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妍虽然会发展医疗器械这一块,可是企业规模一下子是无法扩展那么大的,在大x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就都能搞定了。如果真想往南方发展,那肯定是看林如许那边生意要不要做大。
刘女士听后频频点头,说道:“示范园区建设招标的事情近期可能会在官方网站上挂出来,贵司如果有兴趣参与,我们肯定欢迎。”
这就是公事公办的态度,做工程的企业很多,但是能配套招商运营团队的在这个时代还比较少了。林若妍打算参与这个投标,就需要拿出她的优势来。人家不会仅凭着今天见面就许给什么好处。
林若妍谈完这些正事之后,就想,如果真要做这边的产业示范园,那肯定要成立一个分公司,到时候找谁来挑大梁呢?
杭城是个好地方,高新区里陆续会有很多产业园建起来,工程项目少不了。那些企业大多数都不会有专门的基建工程管理团队,她如果能做成了示范园,往后别家企业做自己的产业园区,那她能接的生意就多了。
不止是杭城,周边好几个大城市,沪市、苏市都是国内经济极为活跃的地方,大有可为。
而且这都是技术服务输出,轻资产运营,不占用她过多的投资额,往后持久花钱持久赚钱,达成平衡也是个管道。
对了,苏市还有高铁新城这种大项目,那时候以杭城为据点,向这周边这些一线准一线城市辐射,她现在布局还不算太晚。
第186章 杭城分公司
林若妍想好了这个事情,就让总裁办带着设计部工程部等部门准备起滨江那边示范园区的投标工作。另外她在地产公司内部发了消息,让大家积极自荐去杭城分公司当总经理。
消息发了有一阵了,大家的回馈却没有预想中那么积极。书中这个时代的杭城比大家心目中的一线城市还远的很。
而且去开分公司,那是需要背指标,压力很大的事。大家去年虽然赚钱了,却通过各种培训充分了解了自己的能力。大多数人都是只擅长一个门类,对一个公司如何运作、其他部门都了解的很少。另外就是员工之中家在京市的多,京漂的年龄又普遍有点小。
林若妍找了几位总监分别谈了谈,大家也都回去又找自己觉得看好的人谈了谈,想去的不合适,合适的不想去。
只有吕干,以前是在杭城做过一段时间销售的,还是很年轻的时候卖旅游产品。他当年并不是什么专业学销售的,而是学旅游和外贸,也不是什么正经一本,只是二本。刚毕业的时候雄心勃勃被大几届创业的师兄拉着一起跑旅游业务,那时候境内游市场还很窄,并不好做,后来有了机会才开始卖外贸产品。
几经辗转,终于近十年卖房子比较多了,亏本的经验也多了。
提起杭城的风景,他记忆犹新,他和妻子认识就是在杭城西湖边,妻子老家是那附近亿乌的。那个时候他一穷二白,妻子家里却是做买卖的,比他有钱。妻子大专毕业学贸易的,学历在那个年代已经很高了,没出去找工作,就帮着家里做买卖。
现在妻子也还是在做买卖,将亿乌老家自家厂子里做的小商品贩卖到京市动批那里,做上游大批发。
以前吕干郁郁不得志,找不到工作就是帮着妻子做生意,妻子还嫌弃他晦气,怕他经手了生意也赔了,只让他干体力活。如果不是林氏地产要了他,他还真就只能继续给妻子打下手了当苦力了。
卖豪宅赚了几百万的佣金,抵得上他过去十几年干销售挣的钱了,妻子那边索性连生意都不做了,妻子家里大哥看着厂子,她想提前退休当全职太太,专心教养女儿。
吕干看林总找了半天没人愿意去杭城,就有点意动,回去和妻子商量。他们来京市打拼了这几年,房子是有了,吕干还给自己和女儿都弄了京市户口,不过妻子户口还在老家。
吕干父母已经去世,老家没什么亲戚,若是去杭城打拼,也算离亿乌近。在那边工作,就近关照到岳父岳母家里,是个不错的考虑。
妻子听着也有点动心了,在那边,周末她就可以自己开车回亿乌看父母和哥嫂。不过女儿才上高二,明年高考,妻子全职也是为了让女儿学习有全面后勤保障,每天亲自接送,周末跟着上补习班。女儿是京市学籍,肯定要坚持到高考后才能离京。
今天,林若妍就与主动找来的吕干关起门来谈了谈。
吕干小心翼翼问:“林总,您看我去杭城行不行?”
“当然行了,以前看你没吱声,还以为你喜欢营销部总监的职务。”
“哪有,蒋芳比我合适。她来了之后,大家伙儿心气更高,她也的确有很多激励办法,比我当初放任自流那种好多了。”吕干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过我见识过的地产项目还是比她多一些,失败的经验也多一些,在杭城和周边几个大城市都卖过货,想着或许能有一定优势。”
林若妍当然知道吕干的潜力。她当初也琢磨着想说服吕干去开疆拓土,就是怕他以前失败太多没有那个冲劲了。现在他主动请缨,她不会质疑他的能力,就是担心他的家里是不是支持。
“你家里人怎么说?你不是已经在京市安家,你女儿也在京市读书,好像明年就高考了对吧?”
“是啊,我听说杭城z大也很不错。所以我想着,要不我先去打前站,把分公司前期那些工作都弄好了,将来当地招聘更好的人才也行。我妻子也同意了,我外派去杭城,她啊,就全职在家带娃。如果我真能在杭城站住脚,她就带着女儿投奔我去。”
“您妻子也是那附近的人么?”
“嗯,亿乌的,她家有小商品工厂,以前我没工作还帮她倒腾批发货品呢。现在她能同意我去杭城,就是因为那边离亿乌不远。”
这可真是太好了。林若妍暗自窃喜,原本还担心吕干安家在京市,就算现在能去杭城挑大梁,干几年可能还是要回来的。如今,若是家庭都认同了那边,杭城为根据地,拓展到周边沪市、苏市、金陵,往上游辐射到宜城,那一带岂不是就都有希望坐稳了?
看林总一直没说话,吕干又有点忐忑:“林总,您是不是觉得我不太行?”
“不是啊,就是舍不得。”林若妍笑道,“本来想在杭城那边只做地产的,既然你去了,那可是全才,咱们其他可以销售的产品也要在杭城和那周边都立起来,你有信心么?”
吕干额头冒汗,压力倍增:“我能带点熟手过去么?”
“设计部这边有个小姑娘不错,她之前一直跟杭城的精品酒店项目,本人也是南方人,愿意去,她综合能力强很有潜力,未来未必只做设计。你自己部门里找谁你自己决定,跟你去的都升职加薪,打算在那边干五年以上的给你们在杭城买房安家。除此以外,工程成本人力财务,专业人士都尽量现场招聘吧,本地社招的人熟悉当地人脉,家庭上也都好协调了。”
吕干立刻听出来了,设计部的小姑娘要重点培养,说不定将来要单独挑起地产那一部分业务。其他人当地能招聘的就本地化,这样也不用京市调人过去。另外愿意去五年以上的买房安家,升职加薪,这对于京漂还没安家的人而言,或许是个好机会。在哪里漂不是漂呢?
销售部那边有闯劲的年轻一点的人还是愿意换个城市打拼的。
“未来我们杭城不仅要做酒店、产业园,也要做豪宅,你们过去了任务很重。”林若妍毫不避讳,不止杭城,沪市、苏市、金陵那可都是能做豪宅的地方,尤其沪市也有学区房这种概念,早动手早点抢占先机。
现在一听说做豪宅,大家的反应都是拿着麻袋捡钱,就越发兴奋了。吕干过去所有失败的经验换来了这一次豪宅项目上翻身仗打的漂亮,因此如果继续开发豪宅,那他觉得自己更有信心了。
以豪宅项目为公司创造的收入占比看,只要将来能照样开发出一个高端豪宅,绝对够支撑分公司盈利三五年,别的其他项目,什么卖软件卖家具那都不用发愁了。
一周后,吕干把营销部交接给蒋芳,自己带着几个亲信去了杭城。
如果杭城只有余杭那一个精品酒店项目,那么很可能办公地点就会在那边工地上,或者周边找个更近一点的写字楼了,这一次他们图谋的是以杭城为中心将周边大城市都辐射到的,干五年十年的大事业,那么就不能选在余杭。
西湖边或者钱塘江附近找写字楼办公点是优选。
吕干在杭城还有几个朋友,林若妍将李婉也引荐给他,这样找办公点就方便多了。
林若妍看着吕干提报的三个分公司选址位置,却有点发愁难以抉择。
第一个是文一路那边的xh国际大厦,未来某宝大集团就在那里起家,那栋楼新建成的,扼守高新区要道,去余杭也方便。
第二个位置是钱塘江北,就是沿江一线高层写字楼,当地城投开发的,外观设计虽然不那么时尚,就是位置好,还守着未来就会开通的过江地铁口。
第三个位置干脆就选在江南岸的滨江区,周围是空地块,不过,那位置似乎是将来某宝某易在杭城的总部大产业园区。
以上三个位置,价格越来越便宜,都是能买几千平米一整层或者几层的。
林若妍当初从每月一个亿的计划花销中,给杭城分公司是每月两千万额度,头几个月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要买办公楼买地什么的,那个另外算。其实是很宽裕的。
不是钱的事,就是位置都特别好,怎么办呢?
算了,成年人不做选择,国际大厦那里肯定要买一层,那个楼半个月内就能装修好投入使用,本身的装潢和物业服务都还行,离余杭交通方便,就先让杭城分公司在那里开展工作了。
钱塘江北边买一层,未来沿江的豪宅地块出来,说不定可以将地产业务以及代建、产业运营都剥离出去。
至于江对岸的滨江区,已经要在那边做示范产业园区了,那么还是买地更划算。
林若妍决策完,吕干立执行。从他给的排序上就能看出他其实也更倾向国际大厦。
林氏地产分公司就这样开起来了,主管南方大区,虽然现在只在宜城、杭城各有一个项目,不过自打公司成立,招聘完成后,就把周边几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也都纳入了项目考察中。
当六月,宜城项目一期开盘的时候,吕干特意带着销售干将去了宜城。
那边一期虽然卖的只是住宅和沿街商铺,不过售楼处修的非常高端,物业管理团队已经上岗,是国外那个品牌物业本土化第一期学员,明显比国内水平高。
写字楼、酒店的外立面都做出来了,设计新颖,是当时少见的干挂石材,不是贴小瓷砖,也不是涂料,一下把周围的老旧建筑物给比了下去。便是住宅也用的仿石涂料,近人尺度全是干挂石材,远看高处仿石涂料也仿佛就都是石材的,又贵又高端。
未来这些沿街商铺加上综合大商厦,能够满足人们办公、居住、休闲娱乐都不出这个小区的门。
既符合了当地人的生活圈子和习惯,也带来了一线大城市的精湛建筑设计规划成果。尤其售楼处周边的样板景观组团,都是精心设计,水陆纵横交错,能让客户想象未来在小区里漫步,恍若置身大公园的惬意。
虽然地产公司自己不觉得这种房子有多高端,毕竟户型也就百十平米,比刚需稍微改善一点,而带给当地的感受就是顶级高端住宅小区了。他们还用了城市综合体这种新颖的词汇,非常时髦,让宜城人产生了骄傲自豪感。
另外吕干还弄了一些优惠政策,什么原本工厂企业职工购房有优惠,赠送头两年物业费,每天抽奖返现金,买商铺赠管理软件之类的。总之一套组合拳打下去,这个本来不是省会城市的群众哪里受的住,就被忽悠成了疯狂抢购。
毕竟售价真的不算贵了,又是老城区各方面都成熟。一期的确定价便宜,住宅才三千每平米,商铺五千。不过一期房源也少,吕干设计的是分多期开,写字楼和大商厦建设速度慢要等年底了,到明年初卖完。价格逐渐走高,收盘大均价做到五千以上。
而当时的土建成本含了地价大平均只在两千五,住宅便宜一些,商业写字楼贵一点。整个项目三十万建筑面积,一年陆续投资含地价7.5个亿左右,未来回款15亿以上。
虽然远不如京市豪宅项目翻几番那种收益,但也是赚钱的。宜城市场盘子小,趁着别人还没有盖出这种东西,他们能快速销售,自有资金也没有银行借贷的问题,短期内赚一倍是划算的。
其实住宅和沿街商铺最不愁卖了。这个时代商铺还是能养三代的概念,尤其南方做生意的多,商铺售价比住宅高几千是常态。写字楼卖不掉就自持,租出去几年也能顶上当初的造价。
吕干看来看去就是综合大商厦并不好处理,完全自持的话,需要自己招零售商进来,如果分割销售一锤子买卖,搞不好变成了小商品批发城,没有质量,未来也会难以管理。
这个时候,宜城的相关部门给引荐了一位侨商。这位郑老爷子祖籍就是宜城的,回乡祭祖,本来只是想给老家捐学校,后来无意中看到了刚开盘的城市综合体专案。这可是内地少见的更接近发达城市的楼盘了。在南洋、狮城那种地方,这样的城市综合体往往是独楼,毕竟那边地少,而内地三十万的建面往后很常见,此时在郑老爷子看来就是顶级大盘了。
而且设计理念非常先进,物业管理也到位,价格么对比海外那便宜的和白捡一样。关键是都盖好了,装修一下就能用。
郑老爷子正经做零售起家的,两代前移民南洋从小杂货铺开始,现在也有了十几家巨大商超,算是行业内的巨头。
亲眼见到城市综合体专案的开盘火爆,又了解了开发商居然是京市卖豪宅那位。他儿子还给他在京市那个专案买了一套房子呢。
建筑质量没得说,开发商有钱有实力,值得信任。于是他就让宜城的相关部门给引荐过来了,他打算不止是租商厦,若有可能,整体收购了那个两万平米的商厦也是没问题的。
第188章 送上门来了
吕干的外表其实并不出众,但是作为销售而言,他老成持重口才也不错,尤其擅长察言观色。
郑老爷子一出场,虽然打扮低调,随行的人也不多,可是卖豪宅时接待了那么多位贵客,也上门拜访过各种富豪的吕干,一下子就看出了郑老爷子身价不菲。
另外这位的脸型轮廓怎么那么像豪宅那边一位买了顶豪的客户呢?那位客户更年轻,也是外籍。莫非是沾亲带故的,知道他们地产公司的实力,才过来谈合作?
所以吕干热情招待,还拿出了名片。现在他是南方大区分公司总经理了,业务也不光地产这一块,林氏集团的许多产品他也兼了销售任务的。
他主动简单介绍了一下宜城项目,以及林氏地产公司,而后就很恭敬地问郑老爷子他有什么需求。
郑老爷子看吕干一脸憨厚,态度谦虚诚恳,自然也是投桃报李谈笑风生。
郑老爷子年轻时其实也是销售,自家零售集团里最基本的岗位都做过,吕干是什么货都卖过的,两人有很多共同话题。
忆苦思甜,聊着聊着就差点跑题了,要不是陪同的宜城领导还清醒,没有被什么麻袋装钱几千万的豪宅用现金买几套的故事给刺激到,时不时提醒一两句郑老爷子,是来谈招商啥的,这两人能说一整天闲杂也不觉得腻歪。
不过到了正题,说起了要打包整售综合商厦的时候,两人的气氛就没有闲聊时那么好了。为了利益剑拔弩张,各自内心都有小算盘,啪啪打的响。
郑老爷子想整买,当然比零着买铺子价格压得低多了。吕干这边不甘示弱,他如果等年底和明年初商厦完全竣工再卖,分层销售都比整包要多赚一些,他凭什么现在就低价卖,林总根本没有要求什么回款时限。
他有底气,心中账目和预期目标明确,并不被郑老爷子花言巧语所动。
郑老爷子也是第一次遇到了这种硬气的内地销售,居然不差钱到并不急着卖。否则整购一下子2万平米呢,1个多亿的销售额,在房子还没有竣工前就搞定了,这难道不是分公司的业绩荣光么?
他哪里晓得,吕干担任销售总监,卖豪宅的时候经常日回款一个亿,早就麻木了。他的心理价位是整售也要2个亿以上,另外还要谈一下代建装修的生意,再捞一笔。毕竟人家是侨商,在内地没有自己的公司,未来买个毛坯楼,再招标装修,工程管理起来麻烦?他这也是急人所急。
相似小说推荐
-
是的,我失忆了(岁既晏兮) [穿越重生] 《是的,我失忆了》作者:岁既晏兮【完结】晋江VIP2025-10-29 完结总书评数:838 当前被收藏数:2974 营...
-
他的夏天遥不可及(陈年明月) [现代情感] 《他的夏天遥不可及》作者:陈年明月【完结】晋江VIP2025-10-29完结总书评数:595 当前被收藏数: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