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文化水平只够写些四言或骚体,但那是在宋朝已经退环境的东西。
但是苏轼的话既然放出去了, 就是覆水难收。何况富弼他还一脸兴味地看着自己呢。
扶苏有理由怀疑, 富弼一口应下裁判的事,就是为了试试他的水深水浅。别忘了, 扶苏不仅在官家面前掉了马, 富相公那儿也脱得差不多了。
扶苏默默叹了口气,跨出了紧张不安的小步子。
一直没说话的梅尧臣突然开口:“程颢, 你先退下来。张及甫,你来同这位小郎比试。”
“……是。”
刚才剑指苏轼的人愤愤不平, 也依言让开。递补上来的人却战战兢兢、面色发白。扶苏一眼就能看出, 他和自己一样没底气。
国子监的学生中, 倏然爆发出一阵窃窃私语。
扶苏微微挑眉:怎么回事?
等等,刚才梅尧臣唤那人叫程……程颢?程朱理学的程?理学大家的人品还是值得相信,那就不是暗地里的霸凌了。估计是程颢真看不爽苏轼的行为, 跟老师告状呢。
扶苏悄声说道:“所以可能会对东君下手的人是这个张及甫吗?”
“正是。”苏轼说道:“不知道为何, 此人尤其视我为眼中钉。但他甚少自己出头, 都在暗中鼓动他人。程兄就是被他说动的人之一。”
“……咳,不过程兄本来就与我脾性不相合。”
扶苏很懂地点头。
连他偶尔都会被苏轼创一创呢,古板、讲究的未来理学大家会看得顺眼?
对了, 话说自己的历史储备里有张及甫这号人吗……好像没有诶。
扶苏突然之间安心了许多。
困难是弹簧,你若它就强。扶苏本来没什么底气,但是碰到和自己一样没底,而且看起来比他更小人、更畏缩的,心里就踏实了。
更何况,这个张及甫又没有历史名人光环护身,那还不是轻松拿捏。
大不了就写首四言诗,再说自己“拟古仿作”就好啦。别的人先不说,崇古的梅尧臣肯定喜欢。
在狗洞边上比试未免不成体统,他们就找了最近的一间空教室作为考场。
作诗的题材限定为:读书。
体裁不限。
时限为一炷香。
说到“学习”,扶苏能想到的可太多了。科举时代降临后,多的是劝学诗,宋真宗就亲自写过“书中自有黄金屋”。
可光是劝学会不会太老成、俗气?那该写什么好呢,治学心得?宋诗中最流行的机锋禅理?
思路太多,难以厘清,反而是件坏事。
扶苏下意识咬着笔头,偶尔有灵感的碎片就往草稿纸上记,不一会儿就横七竖八地攒了许多。
忽然,他感受到隔壁桌子上的目光,发现自己刚写下的碎句被对面誊在纸上,一字不落分毫。
扶苏:“……”
不是,你抄袭就这么光明正大吗?
那张及甫还嚣张至极,被发现自己在抄袭之后不仅没有停手,甚至挑衅地看了他一眼,运笔的速度更快了点。很快,一个字不落地全抄完了。
偏偏他是趁着监考的死角,扶苏就算想当场告发,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还可能被倒打一耙。
三岁和十几岁,谁抄谁听起来更合理?
更何况张及甫再怎样也是国子监的学生,比起外来者,同窗们对他更信任,在主场天然更占理。
对,说不定人家打的就是倒打一耙的主意呢。
扶苏:……好气哦!
转念一想,他自己写的也不是什么精妙词句,比起未来几位文豪大佬同窗们根本不值一提。
张及甫居然这都要抄?他得水成什么样了?
等等,那岂不是说,不管自己写了什么,他都看不出来好坏?
扶苏乌莹莹的眼珠子骨碌一转。
——计划通!
他装模作样地沉思了一会儿,一副酝酿大作的样子。没过多久,就唰唰往草稿纸上誊了几句,自顾自微笑着点头,一副很满意的样子。
就算被张及甫抄去了,也假装没看到。
直到一炷香燃尽之际,扶苏才欻欻往纸上又写了一首诗。张及甫再想誊抄已经来不及。
直到有人赶过来收卷了,张及甫方才反应过来,用扶苏之前写的断句胡凑了一首。
因国子监没有黑板,梅尧臣便点了两个学生以念诗的形式公布考卷。其中,程颢拿到了扶苏的,苏轼拿到了张及甫的。
后者看到张及甫的卷子,“噗”地一声笑了。他很快绷住了表情,但谁都能看出来,他憋笑得很辛苦。
苏轼地表现狠狠拉高了大家对张及甫的期待。什么样的诗,才能让他露出那种表情?
但苏轼却故意卖了个关子:“程兄,劳烦你先念赵小郎的大作吧。”
节目效果,总是要留到最后的嘛。
程颢面色不变,点了点头,拿起扶苏的卷子,就朗声念道——
繁台苍苍,汴水泱泱。
朝夕弦歌,莘莘一堂。
省念省身,昭昭其芳。
立信立果,于斯德彰。
白驹逐日,寸阴莫荒。
大道之期,圣贤可望。
“……”
国子监满座哗然。
富弼和梅尧臣更是互相对视一眼,看向扶苏的眼神瞬间变了。
虽然是少见的四言诗,是在座的各位都能一眼听出来的浅白用典,但是前提只要添上“作者年三岁”几个字,一切就全都变味儿了。
晏相公,当初能作诗的时候,几岁来着?
今天这位三岁。
别管他作得好不好,就问他作没作吧!
就连程颢读完之后,也满脸感佩之色,认认真真地跟扶苏道了歉:“先前误解小郎无德无才,是程某错认珍珠,至少程某三岁时,写不出如此作品。”
扶苏:呃。
一点都不觉得是夸奖好吗!
别人以为他三岁,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几岁吗?
扶苏闭眼默念:宋朝人均大文豪、宋朝人均大文豪、宋朝人均大文豪、你别跟他们比……心里才稍稍好受了一点。
不过扶苏也确实藏了拙,为了符合三岁小孩的人设,用的是简单典故。不然,没念过书的小孩子,一口化用一句《尚书》《礼记》?
多吓人呐!
富相公也算老人家,还是别吓唬他了。
满堂俱是窃窃私语,就连张及甫看扶苏的面色也不善。唯独苏轼悄悄撇了下嘴角——他觉得这可不是赵小郎真实的水平,这孩子,怎么老装笨呢,活得累不累呀。
“咳咳!”
苏轼在众人沉浸的余韵中清了清嗓子:“接下来到我啦,一起来欣赏下张同学的大作——”
“灯花瘦尽烛烟燎,明月西悬似飘飘。”
“……”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呃,好普,这是可以说的吗?
平平无奇的起手句,甚至不如刚才赵小郎的大气。而且是错觉吗,意象怎么怪怪的?
苏轼的声音陡然顿挫——
“更漏欲断清声消,韦编忽吟到谢桥。”
话音刚落,梅尧臣就狠狠拍了下桌子,吓了所有人一跳:“混账!”
他指着张及甫的鼻子骂道:“你就是这么读圣贤书的?”
张及甫满脸呆滞:“啊?”
他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挨骂呢!
扶苏抿着嘴,转过头去,深藏功与名。
这就是他写简单四言诗的另一个作用啦,和这首思春诗撇清关系!
严格意义上讲,这首并不能叫做思春诗,但全诗的最后一个典故“谢桥”,却大有问题,让整首诗都沾染了缠绵的味道。
“谢”,特指东晋才女谢道韫。
“谢娘”、“谢桥”则衍生出了佳人、心上人所在地的意思。
最有名的是晏几道的“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又譬如说纳兰性德的“谢娘别后谁能惜?”
放到这首诗里,“韦编忽吟到谢桥”,翻译过来,我读着圣贤书,不知不觉跑去和心上人幽会去啦。梅尧臣听了能不生气吗?
但一眼望去,谢桥?平平无奇地名而已。
这么隐蔽的典故,张及甫能看不懂吗?
他必然不懂的。
说起来,扶苏能想起用这个典故坑人,还是晏几道在场的缘故呢。
他在心里双手合十:让我们谢谢小晏!晏门!
谢桥典故关乎风月,梅尧臣当然不会和学生主动解释。但围观的学生里有听出门道的,一传十、十传百,看张及甫的眼神一下子都不对劲了。
——当着博士的面,就敢写思春诗。博士不在他还敢做什么,啧啧啧,简直不能细想!
张及甫一看周围人的反应,就算再笨也知道自己被暗算了。
他连忙说道:“这不是我写的,是他,是他!我全是抄的他的!”
梅尧臣根本不信:“张及甫,你胡说也要有个度,这位赵小郎今年才三岁!他能懂那些淫词吗?”
“是真的,是真的,我都是抄他的……”
张及甫立刻去掀扶苏桌上的草稿纸,可他掀了半天,翻出来的只有几张废纸,上面被涂满墨水看不清原来字迹。
反倒是他自己稿纸上誊抄的笔墨,成了这首离谱七言绝句唯一的亲笔。
扶苏对上张及甫的眼神,wink了一下。
做坏事之后要消灭证据的道理,我还是懂的。你不会以为,我今年真的三岁吧?
-----------------------
作者有话说:来晚了,写诗可真是挤牙膏一样,挤死我了。
本章20红包~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国子监明明是大宋的最高学府,怎么会有这种草包在呢?
连区区一个他都比不过。
扶苏托着小下巴,沉思道。
“赵小郎, 做人要是一味谦虚就没意思啦。”苏轼摸了把扶苏毛茸茸的发顶。他刚才趁着师生哗然之际, 偷偷和自己的小伙伴们站在了一起,现在又说起了小话。
“你也不想想, 你是一般的三岁吗?”
扶苏撇嘴:“那你还不是不一般?”
苏轼可是看到思春诗的第一眼就笑出声。要不是张及甫作为作者首当其冲, 就他那么明显有问题的表现,肯定也会被梅尧臣狠狠说上一顿。
苏轼却笑嘻嘻的:“我本来就不一般嘛!”
不过, 聪明如他也不没想到, 刚才竟然是扶苏从中使坏。只以为是张及甫恶有恶报,思春过头, 把自己思到沟里去了。
这倒也正常。一般说小孩子是神童的, 多指的是他们的知识而非人情。
许多事只有到了年龄才会懂。
就像苏轼,他的知识储备远超同龄人了吧, 连“谢桥”之类的风月典故也一眼明白,但他最多也只是明白而已, 自己是绝对写不出类似句子的。
什么, 你说, 思春诗的作者是三岁小孩?
那也太惊悚了吧!
再加上扶苏提前销毁了证据,众目睽睽之下,这口黑锅严严实实扣在了张及甫的头上。
任由他再三强调自己并非原创者, 别人也只以为他在嘴硬。做错事还不悔改, 简直没救了。
梅尧臣当众宣判了处罚结果:《五经》每本抄上一百遍, 三个月內不许出监门。
张及甫听了后倏然间面如死灰。
晏几道摇头道:“这惩罚,未免太轻了。”
“其实还可以不,他最近应该没空来烦我了。”苏轼说:“如果他老老实实自己抄书的话。”
“对哦, 他可以找别人帮他抄。”
苏轼摸了摸下巴:“要是他愿意重金聘我帮他抄写……嗯,也不是不可以。”
众人纷纷鄙视了他的没骨气。
“没办法,要生活的嘛。”
苏轼说:“而且梅博士也很不容易了,光抄书不让出门还好些,要是罚他更重的,他家里人会来国子监闹,罚了害等于没罚。”
扶苏咋舌:“这么厉害?”
古代那么尊师重道,也会有子涵的熊家长?
赵宗实也说:“不会吧,这可是国子监。”
苏轼忽然神神秘秘地说:“那是你们不知道他家里人是谁。”
虽然国子监就读的子弟人均关系户,但能被苏轼专门挑出来说的,肯定身份很不一般。大家纷纷附耳过去,想满足一下好奇心。
“他是……”苏轼压低了声音:“宫里那位张娘娘伯父的次子,张娘娘的亲侄子。”
几人闻言,都互相对视了一眼。
扶苏:“哦。”
这是官家亲儿子的淡定。
晏几道:“哦。”
这是宰相幼子的底气。
李球:“哦。”
这是同为外戚谁怕谁的余裕。
赵宗实:“……哦?”
这是气氛组,纯跟风的老实人。
苏轼见大家反应平平,忍不住又强调了一遍:“他可是张娘娘的侄子。当心他打听出你们的身份,蓄意报复你们。”
扶苏的眼风往外面一瞥,果然,那个张及甫被众人窃窃私语着,眼神却只看向他们一圈人,目光十分不善,显然是已经记恨上了。
他乌溜溜的眼里露出几分担忧:“你怎么不担心一下你自己呢?”
明明苏轼又是憋笑,又是抑扬顿挫地念诗,给那首平平无奇的思春诗增加了好多节目效果。
苏轼两手一摊:“我怕什么?我可是官家恩旨召进的国子监。”
有这一条前提在,他的学子身份比荫补进来的官员子弟都要稳当。只可惜,苏轼并不算喜欢国子监的风气。要是能择校的话,他肯定去太学。
听说太学还有地方各州推荐来的优秀贫寒学生呢,学风肯定比国子监好多了。
说曹操,曹操到。
那个张及甫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竟然直直地冲着他们一圈人走了国来:“你们到底是什么人?报上家门来。”
梅尧臣怒斥了一声:“张及甫!你想做什么!”
张及甫却充耳不闻,凶狠的目光死死地钉在扶苏的身上。看得几个人十分不适。
都是调皮捣蛋的年纪,李球和晏几道哪里忍得住?就算成王殿下是白龙鱼服状态,但他俩也是有后台的好么?
两人正准备站出来把人赶跑,却同时感受到袖子被朝下拽了拽。
回头一看,却是成王殿下对他们摇头。
扶苏及时阻止了两人的动作。要不然一个晏几道、一个李球再加个三岁的小孩,鬼都能猜到他的身份,他掉马和不掉还有区别吗?
他站出来到最前面,笑得十分天真无邪:“你想找我吗?想的话就来濮王府吧。”
真·濮王府之子·赵宗实:“……?”
这不对吧?
扶苏立刻疯狂眨眼:“对不对呀?宗实兄?”
赵宗实:“嗯……嗯。”
他屈服在了成王殿下的淫威下_(:з」∠)_
张及甫冷笑一声:“好,濮王府,我记住了。”
他预备进行打击报复的气息十分明显。就连梅尧臣的几次警告都没放在眼里,甩了下袖子,不顾满堂的窃窃私语,就这么径自离开了。
梅尧臣叹气:“唉!”
想他忍着没当场问出小神童的身份,就是怕人被张及甫家里的势力打击报复。奈何他千防万防,也没防住小神童自报家门啊。
濮王府,虽然也是宗室,但离官家的血缘远了点。比起风头正盛的宠妃外戚,就有些不够看了。
他转头想拜托富弼庇护一二,却见老友的眼皮抽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梅尧臣奇怪道:“怎么了?”
富弼很快恢复了正常:“没什么,走罢,你不是想认识那位小神童吗?我去帮你引荐。”
梅尧臣心下奇怪:老友是纯臣出身,从不与宗室之流走得太近。什么情况下他会认得王爷的后代?
但神童的诱惑在前,梅尧臣快步跟了上去。
这一跟就跟到了膳堂。
没办法呀,小神童说他肚子饿了,还说本来要和富相公约好了,要感受下国子监原汁原味的膳堂。梅尧臣还能怎么办,只能当东道主招待他们了呀。
即使在现代,教师和学生食也堂是分开的。在古代也是一样,梅尧臣又是做东招待客人,自然不会让富弼几人只能吃粳米、韭黄、豆酱。一桌子菜多见荤腥,油水也充足,甚至还有贵价的羊肉,炖得软软烂烂的。
相似小说推荐
-
其实你可知(周演) [现代情感] 《其实你可知》作者:周演【完结】豆瓣VIP2025-06-20完结字数181,006阅读185,948加入书架4,077推...
-
为了犯贱强吻了四个宿敌(朝柒) [仙侠魔幻] 《为了犯贱强吻了四个宿敌》作者:朝柒【完结】晋江VIP2025-08-31完结总书评数:390 当前被收藏数: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