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七零小村女 (红小酥)



郑秋实看着小秋专注地操作着一套针,眼尾扫过那边已经少了许多怀疑的两个人,嘴角闪过一抹得意之色。再转回目光落在小秋身上,他又禁不住暗暗叹息:这孩子做事认真专注是极难得的,别说与她同龄的孩子,就是五六十岁,经历了几十年风雨的老人,也能少能够做到这般宁静。

只是,这般容易用心专注某一件事,万一将来感情上也如此,只怕容易受伤……他可不想自家小徒弟‘慧极必伤’,或者‘为情所伤’。

看来,以后,关注孩子学业的同时,还要多注意注意她的生活和感情了。

中药和针灸双管齐下,这位老人的病情很快就有了起色。

小秋初见到这位老人时,脉象弱气血虚,神志也处于半昏迷状态,诊脉施针一直都没有醒过来。

一套针扎完,提了针,这位老人竟悠悠醒转过来,王宪永和蔺医生都激动不已,急急地赶到老人床前问询。郑秋实退后一步,小秋则直接用目光询问师父,得到郑秋实点头允诺后,俏没声儿地退出屏风。

外边的桌上,办事人员已经按着郑秋实的方子取了药回来。方药没有混合,而是按照郑秋实的要求,一味药一味药地单独包装了。

小秋将一味味药的包装逐一打开,鉴定药材品种质量的同时,也判断一下炮制合不合要求。

数十年间,西医兴盛成为主流,流传几千年的中医中药反而被逼的一退再退。原本中医中药师徒传承的传承体系破坏殆尽,虽然有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校,浩瀚渊博,却又良莠杂陈的传统医学,又怎么是短短几年时间能够吃透深入的呢?学校里所教的就是那几本教材,可临床上病症万千,而病机病因乃至病情的发作发展,更是千变万化,学医不精,甚至仅仅只了解了个皮毛,又怎么可能真的能看病,更不用说救命啦!

辨证施治,辩证用药,乃至施针用灸,种种手段,都没有具体的明确的可以量化的标准,太多东西需要医者用心体会用心把握,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医学传承破坏,就好像大树挖了根,即便仍旧竖立,却只能一点点枯死。

扯得有点儿远了,再说小秋之所以如此费时费力地逐一检验药材,也是为势所迫。

中医中药传承破坏,在中医是名医越来越少,国手更是一日一日凋零,中医后继无人。体现在中药上,就是中医不知药不识药,只知道照着书开方子。

第七百零一章

而从事中药的人员也大多只是接触成品药材,很少再有人走出门,下地上山辩药采药,炮制也越来越简单,一味追求效率而简化工序……在记录的药材就有数千种,几乎每一种药材都有几种不同的炮制方法,不同的炮制方法,其药效也大步相同,比如麦芽一味,生麦芽通经下乳,熟麦芽则是回乳的,由此可见中药材炮制之重要,容不得半点儿随意和简略。

小秋逐一确定了药材和炮制规格后,挑出一味药的规格品种不对,不是他们要用的。另一位药的炮制不够严谨,用的辅料有掺杂,品质不够,可能会影响到成品药效。

这两味药又着人重新更换回来,确定无误后,郑秋实也从房间里退了出来。

这边,小秋已经着手熬药,先煎后下不一而足,又半个小时,汤药熬好送进去,老人自己很顺利地服了药,让王宪永等人高兴不已……这之前好几天,老人可是连西药片儿都无法吞咽了。

服用汤药后,又过了半个小时左右,老人再次沉沉睡去。郑秋实又进屏风后诊了脉,确定老人病情确实有所缓解,师徒俩这才离开疗养院,又被送回大院。

如此三天,连续施针用药,老人的病情逐步缓解。之前大多数时间都是昏睡状态的,如今,每天至少有四五个小时是清醒的了。

郑秋实打了汇报:继续施针已经疗效不明显,接下来,只能用汤药进一步调理。

至于病情,其实早在郑秋实来之前就已经知道,已经不可能治愈,不过是缓解病情,减轻痛苦,延长时间罢了。

申请递上去隔了一天,也就是施治第五天,郑秋实和小秋再一次用完针之后,没等小秋退开,老人就张开了眼睛。

看见给他操作治疗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老人多少有点儿意外,却很和蔼,因为患病浮肿比较严重的脸上,表情慈和,嘴角甚至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来:“小姑娘不错,好好学,争取把咱们国家的传统医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小秋神色郑重地躬了躬身答应着,见王宪永和蔺医生都来到床前,她顺势退了出来。

没用上级批准,老人自己做了决定,一句话:“尊重郑先生的意见。”

这一天,郑秋实和小秋回到大院后,再去食堂吃午饭,才突然发现,往常人满为患的食堂,突然清闲了许多,打饭的窗口前甚至都不用排队了。

小秋来到窗口前,就见大嘴还在,却没见大牙的身影,她装小孩儿笑嘻嘻地问道:“李大哥呢?”大牙姓李,还有个挺大气的名字——李立臣,因为有一点龅牙,被起了外号‘大牙’。

而给他起外号额周向阳因为吃饭狼吞虎咽,饭量大,被李立臣报复地起了‘大嘴’的外号。这老哥俩数年如一日的互相伤害中,倒是培养出了另一种默契和感情。

周大嘴嗤地一声,笑道:“那家伙啊,这会儿不知道在哪个草窝子里挖坑呢!”

小秋听得一头雾水,却也没再继续追问,吃过饭回到自己住的小院儿,小秋才就食堂里的‘异常’询问郑秋实。

这么多天,小秋对疗养院那位半句话都没多说没多问,郑秋实对小徒弟的表现已经很满意了。此时听小丫头问起不相干的事情,自然尽力详细地解答:“炊事班作为部队的一部分,若逢战事、训练也要随同行动,祝贺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过去运粮食辎重都是用马车牛车,甚至人力推车,如今条件好了,炊事班用的粮食蔬菜锅碗瓢盆都有汽车运输了,但野外训练不可能有建设好的灶,这就需要炊事班的战士就地挖坑,架上锅就能做饭,古代描述战争的,比如《三国》《水浒》,都有‘埋锅造饭’的描述,说的就是行军途中为了快速方便,挖坑为灶的事情。”

小秋听得怪有意思:“原来,‘埋锅造饭’是这么个意思……哈哈,我小时候看到这个还总奇怪,把锅埋起来了还咋‘造饭’呢!”

郑秋实也笑起来,又道:“不过,听说已经生产了‘野战炊事车’,南线已经开始配备,全军推广相比也不远了。”

这种野战炊事车小秋倒是有印象,在后来几次大的自然灾害中,救援部队就出动了这种后勤装备,不但给部队提供后勤支持,还为受灾群众提供了热饭热水,新闻上专门报道过的。

师徒俩说笑了一回,都回房间午休了,没睡着多大会儿,大门上就有人来敲门了。

小秋走出房间,就看见郑秋实也已经起来了,看见小秋就道:“收拾一下,我们准备走了。”

小秋没多问,她的行李也简单,不到十分钟就收拾好了,再出来,郑秋实已经拎着他的行李袋站在客厅里了,这几天一直负责接送的那位也到了。

师徒俩随着离开小院,悄悄坐车离开,没来得及和任何人告辞。

坐在吉普车上,小秋心想,亏得那天借着买调料去逛了逛街,要不然,还真的白跑了一趟草原了。

一边想着,还一边遗憾,大雨过去五天了,蘑菇大概已经长大又干枯了,她也没能真的去草原……

真遗憾没维持多久,一个多小时后,当吉普车离开柏油路,开上土路,最后直接开入草原后,小秋傻眼了——尽管她不认识路,这会儿也没有卫星导航啥的,可她敢断定,这绝不是回京城的路。

又过了一个小时,小秋还没看到目的地……只是,她终于置身草原,却早已经顾不得想什么‘天苍苍野茫茫’、蓝天白云羊群,更别提骑马、打猎、捡蘑菇了……

第七百零二章

国产的吉普车,加了越野之后,体现出相当优越的越野性能。茂密的草丛、比较浅的水沟,吉普车都能够顺利通过。当然,坐在车上的人是什么感受,只看郑秋实和小秋师徒俩的脸色就知道了:郑秋实是蜡黄,小秋同学是煞白……

心心念念的大草原,当真正置身其中的时候,小秋却除了仅仅抓着车扶手,努力忍着不断翻腾的胃,让自己不至于吐出来,其余种种,已经什么都顾不上了。

有一段路程稍微平坦些,车子颠簸的也轻一些,小秋给自己按压穴位缓解不适,又去查看郑老爷子的情况……回过神还禁不住自嘲:她这也算是‘叶公好龙’了吧?

等车子终于在一片军绿色的,又扎了许多树枝作伪装的帐篷群近前停下,小秋的身体也几乎达到了极限。她拼命忍住不适,先跳下车,绕到郑秋实老爷子那一边,扶着老爷子下车,又给老爷子做穴位按压缓解不适和疲惫……眼看着,老爷子挪动几步,终于长长吐出一口气来,小秋才连忙把水壶打开盖子递过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