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庶女上青云(吃吃汤圆呀)


很有大家长的威严。顾介甫就带着妻儿行礼:“是。”
请完安就算彻底定下二房的规矩,老爷子叫顾介甫去书房,他们大约要谈论朝廷之事——毕竟有些话在书信里不好聊,面对面说得更透彻。
顾一昭惆怅看向他们离去的方向,若是在苏州府她肯定能跟着旁听,不过到了规矩森严的老家,她这个女孩儿暂时没有表现出出类拔萃的天赋,自然也不能指望老爷子对自己能高看一眼。
他走了,顾老太太也懒得应付下面的庶子媳妇们,就挥挥手推说自己累了,自己走了。
大伯母倒和气,招呼几个小娘子,又叫丫鬟给她们端新上市的樱桃:“黄橙橙像玛瑙一样,你们这些小娘子拿来吃也行,拿来照着描画鞋样子也使得。”,
投桃报李,太太也开口问大伯母的女儿:“寿宁可还好?她出嫁时我在苏州没来送,只能托人带了些贺礼,但心里总惦记着,还记得当初她摘了柿子做柿饼分发大家的情景,那时候我才嫁过来没几天呢,一转眼寿宁都要生孩子了。”
“唉。”提起这个大伯母就面露愁容,半天才无奈笑,“儿孙自有儿孙福。”
太太讶然,不过很快就遮掩过去:“说起婚事都是做娘的不放心,我家曦宁嫁得那户人家啊,也是,唉……”,好像自己也为曦宁伤心。
三婶瞥了一眼太太,冷笑一声:谁不知你家曦宁嫁得好?现在说这个不过是想拉近与大嫂子距离,不想在失意人跟前露出自己的得意,这个崔氏,倒是比几年前多了一丝滑不留手。
等太太应酬一番回到自己房里,没多久顾一昭就带着最新的情报来禀告了:“大堂姐夫家是个破落户,公婆多病,上头有两个兄弟,家里是贩卖骆驼的商户,也不是正经商人,而是去牲畜市上牵一头骆驼看看牙口,自己零散捡漏买低卖高,平日里也帮人掌掌眼买牲口收个提成。”
类似现代的二道贩子,连正经大商户都算不上,都是一单两单做生意。
太太旁边的钱妈妈很是佩服五娘子:这才多久?这个五娘子就能发现太太心中疑惑又赶紧安排人去询问内幕,不愧是太太身边第一得意的人儿。
顾一昭倒没她想的那么周到,实在是她身边的山茶天生擅长交际打听,这回到老家才一天,山茶就已经走访了各房自己的外婆、姨母、姨姥姥等各种亲戚,打听了一箩筐消息回来。
她是世仆,家里的姨母、姨姥姥、表姐都在各房梳头,自然是消息来源很多。
太太闻言吃了一惊:“怎么这么穷?”,顾家书香门第,在太原已经算是很有体面的人家,故去的大伯也是官员读书人,怎么会嫁了个这样的门第?
“说是因为大姐夫读书好,年纪轻轻就读到了举人,又是故去的大伯父的得意门生,所以大伯父瞧中了这个好苗子。”顾一昭也是早就知晓这些缘故。
这倒也常见,在古代读书好就代表能改命,所以大佬们赏识一个穷小子自然是屡见不鲜。
“大嫂膝下就寿宁一个女儿,自然也会陪送许多奁产,为何又会让大嫂这么愁苦?”太太纳罕。
陪嫁时的确丰厚,但架不住婆家用钱的地方多啊。
刚嫁进去就闹出债主堵门,原来他家娶寿宁时居然是举债办的酒席、置备的彩礼,若是寻常借贷也就罢了,偏偏是借了印子钱!
利滚利,滚几天就能翻好几倍,闹到寿宁发觉时已经涨到了三万两白银。
寿宁唬了一跳,只好含泪来娘家求助。
大t太太也去求了娘家说和,还借助了顾家的势力,最后定下只还了本金并一成的利润,饶是如此,还是还了三千两银票。
大姐夫温安生还了银票,感动不已,跪在岳母跟前亲口保证以后一定要记着岳母大恩大德,对妻子爱护有加。惹得大太太泪流不止,寿宁感动不已。
之后的日子他也的确说到做到,小意殷勤,白天给寿宁画眉,晚上给寿宁洗脚,身边半个通房丫鬟都没有,家贫就辛辛苦苦帮人抄写书籍,赚了几个铜板自己舍不得花半分,都拿来给寿宁买了绒花戴。遇上逢年过节还要来顾家亲自拜访,老太太信佛,他就抄写佛经,岳母腰疼,他就一粒一粒挑选了决明子菊花给岳母做决明子枕头。
说到这里时崔氏忍不住皱眉:“那样小意殷勤倒也罢,可到底男子是讲究顶天立地的。”
温安生心思都放在讨好岳家和老婆上,学业也不见长进,不过他倒还是一如既往脾气好,待妻子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怕毁了。
“要是如此也就算了,可他家七灾八难实在太多了!”顾一昭忍不住摇头。
温家是真不幸,今日公爹买骆驼时被踢了背,伤筋动骨一百天;明日婆母洗衣裳时失足掉下河水,得了风寒差点抢救不过来;后天大伯子买到了染病的骆驼,做生意赔了好多钱;再后天二伯子的孩子肚子疼,要去名医跟前救治。
总之寿宁就嫁过去就不住掏钱。
“那能怎么办?婆家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去寻温安生,温安生又去磨妻子,寿宁难道还能眼睁睁看着婆家人遭殃?”
崔氏听到这里好气又好笑:“怪不得大嫂愁成那样,原来寿宁这嫁过去是连带着娘家给温家做奴婢呢。”
温家人要钱的手段非常高明,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策略:
像温爹和温娘就是主打一个对儿媳温情脉脉,寿宁刚进门第一天,公婆天刚亮就爬起来给寿宁做了鸡蛋红糖水,别的媳妇第一天都是起床忐忑给公婆请安,而寿宁倒反天罡刚睁眼就能喝到糖水。据说她的衣裳甚至小衣都是婆母亲自洗的,她不让陪嫁丫鬟洗,说自己洗得更干净。公公更是天天训诫儿子,不许儿子纳妾忘本。
邻居们都艳羡,羡慕寿宁:“你也不知道几辈子烧了高香,公婆待你比对亲女儿还要好。”
寿宁也感动不已,连带着大太太也感动,每次公婆出事,就算寿宁不出钱,大太太也要出钱的。
而像大伯哥一家就采取了胡搅蛮缠策略,他们拿不到钱就去找温安生闹,打滚、撒泼,停留在温家不走,要么是打扰温安生读书,要么是大闹惹得邻居都来看叫寿宁难堪,寿宁想获得片刻安宁,就只能将钱乖乖奉上。
二伯哥一家则是打感情牌,一遇上事就去寻温安生哭,回忆当年三兄弟是如何艰难求生,再说起温安生如今是怎么风光,末了来一句“你如今发达了就忍心看兄弟们受苦?”,一把鼻涕一把泪,惹得温安生也痛哭不已,最后含着眼泪去看妻子。
夫妻感情不错,寿宁哪里忍心丈夫哭?当然是乖乖掏钱。
“岂有此理!”崔氏听完后挥挥手,满脸愤慨,“这温家真当自己是抱上聚宝盆了?”
又恨铁不成钢说了寿宁一句:“这寿宁怎么就沉迷于那样小情小爱不能自拔?要说待她好,换成谁对聚宝盆都得捧着哄着,那算什么好?”
四姨娘想想自己女儿的择偶标准里头有一条就是不找穷的,不由得暗暗点头,觉得女儿真是省心。
她是底层上来的,自然明白底层一些丑陋之处,在旁感慨:“寿宁还不如招赘呢,起码招来的女婿只用管他一个,孩子还能随顾家姓氏,也没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亲戚来烦扰。”
寿宁这桩婚事,坏就坏在既没有享受到招赘的好处,却要承担比招赘更大的责任。
叹息一回,崔氏却也不能多插手:“这是大嫂家事,她没有求助,我们也不好开口,更不知寿宁心思,也不能催她狠心。”
谁知过了两天,大房居然求到了崔氏跟前。
【作者有话说】
来啦。[红心]

第79章
顾一昭此时也是第一次见到寿宁,她中等个头,鹅蛋脸,一看就是温柔淑慎的性格,长得有点像大姐曼宁,见之可亲。
此时她满面焦急,本来秀气的柳叶眉因为焦急而微微蹙起,显得愁云惨淡。
前头是大太太,此时也好不到哪里去,焦虑问崔氏:“弟妹,按道理我也不应该求到你这里来,只是事出紧急,我手头的人参早就用光了,一时去配只怕药房仓促之间也配不到好的,所以冒昧开口问你买一根小臂粗的至少三十年老人参。”
人参这种温补品是古代许多女子的陪嫁,相应的还有犀牛角、牛黄、龙骨,要的就是一个救急治病。着急用钱时候还能随时出手卖掉换钱,可谓是保值增值、易于变现的“软黄金”。
崔氏自然是应下:“嫂嫂要什么开口就是,跟我还客气什么?”,一边打发人去取人参。
三十年的人参对她来说真不算什么。
“多谢多谢!”大太太松了口气,寿宁也跟着一叠声道谢,这时候才有功夫用手帕擦擦额角的细密汗珠。
“大伯母、大堂姐,喝口茶水。”顾一昭适时端了两杯老君眉上前,“她们去库房还要翻捡一会。”
大太太接过茶杯,和女儿道谢后,才坐在靠窗的大炕沿上,却还是满脸愁容。
崔氏便闲闲开口:“也不知道是谁用?”
寿宁叹口气:“也不瞒着二婶,是我公婆得了病,医生开了吊命的人参。”
太太在心里嘀咕一声:这对公婆怎么一天到晚生病?这个温安生叫“安生”,可实际上真不安生。
再说了怎么这么巧,夫妻夫妻同时得了要吊命的病?
“吊命?”旁边的五娘子低呼一声,“既然如此,是不是这人参不够用?堂姐要不要请了郎中来斟酌?”
太太也反应过来:“要说吊命的人参自然是要百年老人参老好,这30年的也就平日里温补下,可别耽搁了性命。”
大太太“啊”了一声:“我就听寿宁要的急,倒也没多寻思。”
“这可不能马虎。”崔氏鼓动她,“不如这样,这几种人参我叫库房都拿来,跟着大嫂去趟医馆看看要用哪种,人命要紧。”
大太太自然是一叠声感激,崔氏却给顾一昭使了个眼色,多年默契,顾一昭自然明白太太是觉得其中有猫腻,要她跟着去探查一番呢。
拿了人参她们几个就往医馆去,寿宁带路几人到了太原府最大最好的医馆杏林堂。
有了顾家的名帖几乎是长驱直入,坐馆的郎中头发花白,见几人进来就皱眉,一眼就看向了寿宁:“顾大娘子又来了?”
显然是经常来看的,顾一昭回忆起门口瞥见的一次一两银子的诊金,不由得咋舌:寿宁对公婆可真好。
寿宁见礼后命身后的丫鬟拿出托盘里的人参给郎中看:“您说我公婆生重病,要吃人参吊命,我家寻了好几种,分别是30年、50年、100年的老人参,不知道哪种对症?”
“啊?”郎中逗笑了,“我什么时候说要给温家那对无赖开吊命的人参?”
屋里几人面面相觑,寿宁大着胆子回:“可我公婆回家说您亲口吩咐两人生病,要人参吊着气,我公婆再怎么也不会咒自己得病吧?”
郎中捋捋胡子,皱纹都乐得展平了:“顾家大娘子可莫要砸了我的招牌。你家这两公婆一月来五次,每日里都是一样的毛病,我说的是气血两虚,叫他们平日里多休养,早睡早起少吃油腻,可没让他们吃人参!”
顾一昭听明白了,原来她公婆只是简单的气血两虚,并不是什么绝症。
别说缺吃少穿的古代,就是物质丰富的现代还有大批气血两虚的亚健康人群呢,这也没必要吃人参吧?
寿宁站在那里,脚尖朝左一阵朝右一阵,左右为难。
顾一昭脑子一转就出主意:“大姐姐,不如将您公婆请来再把脉如何?免得郎中记错了。”
寿宁点点头:“也好。”,就让自己的小丫鬟去请人。
大太太看着看着似有所悟,见顾一昭冲她使了个眼色,自己也明白了大半,她叹口气。
她自从女儿婚嫁就隐约觉得温家人有点问题,但因着女婿实在是对女儿没话说,身边手帕交们都羡慕她“你看你家寿宁寻了个好女婿,不用受公婆气不说,丈夫也体贴温柔,还没有小,当真是神仙日子。”,大太太便也觉得女儿嫁得好,虽然亲家家里那些糟心事一日接一日冒出来,不过到底对财大气粗的顾家来说这不算什么。
可这几年过去她也觉得不t对劲,今日见侄女这个孩子都看出不对,她便也觉得心里不得劲,索性高坐旁边,乐得看侄女演戏。
这位郎中医术最好,因此寻常问诊身边都挤满了人,这回看出了顾家有风波,都凑过来看热闹。
温家父母没多久就来了,温老头穿着潞绸的长衫,脚上穿着的鞋子都是亮闪闪的缎面,手里还学着富家员外摇着扇子,不过如今已经腊月,这扇子就不伦不类。温老婆子穿着蜀锦的褙子,内罩橘色灿灿的一件内搭,头上一水的金器首饰,手腕上两个大金镯子和七八串玛瑙、水晶、珍珠等串成的手串,让人毫不怀疑要不是百姓不能穿明黄,她定然会穿得浑身金光灿灿。那一串串各色珠串更衬托得她像个职业盘串人。
顾一昭冷眼瞧着,这两人走路稳健有力,说话聒噪大声,看着比寿宁气血还要足呢,怎么看都不像病入膏肓的样子。
那两人看见寿宁就迎上去,咧开嘴笑:“好孩子,你怎么在这里?”亲亲热热一左一右拉住寿宁的手,不知道的,还当他们是寿宁的亲生父母呢!
待听寿宁说了要重新诊断之后,他两人立刻收了笑容,支支吾吾:“这……就不用了吧。”
“哪里呢!”郎中也生气,“免得你们传出去我能力不足的庸医名头,我可要为自己正名!”
说着还来了脾气,喝令身边的小药童请两位来把脉。
温家父母对视一眼,他们谁都敢得罪就是不敢得罪太原城最好的郎中,万一日后遇到疑难杂症只能来求助这位大夫怎么办?因此只好老实坐下伸出手腕,由着郎中把脉。
郎中伸手轮流搭在两人胳膊上,沉吟片刻,还是一样的回答:“两人就是寻常气血两虚,恐怕吃得太过油腻堵了中焦伤了脾胃,因此大鱼大肉吃进去再多也只是堵而不是运化,还是得喝七八天小米粥清清肠胃,再吃些山药、藕粉这样疏通的食物补补,之后更是要循序渐进慢慢进补,多睡觉多散步就可解。”
听说两人问题是吃多了油腻导致的,大太太瞠目结舌:这两人跟女儿卖惨时说得也是闻者落泪,怎么跟郎中说得不一样?
温家两公婆也有些讪讪然,可很快又满脸的理直气壮:“我们也不懂那些弯弯绕,郎中说我们多休养我们就觉得要吃药材养生。最补的当然是人参。”
“至于人参嘛……”郎中摇摇头,“不对症,你们贸然吃人参只会越吃越虚,再说了,人参是发物,吃多了反而将本来的病根都勾起,反而不妙。”
他也是个率直性子,当即就教训二人:“是药三分毒,上次问诊时就听你们吹嘘说自己每日里海参人参五味子虫草不断,今日吃、明日吃,还当自己占了多大便宜,可这补品并不能一味胡吃,吃错了反而酿成大错!”
旁边的人群发出窃笑。
温婆子不服气,笑道:“郎中莫不是瞧不起我们?我这亲家母是顾家大太太,书香门第出来的,她家也是上下都吃补品呢!”
大伯母母女不好开口,顾一昭就在旁边冷冷开口:“这却错了,你们看顾家吃补品也跟着吃,须知我们顾家吃补品都是找郎中看过,对症下药。就这还不轻易吃呢,最多吃茯苓、藕粉、山药这样药食同源的寻常食材,哪里会拿着补品当饭吃?”
温家两公婆本来闻言眼睛一横,嫌忽然冒出的小娘子多管闲事:“哪里冒出来的多管闲事?”
旁边郎中却点点头:“这小娘子说得是。”
见她有郎中撑腰,温家两公婆就只好讪讪然,不敢再说什么。
顾一昭却不怕他们,她反而去问郎中:“大夫,听您的意思与这两位很熟悉,也不知道他们多久看一次大夫啊?”
郎中知道他们是亲戚,便答:“一月来五次,请平安脉。”
顾一昭笑了,又问郎中:“那请问他们是什么时候这么频繁来您这里啊?莫不是他家里的水源或食物出了问题?我们回去也好寻个神婆整治一回。”
温家父母虽然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问,但听她的意思也挺有道理,就也顿住脚步想听听。
民间多有这种迷信讲究,郎中也没当回事,认真回想:“是五年前。”
“五年前?”顾一昭捂住嘴,小小惊呼,“那不就是我大姐姐嫁进去的那时候吗?”
温家父母来了精神,看了儿媳妇一眼,其中温老头笑道:“儿媳妇放心,我们不会怪你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