怎么着。他居然徒步走到了山下,找山下那种软轿!”
大娘子在旁边给小五讲解: “他们那些山民在山脚下准备了软轿子,要是遇上不爱走路的人就花钱坐轿子上去。我们登山前都看到了,但没有人当回事,可谁也没想到兰表哥居然想到了这个。”
“最后用这种软轿将二娘子送下了山。”
二娘子眼睛亮晶晶,似乎又想起了当时的情景:“我一开始还嫌弃这软轿很多人坐过,脏死了,宁可自己走下山都不愿意坐。”
“还是兰表哥,叫我的丫鬟武陵拿大毛衣裳垫在身下,在我身上又批了一件大毛衣裳御寒,这样又舒服,又干净,还吹不着风。将我送了下去。”
顾一昭听着奇怪,于是啧啧称奇:“明明是小舅舅大功臣,又主张在第一时间送你去医馆正骨,又在第一时间帮你手动正骨,让你免受疼痛折磨。”
“但怎么听来听去倒是兰表哥第一。不知道的,还以为山上就你和蓝表哥两个人呢”
大家大笑。
二娘子佯装生气,白了顾一昭一眼,可眼睛里的光彩却是遮也遮不住。
大家都没留意,用敬佩的语气说起了小舅舅会正骨的事。
时下这个社会风气,讲究名妓翻经,老僧酿酒,将军翔文章之府,书生践戎马之场,虽乏本色,故自有致③,要的就是你身兼数艺,所以小舅舅作为一介文人居然会舞剑会正骨,一下被几个小娘子们倍加推崇。
大家回忆起当初在山上的场景:冬天没什么人,郊野山间,曦宁出了事,有的小娘子当时就吓哭了。
后来小舅舅正骨,易大家指挥他们,兰哥儿带着弘哥儿去山下搬软轿,大姐姐安抚她们,最后又手忙脚乱将二娘子送回了城。
这样一场从未存在在日常宅院生活里的图景让小娘子们亲近了许多,生了许多同仇敌忾的心情,再加上这些日子老跟着小舅舅去外面游山玩水,心情开阔了许多,因此坐在一起时往日里那些争斗不休的戾气就散了不少,只有其乐融融。
六娘子对三姨娘义愤填膺:“她要去求子也就罢了,她带走了一半的仆人,不然我们在山顶上也能多些人手帮忙抬曦宁下山。”
三娘子嗤笑一声: “三姨娘不是一概就是那种自己贪图享受不管别人死活的性子吗”
四娘子附和:“后来送曦宁下山,三姨娘还抱怨自己的签文还没来得及解,不知道签文是什么意思,真是上不得台面。”
又坐在一起说旁的闲话,大家坐在一起集体八卦了几天之后,感情居然日渐升温。
等到正月十五时满城灯会时,姐妹几个很有义气的决定不去:“我们若是去了勾得二娘子更眼馋怎么办?”
“就是,年年观灯,也不差今年一次。”
大家不去看灯,都说那天要来陪二娘子,感动得曦宁决定掏腰包请厨房做一桌酒菜过来宴请姐妹。
她还有旁的事求顾一昭:“五妹,都知道你肚子里关于吃食的点子多,能不能想一个像上次烤串一样又好玩又好吃的宴席?”
顾一昭答应下来。
她打算做古代版的钵钵鸡、芋头小圆子绿豆汤和麻辣烫。
这时候还没有辣椒,就用藤椒和麻椒茱萸来代替,反正小小娘子们本身也吃不得太辣。钵钵鸡也做成了藤椒口味,麻辣烫更是做了不辣版,以照顾曦宁有伤口不能吃辣。
即使这样也都甚合小娘子们的胃口,这个说“绿豆沙真是绵软香甜”,那个说“钵钵鸡又辣又麻,但是好吃!”
最抢手的是麻辣烫,几人围坐一起,吃得不易乐呵:“这些菜平日里吃着也一般,怎么这么调制了就好吃呢?”
曦宁平日里挑食,不爱吃蔬菜,这会却对里面的笋干、青菜、豆皮吃个不停。
“因着调料重吧。”顾一昭揭秘,“还好咱家出得起调料钱,否则好多人家都舍不得下这么重的调料呢。”
几人围坐吃饭的当口,太太叫了外头扎灯的买了好些灯回来,小舅舅和哥哥们也买了灯送进来,有五色彩灯、牌楼大小的巨灯、还有牡丹灯、走马灯。
兰哥儿也叫人送来他故乡的彩灯给二娘子解闷,点燃灯盏后,走马上的图案就转动起来,居然能转成一个小故事,像看动画片一样。
大家聊起外面的灯会,聊起正月十五金陵城攀登城墙走百病的习俗,说以后要顺着京杭大运河去西北边上的金陵城爬城墙,热热闹闹,这个元宵节就过得半点都不寂寞。
吃到一半,顾一昭不小心将油点子溅到新裙子上,就只好遗憾起身:“我回房去换个衣裳。”,一会吃完饭她们还得去给老爷太太请安,自然不能穿有点子的衣裳。
“我去取就成。”豆蔻开口。
顾一昭摇摇头:“算了,怪冷的害你还多跑一趟,不如我自己去,横竖我也吃完了。”
她就由豆蔻扶着出了房子要往自己房里去。
挹秀台是全顾家最高的地方,居高临下能看见不少地方。顾一昭站在挹秀台的高台上,往下一看,却见三姨娘鬼鬼祟祟从小船坞那里出来。
“她去那里做什么?”顾一昭纳闷,“那可是听松堂的后院。”,上回姐妹们偷偷躲着听老爷太太聊天就是在小船坞。
“想必是闲逛?”豆蔻纳闷。
两人没猜出个缘由来,便摇摇头将此事放到了一边。
等安静的正月过去,二月初一,小娘子们做了青囊盛放着“五谷瓜果”送给太太,取“献生子”的好兆头④,到了二月二,大家又摊煎饼熏床炕避百虫,小娘子们依照习俗戴着蓬叶在一起玩。
曦宁出不了门,兰哥儿托大哥送进来一批民间迎接龙抬头的荷包、木头龙等。
仰鹤白不知道又寄了什么好玩的东西给大姐,大姐这些天就又爬在画案上泼墨挥毫。
花朝节时曦宁的脚已经好了大半,终于能在丫鬟的搀扶下赏花,碧桃月季满园争辉。
等曦宁脚好利索时是三月三,这天是北极佑圣真君生辰,这天按照习俗要戴荠菜花,城中流行看花赏花。
太太看女儿好得利索,脚下地后行走毫无阻碍,看着也没有落下任何病根,这才松口气,心疼她这几天闷在家里无聊,于是提议:“不如叫个戏班子来家里唱戏,也请了你的手帕交们来家里设宴,算是谢过人家来探望你的情谊。”
二娘子摇摇头:“不用了,娘,如今你身子眼看就要生,要是叫了戏班子进来难免纷纷扰扰,不如只设宴,大家简单吃些家常菜就好。”
太太觉得女儿懂事了,很是欣慰,叫厨房做了家常菜招待。她自己则只在开始时转了一圈露露面以示主人家的礼貌,就回去了听松院。四姨娘陪着她回房,一边念叨着告状,说最近送来她房里的一匹锦缎生了霉。
谁知一行人走到船坞码头附近的甬道上,太太忽然脚下一滑,就要往旁边跌去。
她如今已经临近生产,平日里本就是珍而重之,没想到此时歪倒,旁边的郑妈妈伸手要去接,却犹豫了一瞬。
如果她没接住,太太跌倒,迁怒于她怎么办?
就在这档口,四姨娘伸手扶住了太太。不愧是做农活出身,硬是一人就扶住了大半个身子已经往后仰的太太。
钱妈妈也从侧里上前稳住了太太。
一番惊魂,太太刚松了口气,想要说笑一句,却觉得下面似乎有热流涌出。
她惊呆了,只顾着死死盯住离自己最近的仆从,拼命在分辨那个感觉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还是四姨娘第一个反应过来:“太太?可是羊水破了?”
一行人手忙脚乱将太太抬到了听松堂,又去请郎中又去请老爷。
小娘子们的欢聚也戛然而止,手帕交们听说家里出了事,当即都识趣告退,顾一昭叫人收拾了宴席,大家集体往听松堂去。
几位早就定好的稳婆、大夫都已经齐齐到齐,听松堂正房紧闭。
院中站着顾介甫。
“爹!”二娘子急着冲到他跟前,就要进去,“我要去看娘!”
“站住!”顾介甫怒道。
四姨娘赶紧扶住二娘子:“曦宁,你娘如今正在生产,里头有丫鬟有稳婆,外头还有大夫坐镇,正忙着呢,你进去恐怕他们还得分神照顾你。”
二娘子这才听了进去。又扭头茫然问旁边的人:“娘不是四月才生吗?如今才三月。”
“因着太太在船坞码头滑了一跤。”四姨娘开口,“我们从那里过来,谁也没看清呢,太太就差点滑倒。虽然扶住了,但她似乎闪了腰,如今月份大了,就难免出事。”
“怎么可能?”二娘子又惊又痛,“要不是,要不是我要庆贺自己痊愈,哪里来的这件事?!”
她满脸自责,泪水随之夺眶而出。
大娘子t和四娘子赶紧去劝慰她。
顾一昭却敏锐捕捉到了什么,她拉着四姨娘就走:“姨娘带我去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事。”
二娘子也反应过来,跟着顾一昭母女快步出了门。
几人走到了该处的甬道,这里是湖边,因着湿润的缘故,所以石台阶上长满青苔,也很容易找到那块有划痕的石板——满石板的绿色上划了一道痕迹,连上面的青苔都荡然无存了。
二娘子看见事发现场,已经又要哭。
顾一昭却沉静不乱,吩咐丫鬟:“你们几个看看,一点点搜,看看青苔草丛下面,是不是有容易绊倒人的东西。”
她总觉得青苔虽然能滑倒人,但太太那么稳重的人,不至于在青苔上走路就滑倒,何况太太为了方便生产,听小舅舅说常活动的农妇反而生产顺利,所以太太这几个月常在仆从陪伴下四处走动,这种清醒下怎么会忽然就摔倒呢?
小丫鬟们听命,开始寻找,二娘子也将眼泪收起来,蹲下身在草丛里慢慢寻找。
良久豆蔻就发现了端倪:“小姐,似乎是这个。”
她从石头缝隙中挑出一枚银灰色的珠子,那米珠很小很精巧,又兼之是灰色,小小一点藏在山石间。
如果不是刚好太阳反光那一点折射,谁也发现不了这里有个小珠子,想必会很快被扫地的婆子扫走,从此彻底湮灭真相。
【作者有话说】
本章掉落红包[比心]
①《荆楚岁时记》
②《四季风雅》
③出自《岩栖幽事》
④《大明风华,明朝人的城市生活》
第42章
“姨娘!太太滑了一跤,提前发动生产,如今生死未卜。”停机急匆匆进了翠影阁,给三姨娘汇报。
三姨娘闻言脸上一喜,可很快就又浮现出了担忧:“老爷,老爷怎么说?”
“听外院的说老爷赶去听松堂了,也是才去。”停机面露几分忐忑,“姨娘说,我们要不要去呢?”
“去啊。当然去。”三姨娘眉间浮现出几丝顺心如意的神色,“姐姐生病,我这做妹妹的自然也要去探望探望。”
她这才施施然带着丫鬟们出门,想了想又吩咐停机:“你有空往那处看看,别落下什么东西。”
“姨娘放心吧,我这就出门往厨房端一盅莲子百合羹,就说您担心老爷上火让烧的。”停机乖巧回答。
“那就好。”三姨娘点点头,放心出了门。
停机眼看着她出门这才出了翠影阁,却不往西北角的厨房去,而是先去了一处空着的戏台处。
戏台处早有人等着她,见她过来点点头:“三姨娘动手了?”
“是。”停机回答,“今日三姨娘一听太太要去接待客人,就赶紧走小路赶到了前头,特意悄悄从手链上拽下了一条流苏上的小缀珠,丢在了太太要走的必经之路,她那手链流苏众多,少一条不打眼。”
“那就好。我看她适才大咧咧出门了,手上可戴了那条手链?”那人隐没在阴影里,看不见神情。
“戴了。”停机回答。
“还真是胆子大,哪怕将手链扔进湖里呢?”那人冷笑,回答她,“你姐姐已经被救回来了,只不过她肚里的孩子掉了,如今寻了个安静处赁了房子养身子呢,要是早点救了她她也不至于遭这么大罪。”
“您说哪里的话,人家愿意将赁来生子的典妾放成自由身已经着实不易,何况我姐姐还怀有身孕,更是千难万难,我哪里敢怪罪?只有感激您救她的份!”停机闻言脸上激动,跪下在地上恭恭敬敬磕头:“多谢您大恩大德!”
相似小说推荐
-
快穿:漂亮蠢货万人嫌的自我修炼(烟光暮山) 标签: 已完结|快穿|现代言情|系统|幻想言情|穿越
简介: 【快穿+万人嫌到万人迷+虐渣+爽文+系统+修罗场+钓...
-
鉴昭行(南月知清) [穿越重生] 《鉴昭行》作者:南月知清【完结+番外】起点2025.9.01完结108.2万字 13.64万总推荐 299周推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