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巧除了哭,没有半句多余的话,吃过午饭,还想多留会儿,被二牤子抱着孩子催着回了家。他们家也养了不少鸡,王利军就没给她带鸡蛋,只捡着过年的肉装了十斤。
王利民给两个妹妹的东西都是给孩子的,一式两份:奶粉、糕点、糖果,还每个孩子两斤毛线,织成毛衣正好开了春暖和天气穿。
魏红梅和宋秀莲都各有各的事儿,谁也没办法长天大日地给老太太照料,王利军和王利民商量一下,王利军主动要求,把他和老爷子院子之间的院墙推了,老头老太太就由他们照顾了。
其实,吃饭睡觉这些事儿,老爷子就能经管了,就是老爷子不会做饭,还有日常的洗衣打扫什么的,需要孩子们来干。
王利民也表态,推院墙的意见他支持,毕竟拆了院墙之后,大哥大嫂就近看顾着,方便。他主动提出,自己出个人,日常给老人打扫洗涮做饭,大哥大嫂只需就近看顾,还有夜晚也要惊醒着,万一老人那边有什么动静,还仰仗大哥大嫂受累,别有病给耽搁了。
这事儿跟老爷子一说,老爷子也没什么意义……还能怎么说呢,老婆子当初做的那些事儿,孩子们如今做到这般,已经是到天上了。
破五之后,老宅子中间的院墙就推了,两个院子合成一个。
推了院墙收拾利落了,第二天一早,村里的实诚婶子就到老王家上班,乃是王利民雇来专门照顾老头老太太的,只需要洗扫做饭,陪着两位老人说说话拉拉呱,顶多跑跑腿传个话,一个月就是三十块,一天还管三顿饭,比县城上班的正式工人待遇还好呢!
刘实诚独门独户,这一辈有兄弟两个,实诚是老大,爹娘前两年没了,实诚家倒是生了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大儿子今年二十三年了,两年前娶了媳妇儿,如今小孙子都快一岁半了。二儿子十九了,说下了媳妇,还没娶。闺女最小,也十七岁了,他们这一家人差不多都是一个性格,实诚厚道,不惹事儿,却也不让人欺负,勤快节省……最让王利军王利民看中的是,这一家子别看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立身正,不惦记别人东西,而且嘴巴严,不传小话,特别是最后一点,找人进门是很重要的优点。
把人招进家里来干活儿,有的没的,一时没注意的,谁知道看到听到什么,招了那种碎嘴子,天天净拿着家里的事儿出去讲讲去,谁受得了?
有了这位实诚婶子照料着两位老人,魏红梅照料自己的家务带鹏鹏之后,就不需要再受累照料俩老人了。她和宋秀莲约好了,两人分单日双日,单日是魏红梅过去送菜送馒头,魏红梅家没有冰箱,养的鸡多,送的就是鸡蛋和蔬菜。宋秀莲家里有冰箱,小秋买回来的、王利民出门带回来的肉鱼虾这些都不缺,就换着样送。给老人吃的,尽心就好,也别提什么高档抵挡值钱不值钱,鸡蛋也是好东西呢。何况说,魏红梅每隔十天半月的就杀只鸡送过来给两位老人熬汤呢。
这边把李秀英安置好了,宋家也来了消息,宋胜书已经在县城里看好了几间房子,就在县电影院旁边,街对面就是百货大楼,两三百米就是县医院。另外有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就是,县城恢复了大集之后,每逢一六赶大集就在门前这条大街上,这让这条街上陆续聚集了不少小店小铺子,炸油条的,卖水煎包子的,卖卤兔肉的,卖烧鸡的……还真没有一家整个八经卖点心的。
小秋姥爷挑选的店面就在集市的入口这儿,一通三间红砖瓦房,原来是仓库,房子起的很高,面积很大,三大间差不多二百平米了,有了这三间房子,不但铺面,连生产操作间和材料仓库都有了。
第六百四十六章
小秋一家过来看了看情况,都很满意。王利民直接将装修门面的活儿揽下来,泥瓦匠他有相熟的,大哥王利军的木匠手艺就不错,这几年农闲了一直给人做家具做门窗的,一个人不够,让他张罗着找两个人一起干,真正的自家人,用料和做工上都可以放心,连监工都可以省了。
按照老人家的意思,铺面还是老式装修,小秋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三大间房子,前后隔开,分成铺面和操作间、材料库,对外的面积仍旧不小,一百平自多不少的,这么大面积,只装成老式糕点铺就有些单调了,不如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做西式糕点,饼干蛋糕这些,一部分做传统糕点。
当然了,兆丰园是传统点心铺子,西式糕点可以只做成个点缀。
用店面三分之一面积,甚至四分之一就够了,弄一个全玻璃柜台,推拉门的那种,摆上漂亮的裱花蛋糕……模型,还有各色精致漂亮的小西点对应着大大的玻璃橱窗,橱窗外架一个遮阳蓬,再做一个立体窗台,带白色小栏杆的,种上一溜儿鲜花……矮油,想一想就很美啊!
小秋相信,只要这个橱窗一面世,就会成为县城最新最亮的一道风景。那还愁不客似云来吗?
钟玉琴和宋秀莲宋秀菊小夏都连声说好,宋胜书和王利民两个大男人(宋秀程年前二十六就回到了家,只不过,过完年初二就离家回了单位。)不发表意见,只笑眯眯地说划出三分之一来,任她们娘几个摆布去。
小秋兴奋地比自家羽绒服厂利润破百万都高兴,乐滋滋地纠结着家中所有女同胞立刻动手,画装修图纸,画效果图。
这时候就显现出了钟玉琴和宋秀莲的画画功底来了。钟玉琴不用说,小时候是正经学过毛笔字和国画工笔花鸟人物的。宋秀莲虽说没系统学过,但钟玉琴也教了她不少,后来学刺绣自己画画样子也经常练手,算是没有撂下,如今拿起柔软的勾线笔,竟然手不抖,画出来的线条流畅准确。
小秋只是简单描述了个大概,宋秀莲就把大体轮廓勾勒出来了,到了细节,就交给了钟玉琴来画,画了个六七成的时候,宋秀菊又补充了一些完善意见,最后成图出来,连宋胜书和王利民俩大老爷们看着都连连点头:漂亮,太漂亮了,照这个样子整出来,指定吸引人。
得到一致通过之后,小秋立刻大电话联系人,订制特制的玻璃柜台、玻璃橱窗,并特制的西式窗帘,还有做西点用的烤箱、烘炉,又联系黄油、奶油、奶酪这些国内还比较少见的原材料。
上好的材料做出来的点心才好吃,但是上好的材料做出来的东西一定便宜不了,小秋的意思就是,这些西式小点心也不一定挣钱,但一定要坚持质量和口感。而相对普通的拉丝面包,却绝对能够引领一代零食美味的新潮流。要知道,这会儿百货大楼中除了传统糕点,可就只有花型鸡蛋糕和包装成条的韧性饼干可买,那鸡蛋糕储存地日子多了,都风干了,吃在嘴里硬硬的脆脆的……许多小孩子记忆的最初,蛋糕的口感就是又硬又脆、香香甜甜的。
拉丝面包,按照小秋上一辈子的记忆,好像要到八七年八八年,才会在小县城里出现,如今可是八三年,提前三四年让拉丝面包上市,而且是每日新烤,比方便包装的那些好吃几倍……还有什么理由不受欢迎呢?
蛋糕也要有,松软香甜,吃一口满满的幸福感,才是蛋糕该有的口感。
小秋一边描述着,小夏小冬和成贵已经被吸引过来,一个个眼巴巴地看着她,只吧嗒小嘴儿,眼瞅着就是馋坏了。照这样子,面前若是有个烤箱,他们该都围到烤箱前等着了。
订好了装修材料和炉具,小秋就和宋秀菊商量着定产品单子,又把各种产品的烘焙方法一一录出来,交给钟玉琴和宋秀莲。
蛋糕的烘焙制作早已经普及,钟玉琴是很熟悉的,有这个做基础,制作饼干、面包都不在话下,只是一些小细节的改动,然后慢慢熟悉烘焙的火候时间控制,各种细节关注到位,做出来的点心一定美味!
京城那边动作很快,第二天就把东西置办全了,就由今年在京城留守的成岭开车送回来,也好回家看看。
成岭回来可以在家休息两天,拜会拜会亲友什么的。
这两天里,小秋就拿着他送回来的材料,和钟玉琴宋秀莲一起动手实验做蛋糕、做饼干、做拉丝面包、牛角小面包……
一开始做,火候和用料比例上还多少有一点点误差,做出来的口感还达不到小秋的要求,但对于孩子们来说,简直成了节日,这一款款新点心简直刷新了他们的味觉认知,每一种每一口都那么那么的好吃……真是太好吃了,用小冬的话来说,简直好吃的要飞上天了!
做过几次之后,娘几个渐渐找到了感觉,配料比例和烘焙时间也一点点摸索下来,并做了详细地记录。西点制作的特点就是,可以详细精确地数据化控制,有了这个精确化的工艺数据,同样的材料,不论是谁,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制作出同样的美味!
实验的过程中,小秋提议,试验品都制作的特别小巧精致,孩子们吃不完,就让他们带出去送给他们的同学和小伙伴们吃,然后告诉他们,自家要开点心店了,在什么什么地方……这也算提前搞搞宣传造造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