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大块头的学术书籍,在后世价格还要贵得离谱。现在杨小贝已经觉得是良心价了,一本也就十元左右。所以要不怎么说读书最耗钱呢?要是没有杨小贝想的招,光这些书本费就要把杨老汉愁死了。这也是之前他们从来也不提让杨小贝上学的原因,在贫穷的农村,没有哪个家庭能够同时供两个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的。
当她和周品正说起这些的时候,她也想听听对方的意见。作为杨家现在的情形,目前也只能做到她想的这些了。现在也没有大棚,唯一并且少量的种子可不能浪费了,只有等到4月份天气完全暖和以后才能试重。对了!那两只兔子还是没有消息,真是气死她了!亏她对这两个小家伙寄予厚望,在家的时候精心喂养它们!
听着杨小贝絮絮叨叨的抱怨,周品正的老脸都放不住了,还好他天生皮肤黑,人家也看不出来啥。他犹豫了一下,才把自己去山东找兔种的事情说了出来。不为别的,可以人杨小贝判断一下,如果此路不通,那还是趁早放弃好了,再找其他的办法。
终于知道为什么周品正这么长时间有没有露面,杨小贝从来也没有想到,有人会为了她无意间的一句话,千里迢迢地跑了一个来回。而且如果她不说起的话,甚至都没有打算让她知道。而他们之间仅仅见了两面。她还对人家有了猜忌,动了要和他拉开距离的念头。
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呢?杨小贝觉得心里酸酸的。没有承诺,没有所求。就因为自己感兴趣,他就自己一声不吭地去了。感动吗?在她以往的人生里,除了父母无条件地为她付出,也有一些男人对她很好,但是多多少少都抱有一定的目的。她觉得给不起,也就无法接受对方的好意。而现在呢?周品正的目的是什么?她又能给他什么呢?
这是杨小贝第一次认真思考两人之间的问题。在此之前,她只是把周品正当做一个萍水相逢,却谈得来的朋友而已。也许周品正表现得很殷勤,但是她并没有往更深处去想——她没有办法想象到有人会为了才见了两次面的人一句话,而付出了这么多。这让她感到有些沉重,正如对方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谜,她自己也有更多的难言之隐。她在以后的将来都不能坦诚地告知对方,而他呢?他又是为了什么来到这个小县城?为什么长期滞留又绝口不提往事?
如果仅仅是感动,并不能让她动容。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一切来得太突兀,让她有点不知所措起来。一切不确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一向洒脱的杨小贝居然都纠结了。
周品正并不知道杨小贝已经知道了他的“居心不良”,对于情商有限的他来说,既然是自己看中的女人,当然要把一切最好的给她,把她的一切问题都解决,她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急对方之所急,想对方之所想。至于她在想什么,有必要吗?一切交给我不就好了吗?
此时他还在为了杨家的经济创新而绞尽脑汁呢,既然兔子短期内没有进展,看来还是要从水产这块来做大做强。现在农家小户式的操作太小家子气,如果想要增加收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货物运得更远,盈利才会更多。这样零售肯定不行,最起码要做成批发模式,掌握渠道,才能掌握货源和市场。
杨小贝也知道这样是最好的办法。但还是那个问题,她没人。杨家就不用说了,最厉害的大伯让他收收货就不错了。易家也就二舅能担当重任,可是他也只是小打小闹,左手右手倒一下而已,要说再长远的目光,还得杨小贝耐心培训才成。
还有一个问题,这也是她一直心里比较疑惑的,让她迟迟下不了决心搞大事情。“你说,如果真的弄成批发商,二道贩子什么的,会不会被打成投机倒把份子啊?”
呵呵。
要是杨小贝不是一幅诚心请教的样子,周品正几乎以为她已经摸清自己的底细,特地来讽刺自己呢!
用这个问题来问自己,使周品正想起来“请君入瓮”这个成语来。这要让自己怎么回答?告诉杨小贝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因为这个坑爹的罪名被迫躲到这来了?不过话说回来,既然她也知道这个罪名,说明消息还是蛮灵通的,应该……不会认为这是个了不得的大罪吧?还有,如果她也在担心会不会触犯这些东西,是不是意味她非常了解,以及有可能并不赞同呢?
第七十二章 洒脱
周品正的心砰砰地跳,开始了激烈地思想斗争。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他把自己的情况抛明,不用再语焉不详地跟杨小贝打马虎眼。说?还是不说?
正当他努力地想着怎么样整理语言时,杨小贝眼前一亮,“锅盔!”扔下纠结不已的周品正就跑到前头去了。
白云县的锅盔跟有名的陕西八大怪之一的锅盔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当然了,除了他们都是用面粉制作的。制作锅盔要先在案板上揉面,不断将一团团发酵的面在手中搓弄,直到觉得满意后,再放在一旁醒着;根据顾客的需要,甜就加糖,咸则加盐,甚至还可以加辣椒,油重油轻,细听尊便。得到完整的吩咐,才将醒好的面团三下两下,抻宽拉长,有时成海棠叶状,有时成鞋底样,所以这边的锅盔也叫“鞋底板”。最后再摇动一铁皮盒子,盒子的底部被凿成了筛状的孔,盒子里面装着芝麻,多几下少几下,都可随意。
这一切在三两分钟完成,师傅将面饼迅速贴进了炉膛里。大约也不过三两分钟,便用一把专用钳子,轻轻从炉膛里将体积增大近一倍的锅盔取了出来,直接递给站在一旁的食客手上。这时候的锅盔,外焦里嫩,松软适宜,拿着似乎有点烫手,吃着却感觉挺好。是杨小贝从小到大最爱的美食。锅盔不贵,现在也不过三、五毛钱,但是印象中大街小巷角落里总是香喷喷的味道,她回来这么久却还一次都没有碰见过。想不到今天和周品正走到快到主街的时候,却发现了这个意外的惊喜。
“老板!给我来两个咸的!”杨小贝高兴地跟老板要了两个,豪气地请周品正吃这个本地特产。锅盔这个东西,一般人还真没有一口气吃几个的,一个管饱。吃锅盔一不要工具帮忙,无论是筷子还是勺子;二不要菜肴佐餐,不管是咸菜还是鲜菜;三不要桌椅板凳,锅盔就适宜站着吃或者走着吃。有人吃烧饼要一碗豆腐脑,说干嚼咽不下;吃饺子还得配一碗汤,理由是原汤化原食,唯独这锅盔,好像没这么多讲究,无论是形式还是价格,锅盔都是不折不扣的大众食品。
其实在老家的美食,还就是在这些街头巷尾,小摊上面的小吃最好。像烧饼、米粑粑、发糕、苕面窝、豆皮等。每次杨小贝心心念念地要大老远跑到街上来,就是为了寻一口吃的。很快两个热腾腾的锅盔就出炉了,这东西要趁热吃,冷了就不灵了。杨小贝他们俩一人一个,边啃着边往街上走去。
周品正看着杨小贝吃得一脸满足的样子,想想还是算了。目前只是他一个人的纠结,说给杨小贝听,她介不介意不说,也总是一个负担。她还是这般开心、快乐就行。至于其他的,还是留给自己去承担吧!
不过在来到这里,准确地说再遇见杨小贝之前,他还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走在大街上,捧着一个比自己脸还大的面饼边走边啃,形象实在不敢恭维。不过人家女孩子也这么吃的,周围的人也是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他又咬了一大口。嗯,香!好吃!
浦海人怎么说呢?有的时候再穷,出门还是要弄个假领子,收拾的光鲜亮丽的。仪态吗要好的,有一些穷讲究也的一定要讲的。总是自认为是大城市,有一种逼格高高在上的感觉。像在大街上豪放地吃着东西招摇过市,会被认为是很没品位的。哪怕资源匮乏,土豆还要拌个沙拉,番茄也非得弄成罗宋汤。就算周品正一向还算是离经叛道的存在,但是从小在那里长大,一些所谓的“教养”还是刻在骨子里的。
不过在这个地方,虽然贫穷,但是他反而感觉大家活得更加自在。就拿他们刚刚讨论的投机倒把来说,这里的人们似乎觉得并没有什么。如果农民们想办法养活自己,大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这也是他小叔为什么让他过来的原因。
哪怕在最最混乱的时期,在这块土地上仍然是相对保持平静的。这里的人们总是特别乐天、淡然。无冤无仇的,谁也不会把谁往死里整。上头下来的文件,到了这里往往是敷衍了事,走个过场。就像这个吃东西一样,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何必在意那些莫须有的东西,非要把自己弄得不舒服呢?渐渐地他也意识到这一点,完全放开了。
他一个人呆在这里时间长了,有了几个比较熟悉的人。比如杨家、刘大厨等,他们总是非常洒脱,对,就是这个形容词。跟他们一比,自己明显是“端”着的。这会让别人很不习惯,也就的杨小贝接触浦海人多了,知道他们就是这个德行不在意。是啊!人生在世,随意就好。周品正现在已经很随意地边吃边和杨小贝聊着天,还在街上溜达着。
相似小说推荐
-
缘来是个局 完结+番外 (夜灯初上) 墨墨言情网VIP2016-11-01完结在余漾最狼狈最怨愤的时候,金城以雷霆之势闯入她的生活,甚至让她来不及为刚结束...
-
嘿,我的小结巴 (琰阙) 2017-11-8完结多年前,有人问庞婉,你喜欢顾流深吗?庞婉说,我才不会喜欢一个小结巴。多年后,有人再问庞婉,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