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他到底缘何回京的?”显然,对葛曜突然出现的目的,文曙辉似乎更感兴趣。
从大舅兄口中得知这消息的一瞬间,他惊愕之余,对此人的好感倍增。
“这谁会知道?不过,当时女儿助大师提及他身世时,葛将军没半点恼怒之意。舒儿在想,或许,他并不介意认祖归宗。”舒眉的初衷,虽然是不想被人当成棋子,可因消息走露风声,最终拖累葛曜惹上了风波。她觉得自己有义务,替对方解决这一麻烦。
女儿的话让文曙辉思忖良久,好一番斟酌之后,他出声提醒舒眉:“此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最终肯定会呈报到陛下那儿去。若由你出面揽下这个责任,将来要是被人捅出来,岂不是犯下大忌?欺君可不是什么一般的小罪!就算陛下有心维护你,只怕也不太容易平息政敌的攻讦。况且,你为了替他掩饰一次过失,让自己背上更大的风险,他要是知道了,应该也不会赞成的。没有他的配合,到时岂不是更容易露馅?”
舒眉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可是,事情发展到现今这局面,其中也有她的责任。
如果不替葛曜做些什么,她良心上实在难安。
再说,此人孤身一人入京,不正好打消一些朝臣对他的猜忌吗?
在葛曜回京之前,恐怕朝廷中有不少大臣,担心他跟薛博远一样,占据南边的半壁江山自立,或者重新跟山东的邵家联合起来。
想通这一点。舒眉更加坚定信心,觉得这个风险值得她一冒。
她正要跟父亲说明这一点,没想到父亲身边的亲随前来禀报,说是施大舅前来造访。
舒眉只得从父亲书房退了出来,朝自己的院子的方向返回。
在路过儿子习武的小校场时。她不由停住了脚步。
在那儿,小葡萄骑在马背上,而尚剑一边牵着缰绳护住他,一边在旁边指点他的动作。
望着儿子略显笨拙的动作,舒眉索性找了个不容易被发现的角落,远远地暗中观看起来。
在尚剑的指导下,小家伙在围着场子走了几圈。掌握了几个稳住身形的基本动作后,他便开始嚷着师傅教他学会控马的技术。
对于大少爷的训练进程,尚剑并不是随便安排的。每一项基本步骤,他事先都要回宁国府。请两位爷的示下。念祖才刚刚学会骑在马背上行走,他哪敢擅作主张,拔苗助长地教他控马奔跑?!
是以,尚剑只得好言相劝,让他莫要急于求成。
于是。一边着急想早日练成的弟子。一边希望弟子稳打稳扎的师傅,几个回合过去,谁也不肯相让。最后,小葡萄有些急了,见他将手里的缰绳一甩,按住马鞍就要下来。
“大少爷,不是小的不想教您,实在是咱们齐府祖上有规矩,要一步步循序渐进地来,不能练个半吊子。如果基础打得不牢。国公爷和四爷知道了,责罚小的不说,若是少爷您将来出了什么事,小的实在难辞其咎。”见正面劝说行不通,尚剑把齐屹兄弟搬出来。
小葡萄哪里管那么多,当下就反驳道:“哪有那么严重?以前在南边的时候,舅舅和照哥哥就没练那么久,我怎么没见到他们出什么事?”
听他竟然拿龙椅上的那位举例,尚剑一时有些语塞。
见他拿不出其他理由了,小葡萄好不得意,他正准备乘胜追击,突然,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莫要为难你尚师傅了,基础打得不牢,以后再是遇到危险,人家随便牵来一匹性子烈的马,你还没爬上去就被甩下来了,哪里还跑得快?!”
小葡萄和尚剑听到声音,不约而同地转过背来。
“娘亲,您什么时候来的?”见到是舒眉,小家伙忙示意尚剑把助他跳下来。
“儿子给娘亲请安!”来到母亲跟前,他恭敬地行了一礼。
从袖中取出帕子,舒眉替他擦了擦额角。
“娘亲,儿子又不当逃兵,哪里需要跑路。再说,我学会奔跑后,自然会多加练习,还要去驯服各式各样的烈马,哪里就停在那儿了?”以前在南边的时候,小葡萄缠着葛曜,听他讲了许多战场上的故事,当然知道骑术对于兵将的重要性。他现在着急练奔跑,就是想下次见到葛伯伯时,骑马秀给他看。
上次跟母亲请示后,他就开始为跟葛伯伯的会面做准备。
可尚师傅不知出于什么计较,教了半个多月地小跑,就是不能放手让他骑马奔跑起来。这让小家伙甚为郁闷。
是以,今天才会跟尚剑上演了这样一出相持不下。
“你又不需马上出征,这么着急做甚?等你的基础练好了,尚师傅自然会教你奔驰的。”舒眉一面耐心劝着儿子,一面调转话头夸起他跨下的小马驹。
“你坐上的这匹座骑,好像不是中原的品种,这是打哪儿来的?”
果然,母亲一提到马的种类,小葡萄立即被她带得聊起这个方面。
“这是大伯父送给儿子的,说是三叔公从西北送来的良驹。娘亲,你也认识这个品种?”
舒眉摇了摇头:“为娘只是觉得有些眼生,似乎跟咱们平时出门乘坐的样子不一样……”
原来母亲并不会相马,小葡萄稍稍有些失望,旋即他想起舅舅先前告诉自己,照哥哥住的地方,不仅有间大型的马房,还有从西北过来的养马人,他当下跟母亲询问道:“娘亲,咱们什么时候再进宫,去看望照哥哥啊?”
——*——以下内容为防盗所设,请两小时后再来刷新——*——
被丫鬟搀下马车,小舒眉举头向上望去。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幢宏伟的建筑,两尊石狮子拱卫在门口,威武番茄。巨形的红色宫灯,高悬在门楣下方,映衬着牌匾上的“宁国府”三个硕大的字体。在夜幕降临暗淡的天色下,显得熠熠生辉。
舒眉还没回过神来,前面早有等候多时的仆役、婆子迎了上来。
快进城的时候,在京郊一个叫“五里亭”的地方,她们被换上国公府派来的马车。后来在城里大街上踯躅了半天。直到黄昏时分,一行人才到达齐府门口。
这时,有位着装考究的婆子,带了一群着红戴翠的媳妇和丫鬟们,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
“路上辛苦了,太夫人刚才都还在念叨着。说等你们到了。她们好才正式开席呢!姑娘快快跟奴婢们进去。”说着,她伸出手来,就要扶过眼前的小客。
还让老人家等着,舒眉有些受宠若惊。她回头望了一眼施嬷嬷,后者嘴角带着笑意。微不可察地朝她点了点头。小姑娘敛起脸上的异色。把手伸了过去,搭上那名仆妇手背,轻声细语地问道:“这位嬷嬷怎么称呼?”
那婆子眼角带着笑意,忙不迭地回道:“老奴娘家姓沈,如今在太夫人的上房当差。”
舒眉以沈嬷嬷呼之。
双方寒暄了几句,由两名提着灯笼的小丫鬟引路,迈步跨入了旁边的侧门。
沈嬷嬷众仆妇领着她们一路向前。过了垂花门,就有几位粗壮的婆子,抬了一顶软轿过来。舒眉见状上前钻了进去,被她们一路抬着。沿着抄手游廊,穿过后花园,辗转来到齐太夫人所居的院子——霁月堂门口。
“请文姑娘下轿吧!太夫人在里面等着呢!”沈嬷嬷的声音重新响起。随后,轿帘就被人撩开了。
舒眉深吸了一口气,钻了出来。她抬眸一望,发现此处有道月形圆门。她扶了旁边丫鬟的手,跟着前面引路的沈嬷嬷,一路经过穿堂,踏上正屋前面的台阶。
接着,见到一大群媳妇丫鬟,等候在门口。舒眉被簇拥着进到厅堂的瞬间,屋内原本喧阗的场面,顷刻间安静下来。
“是文家的丫头吗?过来,到老身这里来。”一个老妇的声音响起。
舒眉慢慢抬起头,看清了太夫人晏氏的样子:满头的银丝,梳成一个圆髻,插了两根古朴的簪子,勒住发际的抹额,中间镶着一块碧玉。穿了一身棕色五蝠妆花褙子,黑色马面裙,长得很是慈眉善目,脸上的褶皱,仿若岁月的年轮。
舒眉挺直腰杆,朝罗汉床那边挪了过去。然后,她按施嬷嬷之前的交待,走到炕前地毯上,扑嗵一声跪下,跟老人家磕头行礼,嘴里说了一些吉祥话。
老妇搭了旁边媳妇的手,从炕上起身下地,一把将舒眉亲自扶起,问道:“不必多礼,到了老身这里,就当成自个家吧!”
旁边一女眷赔笑道:“老祖宗念叨那么久,总算是见到了这孩子……”语气里有说不出的熟稔。
舒眉从眼眸的余光望过去。那妇人年近三旬的样子,眉眼间有种奇怪的熟悉感,观之让人觉得可亲。
对面另一位年纪稍长的贵妇接口道:“可不是!再不来啊,你姨母怕是亲自骑上快马,要亲自沿途去寻了。”
听闻此言,舒眉面露出讶然之色,扭头望向先前发话的妇人——原来这就是自己的姨母施氏了。见小姑娘看过来,那妇人微微颔首,舒眉回以腼腆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